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意思 “所谓”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离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所说的。2,(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的意思)。词典查的,望采纳!谢谢

所说的

哥们它有好几种意思,具体的真不好说,还是查查字典吧!

所谓什么意思~

词目:所谓
拼音:suǒ wèi
释义:1.所说的,用于复说、引证等。 2.谓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之意。 3.所说的意思;意旨。常用于句末。 4.所以。谓,通"为"。

意思是所说的,用于复说、引证等;谓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之意;所说的意思,意旨。常用于句末。
所谓
拼音:suǒ wèi
引证解释:周朝佚名《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译文:所说的美人,在水的另一边。
造句:它就是几十年人们绞尽脑汁找寻的所谓“死光”。
扩展资料:
所谓近义词:
1、意指
拼音:yì zhǐ
意思:即意旨,谓意之所在,意图,旨意。
出处:宋 岳珂 《桯史·乾道受书礼》:“臣之愚暗,安知时变,不过如向所陈,不敢改辞以迎合意指。”
译文:臣愚昧,也知道时事变化,不再像以前那样,但是也不敢改变言辞用来迎合所在。
2、所说
拼音:suǒ shuō
意思:说的话,言论。
引证解释: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四折:“若不是所说原因,险些儿生扭做单雄信 。”
译文:如果不是所说的原因,险些投胎再做单雄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所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所说

谓的意思和组词
答:《说文》小篆“谓”字的“胃”旁是比较原始的写法,秦简中的“胃”旁已经简化得与汉隶无所差别了。这是规范体与手写体的差别。“谓”是古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告诉”、“对……说道”。其用法是“谓”后直承的不是言谓的具体内容,而是言谓的对象。《论语·公冶长》:“子...

“谓”在古汉语中的意思是?
答:基本解释 1. 告诉 :人~予曰。2. 称呼,叫作 :称~。何~人工呼吸?3. 〔~语〕对主语加以陈述,说明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的句子成分。4. 说 :所~。无~。可~神速。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古语中“谓”字有几种意思
答:予谓菊。――宋·周敦颐《爱莲说》(9)意料 [expect]不谓严挺之乃有此儿也。――《唐语林》(10)援助 [help]故节于身,谓于民。――《晏子春秋》(11)通“为(wèi)”。相当于“是” [be]醉而不出,是谓伐德。――《诗·小雅·宾之初筵》谓 (1)谓 wèi (2)意义;意思 [meaning]。如:何谓...

文言文中,“谓”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很多:1.“说”的意思,2.“是”的意思,3.“为”的意思。通常的意思都是“为”的意思,就是“是什么”的意思

文言文中“谓”的意思有哪些
答:1、告诉;对……说。《鸿门宴》:“请往谓项王,言沛公不敢项王也。”2、说。《石钟山记》:“因得观所谓石钟山者。”3、叫做;称为。《游褒禅山记》:“褒禅山亦谓之华山。”4、以为;认为。《赤壁之战》:“愚谓大计不如迎之。”5、是;说的是。《醉翁亭记》:“太守谓谁?”谓的...

古代汉语 “谓”和“谓之”的区别
答:1、意思不同:谓:本义为告诉。引申义:报、告、说、谈。形声;从讠、胃声。谓之:称这是。谓:意义;意思。称为。 之:代词,这。2、使用位置不同:用“谓”的时候,被解释的词是放在“谓”的前面。例如《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杨倞注:“本谓晨桑.”意思是强本而节约使用.“杨...

谓是什么意思
答:谓的意思是:说、告诉。(形声。从言,从胃,胃亦声。“言”指交谈;“胃”意为人体中的“谷府”(《说文》)。“言”与“胃”联合起来表示“君臣关于国家粮食收成和储备的对话”同本义〖tell〗谓,报也。——《说文》人以谓霍氏。——《汉书·霍光传》。注:“告语也。”太后明谓左右。——《...

谓谁”中的“谓”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谓谁 是谁 谓wèi 1. 告诉:人谓予曰。2. 称呼,叫作:称谓。何谓人工呼吸?3. 〔谓语〕对主语加以陈述,说明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的句子成分。4. 说:所谓。无谓。可谓神速。谓,说也。——《广雅·释诂二》

古文中的“谓”字该怎么解释
答:谓 部首:讠 2划,总笔划:11 wèi,笔顺:45251212511 五笔编码:yle yleg 谓 谓 wèi 【动】(形声.从言,胃声.本义:告诉)同本义〖tell〗谓,报也.——《说文》人以谓霍氏.——《汉书·霍光传》.注:“告语也.”太后明谓左右.——《战国策·赵策》谓安陵君曰.——《战国策·魏策》谓唐雎曰....

文言文的谓什么意思是什么
答:故节于身,谓于民。——《晏子春秋》 通“为(wèi)”。相当于“是”〖be〗 醉而不出,是谓伐德。——《诗·小雅·宾之初筵》 谓 谓 wèi 【名】 意义;意思〖meaning〗。如:何谓 谓 谓 wèi 【连】 通“为”。因为〖because〗 亦不以众人之观易其情貌,亦不谓众人之不观不易其情貌。——《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