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上说人生四苦是什么 佛经中所讲的七苦都有哪些?

作者&投稿:海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生八苦,这八苦一类是生老病死,二是忧悲恼、怨憎会、恩爱别离和所欲不得。人生八苦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    
  • 生苦

    生之苦,人多不复记忆,事实上,十月胎狱之苦,且不必说,即出生之际,一个六磅八磅重的婴儿,通过狭窄的生门,这痛苦已非言语所可形容。脱离母体之后,为外界灼热或寒冷的空气所刺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来提去,这对婴儿细嫩的肌肤而言,其痛苦较皮鞭抽体尤有过之。婴儿出生后呱呱大哭,实是肉体上的痛苦所引起的。

    老苦

    我唐人诗云:"公道人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会饶。"老,是任何人无以避免的。韩愈祭十二郎文云:"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四十如此,未免早衰。但即使天赋过人,或摄生有术,到了七十岁八十岁,上述现象总会发生。又何况一般人在苦苦奔波了数十年之后,除了生理机能衰退外,因过去劳苦积累而贻留的腰酸背痛风湿胃病等等,都是使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至于衰老对于女人,则更为残酷,因为除了生理的痛苦外,女人更有着青春消逝的心理的痛苦。由明眉皓齿,倾城倾国而鸡皮鹤发,老态龙钟,固然使人感慨,但谁又能逃出这个老的公例?。

    病苦

    人自呱呱堕地之日起,就与病结下不解之缘。少年的病如天花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溃疡肺结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也许有人说,科学进步,新药日出,只要有钱,何愁治不好病?其实不然,特效药固然层出不穷,新的疾病也日有所见,如小儿麻痹症,癌症,随着日渐增多。进一步说,即是药物能治愈身体上的疾患,但由于社会竞争剧烈而致精神紧张憔虑所引起的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妄想狂,躁郁狂等心理上的疾病,又岂是药石所能奏效的?[2]

    死苦

    一部钢铁铸成的机器,其寿命也不过由数年到数十年,一个血肉之躯的人,到底能支持多久?秦皇汉武求长生之药,只留下千古笑柄。盖宇宙万象,生住异灭,周而复始。有生就有死,有成就有坏,法尔如是,安有例外?佛经上说,非想非非想天,寿长八万四千大劫,但报终仍当堕落,不出六道轮回。

    爱别离苦

    语云:"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生死离别,人间惨事,青春丧偶,中年丧子,固然悲痛万分,即使不是死别,或为谋求衣食,或因迫于形势,与相亲相爱的人生离,也将感到痛苦。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亲如父子,近如夫妇,亦难得终身相守,又何况其他呢?万法无常,爱别离之苦,是谁也无可避免的。既然如此,则死之于人,也就不足为异了!无奈"壮志未酬身先死",每一个死者都有他尚末完成的壮志,因之世界就有多少死不瞑目之人,同时死前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四大分离,呼吸困难,心里有千言万语,一句也说不出来。这时娇妻稚子,环绕榻前,生死离别,凄惨无比,尤以将死未死之际,这一生所作所为,善善恶恶,一一自脑海映过。对于那些善的,无愧于心的,会感到欣慰宁静,但对那些恶的,有背天理良心的,将会感到懊悔,痛苦和恐怖。这时因痛苦恐怖而感召地狱相见,神识受业力牵引,堕入恶道,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人之痛苦,尚有甚于此者乎?

    怨憎会苦

    和爱别离苦相对的,是怨憎会苦。意气相投的朋友,海誓山盟的爱人,恩爱情深的夫妻,或膝下承欢的子女,或生离,或死别,一切不能自主。但相反的,那些面目可憎,语言乏味;或利害冲突,两不相容的人,偏又聚会在一起。像这些可厌可憎的人,能够终身不见,岂不眼前清净?无奈社会上人事问题,繁杂万端,"不是怨家不聚头",在某些形势下,愈是互相怨憎的人,愈被安排在一起,如影随形,好像再也没有分散的时间,这岂不是令人苦恼万分?

    求不得苦

    想获得某一件东西,经济力量达不到;想谋求某一个位置,僧多粥少谋不到。甲男爱上了乙女,乙女却属意于丙男。自己的志趣是做计算机行业精英,但为了吃饭却不得不委曲在网吧做侍应生。这些都是求不得苦。莫说求不得,即使第一个愿望求得,第二个愿望又立即生出来。山谷易满,人欲难平,谁会感觉到自己一切都满足了呢?不满足,即有所求,求而不得,岂不苦恼?

    五阴炽盛苦

    五阴即是五蕴,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阴炽盛,四大不调,而有疾病之苦。受阴炽盛,领纳分别,使诸苦转本加极:想阴炽盛,想相追求,而有爱别离,怨憎恚,求不得诸苦。行阴炽盛,起造诸业,又为后来得报之因,且因行而迁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识阴炽盛,起惑造业,三世流转,而有生死之苦



人生四苦:生、老、病、死。再加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是谓人生八苦。
1.生苦,在胎如处监牢,出胎如钻穴隙,是为生苦。
2.老苦,眼昏耳聋,气虚体弱,是为老苦。
3.病苦,四大不调,面黄肌瘦,是为病苦。
4.死苦,疾痛丧生,水火殒命,是为死苦。
5.爱别离苦,骨肉分离,魂牵梦萦,是为爱别离苦。
6.怨憎会苦,恶眷败家,仇人见面,是为怨憎会苦。
7.求不得苦,名利爱乐,图谋不成,是为求不得苦。
8.五阴炽盛苦,五阴是色受想行识,五阴的作用炽盛,盖覆真性,故死了以后,复须再生,是为五阴炽盛苦。
佛法是脱离人生八苦的唯一方法。

