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的起源与发展

作者&投稿:饶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烹调起源于火和盐的发现及利用

距今170万年以前的原始人都跟野兽一样,不会任何的烹调手艺。打野兽、摘菜生吃。
直到后来考古学家发现距今20万至70万年前的北京人的遗址中有碳火的遗迹,不是天然的火灾遗存,而是北京人自己用火的记录。

到了约两万年前,山顶洞人可能学会了摩擦生火,也可能因为他们在捡拾了被森林火灾焚烧而死的野兽后,觉得熟肉较生肉更香,更易咀嚼,于是追求熟食而保留火种,开始由生食逐渐过渡到熟食,熟食的结果是营养成分更易为人吸收,有效地防止了多种疾病的侵害,促进大脑的进化,进一步增强了人征服自然的能力。

另外,大海退潮后经阳光照射,水分蒸发,海滩上留下的白色晶粒,也就是天然盐。被古人发现后,盐利用使得食物的味道起了质的变化。
火和盐是烹调之源。

从现存有限的文字记载来看,古代的神话和传说中有关饮食的内容还是不少的。在原始社会烹调所必须的主要条件已经具备了。

2、陶器、青铜器推进烹调的发展。
约1.1万年前人类发明了陶器,烹调技术又有了飞跃。这是因为随着陶器的发展,煮,熬,蒸等烹调法得以产生,加上最原始的烘烤,菜肴品种大大丰富了。

陶器
进入夏朝以后,人类文明进入了青铜器时代,铜鼎,铜刀的应用大大优越于陶器,它传热快,坚固耐用,铜刀的利刃又可随意切割原料。

加上这时期动物油脂开始用于烹调,炸,煎,烙等烹调方法产生了,菜肴的形式逐渐多样化起来。

在商朝时,烹调始祖伊尹就创立了“五味调和”等烹饪理论

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除了象征着权力之外,它本身的作用就是用来煮食物的。

司母戊鼎

周代对前一时期的美食进行了归纳,最有名气的菜是“八珍“。

《礼记:内则》所载,八珍为淳熬,淳母,炮豚和炮牂,捣珍,渍,糁,肝。
淳熬,是将肉酱煎熬之后,放在旱稻做成的饭上,然后再浇上油脂。有点卤肉饭的意思

淳母,是将熬肉汤浇在用黍子做成的饭食上,再浇上油脂。汤拌饭吗

炮豚,炮牂是在乳猪和羊羔肚中塞进红枣,外表用芦草裹起来,再涂满黏土放在火上烤,随后除去泥再裹上米粉糊,放油中炸,然后取出切片,配上香料,装小鼎,隔水炖三天三夜,最后用酱醋调味食用。有点叫花鸡+卤水的操作,听上去还挺不错的

捣珍"就是说,用大小相等的牛、羊、鹿、獐子等的里脊肉合在一起,反复捶打到软烂,去掉筯膜,烧熟之后再加上酱料,即可食用。揉和到一起,再捶打?我感觉跟潮汕牛肉丸的操作有点像,这个捣珍是不是后来演变成了肉丸?

渍是将新鲜牛羊肉按肌理切成薄片,用香酒渍一夜,第二天取出食用,以酱醋调味。有点像生鱼片和刺身、或者是醉虾的做法?其实我感觉味道应该会很不错啊,但要新鲜的肉才能做吧

熬是将鲜牛羊肉捶打后撒上剁碎的桂皮,生姜末和盐,烘熟备用,要吃带汁的,可加肉酱再煎,要吃干肉,经锤打就可食用。
糁是取等量牛羊猪肉,切碎,调味,与两倍的稻米混合烙熟。
肝,是用狗网油包狗肝放火上烤至焦而食。跟烧烤还挺像的

当时用来烹调的原料已相当丰富,且对文献的粗略统计系有六畜(马,牛,羊,鸡,犬豕。)六兽( 麋,鹿,熊,兔,野豕)六禽(雁,鹑,宴鸟,雉,鸠,鸽),调味品有盐,梅,酒,酱,醋,饴,蜜,葱,姜,桂椒,菜黄,甘草,苦菜等。谷物则有稻,菽,麦黍,梁,稷等。

3、铁器和油对烹调的贡献。
秦统一中国后,封建社会要素渐趋完备,统一的国家给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人们的饮食生活日益丰富起来,烹调技术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最明显的标志是铁质炊具和植物油应用于烹调。
铁器较之铜器更耐高温,传热更快,青铜器大多比较粗笨,如鼎,外壁很厚,相对传热就慢,而铁器则轻巧多了,加上冶铁的原料取之交易,铁器很快就普及开来,并且用铁做的刀铲更薄更锋利,大大方便了原料的切割等。

