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满仓儿”案,为什么成了记入正史的特殊案件? 明朝天启年间的怪事是怎么回事,是真的吗

作者&投稿:木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孝宗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北京城内,刑部典吏徐珪正坐在书桌前,将已经写好的奏章看了一遍又一遍。看罢奏章,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提笔在奏章末尾写下:愿斩臣头,以行臣言。

此刻,徐珪比谁都清楚这封奏章的分量。这注定是一封招来祸患的奏章,奏章中弹劾了东厂、锦衣卫和法司等多个机构。奏章呈上去后,徐珪很有可能引来祸端。可一想到世间的正义,想到事情的真相,徐珪还是毅然而决然地将奏章递了出去。

徐珪的奏章,主要针对一件后来被记录在《明史》的案件。案件要从一个风尘女子的身世说起。

影视作品中的明朝官员

被抢的风尘女子

弘治九年,北京城内的一处青楼,门口传出了嘈杂的声音。一个中年妇女带着自己的儿子等人,强行从青楼中抢走了一个叫"满仓儿"的女子。见对方人多势众,"满仓儿"的主人袁璘,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摇钱树被人掠走。

袁璘是个乐户,乐户是古代专门从事音乐、舞蹈等活动的人。他们属于"贱民",社会地位低下。乐户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直到清朝雍正年间"乐户"制度才被废除。

描写乐户女子生活的画作

袁璘经营风月场所多年,见惯了形形色色的人,处理过稀奇古怪的事。袁璘原本打算送上了银两,乞求息事宁人,将被抢的"满仓儿"赎回。谁知对方号称"满仓儿"是自家的女儿,坚决不肯归还。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没有了商量的余地。袁璘一纸诉状告到了刑部。

刑部负责处理此案的是郎中丁哲与员外郎王爵。一般情况下,这类案件判决没有什么难度,将双方审问清楚,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后酌情处理就可。但这次不一样,这起案件后来的发展,让丁哲和王爵吃尽了苦头。

描述明朝官员审理案件的画作

丁哲和王爵提审了诉讼的双方,很快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抢人的是聂氏和她的儿子吴政,聂氏是彭城卫千户吴能的妻子。她供述了一段让人泪目的辛酸史。

聂氏和吴能育有一个女儿"满仓儿",因为家贫,吴能计划将女儿卖给他人。一个张姓的媒婆给吴能介绍了皇亲周彧家。周彧是明宪宗周皇后的弟弟,理论上他是明孝宗的舅舅。这个人在明朝时期出过不少幺蛾子,他曾和明孝宗的小舅子张鹤龄两人聚众斗殴。皇帝的舅舅和小舅子两个皇亲国戚,明目张胆地聚众斗殴,曾经成为一时笑谈。

吴能觉得女儿能卖到大户人家,至少也能衣食无忧,他将女儿交给了张媒婆。谁料这张媒婆不安好心,将"满仓儿"卖给了一家乐户。从此,满仓儿从官宦子弟沦落成了社会地位低下的乐户女子。

在第一家乐户呆了三年后,满仓儿又被卖给了另一家乐户。一个活生生的人,被如此反复倒卖,等卖到袁璘手中时,已经是满仓儿被第三次倒卖了。新的主人袁璘,控制了满仓儿,让她做起了皮肉生意。

再后来,随着满仓儿的父亲吴能去世,满仓儿的母亲聂氏因多年未见女儿音信,开始了寻找女儿的旅程。最终顺着女儿被贩卖的路径,聂氏在歌舞场所找到了满仓儿。

乐户女子在演奏音乐

见到女儿沦落风尘,聂氏才知道上了张媒婆的当。作为一个母亲,她怎能看到女儿遭受如此的磨难。除了后悔和自责,聂氏决定带女儿脱离苦海。

而满仓儿被多次倒卖后,受尽了世家的屈辱,尝尽了人间的辛酸。在一次次的磨难面前,满仓儿早已恨透了将自己卖掉的父母。是他们让自己落入了魔窟,是他们将自己推入了火坑。满仓儿根本不愿再认这样的父母。她矢口否认和聂氏有任何关系。

