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为何会被侄子关入铜缸中,被后者用火活活烤死?

作者&投稿:商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高煦一生总结下来就是“人蠢还爱作”,凭借着朱棣次子的身份,他本可以尽享荣华富贵,可因为多次作死,不但被贬为庶人,还被侄子朱瞻基放入缸中活活烤死!

众所周知,明朝这个神奇的朝代诞生过有不少奇葩皇帝,比如因为长期虐待宫女而差点被宫女勒死的嘉靖皇帝;整日沉迷酒色最后服用春药而死的隆庆皇帝;服用泻药一晚上拉肚子四十多次最后体力不支而倒下的泰昌帝。

除了皇帝奇葩外,大臣王爷也很喜欢作死。例如不愿替朱棣拟即位诏书,甚至还威胁对方“有本事诛我十族”,结果他的愿望果然成真了。

还有我们今天的主角——朱高煦,不是在作死,就是在作死的路上,最后因为他得寸进尺,被朱瞻基按在缸中活活烤死,成为后人谈论的笑料。

作死帝的早年经历

朱高煦也算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他的父亲是后来发动“靖难之役”的朱棣,爷爷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高煦还有个同父同母的哥哥——朱高炽,这也是后来的明仁宗。兄弟两人性格截然不同,哥哥朱高炽脖子大膀子粗,愿意坐下来读书写字(估计是因为体型问题懒得动);而弟弟朱高炽心思活跃凶狠,喜欢到处蹦哒,对于读书学习可谓嗤之以鼻。

朱棣作为父亲,更加喜欢次子朱高煦,毕竟他骨子里狠辣与自己很相似,然而朱元璋对于这种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可没什么好感。

洪武年间朱元璋曾将各地藩王子嗣召入京城学习,结果朱高煦一副生不如死的模样,说什么也不肯学习,并且言行举止非常轻浮,完全没有王子该有的模样,这让朱元璋感到非常厌恶。

朱元璋

相较之下,朱高炽更得爷爷朱元璋的喜爱,当初朱元璋派他破晓时分前去检阅军队,结果朱高炽认为那时候天气太冷,检阅工作应该放在早膳过后。

之后朱元璋又让他批改奏章,而朱高炽很快就将奏章分成文武两类,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这种政治才能让朱元璋不禁刮目相看。

所以到了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亲自下诏将朱高炽立为世子,而身为弟弟的朱高煦只得到一个高阳郡王的身份,二者地位有着天壤之别。

而讨人嫌的朱高煦在“坑爹”这一方面也有一手。

朱元璋死后,朱棣派遣朱高煦两兄弟进京,朱高煦游手好闲、举止轻佻的模样引起舅舅徐辉祖的注意,后者告诫他要改掉这些陋习,可是朱高煦不但不听劝,还偷走徐辉祖的一匹好马跑回燕京,在归途中他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杀了不少官员百姓,就连涿州驿丞也没能幸免于难。

事情传到朝中后,大臣对于朱高煦的恶劣行径表示强烈的谴责,而身为父亲的朱棣脸上也没光,一时间他成为“教子无方”的典型代表,并且还是因为他那更得喜爱的次子。

朱棣

靖难之役作死帝立功

尽管朱高煦为人处世方面令人很不舒服,但不得不承认他在军事方面还是有一定才能的。

朱棣在燕京起事后,哥哥朱高炽留守大本营,而弟弟朱高煦则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白沟河之战中,朱高煦带着数千精锐冲锋陷阵,将瞿能父子斩于马下;后来朱棣东昌败北,手下大将张玉身死,危急关头朱高煦及时赶到击退敌军。

浦子口一战中,朱棣再次败于南军之手,这次又是朱高煦如同天神下凡,将他拯救于危难之中。当时朱棣见到这个宝贝儿子,大喜过望,拍着他的背说道:“勉之!世子多疾”。

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勉吧!世子经常生病。潜台词是:努力奋斗吧骚年!你的世子哥哥经常生病,或许有你上位的那一天。

