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寓意是什么 重阳节的寓意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夏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的传统佳节——重阳节。重阳节是一个有着多重美好寓意的节日。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从重阳节之名的来历看重阳节的寓意

      重阳节的名称来自于《易经》,是根据《易经》中的记载而来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而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共有两个“九”,这叫两九相重,所以叫作重阳

      而在民间,则称之为“重九”,并且取“九”在数字中最大、最长、最久之意,又结合“九九”的谐音“久久”,从而赋予“重阳”为长久、长寿的美好寓意。

      由此可见,我国在古代就有在重阳节“敬老”的习俗。


                                   

二、从重阳节的习俗来看重阳节的寓意

      据汉代资料记载,在农历九月九日,有佩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他们说这样做可以“令人长寿”。这就说明,在汉朝的时候,重阳节就已经有了“求寿”的风俗与含义了。

      其实,不管是插茱萸的习俗,还是饮菊花酒的习俗,都是为了驱邪治病,说到底就是为了求得长寿。


                                   

      关于饮菊花酒习俗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故事。据说汉高祖刘邦死后,他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残害,戚夫人身边的宫女贾佩兰也被赶出宫门,嫁给一个农夫为妻。她将宫内的重阳习俗在乡间传播开来,适应了当时人们重阳节求长生的心理,渐渐形成了全国的重阳风俗。

      由此可见,重阳节还有追求长寿的美好寓意。人们希望延年益寿,这是一种良好的心愿,并将其寄托到节日之中去,表明这是将其当作一种美好的理想来追求的。

     在古代,重阳节还有着登高的习俗。古人认为,上山登高是可以躲避灾祸的,此时也正好是山间的野果药材成熟的季节,爬山登高就有着追求健康、收获希望的寓意

      此外,重阳节还有着吃重阳糕的习俗,因为“高”与“糕”是谐音,因此,吃“重阳糕”就寄寓着步步高的美好意义。

三、从现代角度来看重阳节的寓意

      由于重阳节在古代就含有长寿之意,同时这也是一个尊老敬老的节日,于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尊老敬老”的美好寓意就越发明显

      公元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从而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巧妙结合,使得重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如今,重阳节还被人们称为“老人节”。重阳敬老的习俗成为了新的时尚了。

      最后说一句,重阳节到来之际,在尊老敬老的同时,也不要忘了重阳节的其他习俗与美好寓意,比如追求健康长寿,到户外享受赏菊带来的美好感受!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因此,重阳节被定为农历的九月九日。)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节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在这一天写的。   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基本上在古代的时候,重阳节的寓意只有两个,一个就是登高望远,第二个就是尊老敬老。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如今重阳节的寓意,其实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依然是这两个方面。只不过现在大家更侧重于尊老爱老和敬老,目的就是弘扬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助力和谐社会前行和发展。下面就来具体了解一下,重阳节的美好寓意,究竟都有哪些呢?

  美好寓意

  重阳节是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这个时候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所以是非常适合秋游的,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很多活动,比如说登高赏景,再比如说插茱萸等等,还有祭神祭祖以及看望家中的老人等等。但对于古代的有志之人来说,他们还非常喜欢这这一天进行登高,目的就是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和理想,希望自己的人生,也能够不断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节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人们在这一天举行的活动也是越来越多了。中国地大物博,民俗文化多种多样,所以每一个地方,对于重阳节都有自己的诠释,也拥有自己特殊的庆祝方式。

  尊老敬老

  因为基本上在重阳节这个时候,天气都有些冷了,所以小辈们都会在这一天,给长辈们买一些御寒的衣服,或者是保健品、保健器材等等,目的就是希望他们在寒冷的季节里,也能够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从而健康长寿。同时九九同久久的读音是一样的,寓意非常好,表明家中的小辈们,希望长辈们可以非常健康,能够长命百岁,拥有强健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所以在重阳节这一天,大家可以做的事情是非常多的,并不局限于给老人送衣服,比如说可以给年迈的父母做一顿好吃的饭菜,或者是陪他们出去逛逛街、散散步,当然在家里陪伴着他们看看电视,或者是聊聊天也是非常不错的。重阳节这一天给父母送东西,不在于钱多钱少,也不在于贵重不贵重,重要的是心意,买的东西一定要能够传达自己内心最为真实的情感。

  注意事项

  在重阳节这一天,如果打算带着家中的老人一起外出秋游的话,由于天气比较冷了,所以一定要给老人多穿些衣服,出门在外的话也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以免遇到意外的流血事故。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还会在身上佩戴茱萸,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可以起到驱邪化煞的作用,如此一来便能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拥有旺盛的运势,人生也会变得更加幸福和美满。重阳节这一天,不管是自己单独外出,还是带着家中的老人一起外出,晚上都不能回来的太迟了,基本上夜幕降临之后最好就能够赶到家里,不要大晚上还在外面逗留,这样容易发生不好的事情。另外如果家中有老人的话,重阳节这一天千万不要装作不知道,最起码应该给家中的老人打一通电话。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又称为重九节。它的寓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尊老敬老: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敬老节,它提醒人们要尊重和敬爱老年人,表达对长辈的感恩之情。这个节日鼓励人们关心老人的健康和幸福,传承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2. 祈福祈寿:重阳节是秋天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登高远足,以祈求长寿和健康。登高活动象征着追求进步和超越,也有祈福祈寿的寓意,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够长命百岁。
3. 驱邪避凶:传统上,人们在重阳节会佩戴菊花,饮菊花酒,以驱邪避凶。菊花被认为有辟邪的作用,可以保护人们免受邪恶和灾祸的侵害。
4. 团聚亲情:重阳节也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的节日。人们会邀请亲朋好友一起登高、赏菊,共度美好时光。这个节日强调亲情和家庭的重要性,让人们更加珍惜亲人之间的团聚和相互关爱。
总的来说,重阳节的寓意是尊老敬老、祈福祈寿、驱邪避凶和团聚亲情。它是一个传承中华文化的节日,也是人们表达感恩和祈愿的重要时刻。

