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螳怎么死的 《昆虫记》蝉和蚂蚁哪一个是掠夺者?蝉洞周围为什么没有浮土?它...

作者&投稿:诸葛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昆虫记》这本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翻阅过,里面讲过一个故事,说的就是雄螳螂“殉情”的故事,而雌螳螂居然在“新婚之夜”吃掉了自己的配偶,“恶名”远扬,于是大家都知道了这样的悲惨故事了,忠贞殉情的雄螳螂以及背负恶名的雌螳螂。

另外,我们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黑猫警长》里面也有这样的片段,一只雌螳螂在洞房花烛夜时吃掉了自己的丈夫,警长调查发现这源于螳螂家族中独有的习俗,于是赦免了雌螳螂。


其实,“螳螂弑夫”在螳螂这个种群中时有发生,作者也正是因为观察到了这一现象,才有了这样的故事。
螳螂属于肉食性昆虫,世界上已知有2000多种螳螂,我国有147种,螳螂还是对人类农业有益的益虫,是众多农业害虫的天敌。古希腊人称螳螂是“先知”,因为它们的前肢举起像是在祈祷,所以人们又称它们是“祷告虫”。实际上,螳螂绝不是在做虔诚的祷告,正相反,螳螂是在等待着它们的猎物,貌似在祈祷的手臂实则是可怕的利刃,当有猎物从旁经过时,利刃就会斩下,予以捕杀。螳螂可以吃菜青虫、金龟子、苍蝇、蚂蚱、棉蚜虫、红铃虫、玉米螟等大多数的对庄稼有害的害虫,记得小时候在田地里时常可以抓到一两只螳螂,最后都会毫发无损地将它们放了。

法布尔在他的《昆虫记》中描述,这可真的让人惊奇,雌螳螂在吃它丈夫的时候,会先咬住它的头颈,然后一口一口地吃下去,最后剩下来的只是它丈夫的两片薄翅而已。大家很有疑问,为什么雌螳螂会吃掉自己的配偶,而且雄螳螂为什么不逃跑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螳螂是一种节肢动物,是昆虫,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脑,只有神经节这种结构,这就限制着它们没有什么复杂的情感,一切其实都只是在遵循着本能办事,所以说,我们不能站在高等生物的角度上去看待这个问题。
对于螳螂这种昆虫来说,生存与繁衍是头等大事,而且它们没有什么高超的思维,它们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本能来控制,本能控制着它们进行生存与繁衍,它们更像是一种机器,所以不要给它们强加一些主观的情感,它们是没有情感的。

螳螂是因食而死,还是为爱而亡?
显然是因食而死。
1992年,生物学家劳伦斯在葡萄牙首次进行了大规模的野外观察记录,在众多的观测数据中,他发现在螳螂交尾的这个现象中,约有31%发生了弑夫行为。
戴维斯与里斯克两位科学家在早先做过一次实验,他们认为雌螳螂之所以吃雄螳螂是因为肚子饿,他们先将雌螳螂喂饱,然后放在灯光暗淡的笼子里,没有人为干涉,全程由摄像机进行拍摄,几个小时后,摄像机记录的结果中没有发生一起弑夫行为。

可见,在野外中的雌螳螂大多都处在中度饥饿的状态,毕竟在野外中获取食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弑夫行为才更常见。
为什么雄螳螂在遇到危险时不逃离呢?
雄螳螂并不是一个傻子,也不会去做所谓的“殉情”行为,它只是很无奈,奈何雌螳螂的体型比它要大那么多,稍有不慎,就成为了雌螳螂的盘中餐,显然,它并不是心甘情愿被吃的。

所以在野外中的雄螳螂是格外小心的,它们跟在雌螳螂的身后,伺机跳到雌螳螂的背上,由于交流活动持续时间很长,最低也有2个小时以上,有时候雄螳螂稍稍有些不注意,也会被吃掉,所以整个的过程对于雄螳螂来说,是很惊心动魄的。虽然危险,但是大部分的雄螳螂是可以逃离的,只有少数成为了盘中餐。
对于螳螂家族的这些行为,我们不需要像法布尔那样如此惊讶,对于螳螂来说,它们只要饿了就会吃,才不管被吃的是谁,它们只知道哪个能吃哪个不能吃

蝉的生命历程是怎样的~

知了把一根尖尖的“针”插进树的枝条中,不过不是为了吸食树的汁液。每次给树木打一“针”,就在枝条上钻出一个小眼,然后知了便在小眼中产下四五粒卵,接着再继续打“针”、钻洞、产卵,往往一根枝条上有好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小洞小眼。那些产在树枝中的虫卵并不在当年孵化,而是在树枝里一直呆到第二年的夏天,才孵化出幼虫来。幼虫一个个钻出已经失掉利用价值的枯树枝,开始了漫长而又黑暗的“地下生活”。地下的潜伏生活比树枝中的潜伏生活要长得多,一般是两三年,有的则达到了五六年。美洲有一种知了,它的幼虫要在地下潜伏17年之久,才能变成会“唱歌”的蝉。冬天,它们躲在深深的泥土中,不受寒风侵袭、不受冰雪影响;天暖和了就到浅土层活动,从根部吸食树木的汁液。在土层中能够照常取食,又可以躲开天敌的攻击,同时水分也容易保持。
在地下养精蓄锐几年甚至十几年后,知了的幼虫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终于,又一个夏天到来了。这些过惯了阴暗生活的家伙,等到太阳西沉之后,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从地下钻出来。一上到地面,它们就爬到草木和树干上,甩掉那身“地下工作服”,一路爬一路脱,脱掉皮变成蝉。等翅膀变硬,雄蝉就在树枝上与雌蝉交配,蝉交配产卵后不久就死去,最长的也只能活一个夏天。所以《昆虫记》的作者G.H.法布尔说:“两年的地下潜伏,只为了一个夏天的辉煌。”

