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国家宪法日总结是什么? 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是什么?我国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法日

作者&投稿:布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今天是第四个国家宪法日,社会各界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的主题,开展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12·4”公众开放日、宪法宣传、法律惠民活动。

今天,从最高人民法院到基层人民法院,全国四级法院同步开展主题公众开放日活动,在最高法参加活动的50多位公众代表可以通过展示屏同步观看各地法院的活动场景。第一项活动,法官代表集体进行宪法宣誓特别具有感染力,这种庄重的仪式充分表达了人民法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尊崇和信仰。人民法官掷地有声的誓言,不仅是对宪法和法律的承诺,也是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公众还观摩了最高法执行指挥系统、观看了弘扬宪法精神的动漫视频短片。

今天最重磅活动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司法保障的意见》发布,最高法副院长江必新介绍,《意见》突出强调了水环境与水资源的司法保护。要求审理好四大类十个方面的案件,包括依法审理水污染防治案件、水资源开发利用案件、涉河道和河湖岸线保护案件、涉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案件,促进长江岸线、湿地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意见》还要求力求新作为,妥善审理好新领域、新类型环境资源案件。主要包括审理好大气污染防治案件、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件、生态补偿案件、绿色金融等新类型案件,包括涉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碳金融案件以及排污权、碳排放权及用能权纠纷案件,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最高法同时还发布了十个典型案例。目前,最高法视频连线部分法院活动现场已经结束,公众去参观中国法院博物馆。

此前,司法部部长张军介绍,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会同中央电视台评选2017年度法治人物,今晚将在央视播出“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专题节目。青少年宪法主题教育活动也非常丰富。今天,全国的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也举办各具特色的开放日活动,进行网络视频、图文直播。各地的主题宣传活动将持续到12月中旬,公众可以积极参与。

懂法知法,做个好公民。



2017年国家宪法日主题是什么?~

2017年国家宪法日主题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每年的12月4日而设立的节日。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2017年的主题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2019年12月4日是第六个国家宪法日。从12月1日至7日,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在全国部署开展以“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的“宪法宣传周”活动,这也是中国第二次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

把每年的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