重阳节,也被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庆祝。重阳节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具有以下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 尊老敬老: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敬老节日,它强调尊重和敬重年长者,表达对长辈的感激和敬意。这个节日提醒人们要关注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让他们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

  • 祈福祭祖:重阳节也是一个祭祖的时刻,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或祠堂,献上鲜花、食品和烧纸钱,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纪念。这是传统文化中强调家族和血脉传承的一部分。

  • 祛病避邪:传统上,重阳节被认为是一个驱除邪气、避免疾病的时机。人们会登高远足、佩戴菊花、喝菊花酒等,相信这样能够增加抵抗力,保持健康。

  • 诗词文化:重阳节也是一个崇尚诗词文化的时刻。在这一天,人们会赏菊、饮酒、吟诗,欣赏秋天的美景,并通过吟咏诗词来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赞美。

  • 总的来说,重阳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尊老敬老、家族纪念和健康祈福的重视。它是人们重视家庭、传统价值观和情感联系的一种方式,也是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时刻。



重阳节的寓意是什么?~

重阳节的寓意是敬老,团圆。重阳节象征着吉祥,幸福,光明。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古代九是一个非常尊贵的数字,与汉字久同音,表达了人们希望生命长久,长寿的美好愿望。现在的重阳节被定为老人节,让人们尊老,敬老,爱老。

重阳节的由来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节恰逢金秋时节,菊花盛开,相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貌似陶渊明。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重阳赏菊之习尤为盛行,但已不限于九月九日了。

重阳节所表达的意思: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重阳节就是登高秋游以及感恩敬老这两个主要议题,而且重阳节这一天活动也很多,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等等。

重阳节的寓意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重阳节的诗句 1、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2、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3、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今岁节唯南至在,旧交坟向北邙新。——《旅中重阳》
4、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5、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重阳节的习俗 1、簪菊花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2、吃重阳糕
重阳糕亦称“花糕”,汉族重阳节食品。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蒸重阳糕方法与蒸年糕相同,不过蒸糕要小一点,糕要薄一点。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这样制成的重阳糕,香甜可口。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重阳节的寓意,感谢阅读。

端午节的来历
答: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都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活动来庆祝这个节日。端午节的由来和寓意非常丰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目录】 一、节日由来 二、相关典故和寓意 三、端午节的庆祝方式 四、风俗习惯 一、节日由来 端午节的起源可以...

端午节吃粽子寓意着什么?
答:端午节吃粽子寓意:端午节吃粽子有三种寓意,第一种寓意“光宗耀祖”,古代寓意“功名得中”;第二种纪念屈原;第三种表达对健康平安的美好希冀和向往。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节是集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
答: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屈原是楚国的一位大臣和诗人,他为了救国不惜流放,最终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尽。为了防止鱼虾吃掉他的遗体,百姓们在江边撒下了粽子和艾叶,同时划船打鼓,以驱赶恶鬼。这就是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有许多传统习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吃...

端午节包粽子的风俗由来和寓意
答:端午节包粽子的风俗由来和寓意如下:由来:端午节包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思念之情。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有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然后慢慢演变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

重阳节是什么寓意?
答:重阳节的主要寓意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

重阳节的由来,
答:由来: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关于重阳习俗活动有现存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季秋纪》:“(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意思:命令太宰,在农作物全部收成之后,建立登记...

...传统讲究“挂3样”、“吃3食”,这指的到底是什么?
答:【吃三样】第一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那就是传统式的风俗习惯,“粽”楷音“中”,因而有“普通高中名利”“人丁兴旺”的寓意;又因“粽”同“宗”,因而有“尊祖敬宗”之寓意。每到端午节,商场里各种各样包馅的粽子是数不胜数,灿烂精彩纷呈,有干桂圆粽、肉粽子、水晶粽、莲蓉馅粽、栗子粽...

端午节又称什么节日
答:雄黄酒有驱虫解毒的功效,多喝还能养颜美容。端午节喝雄黄酒,寓意驱除病魔。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5、悬艾叶 民谚说:“清明插柳,...

端午节的寓意8个字
答:端午节的寓意是祈福辟邪、迎祥纳福。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

端午节又叫什么节?
答:② 相关典故:关于端午节的典故有两个主要的故事。一是关于屈原的故事,人们在这一天划龙舟下水,试图打捞出屈原的尸体。另一个典故与民间传说的恶龙有关,人们在端午节划龙舟和放鞭炮,以驱逐邪恶的龙。农事知识/寓意/庆祝方式:端午节是中国传统农事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它与农耕文化和自然现象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