带着自责和歉意的聂氏,决定无论如何也要让女儿脱离苦海。于是她带着儿子等人,强行将女儿抢回了家。

案件审理清楚后,丁哲和王爵判决满仓儿由聂氏带回家。这个判决让袁璘很不满意。在他看来,自己通过合法手段买了一个女子,经营手段也是合法的。自己并未触犯任何律条,凭什么被人无缘无故地抢夺?即便满仓儿是被人骗到乐户,那也是之前那几家乐户的事,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站在袁璘的立场,他的想法可能是对的。自以为占理的袁璘在公堂上出言不逊,结果惹怒了审理案件的丁哲和王爵。袁璘在公堂上被狠狠的打了一顿。常年从事歌舞生意的袁璘,身体原本就不是很结实,被打后连病带气,几日后就一命呜呼。从这里开始,案件从一个青楼女子的身世问题,转变为用刑过度,致人死亡的事件。

明朝官员和百姓的形象

袁璘死后,袁璘的妻子想从官府要回丈夫的尸体安葬,刑部的官员虽然装殓了袁璘,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们并不打算将袁璘的尸体交还他的家人。

袁璘的妻子为了替丈夫主持公道,将此事告到了东厂。随着东厂的介入,调查结果有了重大转折。东厂调查的真相是:真正的满仓儿确实被卖到了周彧家,涉案的"满仓儿"其实是张媒婆的妹妹。

这个青楼女子到底是谁?此事后来甚至惊动了明孝宗,在明孝宗发了多道圣旨后,才查明女子的身份及案件的真实情况。

东厂的介入

袁璘的妻子,找了东厂宦官杨鹏替丈夫做主。至于为何找东厂帮忙,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宦官杨鹏的侄子是满仓儿的"相好",现在满仓儿被人"抢走",杨鹏的侄子也在帮忙找回满仓儿。第二,东厂是监察机构,它原本就有监察官员的职责。刑部官员在审核案件时致人死亡,东厂介入调查也在情理之中。

明朝的"东厂",由明成祖朱棣建立。最初明成祖收买了一批建文帝身边的宦官,用来刺探情报。后来朱棣继位后,在东安门北设立了东厂,专门由宦官负责监督、监察朝廷大臣及黎民百姓。

影视作品中的东厂宦官

东厂的首领叫督主,下面设置掌刑千户、理刑百户。东厂并不全由宦官组成。它的运作方式是,宦官负责管理,厂内兵丁从锦衣卫中挑选。东厂在"理刑百户"下面设置有档头,每个档头下辖数名"番子"。这些番子专门刺探各种情报,每次番子将刺探到的情报交给档头,档头视这些情报重要性给予相应的金钱奖励。

在金钱刺激下,小到京城内的居民打架斗殴,大到官员聚众谋划,都在东厂"番子"的监控之中。东厂最大的特权之一,就是他们可以拘捕、审讯任何人,不需要任何公文。也就是说,如果东厂愿意,他们可以在任意时间,抓捕任何人进行审讯。


东厂的特权,让他们在调查事情真相时方便很多。同样,没有约束的权力也滋生出很多乱象。东厂宦官杨鹏为了帮助侄子,精心布置了一个大骗局。他指使张媒婆指认满仓儿为自己的妹妹,假称聂氏的女儿确实被卖给了周彧。

为了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杨鹏又指使满仓儿也按照这个说辞来应付审案的官员。恨透了父母的满仓儿,居然和这些人沆瀣一气,反过来诬陷自己的父母和之前审理案件的官员。

事情的性质现在彻底变了质,案件变成了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夺人口,被抢的苦主又被刑部的官员活活打死。按照这个调查结果,满仓儿的母亲等人,以及刑部审理案件的官员,都该被严肃处理。

事情终于闹到了当朝天子那里。明孝宗下旨让镇抚司调查。镇抚司很快就按宦官杨鹏布置的"真相"结案。初次审理案件的丁哲和王爵两人被下狱问罪。


明孝宗似乎对案件颇为重视,除了让镇抚司调查,又让法司和锦衣卫也参与调查案件。

法司和锦衣卫办案的方式非常直接。既然大家都说聂氏的女儿被卖到了周彧家,那么去周家找人出来,事情的真相不就大白天下了吗?不过,找人的队伍在周家没有找到聂氏的女儿。因为周家根本就没买过聂氏的女儿。