当时朱棣说出这话很可能只是感念朱高煦的救命之恩,然而在朱高煦听来简直是天籁之音,从那以后他的心里便埋下一颗造反的种子,一步步促使他走向造反的道路,直至死亡。

朱高煦剧照

作死帝作掉父亲的宠爱

靖难之役中,朱高煦因为多次帮助朱棣扭转乾坤、反败为胜,得到后者大肆的褒奖,于是乎朱高煦越发的目中无人了,经常倚仗功劳,为所欲为。

朱棣登基后,朝中大臣淇国公丘福与驸马王宁建议,将朱高煦立为太子,起初朱棣还难以决断,不过想到朱高炽的世子身份是由太祖钦定的,再加上他本身是长子,最终朱棣还是没有同意这个请求。

第二年,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而朱高煦则被封为汉王,获得云南这一块藩地,然而朱高煦不但不感恩,反而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一种变相放逐,说什么都不愿意前往云南就任。

后来朱高煦父子巡幸北京,他强烈要求留在南京,朱棣只好答应他的请求。

凭借宠爱,朱高煦已经争取到留在南京的机会,如果他像父亲朱棣一样韬光养晦,暗中积蓄力量,或许有机会圆皇帝梦想,可惜他血液中的作死基因不答应,偏不猥琐发育,硬是要浪!

朱高煦要求把护卫换为天策卫,然后长嘴闭嘴就自比为唐太宗李世民。拜托!那李世民可是弑兄杀弟逼父退位的不法分子,朱高煦将他视为标杆难道生怕朱棣不知道他想要造反?这种神奇的脑回路也是世间罕见!

朱棣剧照

后来朱棣千思万想,觉得朱高煦可能不满意云南这块封地,便将他改封青州,可惜朱高煦依旧不给面子,仍然不愿前去就任。

这下即便朱棣喜爱朱高煦,也难免会对他产生怀疑,他特意下诏给朱高煦,让他一定要按时赴任。

可朱高煦是谁?大名鼎鼎的作死帝啊!要是听从了朱棣的鬼话岂不是很没面子?于是他视朱棣的诏令如无物,继续找各种借口拖延时间。

可能朱高煦觉得这样做不够刺激,所以他又私募三千兵甲,命他们到处打家劫舍。结果这些人落到兵马指挥徐野驴手中,被依法惩处,这下朱高煦不高兴了,他手持铁勺将徐野驴活生生打死,而其他人在旁边根本不敢说话。

事情传到朱棣耳朵里,他勃然大怒,抽空来到南京调查情况,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他的好儿子朱高煦已经干了几十起见不得光的违法勾当,于是他把朱高煦骂得狗血淋头,并囚禁于西华门内,甚至打算将其贬为庶人。

好在哥哥朱高炽含泪求情,朱高煦才逃过一劫,朱棣只是剥夺了他的两个护卫,然后杀了他的几个亲信以示惩戒。

第二年,朱高煦再次被改封乐安州,这下他再也不敢放肆,屁颠屁颠就前往目的地赴任了。

因为作死,朱高煦失去了父亲的宠爱,从那以后只要朱棣活着一天,他不但没有任何登基上位的可能,还必须约束住自己的躁动的心。

朱高煦剧照

作死帝作掉自己的称帝的机会

几年之后,朱棣在北征途中不幸暴毙,太子朱高炽顺理成章坐上皇位。朱高煦觉得有机可乘,便派人进京打探情况,意图发动叛乱实现人上人的美梦。

后来事情暴露,朱高炽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将弟弟朱高煦召回京城,增加他的俸禄并且赏赐大量的金银珠宝,同时还将他儿子全都封为世子、郡王,希望用爱感化对方。

然而朱高煦一点也不领情,只是一门心思寻找谋反的机会,或许是他的诚意感动了上天,终于迎来一个称帝的绝佳机会。

公元1425年,皇位还没坐热的朱高炽因病去世,当时他的儿子朱瞻基远在南京,还没能第一时间回到京城继承帝位。而相较之下,朱高煦所在的乐安州(山东)距离京师更近,哪怕两人同时得到消息他也能先侄子朱瞻基一步进京,这可是夺得皇位的天赐良机!

