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为什么代表相思?出自哪里? 红豆象征相思的典故是什么?

作者&投稿:樊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这首借红豆表达相思情意的五绝传诵千古。
红豆种类繁多,亦名孔雀豆、相思豆、相思子,统称为红豆,岭南、四川、江南皆有之。
据载,王维这首《相思》原是作者寄赠其朋友、音乐家李龟年的。可能因为诗中红豆鲜艳如火的色彩、坚实的果实,比作男女间真挚恒久的爱情更为恰当,更加动人,所以在流传过程中,其含义逐步演化为男女“相思”。这种演变虽已改变了作者的初衷,却为中国爱情诗开拓了更广更新的领域。
王维之后的红豆诗,即多述男女爱情。前蜀牛希济《生查子》云:“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通过红豆寄托男女朝暮相思,“淋漓沉重”,情深意长。明人伍瑞隆《竹枝词》写道:“蝴蝶花开蝴蝶飞,鹧鸪草长鹧鸪啼。庭前种得相思树,落尽相思人未归。”作者以两种植物、两种动物起兴,对比衬托,描写了“蝴蝶梦中家万里”和鹧鸪啼叫时那种特有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凄厉声音氛围,再浓墨渲染了庭前相思树花开花落,红豆“落尽”而“人未归”的情景,凸现了闺中少妇长久相思的深切情怀。
明末抗清志士屈大均《红豆曲》:“江南红豆树,一叶一相思。红豆尚可尽,相思无已时。”这里,作者已将“相思”与怀念故国融为一体。如果说,清代文人葛庆增、许乃普的题书斋联“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以红豆作喻,表现作者夜深人静,孤灯苦读的勤学精神;那么,郑板桥《南朝》“红豆有情传梦寐,青春无赖斗烟霞。风流不是君王派,请入鸡林谢翠华”的七言诗,就很明显地从红豆原义再作引申,批评陈后主、隋炀帝只配“作翰林”,不宜作“君王”。看来,清末有些红豆诗已把主题内容从男女爱情拓展到思书、思友和评价历史人物得失的新领域了。
到了近现代,国难日亟,红豆诗又注入了思民、思国的内容,近代中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丘逢甲,早年写作《台湾竹枝词》四十首,其中第二十首云:“牛车辘辘走如雷,日日城东去复回。红豆满车都载过,相思载不出城来。”台湾漫山遍野皆植相思树。丘逢甲借“红豆满车”为载体,抒发思念台湾人民、抗击外侮的爱国情怀。维新健将梁启超亡命海外时,曾赴台湾一游。其《相思树》诗云:“终日思君君不知,长门买赋更无期。山山绿遍相思树,正是江南草长时。”抒发了对在日寇铁蹄下备受苦难的台湾人民的思念和复土无望、报国无门的悲怆之情。

红豆代表相思

典故: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
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哭于树下。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大树的果实,伴着姑娘心中的思念,慢慢的变成了地球上最美的红色心型种子——相思豆。——转自:红豆代表谁的心
红豆,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真正的相思红豆,粒形特大,直径8--9毫米,一市斤1700粒。 这种真正的相思红豆,大自然赋于它一种特质:质坚如钻、色艳如血、形似跳动的心脏,红而发亮,不蛀不腐,色泽晶莹而永不褪色。其外形及纹路,皆为“心”字形。真的是大心套小心,心心相印。传说是心有相思之苦的人,落泪树下,难以化解,最终凝结而成。

在民间,相思红豆和玉一样,是有灵性的开运吉祥神物:定情时,送一串许过愿的相思豆,会求得爱情顺利;婚嫁时,新娘会在手腕或颈上佩带鲜红的相思豆所串成的手环或项链,以象征男女双方心连心白头到老;结婚后,在夫妻枕下各放六颗许过愿的相思豆,可保夫妻同心,百年好合。 目前,相思红豆饰品风靡南国,时尚女性以佩带红豆精美饰品为荣,男女恋人纷纷为对方选择相思红豆饰品表达心中的爱意。红豆作为相思寄托之物,古已有之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王维【注解】

�9�7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9�8采撷:采摘。

�9�9想念

【评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即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 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红豆为什么代表相思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

红豆为何代表相思?其中有何典故?~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
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哭于树下。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大树的果实,伴着姑娘心中的思念,慢慢的变成了地球上最美的红色心型种子——相思豆。——转自:红豆代表谁的心

红豆,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真正的相思红豆,粒形特大,直径8--9毫米,一市斤1700粒。 这种真正的相思红豆,大自然赋于它一种特质:质坚如钻、色艳如血、形似跳动的心脏,红而发亮,不蛀不腐,色泽晶莹而永不褪色。其外形及纹路,皆为“心”字形。真的是大心套小心,心心相印。传说是心有相思之苦的人,落泪树下,难以化解,最终凝结而成。

在民间,相思红豆和玉一样,是有灵性的开运吉祥神物:定情时,送一串许过愿的相思豆,会求得爱情顺利;婚嫁时,新娘会在手腕或颈上佩带鲜红的相思豆所串成的手环或项链,以象征男女双方心连心白头到老;结婚后,在夫妻枕下各放六颗许过愿的相思豆,可保夫妻同心,百年好合。 目前,相思红豆饰品风靡南国,时尚女性以佩带红豆精美饰品为荣,男女恋人纷纷为对方选择相思红豆饰品表达心中的爱意。红豆作为相思寄托之物,古已有之