下了两次圣旨,调查出两个不同的结果。估计明孝宗的内心也很无奈,他又下了第三道圣旨。让府部大臣、给事以及御史再次审理案件。在明孝宗接二连三的调查下,案情终于真相大白。满仓儿确实是聂氏的女儿,也确实被多次转卖。

张媒婆、满仓儿、宦官杨鹏等人歪曲事实。谁都以为他们会受到应有的惩罚。可接下来,案件的判决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最开始审理及复核案件的丁哲、王爵等人,分别被发配、打板子。案件处理过程中,涉及的三十多人被捕入狱。满仓儿的母亲聂氏被判打板子。

这个判决引起了满朝文武的不满,很多有正义感的官员,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徐珪,上书明孝宗要求从重处理涉案的人员和机构。徐珪在奏折中,结合"满仓儿"一案,陈述了东厂的弊端,请求废除东厂,将镇抚司的官员戍边,让锦衣卫下岗等等。

影视作品中臣子向皇帝进言的场面

徐珪的奏折虽然说出了当时很多官员的心声,可言辞过于激烈。毫不意外,徐珪惹怒了明孝宗,被明孝宗免官还被重重地罚了一笔款。好在明孝宗收到徐珪的奏折后,可能也觉察出案件判决不太合理。

最终案件被改判,丁哲因为在审理案件时打死了袁璘,被革职为民。同时他还要负责袁璘的丧葬费。王爵等人缴纳罚款后,可免除刑罚,并官复原职。满仓儿被施以杖刑后,送浣衣局劳作。

经过徐珪等人的努力,案件的处理终于显得公平了许多。但东厂的宦官杨鹏等人始终都没有受到处罚。在这起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明孝宗时期,朝堂上的一些状况。

一个简简单单的案子,需要明孝宗三番五次的下令调查,才能得到真相。而那些捏造事实的人,并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那些和东厂沆瀣一气欺骗明孝宗的人,也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明孝宗虽然勤勤恳恳,三番五次的过问案件。但明孝宗对东厂等机构的弊端视而不见,又怎能保证所有的案件都被正确处理呢?



奇葩的明朝“满仓儿案”,搞得朝廷一片混乱,为何说是因为一起歌妓案搞的?~

因为这起案件的主人满仓儿,就是一位歌妓,故事的发生也是因为她歌妓的身份引起的。满仓儿本来是一个武官的女儿,但是因为她父亲吴能的地位底下,家里贫穷,就把满仓儿卖给了媒人。但是呢,媒人看不上她,又把她卖了出去,经过多次转手倒卖,满仓儿成了乐工袁璘手里的一个歌妓。

故事的开始就是满仓儿的母亲聂氏找到了她,但她不愿意回去,最后被聂氏带来的人强行掳走了,袁璘换不回来人,就把满仓儿的母亲给告上了刑部。因为满仓儿怨恨父母把她卖了,所以不愿意跟母亲回去,虽然她被强行带走了,但是袁璘是不可能放走这个摇钱树的。后来,袁璘拿钱去跟聂氏换人,没换到,就去刑部告状了。

本来吧,这只是一件很小的底层买卖儿女问题,但是明朝当时的政治太乱了,大家都来插一脚,慢慢的就变成了东厂和刑部之间的矛盾,一点点搅乱了整个朝堂。本来满仓儿已经被判给了母亲,但是谁让判案的是丁哲呢,为了找他的麻烦,杨鹏接着自己侄子和满仓儿有染的关系,插手了这个案件,上交到了锦衣卫审理,然后刑部不愿意了,觉得这是东昌在欺负自己的人,咽不下这口气,就捅到了皇上那里。

这件事本来只是一个歌妓的归属问题,后来引起了朝廷内部的斗争,甚至是让几十个人官员因此入狱。朝廷上各个势力明争暗斗,管理混乱,也暗示了明朝时期东厂仗着权势横行霸道,各级官员之间“官官相护”,导致冤案重重。

