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文言文阅读

作者&投稿:调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名师导航 专题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 王右军诈睡

王右军还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很喜欢他,常常让他在自己的帐里睡觉。

大将军曾经先从帐里出来,右军还没起来。一会儿钱凤来了,两人摒退其他人讨论反逆大事,都忘了右军还在帐里,便一起密谋叛乱的细节。

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情以后,知道自己必定没有活下去的道理,就用手指头抠出口水,弄脏了脸和被褥,装作自己还在熟睡。王敦事情商量到一半,才想到王右军还没起床,两人彼此大惊失色,说道:"不得不杀掉他。

"等到他们打开帐子,竟然发现里面口水流得满地都是,相信他还在熟睡,于是右军的性命得以保全。当时人们称赞王右军有智谋。

2. 文言文阅读专题答案

(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① 王之蔽甚矣 ② 时时而间进 1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11.邹忌劝谏齐威王的高明之处在哪里?(2分) (三)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②,其持竿处位即是③,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注释】① 错:镶嵌。 ② 纶:钓鱼绳。

③ 是:正确。 12.下列语句中“以”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以桂为饵 B.皆以美于徐公 C.错以银碧 D.醒能述以文者1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然其得鱼不几矣。 14.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2分) 7.答案:颜色浅黄,形态纤长、轻柔。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8.答案:“引”字照应了“百尺”一词,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倒影相连的画面,优美而有动感。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9.答案:① 受蒙蔽 ② 间或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10.答案: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11.答案: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 答案:B评分:答对得2分。13.答案:即使这样钓到的鱼也不多。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4. 答案:做事情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要讲究实效。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十.(09辽宁沈阳)7.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一)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9-14题。(17分)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8.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诚: 间: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 7.C8.诚:的确,实在 间:偶尔 9.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2)能够在公共场合指责讽刺寡人,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赏。 10.写邹忌入朝讽谏和齐王纳谏后的效果。

十一、(09山东济宁)(一)[双调]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6.曲中写了哪些秋景?(2分) 7.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3分) (二)【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①诵:背诵。

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

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

⑤引:拿来。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9.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10.【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11.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6.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 7.渲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表达自己漂泊多年、功名未就、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

8.①常常犯错误②割断 9.①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②从此。

3. 高考语文 阅读 鉴赏参考书

推荐 高考备考工具书 具体目录如下

专题一 字音

专题二 字形

专题三 标点符号

专题四 词语

专题五 病句

专题六 拓展语句

专题七 压缩语段

专题八 句子仿写

专题九 变换和选用句式

专题十 修辞与对联

专题十一 简明 连贯 得体

专题十二 准确鲜明生动

专题十三 图文转换

专题十四 近三年语言运用新题型

专题十五 文学常识

专题十六 名句名篇

专题十七 文言文阅读

专题十八 古诗词鉴赏

专题十九 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

专题二十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

专题二十一 散文阅读

专题二十二 小说阅读

专题二十三 戏剧阅读

专题二十四 现代诗歌鉴赏

专题二十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十六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十七 文学名著与文化经典阅读

专题二十八 写作基础知识

专题二十九分文体写作

专题三十 分类型写作

专题三十一 应试写作

很好的一本书 是我见过只是最全面到位的一本 上面有些例题可以做

4. 【《三上》文言文阅读训练】

原文 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②时尝③语④僚属⑤,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⑥,上厕则阅小辞⑦.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⑧,闻于远近,亦笃学⑨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⑩尔.注释 (1)钱思公:钱惟演,北宋“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下文提及的谢希深(谢绛)、宋公垂(宋绶)也以文学知名一时. (2)西洛:西京洛阳. (3)尝:曾经. (4)语:告诉. (5)僚属:官府的辅助官. (6)小说:指先秦百家著作以及后来的各种杂记. (7)小辞:指短小的诗词. (8)琅然:声音清脆. (9)笃学:十分好学. (10)宋公垂:即宋绶,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 (11)经史:经书和史书. (12)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 (13)因:于是.译文 钱思公虽然出身富贵之家,但是没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阳曾经告诉僚属,说这一生只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史,躺在床上就读各种杂记,上厕所的时候就读短小的诗歌、小令.大概从来没有半刻离开书的时候. 谢希深也说: 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当去厕所都夹着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也是如此的好学.我于是告诉希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在三上,就是马上、枕上、厕上.大概只有此等之处可以构思吧.感悟 作者介绍了钱惟演,宋绶两人的读书故事,又补充了自己“三上”的写作经历,目的是告诉我们:成功来自勤奋,做事要集中精力,方可有所成就.。

5.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25篇概括文言文(用白话文)两三句话就够了1钟

1。

钟毓、钟会小时趁父亲值夜偷酒喝。其父假装睡觉,看见钟毓先行礼再喝酒,钟会是只喝酒不行礼。

父亲问他们愿意,钟毓说酒是一种文化礼数,不能不拜。钟会说,偷酒喝本身就是非礼,只能不拜了 2。

常羊子向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对他说:从前楚王曾到云梦涉猎,想射左边的鹿,右侧的鹿又出来,刚想开弓,头上又飞来一只鹄鸟。

楚王看着弓箭不知向哪里射去。大臣养书进谏说:我能百步穿杨,但给我十枚树叶,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射中了3。

有个荆州人叫次非,在干遂得了一把宝剑。坐船回家的途中,遇见了两条蛟龙。

次非问:船遇两条蛟龙人能活下来吗?船手答道:没有能活下的。 次非便拿着宝剑,跳进江里跟蛟龙搏斗。

蛟龙死了,船上的人都活着回家去了。4。

南岐在蜀中的山谷中,那里的水甜但是水质不好,喝了的人都会得病。因此那里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有病的。

