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棉被的朝代,古人在冬天的时候是怎样御寒的?

作者&投稿:房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朝以前没棉被。因为虽然2000多年前棉花就从印度传入了中国边疆,实际上在边疆,棉织物出现得也非常早。但是在中原一直到公元9世纪的时候,贵族们还把棉花当做观赏花来种植,所以北方到了冬天那真是“狐裘不暖,锦衾薄”。

没有棉被不代表古人不盖被子。

“狐裘不暖,锦衾薄”里的“锦衾”就还是“锦缎被子”的意思,所以古人的被子,用现代人的眼光看来,还是比较奢侈的。虽然没有棉被,但是羽绒被、蚕丝被这些高档被子还是有的。

但是这些被子造价不菲,普通百姓家,哪怕时候个小富之家,能有个缎面做背面,麻布做里子就很不错了。用鸭胸脯上的绒毛做出的羽绒被其实还是比较奢侈的,不比加拿大鹅来得便宜,这种代价太奢侈了,更别提蚕丝了。

所以普通人家的被子的填充物还是以芦花和杨絮为主。这些东西廉价,但是要注意采集的时间,一个在春天,一个在秋天,错过了杨絮,还有芦花,但是连芦花都错过了,冬天就准备挨冻吧。

但是大冬天的取暖,古人还是比较有经验的,那就是靠“火”取暖。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木炭和煤的国家。汉朝的时候,古人就用煤炭烧饭、炼铁、取暖了。但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煤炭,没有煤炭还有“卖炭翁”在山里烧木炭运到城里去卖。

所以在宋朝的时候,北方的主要燃料就已经被煤炭取代了,根据《宋会要·食货志》记载,在北宋的时候,煤炭买卖就已经成了官营项目,而且还设立了官仓贮碳,用于调节物价。大中祥符5年(1012年)12月6日,朝廷还要拿出40万秤(大概是1斤重),半价卖给穷人。当时煤炭多少钱呢?20个铜钱1斤。

北宋的老百姓相对比较富足,普通人家到了大冬天,一家人围着火盆(富人用碳炉,穷人在家中挖个坑),把火烧得旺旺的。壶里热上小酒,笼屉里蒸上肉菜,手里抱着“汤婆子”(古代版的暖手宝)。这种小日子还颇符合今天求之不来的过年气氛。

但在“安史之乱”时期的唐朝,杜甫流落蜀中的时候,没有火盆,没有肉,更没有热酒,暖身全得靠“娇儿”。

杜甫连屋上的三重茅都被寒风卷了去。更可气的还不止于此,“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床旧被子本来就盖了很多年,“娇儿”(虽然解释说是杜甫的儿子,但是在四川女孩子才叫娇娃),只因为睡姿不好,一脚蹬破了破麻布被里,杨絮一坨坨地散落出来,这日子没法过了。所以冬天的取暖方式还是需要注重,如果被子太久,就不建议做太剧烈运动取暖了。

年轻人火气重,钻进被子就暖和了,可是老年人,烫完脚进了被窝,一会脚又冷了,怎么办?所以年纪大的有钱有成就的老男人就喜欢娶个小老婆给自己暖被窝。唐玄宗之所以找胖胖的杨玉环,事实上就有这方面的考量。但是李隆基为了这个暖宝宝,代价的确有点大。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冬天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躺在温暖的棉被里,舒舒服服地睡一个好觉,但是要想在古代拥有一床棉被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尽管棉花在很早以前就已经传入中国,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只是作为观赏植物,并没有当作经济作物,一直到唐宋时期,中原逐渐种植棉花,但是这个时候的棉花也是上层社会的人才能穿得起的;元朝时期棉花得到进一步的推广;真正使得棉花成为老百姓能够用得起的物资,则是在明朝大力推广棉花种植后。

那么,问题来了,在棉花没有成为人们主要御寒衣物之前,古人是穿什么过冬的呢?

古时候跟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一样,有穷富之分,且贫富差距也很大,因此古人在冬天御寒的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

古时候的穷人在冬天是如何御寒的?