可惜朱高煦的脑回路与常人截然不同,他本末倒置打算在朱瞻基回京的路上设下埋伏,从而一举击杀竞争对手。

而朱瞻基也不傻,他依靠沿线提前洞悉了这次埋伏行动,于是换了一条路线偷偷回到北京成功登上皇位,另一边自以为稳操胜券的朱高煦不但白忙活一场,还因此失去了称帝的最好机会。

朱瞻基剧照

作死帝作掉了自己的华贵身份

朱瞻基即位后,延续了父亲对于朱高煦的友好态度,他大加封赏叔叔朱高煦,仿佛后者对自己有拥立之功。(某种程度上说的确有)

而朱高煦为了掩饰伏击失败的尴尬,主动向朱瞻基献上治国安邦的四条建议。

对于这四条建议,朱瞻基尽数采纳并且特意写信表示感谢,他还当着众大臣的说道:“爷爷曾告诉我的父亲说,叔叔朱高煦有图谋不轨的心思,必须多加防备,但是由于我父亲厚待叔叔,叔叔显然已经洗心革面,所以才会提出这般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很显然爷爷的话不可信!”

从那以后,朱瞻基对于朱高煦几乎是百依百顺,无论什么要求都答应对方,简直比对待亲儿子还要好!

然而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朱高煦表现出臣服的一面只不过是为了让朱瞻基放松警惕,他从未放弃过夺取皇位的念头,并且因为朱瞻基的百依百顺,他这个念头越来越强烈。

于是乎在一年后,朱高煦起兵造反。这次他不打算整什么花里胡哨的阴谋诡计,而是想要采取真男人硬碰硬的做法,正面击溃朱瞻基,夺得帝位。

最搞笑的是他派遣亲信潜入京城,打算勾结英国公张辅等旧臣作为内应,可人家张辅已经身居高位,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他脑子进水了才会跟着朱高煦造反,于是张辅很干脆地出卖了朱高煦,将他意图谋反的事情上奏朱瞻基。

即便如此,念及旧情的朱瞻基仍然不愿意对付自己的亲叔叔,他派遣宦官侯泰前往山东送信,希望朱高煦能及时收手不至于酿成大祸。

朱高煦见侄子只是派了个宦官前来送信,以为对方害怕了,于是更加狂妄,他告诉宦官说“我朱高煦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怎么会因为朱瞻基送上的黄金、丝帛等蝇头小利而委屈自己过上不快乐的生活?你赶紧回去告诉朱瞻基,把奸臣夏原吉等人绑过来,然后再慢慢商议我的要求,如若不然别怪叔叔我翻脸无情!”

朱高煦剧照

听完这些话,侯泰非常害怕,只能连声答应,回到京城时朱瞻基问他情况如何,侯泰支支吾吾不敢如实回答。

不久之后,朱高煦又亲自写信给王公大臣,指责他们种种行径,并且为他们弃明投暗的行为感到悲哀!到这时,朱瞻基终于不得不承认叔叔真的造反了,出兵平叛势在必行。

商议对策的时候,英国公张辅认为朱高煦懦弱无能,主动要求带领两万人马生擒对方。(可见中央朝廷的人根本没把朱高煦当一回事)