当他们看到了外地人,都会耻笑外地人的脖子平滑,不像内地人有很多突出的包囊。 外地人告诉他们说,他们都是有病的,应该吃药看病。

内地人说,当地人都这样干么去看病啊。始终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丑。

5。高阳应要盖房子,工匠对他说:不行,木材还没干透,再涂上漆,一定会腐烂的。

用湿木材盖房子,现在看是挺好,将来会腐烂败坏的。 高阳应说:依你所说,则新房子不会败破的——木头越干越有劲力,涂料越干越轻,用大的劲力承受轻的会越来越坚固(不会败坏)。

工匠无言以对,接受命令盖房。房子刚盖成时很好,后来果然腐烂败破了。

6.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

2维:系,连结。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

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5权衡:秤锤秤杆。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一牛且数万斤。

(2)募能出之者。 (3)徐去其土。

(4)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 2、翻译: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 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 答案 1、且:几乎,重达。

募:招募。 徐:慢慢的。

实:装满,充实。 2、用大的木材做成秤锤秤杆的形状钩住铁牛,慢慢的去掉船里的土,船浮上来,铁牛也被拉出来了。

3、怀丙和尚先用两艘大船装满了土,放到铁牛两边,系住铁牛,然后用一根大木头做成秤锤秤杆的形状,保持两船对铁牛的拉力平衡,然后慢慢的去掉两艘船中的土,依靠水的浮力,慢慢把铁牛拉出来。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 (一)师旷问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1秉烛:点烛。

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2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问于师旷: 。

②安敢戏君乎: 。 ③如日出之阳: 。

④臣闻之: 。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句: 。 3、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

4、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 。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

(二)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1回:颜回,又称颜渊。2恸(tòng):哀痛之至。

3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4迁:转移。

5贰:重复。 1、本文选自《史记》。

《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 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鲁迅称它为“ ,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 发尽白,蚤死 (2) 今也则亡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门人益亲( ) (2)弟子孰为好学( ) (3)不贰过(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

6、根据积累,再举几个名人好学的实例。 (三)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1觇(chān):探看。2围:此处指蛇的身围。

3殊:极、很,完全。4攧(diān):跌。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辍耕之垄上 B、受任于败军之际 C、悍吏之来吾乡 D、环而攻之而不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 以剌刀攫其首 攫: (2) 蛇竟死 竟: 3、翻译下面句子。

然审视殊无所见。 。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一项是( ) A、螳螂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长攻敌之短。 B、蛇被小小的螳螂击杀的根本原因是以尾击树不重战术。

C、姓张的是本文的线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D、本文步步设疑,环环相扣,文虽短但情节却紧张曲折。

(四)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1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

2陛:宫殿的台阶。3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 (2)立有间( )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 ) 2、翻译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 3、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五)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1费用:花费钱财。

2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3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 可办粗饭几日 (2) 何必图好吃好着 (3) 莫待无时思有时 2、翻译: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

3、由俭入奢。



~

梁鸿牧豕文言文答案
答:2. 【文言文阅读(三)以身居作(8分)梁鸿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 小题1:A小题2:梁鸿在上林苑中放牧猪群,曾经不慎遗留火种而致大火,殃及他人房屋。 22.小题3:方法:以豕偿之(1分),以身居作(1分);勇于担责、做事勤勉、信守诺言(写出勇于担责即可)(1分)。 小题1:试题分析:A:做事/写;B都是全、都;...

课外文言文阅读选择题
答:7. 阅读古文《不责碎玉吏》(10分)韩魏公在大名①,有人献玉盏两 小题1:污点,毛病; 惊讶的样子; 故意。 小题2:俄/为一吏/触倒小题3:凡是东西形成、毁坏,也都自有它的定数;小题4: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小题5:要点:韩魏公有度量,能宽容下人。 小题1:试题分析:先将短文读通读懂,再理解句意,...

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答:3.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的练习有哪些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答案】 B(A彼此相通/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C安排/对犯错者的处理;D...

北京高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答:2. 跪求高中语文阅读 文言文答题技巧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萌萌教育 最全文言文答题技巧,帮你整理好了一、预备知识预备知识一:如何读懂选文(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

御书带经堂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3. 关于《庐山草堂记》的文言文阅读题 游太和山日记 □徐霞客 十一日,登仙猿岭……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自此连逾①山岭桃李缤纷山花...

初三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汇集
答:一片小草叶般的小舟,以及小舟上两三个如米粒般大小的人影罢了。(意思对,略有文采满 分;其余答案酌情扣分) 9.(3分)C (甘肃兰州)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0-13题。(12分 )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

中考游记类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答题时尽力借助已学过的课文,联想已做过的训练题,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寻求答案。误区提醒例 文言文阅读(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 5. 跪求10篇初中古文阅读理解题 及答案 第一篇 阅读《三峡》,完成1-4小题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专题检测(九)文言文阅读(三)其他类
答:1. 文言文阅读(19分,9—11题各3分,第12题10分) 9、C(介词,在) 10、D(②写竟陵王诞反后杀的人堆积如山;⑤他这样做后“太祖闻而嘉之”) 11、B 12、关键词: (1)(重点词语:素善、见诛、得罪,3分;语意正确,语句通顺,2分)。 (2)(重点词语:一朝、异物、性,3分;语意正确,语句通顺,2分)。 9...

固执己见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1.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15. D[点拨]自用:固执己见。 16. (1) 也知道称赞尧舜批评桀纣,但是做事为什么相反呢? (2) 做君主的人即使道德高尚,天资聪明,也应当谦虚地 接受他人的意见。17. 唐太宗是一个善于借鉴历史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 [译文]戊子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读《隋...

求课外文言文阅读相关试题,
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