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的诗意是什么? 竹石的诗意是什么????

作者&投稿:终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竹石的诗意: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时间的转盘,行进至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时令。2022年1月20日,大寒。
过了大寒,立春将至,一个新的轮回即将开始。“残腊初雪霁。梅白飘香蕊……”这不仅是一年中的最冷时期,也是一年“运”和“气”循环变化的开始。王羲之有《寒切帖》和《极寒帖》传世,似乎专门为大寒而创作。五代南唐徐熙《雪竹图》,虽绘雪竹,却隐藏着春的消息和春的生机。
《澎湃新闻·古代艺术》的系列文章“古书画中的节气”本期呈现的诗画里的大寒。
古人没有先进的科技手段,光凭所积累的经验,竟然能把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计算地如此精确,令人叹服。古人看起来条件“落后”,但过得更有意思,就是一种慢生活:“残腊初雪霁。梅白飘香蕊。依前又还是,迎春时候,大家都备。宠马门神,酒酌酴酥,桃符尽书吉利。五更催驱傩,爆竹起。虚耗都教退。交年换新岁。长保身荣贵。愿与儿孙、尽老今生,神寿遐昌,年年共同守岁。”晁补之的这首词,写尽了应景的大寒风物。
东晋王珉《此年帖》
东晋王珉《此年帖》顾名思义,蕴含对一年加以回顾的意思。其中写道:“此年垂竟。悲怀兼割。不自胜。奈何奈何。寒切。体中比何似。甚耿耿。仆疾遂不差。眠食少。忧深。遣书不次。”字里行间,尽是忧郁之气,天寒、身寒、心寒。虽为拓本,仍可以感觉到用笔风流洒脱,不拘一格,结体率真自然,如行云流水一般。王献之英年早逝,43岁死在任,其后朝廷就从他的堂弟中选了王珉任职。王珉两年后也死在了任上,年仅38岁。世称王献之为大令,王泯为小令。
东晋琅琊王氏是一个庞大的政治世家,也是一个文化世家,在书法方面形成了“家传之学”,近三百年间书艺传承不断,人才辈出,极尽文采风流,成一蔚然壮观的文化景象。这个家族最终以众星拱月的方式,推出了“二王”父子。
东晋 王羲之《寒切帖》
王羲之有《寒切帖》和《极寒帖》传世,似乎专门为大寒而创作。《寒切帖》写道:“得十四、十八日书,知问为慰。寒切,比各佳不? 念忧劳,久悬情。吞食甚少,劣劣!力因谢司马书,不一一。”“念忧劳,久悬情。吞食甚少,劣劣!”这寥寥数字,就将近况和盘托出。此为勾填本。用笔妍润,沉着流动,写时好像毫不费力,体现王羲之晚年书法高度成熟,水到渠成,极尽妙处。《极寒帖》言:“旦极寒,得示。承夫人复小咳,不善得眠,助反侧,想小尔,复进何药? 念足下犹悚息,卿可不? 吾昨暮大吐,小啖物便尔,旦来可耳。”羲之众多手札,说的都是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此帖虽为行书,其中许多字都是以楷书为之,在王羲之的众多尺牍中,很少见的一例。用笔清雅明快、结体自然大方,展现了魏晋风度。
东晋 王羲之草书《极寒帖 》
北宋 黄庭坚《雪寒帖》
南宋 陆游《苦寒帖》
五代 徐熙《 雪竹图》
南宋 马麟《梅竹图》
南宋马麟是大画家马远之子。史传称马远因疼爱其子,常常在自己的画让马麟题款,欲使儿子早日成名,乃望子成龙的典型。《梅竹图》是一幅意境幽远的佳作。寒梅数枝,横斜劲挺,绿竹穿插,偃仰扶疏,顾盼生情。笔法秀朗,造型精准,设色明丽,画面虽然简洁,但在疏密、错落、主宾等方面精心安排,恰到好处,着墨不多而生机满幅,虽求简炼而意趣自足。
北宋 赵佶《梅花绣眼图》
南宋 李唐《策杖探梅图》
元 王冕《梅花诗》