然而朱瞻基执意要御驾亲征,他打算通过这次机会,震慑那些心怀叵测的不臣之人。

御驾亲征前,朱瞻基再次写信给朱高煦,让他主动交出怂恿造反的人,这样就能免除罪过,否则大军压境后悔就来不及了。

可朱高煦是谁啊?秒天秒地秒空气的作死帝!虽然听闻朱瞻基御驾亲征他心有不安,但是气势上一点也不服输,甚至还在征讨大军前锋抵达乐安后主动下达战书。

朱瞻基御驾亲征

来到城门下,朱瞻基又一次网开一面,命将士发射神机铳箭,将劝降书射进城内,希望朱高煦迷途知返。

然而朱高煦依旧我行我素不予理会,这下连城内的将士都看不下去了,他们可不想因为朱高煦的作死连累到自己,打算抓住朱高煦献给朱瞻基从而将功赎罪。

此刻朱高煦终于意识到自己“大势已去”,无奈派人出城给朱瞻基传信,决定明早出城投降,对此朱瞻基表示应允。当天晚上,朱高煦将兵器以及造反的所有证据全部摧毁。

第二天,朱高煦准备出城投降,结果手下王斌极力劝阻他说:“宁愿战死也绝不能被生擒啊!”估计这个王斌与朱高煦混久了,也染上一些愚蠢的中二气息。

不过此时朱高煦已经“幡然悔悟”,他连哄带骗稳住王斌等人,然后自己从小道偷偷出城,主动束手就擒。

见到罪魁祸首朱高煦,群臣激愤,他们纷纷要求对朱高煦处以极刑,然而朱瞻基不同意,只是将朱高煦父子贬为庶人,禁锢于西安门内,而建议他死战的的王斌等人全都被处死,只有长史李默因曾进谏幸免于难。

本来朱高煦倚仗朱瞻基的信任,几乎能够过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美好生活,然而在一番作死之下,他的皇帝梦不但彻底破灭,还因此失去华贵的身份,被贬为庶人囚禁于西安门内,这样强大的作死能力实在钦佩不已!

朱朱高煦剧照

作死帝作掉了自己的生命

作死如同吸毒,从来都只有零次与无数次,朱高煦秉承着“只要作不死,就往死里作”的崇高理念,发动了人生中最后一次作死。

尽管朱瞻基将叔叔朱高煦囚禁于西安门内,但是他仍然念及旧情,所以有一天他抽空来到西安门内探望朱高煦。

而朱高煦因为被囚禁于此,心里颇有怨念,他打算乘机找回场子,于是在朱瞻基行走过程中故意一只脚将其绊倒,后者没有注意摔了个“狗啃屎”。

这次朱瞻基被彻底惹毛了,新仇旧恨共同作用下他大发雷霆,命人找来三百多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在里面。

不过朱高煦孔武有力,竟然能够凭借力量将铜缸顶起来,于是朱瞻基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用熊熊大火将朱高煦活活烤死!

这次,无论朱高煦在铜缸中如何求情,朱瞻基全都充耳不闻,因为他的忍耐与仁慈已经达到了上限,三番五次挑衅他的朱高煦必须以死泄愤。

朱高煦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也都受到牵连,全部被杀,至此作死帝再也没有机会施展他那令人瞠目结舌的作死天赋了!

朱高煦剧照

执笔君言

总而言之,朱高煦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不作死就不会死!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本可以尽享荣华富贵,可是因为太过喜欢作死,他先后作掉了父亲的宠爱、称帝的机会与侄子朱瞻基的耐心,最后落了个被做成“瓦罐焖鸡”的下场,这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

好在当时朱棣没有将朱高煦立为皇太子,否则他可能会因为朱高煦的种种蠢行气得从棺材板里跳起来!

诸位读者,对此你们怎么看?



汉王朱高煦在起兵造反失败以后,被他的侄子明宣宗朱瞻基贬为庶人,囚禁在了北京的西安门内,不久之后朱瞻基在朱高煦的家中,将朱高煦活活烤死在铜缸之内,朱瞻基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朱高煦曾多次暗害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

朱高煦还是汉王的时候,就是朱瞻基一家的死对头,当时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是太子,当时由于朱高煦常年跟随父亲朱棣东征西讨,在阵前曾立下过不少的战功,所以朱棣对他非常喜爱,甚至数次提出想要立朱高煦为太子的想法。

但是由于朱高炽以太子身份监国时期,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从来没有犯过大的错误,同时整个朝堂的文官集团基本都是由朱高炽选拔出来的,所以朱棣也不敢轻易的废掉太子。面对朱棣的犹豫不决,野心勃勃的朱高煦曾多次在背后挑拨是非,诬陷朱高炽,还残害为了不少朱高炽的心腹大臣,比如大学生解缙、黄淮。