植物油的来源更有保证,菜肴也因油脂的加入,变得更加美味可口,同时油使许多原先单一的烹调方法派生出了分支丰富了烹调的技法。
据统计,在这个时记得点集中出现的烹调方法有脯腊法,素食法,菹藏生菜法等。

调味品,除了盐,酱,醋外,还有清酱,豆豉的。

烹调工具的改革,烹调方法的增加。加上通过汉代的丝绸之路,又引进了一批“胡“字头的原料和种子。如胡瓜胡豆胡葱胡椒等,使得菜肴品种大为增加。
隋唐时期,炭被作为烹调的主要燃料,在这之前,烹调所用的主要燃料一直是以柴枯叶为主。炭优越于柴火,主要表现在容易掌握火候,火旺时,炭能提供持久的热量。这是一些抢火猴的烹调方法,如爆,涮等形成了菜肴脆嫩的特色。

从山顶洞人起源人类的不断进步渐渐发展而来。

~

自助餐是谁发明创办的?
答:将所有料理放在一桌,客人依据喜好取食,这种样式十分流行。欧洲中世纪的盛宴常会摆设许多食物,16世纪时瑞典人将摆放烈酒与小点心由宾客自取的桌子称为自助餐桌。到了18世纪,这种方式在法国重新兴起,并于整个欧洲广泛流传。到了近代,西方国家的餐饮业者将其文明化和规范化,发展出现时的自助餐。

渝派川菜的起源与发展
答:一、重庆饮食文化的起源 重庆饮食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风味流派,经历了岁月的考炼。最终形成享誉全国的渝派川菜。重庆川菜起源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晚清,与经济的繁荣同步。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降水量较多,空气中湿度较大,为了适应这种潮湿...

西餐的起源
答:西餐,顾名思义是西方国家的餐食。西方国家,是相对于东亚而言的欧洲白人世界文化圈,西餐的准确称呼应为欧洲美食,或欧式餐饮。其菜式料理与中国菜不同,一般使用橄榄油、黄油、番茄酱、沙拉酱等调味料。不同的主食相同的都是搭配上一些蔬菜,如番茄、西兰花等。西餐这个词是由于其特定的地理位置所决...

西餐起源于什么时期
答:西餐起源于古埃及,大约公元前2500年吧。然后被古希腊吸收,古罗马继承。15-16世纪意大利发展,16-17世纪影响法国并上升到”文化”的高度。

美国快餐的起源及发展历史
答:美国在1902年开始就已经有人利用工业化生产流水线的概念来经营管理餐厅,对食品生产建立了标准,严格管理,但规模都不大。当初真正带动快餐业蓬勃发展的还是公认的麦当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美国的文化越来越崇尚速度和效率。花两三个小时吃午餐的人少了,午餐的形式和内...

我们现在的一日三餐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
答:汉初,一日两餐与一日三餐齐头并进。汉代宗室子弟和贵族一日三餐,皇帝一日四餐。这种饮食习惯因人而异,是中国传统封建等级制度的体现。汉代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实行早午晚三餐制,古代称之为“三餐”,对生活和生产都有好处。研究表明,唐末五代时期,敦煌人有饭间加餐的习惯(高其安《唐五代...

午饭的来历:一日三餐制何时开始
答:第二顿称“飧”或“食”,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进餐。对于进餐时间,古人讲“食不时不食”(《论语》)。在不应进餐的时间用餐,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行为或特别的犒赏。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曾怒而下令“且日享士卒”,借此犒劳将士,激发士气。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

一日三餐的起源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有什么典故?
答:1. 人们进食一日三餐,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的食物需求,更是为了确保身体健康和正常机能。2. 科学研究显示,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能够使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保持在85%,相较于一天两餐,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会下降至75%。3. 在我国,根据人民的生活习惯,一日三餐被普遍认为是合理的饮食习惯。4....

餐桌/饭桌的起源与发展?
答:同时,自宋朝形成的“酒席文化”使得饮食成为了一种社交方式,再也没有在一起合桌聚在一起吃饭聊天更加容易促进感情的和活跃气氛的了,共食制也成为了一种感情连接的纽带。进入明清以后,这种感情连接的方式也完全的延续并根深蒂固下来。现代中国饮食发展至今,形成的“共餐制”不仅仅是饮食文化的转变,...

“餐”字的来源是什么
答:[出自]:屈原《离骚》意思是:早晨饮用木兰花上滴落的露水 傍晚咀嚼秋菊飘落的花瓣 引申一下就是:志向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