在宋朝以前,人们除了种植粟、麦、稻等必备的粮食作物之外,主要还种植桑、柘、麻、苎麻等。在古代,麻这种作物就是穷人用来制作衣物的主要原材料,麻这种作物极其的粗糙,相应的造价很低,对于的穷人们来说,他们也只能用得起这种粗糙的料子制作。不过办法也是人想出来的,为了让用麻做的被子变得柔软一点,人们想出来不少的办法,比如将麻长时间浸泡在热水中之后再将其制作成杯子。

但是在更加寒冷的北方地区,仅仅是用粗糙坚硬麻的话依旧不能解决寒冷的问题,于是人们想到了在麻里面加入一些柔软的东西,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芦苇花与柳絮等。有时人们还会选择在床下铺上一层稻草,这样能让身体不直接触碰床板,也能很有效的起到御寒的作用,既能取暖又能保暖。

另外,太阳也是能帮助人们御寒的,在白天的时候,人们会在阳光好的日子里将自己的被子拿到太阳底下晒,经太阳晒过的被子在晚上盖的时候就会变得格外的暖和,甚至还留有一丝太阳的味道。有时人们也会把稻草也拿出去晒,然后到了晚上再重新铺到床上,这样晒过之后的稻草保暖和御寒的效果会更加好。

人们还会利用一些可以燃烧的物品来御寒,火盆就是其中之一,在寒冷冬天的晚上,人们会在自己的房间里放一个小火盆,在里面加入足够的燃烧物,比如炭或者木头,当然了,对于不太富裕的人家,一般用的还是比较便宜的木头,火盆里燃烧的旺盛的火焰也就让房间变得更加温暖了。

古时候的富人又是如何御寒的呢?

首先就像之前说的,富裕的人家家里晚上会烧炭来取暖,古代的炭是价值不菲的物资,也有优劣之分,能用得起种类的炭就取决于主家的经济条件了。

至于主要御寒的被子,也自然不会用麻之类粗糙的物品,而是用非常柔软的丝绸之类的物品来做,然后在在里面填上动物的皮毛,或者是利用鸭绒之类柔软暖和的毛,这样制作出来的被子有时候甚至会比棉被更加能抵御寒冷,而且也非常美观。

富贵人家里的小姐会使用暖手炉来御寒,暖手炉分为两层,外面一层是罩子,罩子是镂空的,热气会从中散发出来,里面则是放着炉火的盆子。这有点像我们现在冬天用的暖水宝,原理是差不多的。

还有一种足炉,是用来暖脚的,它是用锡或者铜制作的一种瓶子,里面可以注入热水,也是很方便随身携带的,还可以在晚上带上床,放在被子里,这个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用的热水袋了。

除了在穿着方面御寒,还可以在饮食方面取暖。首先可以用热酒来取暖,人们经常说的是先喝一杯热酒暖暖胃,其次可以吃牛肉或者羊肉之类热量比较高的肉类,在寒冷的冬天吃着热乎乎的肉然后温一壶酒,这样的御寒效果也是极佳的。



没有棉被的古代普通家庭主要用芦花,杨柳絮这些东西填充被子。富点的家庭主要用鸭毛、鹅毛这类东西填充被子。

古人在寒冷冬天的时候都会放一盆木炭,用木炭的温度来取暖,这样就不会寒冷。

古代人会烧炕,或者是烧炭来使屋里暖和起来,虽然没有棉花,但是他们会在被子里加上芦苇花和杨絮来代替,也是很暖和的。

~

宋朝以前没棉被,那么古人在冬天是如何御寒的?
答:棉花只是人们的御寒材料之一,我们这里不讨论棉花什么时候进入中国,只谈谈在棉花之外,古代人还用什么手段帮助取暖,使自己能够安度寒冬。首先是有一处庇护之所,比如房屋、洞穴或者游牧民族的帐篷。这些地方可以帮助人们得到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遮挡寒风和霜雪,再与柴草等取暖材料相结合,能让人体周围保持...