公元1626年5月30日(明朝天启六年)在北京王恭厂一带发生了一次奇怪的巨大灾变,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一声巨响,狂风骤起,天昏地暗,人畜,树木,砖石等被卷入空中,又随风落下,数万房屋尽为齑粉,死伤2万余人,让人心惊胆颤,触目惊心。灾后,男女尽皆裸体,衣物首饰器皿全都飘到西山上去了。紫禁城外正在修缮围墙的3千工匠尽皆跌下脚手架,摔成肉袋,正在用早膳的天启皇帝躲在龙书案下才幸免于难。奇怪的是爆炸中心却"不焚寸木,无焚烧之迹",用火药库爆炸或地震引起灾变,都难以解答。一时间,众说纷纭,天怒人怨,天启帝不得不下罪己诏,大赦天下。此事被御笔太监记入了明朝正史。 关于明朝北京王恭厂大爆炸 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次惊心动魄的灾难,但都莫过于解不开的自然灾难之谜,被人们称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的是(1)3000多年前印度“死丘”事件;(2)1908年6月30日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大爆炸;(3)1626年北京王恭厂大爆炸。这三大事件发生的原因引起人们浓厚兴趣,科学家进行了深入研究,但至今仍是莫衷一是。 神秘的爆炸 明代自永乐年起火器制造就有了很大发展,驻守京城的京军所设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中神机营是明军主力部队,配备有当时最先进的火器和最强的兵力,为此明末的北京城内先后设立过6处火药厂局,凡是京营火器所需的铅子、火药都是由王恭厂预造,以备京营来领用,可见王恭厂当时是作为工部制造、储存火药的火药库。 公元1626年5月30日上午9时(即明熹宗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巳时),位于北京城西南隅的工部王恭厂火药库发生了一次离奇的大爆炸事件。这次爆炸范围半径大约750米,面积达到2.25平方公里。王恭厂所在位置是:(见[明]张爵《京师五城坊卷胡同集》)大约今西城区新文化街以南、象来街以北、闹市口南街以东、民族宫南街以西的永宁胡同与光彩胡同一带。关于大爆炸的情况,在《明实录·熹宗实录》、《国榷》、宦官刘若愚所著《酌中志》、北京史地著作《帝京景物略》、《宸垣识略》中都有记载,尤其是根据当时属于官方的、相当于现在政府新闻公报性质的邸报底本,佚名抄撰《天变邸抄》对王恭厂灾变记述极为详细。这部著作是最早记述王恭厂灾变的著述,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流传于明朝天启末年。其影响之大就连明代佚名小说《梼杌闲评》第四十回中也把这一事件写进了小说的情节之中。 《天变邸抄》对这次灾变的描述是:天启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时(天启丙寅即天启六年),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灰气涌起,屋宇动荡。须臾,大震一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东自顺城门大街(今宣武门内大街),北至刑部街(今西长安街),西及平则门(今阜城门)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尽为齑粉,屋以数万计,人以万计。这次爆炸中心的“王恭厂一带糜烂尤甚,僵尸层叠、秽气熏天……” 正在爆炸中心范围内,走在街上的官员薛风翔、房壮丽、吴中伟的大轿被打坏,伤者甚众,工部尚书董可威双臂折断,御史何廷枢、潘云翼在家中被震死,两家老小“覆入土中”,宣府杨总兵一行连人带马并长班关7人没了踪影。承恩寺街上行走的女轿,事后只见轿俱被打坏在街心,女客和轿夫都不见了。更有甚者,炸飞的“大木远落密云”,石驸马大街上有一5000斤重的大石狮竟被掷出顺成门(今宣武门)外。