相传汉代闽越国有一男子被强征戍边,其妻终日望归。后同去者归,惟其夫未返,妻念更切,终日立于村前道口树下,朝盼暮望,哭断柔肠,泣血而死。树上忽结荚果,其籽半红半黑,晶莹鲜艳,人们视为贞妻挚妇的血泪凝成,称为“红豆”,又叫“相思子”。
唐代诗人王维有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根据故事借物抒情表达相思,委婉含蓄,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诗。
红豆”不是常见之物,仅仅生于“南国”,王维称其“此物最相思”,显然预设了他的时代能理解这一点。红豆不仅成为一般的相思之物,而且是“最相思”的象征,则需要奠基于那个时代的普遍共识。
如果王维使用的仅仅是一种个体化的记忆物,例如不是“红豆”,而是对其个人具有重要相思意义的“黑豆”,这首诗就不可能流传。唐昭宗时代的李匡乂在《资暇集》记载:“豆有圆而红,其首乌者,举世呼为‘相思子’,即红豆之异名也。”其中称“举世呼为‘相思子’”,可见,红豆的象征性已经是唐人普遍共识。



扩展资料: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此诗对后世的“相思”诗词有着广泛的影响,这也表明人们对“红豆”作为相思象征物的认同。例如宋人赵崇嶓有:“不剪红豆枝,相思独悬悬。”赵彦端:“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程垓:“叹半妆红豆,相思有分。”清人《读雪山房唐诗序例》称王维的“红豆生南国”乃“直举胸臆,下假雕锼”。
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中附有一首《咏红豆》,说明其写作动机乃是“昔岁旅居昆明,偶购得常熟白茆港钱氏故园中红豆一粒,因有笺释钱柳因缘诗之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红豆何以相思

红豆意象相思,最初的来源是什么?
答:相思红豆的寓意,不仅包括男女之情,还包括亲情,友情,师生情,患难与共分离后的情,民族国家之情,人类相依相爱之情。此情博大,相思无限……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 相思豆的由来 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哭...

为什么说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
答:因为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是代表相思的最好的信物。这句出自王维的《相思》。全诗如下: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释义:鲜红浑圆的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开的季节,不知又生出多少?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集,小小红豆引人相思。赏析: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

为什么说红豆是相思物?
答:相思红豆芳名远播,得益于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四言绝句《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烩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原本是王维写给他的好友李龟年的。李龟年因安史之乱流落江南,王维将此诗赠与他,寄托了对友人深深的眷念之情。后来,人们用红豆色艳如血,质坚如钻的特...

为什么说“红豆最相思”? 有什么典故吗
答:传说是心有相思之苦的人,落泪树下,难以化解,最终凝结而成。在民间,相思红豆和玉一样,是有灵性的开运吉祥神物:定情时,送一串许过愿的相思豆,会求得爱情顺利;婚嫁时,新娘会在手腕或颈上佩带鲜红的相思豆所串成的手环或项链,以象征男女双方心连心白头到老;结婚后,在夫妻枕下各放六颗许过...

红豆象征相思的典故是什么?
答:如果王维使用的仅仅是一种个体化的记忆物,例如不是“红豆”,而是对其个人具有重要相思意义的“黑豆”,这首诗就不可能流传。唐昭宗时代的李匡乂在《资暇集》记载:“豆有圆而红,其首乌者,举世呼为‘相思子’,即红豆之异名也。”其中称“举世呼为‘相思子’”,可见,红豆的象征性已经是唐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为什么“红豆”是相思的代名词?
答:那么,红豆是什么时候开始具有相思意象的呢?为什么偏偏是红豆代表了相思,被称为“相思豆”呢?相传,我国古时有位男子出征,他的妻子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泣于树下。泪水流干了,再流出来的成了滴滴鲜红的血粒。这些血滴难以化解,于是凝结成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

小小的一颗红豆为何会被古人寄托相思之情 红豆为何会被称为相思豆
答:在民间,相思豆和玉一样,是有灵性的开运吉祥神物。男女定亲时,送一串许过愿的相思豆,会求得爱情顺利;婚嫁时,新娘会在手腕或颈上佩带用鲜红的相思豆串成的手环或项链,以象征男女双方心连心白头到老;结婚后,在夫妻枕下各放六颗许过愿的相思豆,可保夫妻同心,百年好合。目前,用相思红豆做成的...

关于相思豆的由来
答: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大树的果实,伴着姑娘心中的思念,慢慢的变成了地球上最美的红色心型种子——相思豆。相思豆的数字含义 1颗代表“一心一意”2颗代...

为何红豆寄予了相思?
答:豆为何会被称为“相思豆”?众所周知,在我国有很多文人墨客,诗词歌赋深受我国的喜爱。因此,为了衬托故事和情境我国有很多东西,被文人墨客赋予了生命。中国家代表着喜庆,春联象征过年,灯笼象征着红红火火,就连小小的红豆,把他赋予为相思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