元代王冕梅花诗脍炙人口:“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素以绘画闻名天下,其实也是艺术史中“诗书画印”统一的典范。首创花乳石刻印。书法功底深厚,由此题款字迹来看,主要从欧褚出,古意苍茫,洵为高手。同时代还有一位齐名的画梅高手陈立善。《墨梅图》作于至正辛卯(1351)年。墨梅一株,疏影横斜,主干由画幅右侧出枝,曲尽其态,采用圈瓣和倒晕之笔法。王、陈二人相较,王冕所作典雅细致,陈立善则以略脱形似的疏枝淡蕊作梅,表现写意的趣味。
元 陈立善《墨梅图》
明代画梅创作此起彼伏,可以尝试分类。
明 唐寅《墨梅图》
明 陆治《雪后访梅图》
明 朱端《寻梅图》
朱端《寻梅图》全幅采用半边的构图型式,以占据左方画面的双松为骨干。策杖撑伞老翁和两位童子准备渡江到对岸的梅村。要知道,中国画中的人物,不管多小,始终是核心灵魂。位于双松的上方,是覆盖着白雪的群峰。全幅以双松为骨干,山石圭角峥嵘,轮廓线或山壁皆用浓重焦黑的墨线皴擦,与白雪之色形成强烈对比。不难想象,彼时湖天积雪,一老翁支伞拄杖,行于湖滨,两书童囊琴负书,随行于侧,群鸦鸣噪于枯树间,水天暮雪之景宛然,洲渚村落,萦系其间,大小远近安排得宜,可见空旷悠远之意,极见匠心。
明 陈淳《梅花水仙图》
明 周之冕《梅花野雉图》
有的是动植物组合,如周之冕《梅花野雉图》,虽是工笔,写生意味颇浓,构图匀称,精细逼真,彩绘老干红梅,野雉栖于其上,竹石映带左右,设色清雅,笔法在陈淳、陆治之间,钩花点叶,间出新意。王醴学周之冕,《雪梅鸳鸯图》绘雪景寒江,两只鸳鸯站岸边梳理羽毛,造型优美,色墨交融。雪竹挺立,小雀瑟栖于上。一株老梅,枝条繁茂,花开带雪,分外妖娆。梅花清新淡雅,枝干用笔老辣,用墨焦重。整个背景以淡墨渲染,留白以示雪意。
如前所述,中国画中的“人”,不管见与不见,在与不在,始终是主角,就如同诗歌中“诗眼”一样,可称之为“画眼”,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画讲究意境美,注重写意,最终超越个人小我。画面中即便有拔地而起的崇山峻岭,高耸无以企及,异常险峻,最终仍蕴藏谐和静谧的境界。山水中的人物,是一种道心德行的体现,或是某种价值观的见证。这些人物多半是耕樵渔读,都是世外高人。尤其是宋画中的人物,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说白了,他们是画家的代言人。画家最终要呈现的,就是自我。
明 项圣谟《雪影渔人图》
明 朱邦《雪江卖鱼图》
朱邦《雪江卖鱼图》画面积雪凝寒。远处高山峻岭,银蛇飞舞,古寺宝塔若隐若现。画的中部右列有一排水榭,榭前靠着一条渔船,榭上有两人,一坐着呵手,另一老者凭栏投身细看卖鱼人手中的称杆,双方正做着生意。画的近处,房屋、树木、山石均银装素裹。岸边酒肆中,有四人围桌同坐,一边饮酒,一边赏景。众多人物与山、水、树、建筑的比例准确,安排得当,人物形态各异,形象栩栩如生。如果说,明代的画梅作品刻尝试以题材划分为标准,清代画梅系列则可以画家主体为分类标准。
一种是“半隐”,在入世和出世之间,“扬州八怪”中诸多画梅高手。
清 金农《梅花册页》选一
清 金农《梅花册页》选二
清 罗聘《墨梅》
作为金农的门生,罗聘学金农而能变化,自出机杼。罗聘尤喜画梅,因号“花之寺僧”,法式善说他“生平所得力,全在梅花枝”。所绘《墨梅》中,傲风凌寒的梅花,竞相绽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致。画中老梅粗枝繁蕊,布满画面,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虬曲的树干,以书法笔意出之,转折布势又具生拙趣味。花蕊则圈画点蕊,正侧偃仰,千姿百态,清冷出尘,体现了孤傲出全的清绝意韵。与汪士慎的清秀淡雅不同,罗氏笔下的梅是“放胆作大杆,极横斜之秒”,浓淡交映,疏狂粗放。洪亮吉说“两峰画石如屈铁,两峰画梅如植戟”,准确地揭示出罗氏风格。
清 李方膺《墨梅图》
清 汪士慎《探梅诗意》
清 石涛 细笔《花卉册墨梅》