中心区以外也受到强烈的冲击波影响,皇上感到大震,起身便冲出乾清宫直奔交泰殿,(情急间)“内侍俱不及随,止(只)一近侍掖之而行”,这时“建极殿槛鸳瓦飞堕”,正中近侍头部、脑浆迸裂,而“乾清宫御座、御案俱翻倒”,正修建大殿的工匠,因“震而下堕者二千人,俱成肉袋”。[ 小说《梼杌闲评》第四十回对这次爆炸的描绘是:到了五月六日巳刻,京师恰也作怪——京城中也自西北起,震天动地如霹雳之声,黑气冲天,彼此不辨。先是萧家堰,西至平则门、城隍庙,南至顺城门,倾颓房屋平地动摇有六七里,城楼、城墙上砖瓦如雨点飞下…… 奇异的“脱衣”现象 王恭厂灾变发生在300多年前,今人已经无法重现当时的景象,由于前人对科学的认知不像今天那样深刻,对于某些还不能解释的事情具有恐惧心理或是出于某种动机,像对于魏忠贤之流的仇恨,会借助灾祸来表达一种“天怨人怒”的心情,可能要加以渲染,夸大其神秘、奇异的成分。但那时的多种史料都作了类似的记载,可见像“脱衣”这样奇异的现象确实是存在的。 “所伤男妇俱赤体,寸丝不挂,不知何故”(《天变邸抄》)。“凡死伤俱裸露,员弘寺街轿中女赤体无恙”(《国榷》)。“木石人复自天雨而下,屋以千数,人以百数……死者皆裸”(《帝京景物略》)。足见“脱衣”现象是大爆炸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由于放射状冲击波产生了难以想象的力量,强劲的气流使“脱下”的衣服飘挂西山之树,昌平教场衣服成堆(《国榷》),“衣服挂于西山树梢、银钱器皿飘至昌平阅武场中”(《绥寇纪略》)。 虽然爆炸后冲击波是向四面扩散的,但从记载中看,爆炸的力量主要是在王恭厂中心区内,如石驸马大街到工部衙门一带是官府衙门集中的地方。爆炸后“官员人等死伤者难以计数”,冲击力量在东、西和北三个方向,以东面和北面更强一些,惟独丝毫未提及南面。 灾变成因众说纷纭 对于王恭厂特大爆炸,几百年来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地震引起的,有人说是火药自爆、也有人认为陨星坠落,认为隐火山热核强爆有之,认为是由地震、火药及可燃气体静电爆炸同时作用亦有之,更有甚者,认为是外星人入侵、UFO降临等。但每一个观点都没有摆出无可辩驳的证据,使人完全信服。 目前北京城正在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中,原明代王恭厂(注:吴长元《宸垣识略》:明火药厂今废,有前、后王恭厂胡同)遗址所在区域也在旧城改造范围内,如何保护遗址,在故址地层建设勘探中是否能够找到某些寻找王恭厂大爆炸的实证,是揭开王恭厂大爆炸神秘面纱的关键。在近年城市开发中并没有得到来自这方面的消息,那么有关部门是否应该予以关注,是很重要的。也许有一天记载北京史上这一段离奇的灾害将会写上新的一笔。 奇诡的天启大爆炸 明朝天启年间,一天上午九点左右,北京的天空十分明亮,突然间,从城的东北方至城西南传来一阵轰隆声,出现了一个特大的火球在空中滚动。天空中有丝状、潮状的五色乱云在四处横飞,有大而黑的蘑菇、灵芝状云柱直竖于城西南角,接着就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爆炸,方圆23里之内,瞬间夷为平地。这场大爆炸突如其来,其惨烈、诡秘世所罕见,发生的原因至今仍然从说纷纭,谁也解释不清。 据专家学者们收集当时的目击者见闻说:爆炸当时本来天空晴朗,忽然就听到一声巨大的轰雷响起。“隆隆”地在大地上滚过,声音震撼天地。从京城的西南角涌起一片遮天盖地的黑云。不大一会儿,又是一声巨响,天崩地裂。顿时,天空变得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东至顺成门大街,北至刑部街,长三四里,方圆十三里,万余间房屋建筑顿时变成一片瓦砾。两万多居民非死即伤,断臂者、折足者、破头者无数,尸骸遍地,秽气熏天,一片狼籍,惨不忍睹,连牛马鸡犬都难逃一死。王恭厂一带,地裂十三丈,火光腾空。东自通州,北至密云、昌平,到处雷声震耳,被损坏的房屋建筑无数。老百姓有侥幸活命的,也都是披头散发,狼狈不堪,惊恐万分举国上陷入一场空前的大灾难之中,谁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不久,又见南方的天空上有一股气直冲入云霄,天上的气团被绞得一团乱,演变成各种奇形怪状,有的像乱丝,有的像灵芝,五颜六色,千奇百怪,许久才渐渐散去。 