人生的四苦是什么?~


应该是人生八苦: 人生第一苦——生苦。佛说,现实世界是痛苦的,我们生活在在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 生生死死,何时尽? 痛苦源于本身,痛苦源于活着。所以人生下来的第一声就是大声的哭泣。 人生第二苦——老苦。佛说,青春易失,少年不在,所有美丽的想念都将削隐于日渐深刻的皱纹。 活的同时,已经死了。人得本体随时都是在新生和死去。相对与昨天来说你已经老了,生息代谢的变化人怎么能控制呢? 人生第三苦——病苦。佛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颠沛于残酷的现实之中,有谁能保证不受到病魔的折磨?人吃五谷杂粮那有不生病的,随时的病痛让人饱受病之苦。 人生第四苦——死之苦。佛说,死亡也许并无所谓痛苦,死亡的事实给活着的人带来的恐惧远远超过死亡本身。死亡是新生的开始,轮回是下一个生命体的诞生,但死时的留恋是痛苦的。 人生第五苦——爱别离苦。佛说,爱是追求融合克服分裂的表现,爱上帝是追求精神的统一,爱情人是追求生命的统一。但爱的本身包含的痛苦是人所共知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人生第六苦——求不得苦。佛说,人的欲望不能与欲望的对象聚合为一体,欲望就象拉长的橡皮筋找不到挂靠的地方就会弹回来打中自己,痛苦。追求着痛苦着,同时也在失去着。 人生第七苦——怨恨会苦。佛说,当爱不能弥合时,就会用感性方式来实现——怨恨,所有外在的怨恨都会被反弹而伤及自己,所有内在的怨恨都会伤及别人。贪恋、私欲为痛苦之源。 人生第八苦——五阴过盛苦。佛说,人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遇到的、感受到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假象,就会迷失自我,陷入痛苦。世人常常为表象所迷惑,因而深陷其中。

佛教方面。人生七苦是啥。
答:人生第三苦——病苦。生活中难以避免疾病的发生,它让人体验到身心的痛苦。无论是小病小痛还是重大疾病,都让人深刻体会到病痛的折磨。人生第四苦——死苦。死亡本身或许并不可怕,但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死亡带来的分别是极大的痛苦。它标志着生命的终结,也让人对未知的世界感到恐惧。人生第五苦——...

佛教指人的四苦既出生衰老生病死亡’相应的词语
答:应该是生老病死 来源于 佛 说的四圣谛法门 苦 集 灭 道 苦分三苦和八苦不同 三苦指 苦苦 坏苦 行苦 苦苦是指本开已经何苦了还要苦上加苦 坏苦本来快乐的事情出变故了变成苦恼了好的坏了 苦了 行苦 流转迁变之苦 四时变化 轮回之苦 八苦 生 老 病 死 怨憎会 爱别离 五蕴炽盛 求不得 ...

佛说人生有八大苦是哪八大,什么最苦?
答:人生第四苦——死之苦。佛说,死亡本身或许并不可怕,但死亡的事实给活着的人带来的恐惧远胜于死亡本身。死亡是新生命的开始,轮回是下一个生命体的诞生,但临死时的留恋却让人痛苦不已。人生第五苦——爱别离苦。佛说,爱是追求融合、克服分裂的表现。爱上帝是追求精神上的统一,爱情人是追求生命上...

佛曰人生有七苦,还是八苦?
答:一、生老病死,这是人们最熟知的四苦。二、后来,佛教认为这四苦还不足以涵盖世间的所有痛苦,因此又增加了四个: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盛。三、如此,便形成了八苦。四、《中阿含经》中将人生之苦归纳为四苦八苦,这个词汇至今仍是日语中的常用词。五、明白了这个,我们就知道,实际上是...

人生有四苦,熬过就是福
答:人生,熬过这“四苦”,才能苦尽甘来,迎来幸福。第一种:读书的苦 《警世贤文》中有言:“少壮不经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十年寒窗苦不苦,当然苦,但如果厌倦求学枯燥,贪图一时安逸,你终会追悔莫及。因为,这世上没有什么岁月静好,你想享受人生的风景,就得越过一座座高峰。而读书,就是...

人生十苦下句话是什么
答:人生十苦的下句话是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这四苦八苦概括了人生最痛苦的方面。其解释如下:1、人生十苦是佛教中对人生痛苦的一种概括,它包括生、老、病、死、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这四苦八苦概括了人生最痛苦的方面。爱别离苦是指人们对于所爱之...

人生四大苦是什么
答:第三苦、没娘的孩子。在过去社会本身生活就很艰苦,没有妈照顾的孩子更是苦上加苦了,有首歌词叫做“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缺失母爱的孩子,人生注定是不完美的。第四苦、光混汉。光棍汉的日子是非常的苦,自己一个人过日子,没有一个人能够与自己相伴一生。不仅身体上空虚,精神上也得不到慰藉,是...

佛说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后面三个是...
答:金庸先生曾概过出人生的“七苦”,生、老、病、死为“四苦”,其余“三苦”分别是:“冤家会”、“爱别离”、“求不得”。生之所以是苦,每个人从出生到工作,在这期间的酸甜苦辣,也许每一个经历过的人都深有体会。十年寒窗之苦、为生计奔波之苦,人生本就在苦乐之中活着。老之所以为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