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理论分析中国近代史上的几次变革

作者&投稿:紫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近代史的几次变革按先后为,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大改革、人民公社、改革开放。

洋务动动为封建王朝的自强运动,自上而下,由中央大臣带动国家支持的一场运动,但是因为清王朝积弊太多,最终洋务动运只肥了部分洋务大臣。中国近代第一批名门望族就是这个时代产生的。国家与人民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好处。当然也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像是派留学生(便宜了后来的三民主义),改科举制度(让腐败的清朝及后来的民国更腐败。)等等。这些其实都在好与坏之间,不能一味的就认为是正确的,好的。
辛亥革命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用军变推翻了清政府。最主要的作用是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废除了皇权。第一次建立了民主共各体制的国家。但是由于革命的并不彻底,人民的生活除了动乱,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变化。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清朝时期的。虽然那个时候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人们最表面的意识可能还是在剪辫子上面吧。除了这个,其他地方应该看不出前后的区别了。
新文化运动,才算得上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命,经1911年的辛亥革命到1919年这段时间的民主,自由的学术活动。加上第一批留学生的回归,使得国内第一次有了全新的思想,有了思想的领导者,这次的运动,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才使得民国有了近一步的发展,有了短暂的民族经济,民间实业出现。
至于1949年后的三次变革,与其说是变革,不如说是尝试。用我们伟人的一句话是:“摸着石头过河。”
三大改革,人民公社,这两个不谈了。完全是一厢情愿的对社会主义的尝试,而且用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与人民的切身利益去尝试。
后来的改革开放,只能算是对之前错误的一种纠正罢了。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思想文化的变化~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技术:魏源,林则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了中国对外学习的第一步,并编著了《四洲志》,《海国图志》等书,开拓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视野,为对外学习创造了条件。
  在六七十年代开始了洋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向西方学习近代工业技术,开设了许多工厂和学院,同时训练海军,近代工业进一步兴起。

  制度:中日甲午战争后,洋务运动失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先进中国人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制度获得中国的独立和进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读书人借助皇帝力量实行维新变法,学习英国经验实行“君主立宪制”,并掀起了戊戌变法的高潮, 遭镇压失败。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外交流密切,加之中国维新变法失败,中国知识分子继续学习西方寻求治国方案,“民主共和制”开始进入中国,在孙中山等人的推动下,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进入民国。因为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中国进入军阀混战时期。

  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李大钊,陈独秀等人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头兵,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马克斯主义思想进一步传播,出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先进革命者,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历程
答: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

中国近代史上有几次思想解放潮流?分别是?影响?
答:有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1898年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是1905年—1907年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是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第一次: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进行激烈的论战,这是资本主义与封建思想的交锋,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

中国近代史上有几次思想解放运动
答:2、延安整风运动 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整风开始。1945年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止。延安整风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党的建设史上...

阐述中国近代历史上三次主要的思想理论论争内容,并说明每一次论争的意...
答: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马克思主义论者和反马克思主义论者曾经进行过三次大的论争,分别是“问题与主义之争”;“社会主义论战”;“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这三次大的论战,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更多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近代史上五次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答:A.过程:1898年6月—9月,光绪帝按照维新派的意图,先后颁布一系列变法法令,史称“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B.内容:①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②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③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④文化上,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⑤...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大的思想论战?
答:20世纪前后,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了三次大的思想论战。具体介绍如下:一、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19世纪末)19世纪70年代以后,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各国还纷纷在中国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文化转折
答:2、魏晋南北朝之际(胡汉, 中印文化融合期)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的冲突与整合是这一时期的主题 文化中心开始南移。3、唐宋之际 (近古文化定型期)经济、 政治、 上的转型 , 领主经济破产, 地主-自耕农经济定型 东西文化交汇,这一阶段构筑了西方资本主义侵入之前中国的文化背景,也是中国文化现代...

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那些思想解放运动,各起了哪些作用
答:中国近代史上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①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②保皇派与革命派的论战 ③新文化运动 第四次: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改革开放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四次思想大解放 第一次思想大解放,解决的是对领袖的个人崇拜问题,树立了实践标准的权威.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以突破...

中国近代史上实行过哪几次”新政”?简述其内容,背景和影响
答: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也叫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又名维新变法,其高潮则为百日维新, 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近代化道路。洋务运动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

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哪几次改革?
答:二、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