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历史上的国号、帝号、谥号、庙号、尊号、年号和陵寝号? 怎么区分庙号,帝号和谥号?

作者&投稿:夔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姓名:刘彻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42166d224f4a20a45639160f9b529822730ed0d6?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汉武帝刘彻

国号:汉

谥号:孝武

庙号:世宗

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等

陵寝号:茂陵

姓名:李隆基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3fb43166d224f4a305c58db02f790529922d13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唐明皇李隆基

国号:唐

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庙号:玄宗

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年号:开元、天宝

陵寝号:唐泰陵

从刘彻和李隆基这个例子我们基本可以看出古代皇帝这些称号的区别。

1、史称刘彻为“汉武帝”,“汉”为国号,“武”为谥号。

国号比较好理解,就是每个朝代的名称,每个朝代建立的第一件事便是确立“国号”,“汉、唐、宋、明”便是国号。

谥号:皇帝去世后,朝廷会根据其生前的所作所为,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用来高度概括这个皇帝的一生。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7c1ed21b0ef41bd5063ac23c5ada81cb38db3d8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隋炀帝,谥号本有褒贬

谥号,产生于周朝,由一个字或两个字组成,谥号有褒贬,大致分为三类:

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

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灵”表示“乱而不损”。

“下谥”中还包含“恶谥”:比如“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

中谥,即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思”表示同情。

从谥号诞生到隋朝至,无论是周天子还是皇帝均称谥号,比如周文王、汉武帝、汉灵帝、晋惠帝、隋炀帝等。

2、史称李隆基为“唐玄宗”,“唐”为国号,“玄宗”为庙号。

庙号,起源于商朝,是皇帝驾崩后在太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唐朝以前,每个帝王都有谥号,但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只有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才会上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7003af33a87e95000d2d8a41b385343faf2b43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唐太宗李世民

比如西汉只有四个皇帝有庙号: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汉太宗文皇帝刘恒、汉世宗武皇帝刘彻、汉中宗宣皇帝刘询。

然而,从唐朝开始,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而且谥号的字数越来越多。

比如李世民,最初的谥号是“文”,本该称“唐文帝”,但其子李治后来把谥号改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开了加长谥号的先例,从此谥号不再有恶谥,成了歌功颂德的载体。

由于从唐朝开始谥号越来越长,且每个皇帝都有庙号,对皇帝的称呼便称“庙号”了。

3、尊号,就是为了尊崇皇帝,朝廷为之所上的称号。

尊号始于秦代,唐以前,天子只是尊称皇帝,并尊称称先帝为太上皇,前皇后为皇太后、太皇太后,并无其他称号。

但从唐朝开始,阿谀奉承者,为皇帝上尊号之风大盛,有生前奉上者,亦有死后追加者。比如如武后称“圣母神皇,高宗李治称天皇。

至李隆基时,宰相率百官上为皇帝尊号,开始成为常制。

李隆基的尊号,先天二年(713年)加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天宝元年(742年)加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天宝七年(748年)加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天宝八年(749)再加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天宝十二年(753年)复加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尊号完全为了歌功颂德,没有任何意义。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77094b36acaf2eddeed66321861001e9380193d6?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乾隆的尊号最长

尊号最长的是乾隆,被尊为“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竟多达二十三字。

4、年号,本是我国古代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我国第一个年号便是汉武帝的”元狩”,并追称“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年号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比如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有年号14个。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e1fe9925bc315c6045b2412786b1cb13485477d6?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李治和武则天

从明朝开始,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年号与皇帝在位时间相始终,于是历史上从明朝开始用年号称呼本朝的皇帝。

比如洪武、永乐、崇祯、康熙、雍正、乾隆等,均是用年号称呼皇帝。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999a9014c086e06e8c1158309087bf40bd1cb89?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大明年号表