宋朝以前没棉被,那么古人在冬天是如何御寒的?
答:据我所知,宋朝以前没棉被,古人在冬天,富人靠动物的皮毛取暖,而穷人靠稻草御寒的。我们国家的劳动人民总是充满智慧,所以他们总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同的人对被子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对富人来说,他们有足够的钱,自然会有更好的生活。在没有被子的日子里,有钱人一般用猎物的毛发御寒,...

明代以前没有棉被,古人是如何度过寒冬的?老祖宗真有才
答:而据《明史》记载,直到明朝的时候,这种蓬松的花才被朱元璋推广并强制要求做成棉被,才使得广大民众不再为过冬发愁,在明朝之前没有棉被,那个时候的古人是如何度过寒冬的呢?生火自然是许多人最先想到的取暖方式,毕竟在还没有发明电的年代,火不但是光源,也是一种热量来源。古代的富人家在冬天到来之前...

古时候的宋朝人没有锦被,他们是怎样御寒的?
答:于是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宋朝以前的朝代,人们在没有棉被棉衣的情况下,是如何在肃杀的寒冬给身体保暖的呢?其实也不用替古人们担心,老祖宗们的智慧不可小觑。几千年都是这样过来的,没有棉花,还有其它御寒物嘛,这里就简单说几种。在很多影视剧里,镜头转到大帅或土匪头头时,总喜欢给他们配备一...

宋朝以前没棉被,古人冬天如何睡觉?
答:生产力水平的的提升对人类的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就冬天如何取暖来说,现代有羽绒服、羽绒被、棉被、地暖、空调等;那么在远古的宋朝以前是没有棉被的,他们冬天是如何睡觉的呢?据研究发现,“火塘”是迄今为止被发现最早的一种取暖方式。这种取暖方式又被称为“火炕”、“火...

宋朝之前没有棉被,那么之前的古人在冬天是如何御寒的?
答:二、古代人御寒古代人虽然没有棉被用作御寒,但是他们也有很多种方式来度过寒冷的冬天。在中国古代我们会发现每家每户在冬天的时候,他们都会生火炉。一般在黑夜降临之前,他们会把炉子里面的剩余的一些炭炉火夹到一个盆子上面来取暖。另外,古代人在深夜的时候会用一些稻草或者柳絮盖在自己的身体上面来御寒...

宋朝之前没有棉被,当时的农民冬天晚上都盖什么?
答:大家都知道在宋朝的那个时候还没有出现棉花这种东西那么人们也就不会制作出棉被这种东西,所以说当时的宋朝人在冬天的时候是非常寒冷的,往往会有人因为受不了冬天的寒冷而没有扛过去,这也就导致了当时宋朝因此死去了很多的人,经过长时间的这样人们意识到了要对自己进行保护,那么面对寒冷的冬天人们就会...

宋朝以前没棉被的时期,古人冬天是如何御寒的?
答:对现代人来说,每天回到家里,如果觉得天气冷了,可以直接打开暖气,盖着舒服的棉被,然后在床上玩手机,这显然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但是可能很多人不清楚的是,古人当时御寒条件有多差。并不是每个朝代都能够用到棉被这样的东西,早在宋朝以前,中华大地是没有棉被的。那么可能有人不禁会问,古人在...

宋朝以前没有棉被,那么古人冬天如何睡觉?
答: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他们的条件是完全比不上现在的,他们没有双层抗寒的玻璃窗,也没有墙上的保温层,更没有暖气空调,所以他们的房间肯定比我们的更加冷。最令我们难以想象的就是他们没有棉被,人在睡觉的时候是特别怕冷的,没有棉被他们也自然是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应对这种寒冷的天气。他们...

宋朝时还没有棉被,古人们冬天睡觉要怎么御寒?
答:李白的《将进酒》就提到:“五花马,千金裘”,可见裘在古代就是贵重物品的代表。除此之外,对于底层老百姓来说,还会经常收集各种植物上的东西来御寒,比如大自然中有很多柳树,在春天的时候,人们会把柳絮收集起来,然后填充到衣物中、棉被中,冬天就拿出利用。除了柳絮之外,芦苇也是一种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