出事当时,明熹宗朱由校正在乾清宫用早膳。突然,他发现大殿摇晃起来,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吓得不顾一切地往外逃。跑到门外,他又急忙拼命向交泰殿奔去,身边的侍卫们都惊得不知所措,只有一个贴身的内侍紧紧跟着他跑。刚到建极殿旁,天上忽然飞下瓦片,正巧砸在这个内侍的脑袋上,内侍当场脑浆迸裂,倒地而亡。熹宗皇帝这时什么也顾不得了,一口气跑到交泰殿。大殿的一角放着一张大桌子,他连忙钻到桌子底下,才喘了口气,希望自己能逃过这一次劫难。 这场大爆炸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国,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都震骇至极,人心惶惶。当时国家政治腐败,宦官专权,忠奸不分,很多大臣认为这场大爆炸是上天对皇帝的警告,纷纷上书,要求熹宗皇帝匡正时弊,重振朝纲。皇帝一看群情激愤,事情也是既诡秘又恐怖,不得不下了一道“罪己诏”,表示要“痛加省醒”,并告诫大小臣工“务要竭虑洗心办事,痛加反省”,希望借此能使大明江山长治久安,“万事消弭”。他还下旨从国库中拨出黄金一万两救济灾民。 但是这场大爆炸,又不像一般的炸药爆炸,在爆炸之前还有征兆出现。皇帝的司礼太监刘若愚是这次大灾变的目击者之一,在他所著的《明宫史》一书中,详尽地记述了这场巨大灾变。据他记载:5月2日夜里,前门角楼出现“鬼火”,发出青色光芒,有好几百团之多,飘忽不定。不一会儿,鬼火合并成一个耀眼的大团。另一本书记载:在事发之前,后宰门的火神庙中忽然传出音乐,一会儿声音细些,一会儿声音粗些。守门的内侍刚要进去查看,忽然有个大火球一样的东西腾空而起,俄顷,东城发出震天的爆炸声,在爆炸中有许多人失踪。有一位新任总兵拜客,走到元宏寺大街,只听一声巨响,他和他的7个跟班,连人带马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还有西会馆的熟师和学生一共36人,一声巨响之后,也没了踪迹。据说,承恩街上有一抬八人大轿正走着,巨响后,大轿补打坏扔在街上,轿中女客和8个抬轿的轿夫都不知去向。更奇怪的是,菜市口有个姓周的人,正同6个人说话。巨响之后,他的头颅突然飞去,尸体倒在地上,而他身边的6个人却安然无恙。爆炸之时,许多大树被连根拔起,掉落在远处,石驸马大街有一尊千斤重的大石狮子,几百人都推移不动,居然被一卷而起,落在10里外的顺成门外。猪马牛羊、鸡鸭狗鹅更时纷纷被卷入云霄,又从天空中落下。据说长安街一带,纷纷从天上落下许多人头来,德胜门一带落下的人的四肢最多。这一场碎尸雨,一直下了两个多小时。木头、石头、人头、人臂以及缺胳膊断腿的人、无头无脸的人,还有各种家禽的尸体,纷纷从天而降,真是骇人听闻。同时据记载:这次遇难者,不论男女,不论死活,也不管是在家中还是在路上,很多人衣服鞋帽尽被刮去,全都是赤身裸体,一丝不挂。一篇当时的人写的笔记记载着这么一件事:在元宏街上有一乘女轿经过,只听一声震响,轿顶被掀去,女客全身的衣服都被刮走,赤裸裸地仍旧坐在轿中,全身竟没有一丝伤处。他们的衣服都被吹到哪里去了呢?据说事后有人发现,衣服全都飘到了西山,挂在树梢上。昌平县校场落的衣服堆成小山,其中器皿、衣服、首饰、银钱都有。这些现象至今无人解释,而且有可能被古人加上了渲染、夸大的成分。但从记载来看,像“脱衣”这样奇异的现象应该确实是存在的。 至于为什么会发生这次大爆炸,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有人说明代自永乐年起火器制造就有了很大发展,火药大都由王恭厂制造,可见王恭厂当时是作为工部制造、储存火药的火药库。有可能是火药库爆炸引起了这场灾难,后来又被人夸大的记述,所以出现了现在的面目。又有人认为,这个三百多年前发生和事件其谜底与不明飞行物有关。三位美国科学家提出这是一个由反物质组成的陨石,意处地闯入太阳系,才导致了这场灾难。不过,仍有许多科学家持反对意见。假定是反物质,那么记载中的“不焚寸木”又怎么解释呢。看来历史谜底的彻底解开还需要时间。