5、帝号,包含谥号、庙号、年号和尊号,是对皇帝称呼的总称。

6、刘彻的茂陵和李隆基的唐泰陵都是陵寝号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03533fa828ba61e2fc9e2e74a34970a314e59d6?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汉武帝茂陵

陵寝号:陵寝是皇帝死后安葬的地方,陵寝号便是根据皇帝生前的功过和世系对皇帝陵墓所上的名字。

开国皇帝之陵一般都称为“长陵”,而以后的皇陵则要依其生前事迹和世系来命名,诸如茂、义、康、显节、高平等陵。

皇陵也有以地方命名的,如汉文帝的霸陵,而随着世易时移,这样的陵寝号便逐渐变成了地名。



国号,谥号,庙号,尊号和年号怎么分~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认为中国皇帝的最后一个年号为清末的“宣统”(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滥,始于曹魏。到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后秦、西秦等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皇帝的谥号是在嗣位皇帝的参与下得到的;末代皇帝的谥号由下一王朝的帝王追赠,或者由遗民政权上谥,比如明崇祯帝的谥号。

历朝国号和帝王的尊号、年号、谥号、庙号

  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建立过许多朝代和政权,出现过540多位君主、帝王。各个朝代都有其国号,帝王生前有其尊号和年号,死后也有其谥号、庙号。了解这方面知识,对认识历史文化很有帮助。
  二、帝王国君的年号、尊号、谥号、庙号

  帝王国君的年号、尊号、谥号、庙号,是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和完善的,清亡之后便成为了历史,但它作为我国历史上独有的一种政治现象,构成了我国历史文化的一大特色,为研究各个时期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三)谥号

  谥号虽始于夏商两朝两位末代君主桀和纣,但正式使用却是从周朝开始的。谥号是由一些固定的、含有特定意义的字来昭冁死者的美德或贬责其恶行。帝王死后由礼仪官根据其生前的功过拟出谥号,由继任者予以确定,并镌刻于墓碑之上,可视作盖棺定论。继任者往往会以自己的好恶确定给予美谥或恶谥。因此,秦始皇认为给已故君王加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为大不敬,下令自他起世世相传,不加谥号。因此,秦朝两帝均无谥号。谥法有三类:褒扬的有“文”、“武”、“景”、“宣”等,如“经天纬地曰文”、“威强睿德曰武”;贬责的有“灵”、“纣”、“炀”、“厉”等,如“乱而不损曰灵”、“好内远礼曰炀”;同情的有“哀”、“愍”、“恭”、“顺”等,如“恭仁短折曰哀”,“在国遭忧曰愍”。谥号多用一个字,也有两个字的,如文、武、光武、昭烈等。自汉朝以后皇帝的谥号前大多加一“孝”字,表示其奉行孝道,如孝文帝、孝武帝。开国君主还追谥其父祖以上几代人为帝王,如曹丕追谥曹操为武帝。被杀或被废的帝王,多没有谥号,史书便按其原封爵号或被废后的爵号记载,因此历史上便有不少没有帝号(谥号)的帝王,如曹魏时的齐王曹芳及其继任者高贵乡公曹髦、东吴的会稽王孙亮等。自唐高宗以后,谥号被尊号取代。谥号纪年的方法是:国号——帝王谥号——年号(无年号者不用)——年序号,如鲁僖公三十三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除帝王外,谥号还由朝庭赐于公卿大臣,民间也有私谥的现象。

