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一个字,3000年来一直是一个读音,不少人念错,这是为何?

作者&投稿:包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众所周知,在川渝一带的方言中,“街”字的读音为“gai”,与普通话中的读音“(jie)”区别较大。当然,除了四川的方言,很多其他地区的方言中“街”字也念“gai”。事实上,3000年来,“街”的读音都是读作“gai”。

押韵,是古人作诗时常用的一种手法,从他们的诗词中,可以看出“街”字在古代的读音和现在读法的差别。宋朝诗人程珌有一首名叫《戊子正旦贺寿慈宫二首其一》的诗,其内容是:“曙色浮丹栱,春风暖禁街。策澜迷秀石,纤草荫新槐。”诗中第二句的“街”,与第四中的“槐”押韵。明朝诗人钱希言,在《晚发向金陵留别所知》一诗中写道:“旅游装太薄,一水问秦淮。月作投人璧,花为赠妓钗。酒痕昏客袂,灯火乱春街。短簿祠前树,含烟一半霾。”诗中“淮”、“钗”、“街”、“霾”押韵。虽然这不能确定“街”字的读音为“gai”,但至少可以确定“街”字的韵母为“ai”。

根据唐朝韵书《唐韵》记载的“古膎切”,宋朝韵书《集韵》是“居膎切”,以及宋朝另一本韵书《广韵》记载的“古谐切”表明“古”和“居”的读法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两个字的声母都是“g”,而不是现代汉语中前者的声母为“g”,后者的声母为“j”。由此可以确定古语中的“街”的声母为“g”。这一发音,在很多方言中被保留下来。

是什么导致“街”的读音发生了差异?汉族的先民最初人数很少,使用的汉语也比较单一。后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生存需要,先民们逐渐向四周扩展,或者集体向远方迁移。跟远方的异族人接触交流,汉语就逐渐开始分化,形成一种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通行于一个地区的话。这种话只适用于局部地区,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方言。它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方言更能代表地区文化特色。

“街”字是二等字,随着时间的演变,远古时代念作“kre”,北方语言中将“r”变成“j”,所以读“ie”韵。而南方语言中“r”脱落所以读“gai”。

现在使用广泛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然而十八世纪以前,“街”在北京话中一直念“giai”,后受晋语不分尖团的影响变为“jiai”,然后又懒音突变成“jie”。“街”本就是一个团音,在普通话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尖团合流现象,才出现了“jie”。类似这样的不符合语言自身规律的音,在普通话中还有很多。所以,“街”字的读音,很多人都念错了!



因为这是方言的问题,在方言里的读音和普通话的读音不一样,所以有很多人念错。

因为这个字就是“错”啊,它就读错,所以那么多人去读它是错,并没有什么错误。

因为中国的文字历史非常的悠久。源远流长。每一个字都有很深刻的意义。人们会习惯性的读错一些文字。这是非常正常的。

~

我国唯一一个3000年没改过城市名称的市?
答:出自邯郸或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达1584条,被誉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凭借其地理位置的优越,邯郸在历史上一直是军事演习和政治议事的首选地。“邯郸”二字作为地名,沿用3100年,也是中华地名文化的特例,可以说绝无仅有。邯郸市地理位置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端,太行山东麓,介于北纬36°20′~36°44...

王懿荣发现的古文字是什么这种文字发展演变过程总有什么影响?
答:这些研究成果,把中国有考据可信的历史提早了一千年。从一片殷商甲骨上文字的发现和认定,由此发展到肯定了一个距今3000多年、长达600多年的朝代,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发现!这样就把本世纪20年代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可信历史始于西周的“疑古”思潮,予以彻底的否定。甲骨文的文字学价值 甲骨文在汉字漫长的...

3000年前中国是什么时代
答:3000年前的中国是处于周朝。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建都于宗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西周从公元前11世纪(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朝起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

中国这个名字是谁起的,是谁第一个说的
答:金、元、明等,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上签署的国名是“大清”。所以史记上出现的“中国”字样,并不等于我们今天所说所指的中国。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全国解放后,我们也把“中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现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成熟的文字只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为什么说中华文明具有5000年?
答:文字,是我们的祖先告别蒙昧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中国成熟的文字是殷墟甲骨文,距今大约有3300多年的历史,如果文字是进入文明的标志,那中华文明应当是3000多年,为什么我们常说中华文明具有5000年呢?文字的成熟不是一夜形成的,它有一个从萌芽到成熟的漫长过程。1987年,在河南舞阳的贾湖遗址,考古专家...

他发明了1个汉字,被中国女性连骂了3年,这是哪一个字?
答:这样的方式一直言传至今,“他字”和“她字”有了区分之后,在写文章的时候,也能让读者更好的区分性别。刘半农除了是一个语言学家之外,还是一个有名的翻译家, 所以他在翻译的时候,就发现外国便区分了人物的第三人称。即“she”是女性的第三人称,而he则是男性的第三人称。外国文学中有词意的...

中国文明是3000还是5000年,与良渚申遗成功有何关联?
答:而良渚文明1936年被发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古发掘与调查,逐渐让世人看清了它的辉煌与灿烂,大量作为礼器的玉器陶器、文字符号、宫殿式的城市结构、城市外的水利工程以及规划有序的陵寝墓地等等都说明其已经是一个成熟发达的文明。经过碳14检测,良渚文明距今约5250-4150年前,中华文明从此可以光明正大的...

汉字产生距今大约有多少年的历史
答:到二十一世纪,汉字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

历史文字的演变过程是什么?
答:1、贾湖刻符 八千多年前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9000—7800年),出土了一批刻符,号称贾湖刻符。有的学者认为只是刻符,有的认为是文字。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曾对贾湖契刻进行了深入探讨考证,提出“贾湖刻符对汉字来源的关健性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资料”。贾湖21个刻符里,已认识的11个字,分别属于反映...

中国汉字一共多少个?
答: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语文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