请问如何学习佛教知识 初学者如何学习佛教,入门先学习什么?

作者&投稿:罗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凡事强求不得 学佛有个缘字
当今急功近利的风气很严重 有不如意的事就抱怨似乎成了家常便饭 此既是无明也 要问怎么开始学佛 那方法很多 依你描述 你同事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不怨天尤人 呵呵 也许你不屑的说 她就是喜欢怨天尤人才打算学佛以求化解的啊 其实学佛就好比学书法 照着书法家的笔体去临摹 慢慢自己的书法也好看起来了 佛有戒律 比如不抱怨 比如随遇而安 比如不发脾气 那你学佛这些 自己慢慢修养越来越高 再遇到不顺心的事 就按照佛的规矩去约束自己 不再抱怨 不再发脾气 不再唠叨别人的不是 这样不就达到学佛而净心的目的了吗
当然了 佛法精深 广大无边 如果没有超凡智慧 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证得 不过西天十万八千里 路却在脚下 想要达到那个境界 还要一步一步的走
我本来想推荐几本经书给你们 但怕你同事初学看不下去 一旦反感就更糟了
敬上一句话:苦海无边 回头是岸啊

先从苦受学起吧,想一下我们生、老、病、死、相爱的人分离、有怨仇的人相遇,想要得到的得不到,这些是每个人一生中时时刻刻都要遇到的。这是一个纯苦无乐的世界。
再说一下死吧,我们很多人都避讳这件事,这是我们知道,死是一定的,这个世界上没有长生不死的人。那么我们为死亡做好了准备吗,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在死亡的时候会起作用吗,比如财富、地位、名誉、亲友、权力...我们会发现没有一样会起作用。那么我们现在认为这么重要的东西在死亡面前就一文不值了。而且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只能带给我们更多的烦恼,是不是有点南辕北辙呢。
有人会说,我现在还年轻,离死还远呢!又错了,真正去医院或殡仪馆去看一下就会知道,年轻人一点也不少,而且现在的生活我们都知道,我们周围能够致命的因素越来越多了,交通事故、火灾、地震、洪水、泥石流、火山喷发、毒气泄漏、环境污染、散步广而致命的流行病。我们会发现死亡就在身边,而且只在呼吸之间。那么我们还有多少时间就会面对他呢。
这一切的问题要想解决,只能在佛法中寻求答案。

不是“佛教”二字或经文里的字能静心。
是醒悟,是顿悟才是静心。
贵友的问题是现阶段还是从小就是这个个性?
若是前者,或许是因为到某种年纪而出现的症状。当然需要适当的调试。后者的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修佛固然可行,若她能领悟。但修的人多了,悟的可有几个?她未必会坚持。

从心理上分析的话,她怨的未必是他人,可能是她自己。自己的无用,自己的听天由命,自己的失意。或许是婚姻里的感情变淡或变的太稳定而失去了热情。当然,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她自己的自卑心,修佛不是建造信心。
阁下还是多注意她的言行举止是否真因自卑,若是好好解释。不能急。

贵友年纪应该不小,如此执着的个性若无“大落”极难静心修佛。
“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金刚经》

你希望朋友学佛成佛, 这是菩萨心肠,是大乘根器,何妨从发愿开始:
1)愿我累世父母,都能离苦得乐,成就无上菩提!
2)愿对我有恩之人,都能离苦得乐,成就无上菩提!
3)愿对我有仇或我曾经得罪的人,都能离苦得乐,成就无上菩提!
4)愿所有与我有缘无缘的一切众生,都能离苦得乐,成就无上菩提!
这样你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学佛的开始, 彻底的清净心, 一帆风顺,毕竟成佛!

阿弥陀佛!

念 阿弥陀佛 圣号 就行,刚开始杂念多,随着长时间修行,杂念 妄念 越来越少,心胸越来越开阔,就受益了

如何学习佛教的知识~

经书经过古大德的翻译以后,很多梵文都是译音。还有就是学习佛教知识,您是站在什么立场上,如果您是想研究这个专业,因为佛法博大精深的缘故,所以研究佛法也要有自己的一个专业走向,比如您是想研究教理还是研究宗派,还是研究历史。教理又包括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还有三论宗等等。现在南京大学,人民大学也都有专门的宗教系佛教学专业课程。如果您是信仰佛教,通过研究佛教支持而达到更深认识佛教的目的,那么通常可以看正果法师写的《佛教基础知识》等到对佛教基础教义历史有一定研究以后再去根据自己的根基来选择研究教理,例如天台四教仪,或者研究唯识学的八十规矩颂,成唯识论等等,藏传佛教可以研究无明,因明或者《菩提道次第广论》。研究佛教知识要解行并重,了解了要放之实践,如果是作为一个学科来研究,那么与自己和别人的利益就没有实修这样的直接。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一直对佛学很有兴趣.能不能有大师指点下·
答:去寺院情愿,求个金佛就是了