  (四)庙号

  每个朝代开国之初都要建宗庙(或叫太庙和祖庙),供奉和祭祀列祖列宗。而帝王庙号则始于汉朝,宗庙正殿一般供奉七代或九代祖宗的神位,按照左昭右穆排列。如唐高祖李渊为其祖父和父亲所建庙号分别为太祖和世祖。开国君主的庙号多为高祖或太祖;汉初曾规定无功德者不得称宗,因此汉文帝庙号为太宗,汉武帝为世宗,而西汉其余皇帝大都没有庙号。南北朝时期,庙号开始滥用,唐朝更是无帝不称宗,其后历代皆效之,因此庙号便失去其本来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自汉以后各朝代自称其国号时前面都加一个“大”字,如“大汉、大宋”等,而“北齐、后梁”等国号之前带有方向性、时间性的字是后世史家区分同名朝代而加的。帝王的谥号、庙号等也是在其死后才有的,如“汉武帝、殷纠王”的称谓在其生前也是不应该出现的。时下一些影视剧中臣子直呼其君王曰“文王、武帝”,甚至剧中人自称“我北周、我南齐”、“我孝庄”等都是不正确的,叙事和旁白例外。

中国古代谥号,庙号,年号,尊号的详细规则
答:谥号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时...

国号是什么?如清朝清就是国号吗?年号是康熙元年还是大清253年?帝号就...
答:包括谥号、庙号、年号和尊号。庙号、谥号为最高统治者死后追加的称号,是后人及后世对亡帝的称呼。自西汉至隋朝的皇帝多称谥号。自唐朝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年号,为最高统治者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对明、清两朝皇帝多以年号为称。尊号,为皇帝在位时期,由臣下给予的尊称,亦作为帝号。尊号始于...

三个别号,帝号、庙号、年号有何区别?
答:一般帝王有一个庙号,但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庙号并不唯一,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年号是最高统治者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帝王在位时开始使用,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庙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帝号 ...

唐朝历代皇帝年号庙号谥号
答:具体如下表:

古代皇帝都有谥号,庙号 年号它们分别什么含义?怎么去区分它们
答:庙号:庙号与谥号都是在帝王死后才有的。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一个庙室,供后人祭祀,并取一个名号,这就是庙号。庙号起源于商代,秦王朝短命,没有庙号。不是每个帝王都有庙号,一般是那些具有杰出贡献的帝王,后人才会为其立庙供奉,才有庙号。自汉以后,庙号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不成文规则,一般开国者大多称太祖、高祖或...

古时帝王的年号、谥号、帝号、庙号是怎么来的?
答:后来到了汉朝,庙号、谥号才恢复过来。如汉武帝,他本名刘彻,庙号“世宗”,谥号“孝武”,全称是“世宗孝武皇帝”,简称汉武帝。那么,我们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怎么区分“庙号”和“谥号”呢?一般说:凡称某某祖、某某宗的就是庙号,凡称某某帝的便是谥号。但在历史各阶段习惯上的称呼又有些不同...

历史:古代皇帝的帝号庙号之类的是怎么区分的
答: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庙号并不唯一,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帝号(读音:di hào)是在中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的称号,包括谥号、庙号、年号和尊号(徽号)。自西汉至...

古代皇帝的谥号、庙号和年号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帝号中国封建政权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包括谥号、庙号、年号和尊号。庙号、谥号为最高统治者死后追加的称号,是后人及后世对亡帝的称呼。自西汉至隋朝的皇帝多称谥号。自唐朝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年号,为最高统治者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对明、清两朝皇帝多以年号为称。尊号,为皇帝在位时期,由臣...

历史上王朝的国号是依据什么定的?
答:我国历史上下五千年,而朝代的更迭也是相当的频繁,而每当朝代更替的时候,夺取政权的人第一时间就是要确定自己的国号。我们国家讲究的是大义名号,正所谓名正则言顺。只有国号确定了,才能确定军心民心的归属。因此,国号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各个朝代都是根据什么原则来定自己的国号呢?下面我们就来...

年号,庙号,谥号都有什么不同?
答:庙号和谥号的区别,在于庙号只用于帝王,而谥号可以用作帝王、后妃、大臣。以下是年号、庙号、谥号各自的简介:1、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按惯例,新君即位大多会颁行新年号,称为改元。年号蕴涵着帝王君临天下、宣示正统的特殊意义,君臣朝野为之瞩目,司其事者索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