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作者&投稿:南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譬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

1、领悟、了解。
例:《后汉书·鲍永传》"言之者虽诚而闻之者未譬。"

2、晓谕,说服。
例:《后汉书·第五伦专》"今虽有精兵,难以赴敌,羽请往譬降之。"

3、打比方:譬如、譬犹、嬖若、譬语、嬖喻。
例:《老子·三十二》"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含“譬”的诗句

1、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行》

2、譬如善游人,-一能操船。
--宋·苏轼《次韵水官诗》

3、譬如迫风骥,岂免羁与缨。
--宋·苏轼《送吕行甫司门河阳》

4、人生初甚乐,譬若枰上棋。
--宋·苏轼《送司勋子才丈赴梓州》

5、譬彼谷竹,剪裁待伶伦。
--宋·苏轼《用前韵再和孙志举》

6、譬如蜩徒,啾啾龙鹏。
--唐·白居易《反鲍明远白头吟》

7、譬彼植园木,有根易为长。
--唐·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

8、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相和歌辞估客乐》

9、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
--宋·苏轼《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

10、不如无情两相与,永以为好譬之桃李与琼
--宋 ·苏轼《张近几仲有龙尾子石砚以铜剑易之》

11、譬如远游客,日夜事征行。
--宋·苏轼《张寺丞益斋》

12、了然此时心,无物可譬喻。
--唐·白居易《睡起晏坐》

13、此地何妨便终老,譬如元是九江人。
--唐·白居易《九江春望》

14、我念前人譬葑菲,落以斧引以绎徽。
--唐·韩愈《送区弘南归》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生僻的字词。其中,“譬”是一个常见的字词,被广泛用于句式中。那么,“譬”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在句式中又有哪些用法呢?
首先,“譬”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比喻、类比”。它常常用于比喻和举例子的语句中,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或者属性等。
例如,“譬如孔子之道,行之者必得其实”(《论语·为政》),意思是“比喻孔子的道德理念,只有真正实践和贯彻其中的人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真谛”。
其次,“譬”在句式中有多种用法。除了作为比喻和类比的意思外,它还可以作为“如”、“若”、“似”的替代词,用于表达类似或相似的意思。
例如,“譬如春夜,百舌争鸣,一声胜过一声”(《唐诗三百首·夜泊牛渚怀古》),意思是“就像春天的夜晚,百鸟争鸣,其中一声鸟叫足以胜过其他声音”。

譬(简繁同形)

拼音:pì
1.动词 打比方;比喻。《察今》:“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

2.动词 明白;领悟。《后汉书·鲍永传》:“言之者虽诚,而闻之者未譬。”
“譬”国语辞典解释
动词
1.用比喻的方法来说明。例: 「譬喻」 、「譬如」 。《论语.子张》:「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闚见家室之好。』」

2.告诉、说明、使知晓。《後汉书.卷四七.班超慱》:「超譬军士曰:『月氏兵虽多,然数千里逾葱领来,非有运输,何足忧也。』」

3.了解、明白。《後汉书.卷二九.鲍永传.论曰》:「若乃言之者虽诚,而闻之者未譬,岂苟进之悦。」

名词
比喻。《诗经.大雅.抑》:「取譬不远,昊天不忒。」 汉.许慎〈说文解字序〉:「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

危在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答:1. 危 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wēi ①高。《蜀道难》:“~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危险;危急。《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戒奢以俭。” ③危害;使处于危险的境地。《齐桓晋文之事》:“抑王兴甲兵,~士臣,构怨于诸侯。” ④危弱。《陈情表》:“人命~浅,朝不虑夕。” ⑤端正;正直。

为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答:为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如下:1、做;干。《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做了,那么困难也变得容易。2、发明;制造;制作。《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译文:庆历年间,有位平民毕升,又创造了活板。3、作为;当作。...

于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答:于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如下:1、表示原因:可以被翻译为“因为”,例如《<孟子>二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表示对象:可以被翻译为“向、给、对”等等,例如《愚公移山》中的“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以及《出师表》中的“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文言文中的是什么意思?
答:“是”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义主要有:1、动词,表判断,这个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如“同是天涯沦落人。”2、动词,表肯定。如“是古非今”。3、代词,相当于此,这。如“是日”表示“这一天”。4、形容词,略同于“凡是”、“只要是”。如:“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5、名词,与“事”...

“所以”在文言文中有什么意思
答:1、原因,情由。《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2、可与形容词或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仍表示原因、情由。《庄子·天运》:“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3、用以,用来。《庄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4、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

之余在文言文的意思
答:3. 【而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 “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作实词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代词;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可以是助词.它的意思和用法大概有十几个. 下面我把首选的古汉语工具书——《辞源...

是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答:如:我[是]问问,没有别的意思 (3) 用作虚词,在回答问题、命令或要求时表示同意 [yes]。如:是,我很高兴同你一起进午餐 (4) 很,非常 [very]。如:是处(极为紧张处;到处)是 shì 〔连〕(1) 表示让步,有虽然的意思 [although]。如:是则(虽然,虽则);是则是(是即是。虽则是) (...

是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答:“是”在古文中有如下五种解释:①动词是,表判断。②以……为是,认为……正确的。③形容词。正确的。④代词。这,这个,这样。⑤动词,用在前置的宾语和动词之间强调宾语。是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①正确,与“非”相对。陶渊明《归去来辞》:“今是而昨非。”②认为正确。《墨子尚同上》国君之所...

过,举,当,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答:过,举,当,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5个回答 #热议# 你觉得同居会更容易让感情变淡吗? 飘云流苏 高粉答主 2014-04-09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7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608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过 1、过,度也。——《说文》如:禹八年于外...

文言文有的所有意思
答:有 yǒu 动词义:1、会意字。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说文》。按,掩日者月也。故许云月有食之,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一有一亡曰有。——《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大有众也。——《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