一种是“全隐”,比如石涛,其《梅花册》十二开皆水墨逸笔,或疏影横斜,或凌空独放,或盘屈如龙,或如老僧入定,劲枝瘦朵,或点或勾,皆郁然有生气。每幅都作诗题咏,或隶或楷,或行或草,“三分苦绿惟余竹,一点酸香冷到梅。尽日无人且琢句,百年有限漫停杯。裁诗可记余生梦,作赋徒劳楚客才。吟赏终然多事甚,任他春去与春来。”诗书画印相互生发,读之令人流连咏叹。
清 弘仁《梅花茅屋图》
弘仁《梅花茅屋图》所画景物仅有一棵梅树、一座房舍、山石和竹篁,且集中于画幅左下部位。画中有一座平缓的山石,山石间有一棵古梅,盘根露地,枝干虬曲,枝干干枯,树枝稀疏,枝头光秃,树旁有一间屋宇座落山坡上,坡石间有数株新篁点缀,星星点点。整幅画面上部全为空白。由此自题识可知,时值严冬腊月,寒意淋漓。用笔沉稳而谨严,山石、树木均用干笔渴墨和折带皴法,显得特别的静寂。弘仁画原本就是格调高冷,冬景更是如此,不过,能在笔墨下传出寒光冷韵中给人一种苍凉悲壮、坚强不屈的感觉,自非一般画家所能企及。
清 潘恭寿 《深云庵探梅图》(局部)
清 王翚 《寻梅图》
当代 黄宾虹《岁寒清供》
近代 吴昌硕篆书横幅,癸亥大寒
清代画家普遍喜欢画清供图,成了一种风气,最典型的就是吴昌硕,几乎每年都有作品问世。曾有诗曰:“百事安排度年华,韩瓶插了老梅花。一家富贵多欢喜,阳羡砂壶饮清茶。”吴昌硕是一个极为勤奋的人,存世作品特别多。篆书横幅“清闲亭”作于癸亥大寒,八十高龄,自己不见老态,可谓健笔凌云。吴昌硕选择《石鼓文》为主攻临摹对象。数十年间,反复钻研,并不以刻意模仿徒求形似为满足,参以秦权铭款、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等文字的体势笔意,自出新意。
清 陈豫钟 刻 嫩寒春晓
北宋 郭熙《早春图》
这种情境在北宋郭熙《早春图》中也可以读到。此画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的构图,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远处山峰耸拔,气势雄伟。近处圆岗层叠,山石突兀,山间泉水淙淙而下,汇入河谷,桥路楼观掩映于山崖丛树间,冬去春来,大地复苏,山间浮动着淡淡的雾气,传递出春的气息。
谈论书画,无论如何是绕不开宋人,极简、素雅之美,达到一种极致,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画的审美。两宋时期对文人来说,应该是“最好的时代”。宋代文人活得极为真实自然,具有生活情趣,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即便是宫廷画家,作品读起来也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宋人崇尚雅致的生活,焚香、点茶、插花、挂画乃是四大雅事。难能可贵的是,风雅的实践已经不仅是有钱有闲阶层的专利,普通人在平凡生活中同样能追求高雅、闲雅。
中国文化认为,万事万物相生相克,对立统一而存在,一方失去,另一方也将不复存在。不难发现,宇宙间的正负能量之和为零,收支平衡,进出同量,故而大热必有大寒,暴雨隐藏干旱,酷热孕育大冷。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但凡自然之法、宇宙之道,蕴藏着阴阳哲理,阴阳的本质是万事万物之间的对立消长,事物内部的对立消长,“一阴一阳谓之道”。书法同样蕴藏着阴阳之变。蔡邕《九势》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运笔时有起止、缓急、转折、虚实等各种变化。结构则如王羲之《书论》中所说:“有偃有仰,有欹有侧有斜,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章法则如张绅之言:“终篇结构,首尾相映。笔意顾盼,朝向偃仰,阴阳起伏,笔笔不断。”
书画记录了精彩的生活,生活的精彩。四季如人,节气如命。二十四节气川流不息,周而复始,乃是天地间恒定的法则。
别了,大寒!在寒冬里所度过最后一个节气,来年再相会。