散文作文有哪些
答:看我劈开了这苦恼悲伤,跳出圈儿外! 散文作文 篇4 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学习能让我们拥有更多的知识,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帮助得人。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再高兴不过的事情,可是一个班上总有学习好的,和学习不好的人,学习好的人为什么能学习好?原因是因为学习好的人再课堂上面一心一意认真的听讲,回家以后便...

如何购买基金?新手
答:只要投资方法正确,就一定能够赚钱。\x0d\x0a低薪年轻人最佳理财路:定期定额买基金\x0d\x0a刚工作的年轻人收入不高,依靠每个月节余千儿八百,专业理财人士却认为,虽然每个月的节余不多,如果选择合适的投资工具和投资方式,不仅培养起理财习惯,而且也可以积累一笔不小的财富。\x0d\x0a所谓定期...

如何在网上购买基金和股票
答:则是50 去年底满仓的机构现在的收益已经接近300%了,炒股能超过这个目标的人只是极少数。元旦后封基年终分红预案将出台,50多只基金集体分红的火爆场面将让人们的投资热情彻底沸腾。封基市场的总份额只有800亿,刚够两个嘉实新发的开基,按照申购开基的热情,呵呵,不敢想象。

大明奇案的目录
答:第一案 永乐帝冤杀周新案1 纪指挥指鹿为马逞淫威周按察不畏强权抓千户2 许应先二次逃脱告恶状直周新生为直臣死直鬼第二案 弘治朝真假满仓儿案1 吴千户年迈退役生计艰满仓儿连续三次被骗卖2 得下落吴家母子救女归失财源乐户东厂告黑状3 遵法律刑部官员伸正义黑厂卫借机报复整刑部4 假仁慈孝宗皇帝...

满仓娘为什么把照片贴在胸口,直唤满儿?
答:又是一年,梧桐树叶落完了,满仓还没有回来。满仓娘收到好多好多的信、药物、营养品,还有76张照片。满仓生前的连队那时正有76个兵。满仓已是超期服役了。初冬的一天,满仓娘突然病情加重,昏迷不醒。黄昏时,醒过来了,她把满仓的姐姐唤到床前吩咐:“我见不到满儿了,我死了,千万不要让他晓得,...

母亲·儿子中的儿子指的是谁?
答:又是一年,梧桐树叶落完了,满仓还没有回来。满仓娘收到好多好多的信、药物、营养品,还有76张照片。满仓生前的连队那时正有76个兵。满仓已是超期服役了。初冬的一天,满仓娘突然病情加重,昏迷不醒。黄昏时,醒过来了,她把满仓的姐姐唤到床前吩咐:“我见不到满儿了,我死了,千万不要让他晓得,...

明朝十大奇案都有哪些
答:奇案一:扬州城四命奇冤案 奇案二:周新房审锦衣卫案 奇案三:真假满仓儿案 奇案四:真假李福达案 奇案五:锦衣卫处女变淫妇案 奇案六:明世宗泄私愤无辜良民变凶手案 奇案七:孝感乌鸦替无辜死者鸣冤案 奇案八:潮州邹士龙冤害门婿案 奇案九:曲阜少妇被奸杀奇案 奇案十:明宫三大奇案 ...

母亲·儿子 阅读答案
答:又是一年,梧桐树叶落完了,满仓还没有回来。满仓娘收到好多好多的信、药物、营养品,还有76张照片。满仓生前的连队那时正有76个兵。满仓已是超期服役了。初冬的一天,满仓娘突然病情加重,昏迷不醒。黄昏时,醒过来了,她把满仓的姐姐唤到床前吩咐:“我见不到满儿了,我死了,千万不要让他晓得,...

儿子与母亲阅读答案
答:又是一年,梧桐树叶落完了,满仓还没有回来。满仓娘收到好多好多的信、药物、营养品,还有76张照片。满仓生前的连队那时正有76个兵。满仓已是超期服役了。初冬的一天,满仓娘突然病情加重,昏迷不醒。黄昏时,醒过来了,她把满仓的姐姐唤到床前吩咐:“我见不到满儿了,我死了,千万不要让他晓得,...

深宅迷案最后凶手是谁
答:二叔里的高博和满仓城里的邱建明是一个人演的吗?邱建明:北京知青是一个风度翩翩、学习能力强、生活精致有条理的帅哥,因为他也是插队知青中很受欢迎的人。与女知青景美相识相恋,却在对方有了孩子后临阵退缩。她为了回城里参加高考,选择了自私,离开了静美,离开了农村,成为了一个抛弃妻儿的懦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