朱瞻基是朱高炽的儿子,很早就被封为了皇太孙,是未来皇位的继承人,但前提是朱高炽能够顺利继承皇位。如果真的让朱高煦当了皇帝,那朱瞻基别说继承皇位了,恐怕性命都会不保,所以朱瞻基在很小的时候,心里就对这位二叔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朱高煦造反威胁朱瞻基皇位

尽管之前朱高煦多次的陷害朱高炽,但还都是在暗中进行,等朱高炽去世之后,朱高煦再也压制不住对权利的渴望了,他听说了朱瞻基要从南京返回北京奔丧的消息,派人在半路设下埋伏,准备截杀朱瞻基,但是由于事出突然,行动比较仓储,没有成功。

之后朱瞻基登上皇位,朱高煦联合了山东都指挥靳荣直接起兵造反。朱瞻基听到了朱高煦造反的消息以后,开始还不太相信,他派了宦官侯泰去给朱高煦下书,希望能够和平解决,但是朱高煦的态度非常强硬,朱瞻基看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也只能选择御驾亲征。

朱瞻基带领着大军来到乐安之后,与朱高煦约定了第二天开战,然后就命大军包围了乐安城的四门,并开始发射神机箭和火铳,朱高煦眼见取胜无望,最后只能开城投降。

朱高煦被囚禁期间绊倒了朱瞻基

根据史书记载,朱高煦被软禁之后,朱瞻基对他还是很不错的,除了不允许他私自外出,对他的生活起居照顾的都很好,一次朱瞻基去朱高煦的家中探望他,朱高煦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居然故意将朱瞻基绊倒,当着这么多下人的面,朱瞻基身为皇帝,自然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

于是朱瞻基命令手下人找来了一口重三百斤的大铜缸,将朱高煦扣在了铜缸之中。不过朱高煦是武将出身,身体非常强壮,他竟然将这口铜缸顶了起来,这种行为在朱瞻基看来无疑是违抗圣命,因此他命人在铜缸的周围点燃了木炭,最后朱高煦被烤死在了这口铜缸之中,朱高煦的几个儿子也全部都被斩杀。

以上就是朱高煦被侄子朱瞻基关入铜缸中中,活活烤死的三个原因,表面看是朱高煦故意绊倒了朱瞻基,让朱瞻基大发雷霆,才会行此酷刑,可实际上两个人的仇恨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接下了,即使朱高煦没有绊倒朱瞻基,朱瞻基也不会让朱高煦活很久。



因为朱高煦想做第二个朱棣,结果造反没有成功,然后屁颠屁颠的跑到朱瞻基面前投降。这时候朱瞻基也不好杀他。然后朱高煦还不把朱瞻基放在眼里,使腿拌将朱瞻基绊倒,让朱瞻基出丑,于是朱高煦就悲剧了。

因为朱高煦一直以来都对自己的侄子成为皇帝非常不满,于是他想要效仿自己的父亲朱棣发动政变,只可惜后来被侄子识破,然后他就被活活烤死。

因为他自作自受,因谋反失败被关后,还妄图谋害来探监的皇帝侄子。

~

明宣宗身为一代明君,为何将亲叔叔朱高煦放在缸里活活烹死呢?
答:其一,朱瞻基可能有先见之明,提前预料到危险,提前起了身。其二,朱瞻基可能改变了路线,没有碰到朱高煦的刺杀团队。其三,朱瞻基可能就一直在北京。史料记载“太子体肥重,且足疾,两中使掖之行,恒失足。高煦从后言曰:“前人失跌,后人知警。”皇太孙应声曰:“更有后人知...

明宣宗为何把朱高煦放在缸里活活烹死呢?
答:朱高煦谋夺皇位失败被软禁起来,还不老实,故意惹怒朱瞻基,在一次探视中,朱高煦故意绊倒明宣宗朱瞻基,终于把这个仁慈的皇帝惹恼了,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将大缸顶起。宣宗又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铜缸内。朱高煦的几个儿子也全都被杀。

朱高煦到底犯了什么罪?明宣宗会把他放在缸里活活烹死呢?
答:作为明宣宗的二叔,朱棣曾经最看好的儿子,朱高煦仿佛在用生命去“玩耍”,去不知死活地一次又一次触碰明宣宗的底线,最终,被自己的侄子——明宣宗,活活烹死在那口铜缸里。那么,朱高煦究竟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坏事,让连自己叔叔造反这种大事都可以选择原谅的明宣宗最后终于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而把自己...