学佛法如何修行
答:问:如果念经,应该念什么经呢?答:佛教里的经论有八千多卷,很少有人把它全都读完的。学净土的人,常念的是《佛说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经》、《药师经》、《地藏经》、《妙法莲华经》、《华严离垢地章》、《华严第一回向章》、《普贤行愿品》、《普门品》、《金刚经》、《心经》等。

佛教问答
答:戒定慧三学广开为六度,前五度属于方便,后般若度属于智慧,依上述框架,要成佛,方便与智慧缺一不可。--- 补充:应该是我误会了,我学的也很杂,不过最后都汇集到菩提道次第,有系统,有抉择,所有的佛法都能清爽干净的整理出来。有些师兄说佛法没有框架,其实不然,无论是世间因果或出世间因果,...

请各位修佛人士指点,针对我自身的问题,指点迷津,感激!
答:问:我对佛教还不认识,如何著手?答:请先於网站上收看净空法师讲的「认识佛教」及「三皈传授」的讲演,此能帮忙您先对佛教有正确的认识,以及明白学佛之目的与意义,以提高学佛之兴趣与信心,进而能深入学习。「认识佛教」http://www.amtb.tw/baen/jiangtang.asp?web_choice=17&web_rel_index=...

问佛教知识?
答:不是的,无论是凡人还是魔,在佛祖眼里都是平等无二的,所以他都是无偿且无私的给予帮助。至于佛有他心通,跟这没有关系,因为“个人业报个人了”,佛不能自己吃饭让别人饱,所以佛教众生修习佛法,自己做饭吃自己才能饱(解脱自己)

赵朴初佛教常识
答:您可以从“基础佛理”、“因果原理”“因果报应”等频道看起。祝楼主师兄早日成就!3.佛教常识答问的内容简介 佛教大护法赵朴初 “小题大做”成就的佛学经典,国内印行迄今已达数十万册,被译成日文、英文、韩文等多国文字,畅销海内外。学习佛教知识的最通俗读本,了解佛教文化的首选入门书。赵朴初是...

佛教知识学习问答的目录
答:工作的意义学佛的时间是应该放在佛法的修学上还是世间法的学习上人间好时节是平常心怎样报考佛学研究生第八部分佛诞节是哪一天佛教法器有什么作用请说说观音菩萨和观音信仰大雄宝殿中供奉的佛菩萨有哪些寺院供奉的佛教造像一般采取哪些姿势佛菩萨像中最常见的手印有哪些释迦牟尼佛的造像一般有几种形象大雄宝...

如何学习戒律
答:佛陀规定比丘在受戒后的五年里专心学习戒律,明白了僧尼行为准则,能在僧团中独立生活之后,才能学习经论。《十诵律》又说: 诸比丘废学毗尼,便读诵修多罗,阿毗昙,世尊种种呵责,乃至由有毗尼佛法住世。 受戒后要先学戒律,如果先学经论,就会废弃戒律,所以世尊呵责这种行为。学习戒律,才懂得如何持戒,也不会违犯所受...

佛教基础知识问答:什么是念珠
答:念珠,又称佛珠、数珠,主要是指一些宗教在祈祷、歌颂、念经、念咒或灵修时所用的物品,一般在各种传统宗教成员如道教、罗马天主教、东正教、英国国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锡克教和巴哈伊教中使用。如道教的念珠,有81颗,代表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天主教的玫瑰念珠,有59颗,是用来念诵《圣母玫瑰经...

学诚法师 为什么学佛
答:2、问:如何学佛?学诚法师答:学佛,就是学习佛陀的价值观、人生观,学习佛陀对待人事物的做法,前者是见解,后者是行持。在见解上,要寻找善师、听闻佛法,并思维消化;在行持上,要按照五戒十善的标准在生活中力行。3、问:学习佛法有哪些途径?学诚法师答:佛法不等同于知识,它是转心、修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