《竹石》的诗意: 紧紧咬住青山不放松 ,竹子原本扎根山岩中 ,磨难无数仍然很坚韧 ,不管什么地方刮来什么风。 希望能帮到你。

竹石的意思需要观察这两样东西:竹子正直,石子硬朗!
所以:“竹石”就是说一个人很有原则,正直不阿,刚强不屈!

竹石》的诗意: 紧紧咬住青山不放松 ,竹子原本扎根山岩中 ,磨难无数仍然很坚韧 ,不管什么地方刮来什么风。

《竹石》诗意是什么?~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竹石
【朝代】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
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兵权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 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

4. 尔:那。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你好

竹 石
(清)郑燮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父亲郑立庵是县私孰教师,教授几百名学生。郑燮自幼随父亲读书,爱读历史书和诗文词集,博学强记,所读的书都能背诵。少年时在真州毛家湾读书。康熙秀才、雍正壬子年(1732年)到南京乡试中举人。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赴北京礼部试,中进士。乾隆七年1742年出任山东范县令。乾隆十一年1746年调任潍县县令。郑燮为官,爱民如子,任潍县县令时,正逢荒年,不顾他人阻扰,开仓贷粮,令老百姓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还大兴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饥民工作就食。当年入秋又歉收,郑燮把老百姓的借条,一把火烧掉;潍县老百姓感戴他的恩德,为他建立生祠堂。郑燮对于民事处理公正,十二年没有一件冤案。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游山东,封郑燮为书画史,郑燮自刻印章一枚:《乾隆东封书画史》。
郑燮为官清廉,后来因老病罢官客居扬州,身无长物,只有廖廖几卷图书,便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其诗宗陶渊明、陆放翁,画竹似苏东坡。郑燮的书法揉合行书、草书,自成一体,自号“六分半书”,后人称为“板桥”体。
著作有《板桥诗钞》、《板桥词钞》、《板桥家书》、《板桥题画》、《板桥先生印册》等自刻本行世。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
破岩:破裂的岩石。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你。

咬住了青山就绝不肯放松,
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
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2 竹石,本名陈德忠 1943年生,,笔名竹石、嘉阳生。四川乐山人。1983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进修一年。二级编剧。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四川峨眉戏剧创作联谊会秘书长、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理事、乐山市文联常委、乐山市影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主要从事电视、戏剧及文学创作。其中电视风光片《沫水乡情》1981年获四川省优秀文艺作品二等奖;电视剧《春江归帆》1987年获第一届西南优秀电视单本剧三等奖;电视片《雷电诗魂火凤凰》获广电部、中国广播电视学会1992年度全国优秀电视社教节目人物类三等奖。散文作品多篇被收入《四川作家协会文学院丛书》之散文、随笔卷。辞条辑入《四川戏剧家名录》。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作者简介]
郑燮(音谢)(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县)人,清代著名书画家。

希望对你有用

竹石的诗意_竹石的意思
答:宿石邑山中的诗意 《宿石邑山中》 作者:韩翃 原文: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注释: 1、山霭:山中的云气。 2、秋河:指天上的银河。 3、迷:分辨不清。 4、暂:短暂,突然。 赏析: 这首七绝以极简炼的笔触,描绘了石邑山变幻多姿的迷人景色。石邑,古县名,故...

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诗的诗意?
答:《马诗》诗意: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的白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什么时候我能给马带上金络头,飞快地奔跑着,踏遍这清爽秋日的原野!《石灰吟》诗意: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灰石,把烈火焚烧当作平平常常的事,纵使焚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清白...

竹石的意思及诗意?
答:竹石 郑燮: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

竹石的意思及诗意是什么?
答:诗意: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竹石》郑燮〔清代〕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意是什么?
答: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的诗意是什么?
答:“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

带石高雅有意境的3个字
答:2、枕石:指枕于石上,多喻隐居山林。出自《西溪牡丹》。3、药石:指药剂和砭石,泛指药物。4、泉石:泉水和山石,泛指山水。5、笔石:是笔石动物的化石,由于其保存状态是压扁成了碳质薄膜,很像铅笔在岩石层上书写的痕迹,因此才被科学家叫做“笔石”。6、乐石:碑石或碑碣。出自《古文苑·李斯...

竹石的诗意是什么
答:这首诗的意思是: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哪个方向的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这首诗的原文如下:《竹石》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赏析:这是一首是在...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全诗的诗意是什么?
答: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全诗的诗意是什么?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苍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竹石的诗意
答:竹石的诗意为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翻译:紧紧依傍着青山绝不放松,竹根深深扎进岩石的缝隙之中。历经无数磨难依然那么坚韧,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北风。注释:1、竹石:扎根于石缝中的竹子。2、咬定:咬紧,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