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作者:竹林的资料 小学语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竹林的哪一本书中的内容?

作者&投稿:藤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竹林,原名王祖铃,1949年生于上海。以“知青文学”进入文学创作领域,曾得到当时文坛泰斗茅盾的鼓励与支持。现为国家一级作家,上海市作协专业作家。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

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

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扩展资料: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钱畅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的第3至6自然段是帮助学生体会海峡两岸骨肉亲情的重点段落,应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仔细研读,认真感悟。

从大地震刚过,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细节,体会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从李博士抽取骨髓时的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时的不分昼夜,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女,1949年生于上海。20世纪60年代末作为知青赴安徽凤阳插队6年。以“知青文学”进入文学创作领域,长篇知青小说《生活的路》开知青文学之先河,曾得到当时文坛泰斗茅盾的鼓励与支持;书出版后曾震动海内外,也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坛的地位。先后创作《女巫》、《呜咽的澜沧江》(均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等大量的长篇小说以及中短篇小说、散文。自传体长篇小说《挚爱在人间》(华夏出版社出版)获“八五”期间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她的《流血的太阳》《竹林村的孩子们》等儿童文学受到好评。最近几年,致力于青春文学、校园文学的探索,2005年初向读者奉献新作《今日出门昨夜归》等。竹林现为国家一级作家,上海市作协专业作家。她先后在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文学编辑部、上海市作家协会工作。
主要作品介绍:
《生活的路》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苦楝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女巫》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
《呜咽的澜沧江》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
《挚爱在人间》华夏出版社1994年
《挚爱在人间》(英文版) 远东出版社1995年
《晨露》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
《夜明珠》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
《流血的太阳》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年
《竹林村的孩子们》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年
《脆弱的蓝色》明天出版社2001年
《灵魂有影子》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5年

会搜卸车洗个去菏泽低谷读个孤噩初十偶的up数额大

博学广文
白血病和骨髓移植
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急病,患上白血病的人,人体正常血胞生成减少,如果不及时治疗,就有生命危险。

王八恩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作者是谁~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作者是竹林。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钱畅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词句解析。
  (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凋零”指草木凋谢零落。这句话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将凋零,让我们痛心地看到,正值如花年华的年轻人,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就将结束短暂的生命,这也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苍白”“红润”这一组反义词足以说明这一点。而台湾青年却并非因为缺乏生气而不得已躺在病床上。他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大陆18岁的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文中前后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
  (3)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宝岛台湾与大陆虽然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熄,世代相传。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师生搜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做好准备。
  2?在初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然后画出使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在空白处写上感受,并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
  课文的第3至6自然段是帮助学生体会海峡两岸骨肉亲情的重点段落,应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仔细研读,认真感悟。从大地震刚过,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细节,体会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从李博士抽取骨髓时的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时的不分昼夜,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
  体会这部分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展开交流,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想开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同时相机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这一部分,将地震危机仍旧存在的紧张与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从容镇定进行对比朗读,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提高认识,升华情感,引发共鸣。
  3?学生读懂课文之后,可以请学生谈一谈:“生命桥”是什么意思?现在体会到的“生命桥”的含义与看到题目时的想法是否一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动情朗读作者直抒胸臆的最后一段,并联系全文理解这一段话的深刻含义。
  学文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里练习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评议。
  4?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应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可以让学生画出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反复朗读,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
  5?本课生字较多,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将“血、髓、暂、脉”等字的字音读准确。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可以让学生自己练习书写,并通过写词语、写句子等形式进行巩固,教师重点指导“袭”“暂”等字的书写。
  6?学习本课后,教师可以建议有兴趣的学生搜集有关骨髓捐献的资料。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彼岸、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梳理文章结构,品词析句,感悟作者的叙述特点和表达感情的方法,内化、积累课文中的经典语言和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台湾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生命桥”的含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总体设计:
  教学分成四个实践板块: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交流初读感受;二、细读重点语句,提升感受,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表达感受;三、梳理文章结构,拓展口语交际,积累内化语言;四、书面表达、交流,运用语言,升华情感。第一课时基本完成前两个板块,初步完成教学目标1、2;(注:生字词语只认不写,第二课时写字。)第二课时完成第三、四个实践板块,完成全部目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1.揭示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导入: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屏幕出示词语。引导学生自主提示需要注意的词语。
  A提示凋零、含苞、绽放,读通句子“这个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理解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B提示辗转,都是翘舌音。训练学生用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从而读通难读的句子。
  C提示暂停,训练学生读准生词,把句子读通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3.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一遍,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训练学生抓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关键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1.过渡: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2.引导默读课文的第3、4、5自然段,画出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令人感动的做法,读给同桌听,抓住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感动。
  3.默读画语句,同桌间交流。
  4.引导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随机引导交流以下重点语句。
  A 交流第四自然段表现台湾青年博大爱心的语句。“在这场灾难中……他的亲人……期待着他的骨髓。”
  1)指名先朗读画出来的语句,再谈感受。
  2)看录像,体会当时的台湾是一种什么情形,练读“就在昨天,一场历史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还在余震中摇晃。”
  联系自己谈感受。
  3)结合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悟、想象,走进台湾青年的内心世界,深入体会台湾青年博大的爱心。策略:首先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到小钱的不幸,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然后情感迁移,让学生运用文中词语练习说话“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
  。”,从而感受到台湾青年那善良的、博大的爱心。
  4)带着敬佩之情朗读第4自然段的语句。

  B交流表现李博士高尚品质的语句。
  1)朗读描写李博士的语句,说说李博士的哪些做法让你感动?
  2)抓住“沉着”“突如其来”“空旷”“一次又一次”“涓涓”等词语体会李博士博大的爱心。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
  3)出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时刻表,体会“奔波”和“连夜”等词语表达出的李博士的爱心,引读第六自然段。
  5.体会生命桥的含义,版画爱心,回扣课题。

  四.朗读结束,布置作业
  1.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后两句话,师生配乐朗读“也许,小钱和台湾青年……传下去。”
  2.结束语:同学们,如果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下节课你们可以在班级里交流交流。

两岸骨肉同胞有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什么意思
答:《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大陆青年钱畅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钱畅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什么故事?
答:《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钱畅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作者 竹林,原名王祖铃,1949年生于上海。以“知青文学”进入文学创作领域,曾得到当时文坛泰斗茅盾的鼓励与支持。现为国家一级作家,上海市作协专业作家。《跨越海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讲述了什么
答: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举报| 评论(3) 58 24 梦蝶星恋 采纳率:66% 擅长: 暂未定制 其他回答 本文讲述了台湾青年捐献骨髓救活了杭州患严重白血病的青年小钱,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感人...

四年级上册语文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资料
答: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

小学语文四年级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主要内容
答:1、小钱得了白血病,在一位青年身上找到了合适的骨髓。李博士抓紧时间赶回杭州,便连夜为小钱做骨髓的移植手术,最后,小钱得救了。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指跨越海峡的爱心。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中‘生命桥’指的是什 ...
答: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宝岛台湾与大陆虽然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中终于一词体会到了什么
答:《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大陆青年钱畅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钱畅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什么意思?
答:1.今天,我们学习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了杭州青年小杨患白血病要骨髓移植,一个台湾青年自愿捐献骨髓。做手术那天,刚巧碰到地震,医生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抽取骨髓并成功地完成了手术,小钱得救了。读了这篇课文,我被深深感动了。那个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真好啊!我以前在电视中...

小学四年级22课中的"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答: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原文欣赏
答: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3、在同一时刻,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