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貌 什么是喀斯特地貌?中国的哪些地方有

作者&投稿:茅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叫岩溶,岩溶地貌有那些?~

喀斯特(KARST)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意思是岩石裸露的地方。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喀斯特”一词即为岩溶地貌的代称。中国是世界上对喀斯特地貌现象记述和研究最早的国家,早在晋代即有记载,尤以明徐宏祖(1586~1641)所著的《徐霞客游记》中的记述最为详尽。
岩溶地貌的分别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

扩展资料:
熔岩地貌的地带特征:
1、热带
分布于桂、粤西、滇东和黔南等地。地下洞穴众多,以溶蚀性拱形洞穴为主。地下河的支流较多,流域面积大,故称地下水系,平均流域面积为160平方公里,最大的地苏地下河流域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
2、亚热带
分布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下河较热带多而短小,平均流域面积小于60平方公里。洼地较少,每平方公里仅为1个左右,且从南向北减少,相反,干谷的比例却迅速增加。正地形不很典型,主要为馒头状丘陵,其坡度一般为25度左右,洞穴数量较热带大为减少,以溶蚀裂隙性洞穴居多。
3、干旱地区
仅在少数灰岩裂隙中有轻微的溶蚀痕迹,有些裂隙被方解石充填,地下溶洞极少,已不能构成渗漏和地基不稳的因素。
4、寒冻高原
青藏高原喀斯特处于冰缘作用下,冻融风化强烈,喀斯特地貌颇具特色,常见的有冻融石丘、石墙等,其下部覆盖冰缘作用形成的岩屑坡。山坡上发育有很浅的岩洞,还可见到一些穿洞。偶见洼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喀斯特(Kar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谓,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我国云贵高原、湖南南部郴州等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碳酸盐岩出露地区。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广西境内主要是热带和亚热带喀斯特,贵州、云南、西藏多为高原喀斯特,高山喀斯特多分布在四川、云南和西藏等高海拔地区。

扩展资料:
喀斯特地貌的著名景观:
1、江西:鄱阳湖口石钟山景区绝壁临江洞穴遍布;彭泽龙宫洞长2000米,洞内可泛舟观景,堪称“地下艺术宫殿”。
2、浙江:瑶琳仙境,位于桐庐县,是浙江省规模恢弘、景观壮丽的岩溶洞穴旅游胜地,也是浙江迤今发现的最大洞穴;洞长1000米,共有6个洞天,以“雄、奇、丽、深”闻名于世。
3、江苏:宜兴石灰岩溶洞有“洞天世界”的美称,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又称“三奇”,洞壑深邃,多奇石异柱,泛舟其中如入海底龙宫。
4、吉林:通化鸭园溶洞,有四个大厅,洞内满布石柱、石笋、石钟乳、石瀑、石帘、石莲花、石幔等堆积景观,并且深处有溶岩潭,深不可测,无法前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喀斯特地貌

地表岩溶地貌
答:峰丛是指基部完全相连成簇分布的灰岩山峰。其顶部多呈圆锥状,峰与峰之间常形成马鞍形。相对高差一般为200~300m。峰丛通常大面积分布于岩溶山地的中心部位,在构造上则位于向斜边缘或背斜的顶部。峰丛常与溶蚀洼地、谷地等地形配置(图6-9)。其间常有漏斗、竖井、落水洞或地下暗河等分布。图6-9 峰丛...

什么是岩溶地貌?并写出三处代表性岩溶地貌景观?
答: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如桂林山水、云南石林、辽宁本溪水洞等著名景点都属于岩溶地貌。

什么叫岩溶,岩溶地貌有那些?
答:1. 岩溶,亦称喀斯特,是指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化学溶蚀作用,以及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所导致的地质现象的总称。2. 岩溶地貌,即由上述作用形成的地貌,以其独特的特征而闻名。3. “喀斯特”一词源自南斯拉夫伊斯特拉半岛的石灰岩高原,该地区因岩石裸露而得名,成为岩溶地貌的代名词。4. ...

岩溶地貌的意思
答: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问题二:...

岩溶地形的形成有哪些条件?
答:从前,在地理教科书里把这种溶蚀作用造成的地形叫“喀斯特”地形。这是因为,在欧洲的南斯拉夫亚得里亚海滨有一个叫“喀斯特”的高原,那里有很大一片石灰岩山地,形成不少典型的溶蚀地形。科学家们在这里做过详细的调查,并且把这类石灰岩地形通称为喀斯特地形。后来,有人觉得喀斯特这个词总有些别扭,...

岩溶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区别
答:岩溶地貌是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的,沉积地貌是岩浆流动冷却形成。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的。沉积地貌是岩浆从地壳断裂溢出,沿地面流动冷却形成的各种地形。岩溶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岩溶地貌的成因
答:岩溶地貌形成原因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岩溶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岩溶地貌类别...

分析贵州岩溶地貌发育的条件和原理。。。急急!!
答:落水洞是喀斯特地形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常常合并成更大的凹陷,叫做坡立谷(俗称“天坑”),它常常是平底的,并由石灰岩中不溶残余特形成的土壤所覆盖。有些地区的石灰岩中不溶解物多一些,留下来的物质形成可以耕种的土壤。在一些降雨量很大喀斯特地区,所有降水都完全渗透到地下,甚至使那一地区...

中国高寒地区岩溶地貌
答:中国高寒地区的岩溶地貌主要是指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地海拔在3500m以上的高寒地区发育形成的喀斯特形态,它包括了峰林、石林、溶洞、泉华沉积等岩溶类型。 1.峰林、石林、溶洞 在西藏东部岗托至昌都附近公路两侧的海拔4600m高原面上,在中侏罗纪灰岩分布区,发育有古岩溶地貌(图3-48)。图3-48是在6月拍摄的,当时刚下...

岩溶地貌的特点是什么?
答:岩溶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以溶蚀作用为主所塑造的各种地表和地下的地貌。山东省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岩溶地区之一,可溶性岩出露面积约为16200平方公里,广泛分布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在鲁东有少量分布。鲁中南地区的可溶性岩主要为古生界的石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及白云岩。鲁东的可溶性岩主要是胶东群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