自比“李世民”,朱高煦为何被侄子活活烧死,连妻儿都未能幸免?
答:即使朱高煦妻儿的死,没有他悲惨,也不会好多少。朱棣从侄子手中夺下大明河山,万万想不到儿女会互相残杀,以致儿子被杀,这可能是他的报应。历史掌握在史官手中,他们受到国王的成功和敌人的失败的影响。因此,在我们现在的文学作品中,朱高煦是一个傲慢轻浮的人。即使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也被描...

明宣宗为何把朱高煦放在缸里活活烹死呢?
答:宣宗终于勃然大怒,当即令人将宫外防火蓄水的铜缸搬来,将朱高煦压在缸下,准备压他一日,以做惩戒。 朱高熙半生戎马,力气非常,居然将重三百斤的铜缸顶起,作势欲率向宣宗。盛怒下的宣宗再也无法遏制愤怒,命人压住铜缸,堆炭于缸上,点火焚烧。朱高煦惨叫连连,被活活烧死于缸中,尸骨皆化。 此后,余怒未消的...

明宣宗为何把朱高煦放在缸里活活烹死?
答:导致朱高煦直接死亡的原因就是他的谋反,当明仁宗朱高炽驾崩时,朱高煦准备在半路上劫杀他从南京赶往北京奔丧的侄子;但是朱瞻基料事如神、先发制人,仅仅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神不知鬼不觉地到了北京,朱高煦的部队竟然没有及时地赶上他。可以说,爷爷对他的培养使朱瞻基成功躲过了这次劫杀。朱...

明宣宗为何把朱高煦放在铜缸里,然后把他活活烹死?
答:朱高煦被带回京城后,被开除宗籍,贬为庶人,软禁于西安门内,但生活上仍然得到优待。在宣德四年,宣宗好意去探视朱高煦,但朱高煦却乘其不备突然用脚将明宣宗勾倒在地上。这一来,一向好脾气的宣宗终于恼羞成怒,他命人搬来大铜缸,用铜缸扣住朱高煦,然后在缸周围堆上木柴,然后点火将高煦活...

明朝知名的藩王,为何却因一个动作被当做“乳猪”烤死?
答:然而这次打算彻底断了他的念想, 明宣宗将其贬为了庶人。然而成为庶人的朱高煦还不安分,在明宣宗来探望他时,他却伸脚把明宣宗绊了一个倒栽葱,这次真的惹恼了明宣宗。他命人将一口三百斤重的铜缸扣住朱高煦,但没想到朱高煦竟将大缸顶了起来,明宣宗被惊到了,不得已下令在铜缸周围放上柴火后...

明宣宗朱瞻基与朱高煦之间的关系如何?有什么故事
答: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朱瞻基用铜缸烤死亲叔叔这件事,在史料上并没有记载。《明史》没有记载朱高煦的结局,而《宣宗实录》则记载朱高煦和孩子都死于狱中,时间在1429年之后。因此,题目中,朱瞻基残忍杀害亲叔叔这件事,本身就是存在争议的。在电视剧的演义中,朱瞻基杀掉朱高煦,是因为皇后胡善祥,曾被朱高煦玷污,而...

高煦叛乱有多荒诞?朱高煦是如何作死的?
答:面对朱高煦的羞辱,明宣宗勃然大怒,让人找来一个三百斤重的铜缸把朱高煦扣在里面。朱高煦作为曾经四处征战的大将军,勇武有力,竟然将大缸顶了起来。明宣宗随即又命人在缸的四周点燃木炭,将朱高煦活活炙死在缸中,并处死了他的全部儿子,朱高煦一脉从此断绝。后世将此次叛乱称为明平汉王高煦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