解释如下
蚂蚁是掠夺者。
蝉靠吸取汁液生存,而蚂蚁却洗劫蝉的汁液,把蝉赶走。蝉一道冬天就会死去,他的尸体被蚂蚁们吃掉,法布尔认识到蚂蚁才是洗劫者,他们把蝉的食物据为已有,还吃掉了蝉。
蝉挖洞的方法是分泌出液体,把顶上的土扒到脚下,分泌的液体,使洞壁光滑,同时还使土沾到洞壁上,以腾出足够的空间。所以蝉洞周围为什么没有浮土。

昆虫记每章的主要内容
答:3、蝉出地洞 蛴螬[也就是蝉的幼虫]冲破外壳然后离开有纤维的枝条后,等到触须能够自由的摆动了。腿部比较有劲,能伸缩自如,前面的爪子也能伸缩了。然后它们便摇晃着掉了下来,它们很聪明,在树上时便找好了落下的地点,最后它们找好了地点,就马上开始工作,一刻也不耽误。4、螳螂捕食 猎物移动到...

昆虫记――昆虫的装死150子概括
答:但是这只死去的虫子,没过多久就自己复活了,它的跗骨微微颤抖,前爪跗骨先抖起来,触须和触角缓缓摆来摆去。这是苏醒的征兆。又一次实验,接着又一次实验。它装死的时间越来越长,从十七分钟一直到了五十分钟。后来实验发现,当它认为过于狡诈,耍花招全都白费气力时,便舍弃装死的绝招,逃之夭夭。最后一次实验,把黑步甲...

昆虫记中《螳螂的巢》的主要内容概括?
答:《昆虫记》中螳螂的主要内容是:如果单从外表看,它并不令人生畏,相反,看上去它相当美丽,它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淡绿的体色,轻薄如纱的长翼。颈部是柔软的,头可以朝任何方向自由转动。只有这种昆虫能向各个方向凝视,真可谓是眼观六路。它甚至还有一个面孔。这一切都构成了这样一个小动物的温柔...

昆虫记螳螂捕食内容概括
答:昆虫记螳螂捕食内容概括: 1. 准备工作:螳螂趴在枝叶上,一动不动等待猎物靠近,突然向前扑去,用前足夹住猎物并回头防止逃跑。 2. 捕食过程:螳螂用前足抓住猎物,咬住猎物身体,慢慢吃掉。表现得凶猛残忍,为生存必须采取的行动。 3. 清理工作:螳螂捕食后,用前足擦拭嘴巴和身体,清除残留猎物和气味,避免被其他动物发现...

昆虫记螳螂好句摘抄
答:昆虫记螳螂摘抄好句如下:1、螳螂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它像一位身材修长的少女,在烈日的草丛中它仪态端庄,严肃半立前爪像人的手臂一样伸向天空,活脱脱一副很诚心诚意的祷告姿势。2、螳螂的头呈三角形,身子下面有六条细长的腿,胸前两条粗壮的大腿长满小刺,像两把锋利的锯条,这是它主要的捕虫工具...

《昆虫记》每一个昆虫的介绍是什么?
答:《昆虫记》分十卷,每一卷分17~25不等的章节每章节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在该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作者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化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

昆虫记中螳螂的主要内容是?
答:您好,现在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昆虫记中螳螂的内容简介,昆虫记中螳螂的内容概括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您好,现在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昆虫记中螳螂的内容简介,昆虫记中螳螂的内容概括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昆虫记》中螳螂...

《昆虫记》中主要有哪些昆虫?他们的特点和习性是怎样的
答:主要的昆虫有:蝉、狼蛛、螳螂。1、蝉的特点和习性:每年蝉的初次出现是在夏至。在阳光曝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于地面相平。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蝉喜欢顶干燥、阳光顶多的地方。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

《昆虫记》
答:昆虫记 螳螂 一、打猎 在南方有一种昆虫,与蝉一样,很能引起人的兴趣,但不怎么出名,因为它不能唱 歌。如果它也有一种钹,它的声誉,应比有名的音乐家要大得多,因为它在形状上与习 惯上都十分的不平常。它将是一名出色的乐手。多年以前,在古希腊时期,这种昆虫叫做螳螂,或先知者。农夫们...

昆虫记 真正的侠客是
答:昆虫记中真正的侠客是螳螂。螳螂是一个活力四射的小家伙,昆虫界当之无愧的侠客。螳螂天生就有着一副娴美而且优雅的身材。不仅如此,它还拥有另外一种独特的东西,那便是生长在它的前足上的那对极具杀伤力,并且极富进攻性的冲杀、防御的武器。而它的这种身材和它这对武器之间的差异,简直是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