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被嘉庆帝所杀的和珅,他究竟犯了哪些大罪?

作者&投稿:高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白羽居士,为你答疑解惑。历史上像和珅这样的位高权重、家产极多的贪污犯是极其罕见的,像嘉庆帝这么短的时间中,将一个一品大员从逮捕到处死也是世间少有的。可见这件大案,应该是事先是经过周密计划和部署的。令人称奇的是,嘉庆皇帝对和珅一共宣布了20条大罪,没有一条提到贪污二字。一起跟白羽了解一下:

一、 和珅案处理的过程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去世。首先是给事中王含孙首先弹劾和珅。嘉庆帝于正月初八将和珅逮捕,并命令亲王和大臣共同审理和珅。根据清史稿记载,初八当天就把和珅逮捕了。传旨、逮捕、抄家,这个过程是共同进行的。后面负责抄家人员的安排,全国各地家产的封存和守备,和珅家丁、奴仆的看管,财产的登记等一条龙流水线作业安排得有条不紊,可见皇帝和大臣事先就有周密的安排。

到了16日,嘉庆除了宣布和珅的罪状之外,还将胡季堂的奏折原文让在京文物三品以上官员翻阅,并且要“悉心妥议具奏”。

“悉心”就是要看清楚和珅的诸多罪行,领会皇帝意图,进一步深入揭批。

“妥议”就是各级各部门要开会讨论和珅罪行, 以免出现“不和谐”声音,拿出个判处意见来,

“具奏”既然开完会了,就要统一一下思想,对和珅的处理意见,表个态就完事了。后面可以单独上折子揭发,也可以多个人联名上奏揭发。

到了18日,皇帝再次发出上谕,令和珅在狱中自尽。上谕中说得很清楚,本来是大学士九卿等官员讨论你和珅的罪状是要当众砍头的,朕念在你是首辅大臣“于万无可贷之中”,不让你死在大庭广众之下,“加恩赐令自尽”也就是传闻中的“留全尸”。

二、 和珅的罪名

由于和珅的20条罪状的原文在网络上流传很广,老白就捡几条重要的解读一下。其中,最前面的两条一看就知道是嘉庆皇帝本人亲自拟定的。

第一条含酸带醋的罪名,完全就是嘉庆上纲上线为和珅定下的“谄媚”大罪。潜台词是:胆大包天,居然敢提前向我这“高考状元”,提前泄露考试结果?

第二条罪名也有点欲加之罪的意思,乾隆皇帝赐和珅“紫禁城骑马”的权利,问题是我老爸召见你的地点在“圆明园”。潜台词是:我们家紫禁城的门票在圆明园他不好使。

第三条的罪名是乘轿子(肩舆)入神武门,也是大罪。潜台词是:在我们家哪有你耍威风的事?哦,有腿疾?借口,全都是借口。

第四条的罪名是将出宫女子娶为次妻,罔顾廉耻。潜台词是:我老爸的宫里女人你也敢娶?我都没有份。

第五条的罪名,白莲教闹得很凶,前线军报送到你的办公室居然拖延不报,贻误军机。潜台词是:从你办公室到我老爸办公室,你跑得太慢。有一些不用批复的文件,你居然也不给我老爸看?白莲教闹大都是你害的!

后面的罪名诸:你们家的房子居然是楠木的,照着皇宫仿制;你们家的珍珠居然比皇家的大,珍稀宝石居然你们家有皇家的没有;衣服、银两、当铺、钱店家产太多了,就连刘全那个家奴也有大珠子和手串。

三、 嘉庆帝的心思

嘉庆帝将和珅逮捕后,还向全国各省的总督和巡抚通报,要他们表明对此事的态度。总督一般都是皇帝的铁杆心腹,从嘉庆对他们的批语中能够看出嘉庆对待和珅的心态。

他在对江西巡抚张诚基正月二十三日的奏折上的批语上写道:“联若不除和珅,天下只知有和珅,不知有联。实出于万不得已,是非公论,自有定评。

对漕运总督梁肯堂正月23日的奏折上的批语是:“此人不除,天下人心不正,所以必行,后世自有公论。”

在嘉庆看来,和珅在他当上皇帝之后,都是严重影响皇权的政敌,他本人的皇帝作用难以发挥,甚至成为傀儡或影子。所以他在另外的10多个奏折上的批语上,基本都说除掉和珅是不得已而为之。

和珅的问题其实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性,在嘉靖的心目中,政治性要远大于经济性。他始终认为和珅的主要罪责不是在贪污,而是在“僭越”和目无皇帝(嘉庆)上面。因为各省的督抚要进京办事,为皇帝纳贡,必须要先过和珅那一关。在乾隆的宠信下,和珅的权利和影响力要远大于嘉庆这个现任皇帝。正是因为和珅的实权过于集中,权力过大,最终形成 权大震主的局面。

嘉庆帝没有用贪污之名治罪,而是炮制了20条罪名,采用的办法就是典型的“只问首恶,不问其余”的办法。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确实可以稳定朝局,收拾人心。事后,除了和珅的家人之外,也只把福长安、锡龄、吴省钦、吴省兰、伊江阿等31名党羽尽数捉拿归案,完全没有兴大狱的意思。和珅被处死两年后,才把贪污所得财产统计清楚。据《清裨类钞》中记载,籍没家产,至八百兆有奇,即8亿两以上。和珅能够在短短20多年时间里中,积累起相当于全国十几年的财富收入总和,可见他在朝廷中有着多么根深蒂固的关系。

白羽点评:20条不伦不类的罪名,最终成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恶名来源。出现这样的问题就在于嘉庆皇帝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急于稳定朝局,从一开始把和珅贪污事件的性质和是非标准搞颠倒了,事后也没有从来没有对和珅贪污案件有一个客观、真实的评判。多年之后,人们再读这段历史的时候,就多少有点“兔死狗烹”的嫌疑。皇帝惩治贪官,本来是一件“善政”也被人们看成是小心眼报复的“劣政”,这就有悖于历史事实和嘉庆皇帝的初衷了。



提起和珅这个名字,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吧!没错,他就是乾隆时权倾朝野的佞臣,也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巨贪。可以说,和珅这一生最幸运的事就是碰到了乾隆;但不幸的是,乾隆的儿子嘉庆却是和珅的克星。

都说和珅是大贪官,可是嘉庆帝列的二十条罪状里并没有贪污、受贿这样的罪名,其他罪名却也罪不至死。看来和珅的确是乾隆养肥的猪,让儿子嘉庆杀猪过年的,这就是“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为什么乾隆刚死,嘉庆帝就立刻把这个父亲生前最宠爱的大臣给赐死了呢?难道嘉庆帝就如此痛恨和珅么?对于这一点,有人说“都是金钱惹的祸”当时嘉庆皇帝在继位之前,就已经清楚地看到了朝政腐败,贪腐盛行,而乾隆留给嘉庆的财政并不充足,据说和珅“富可敌国”,扳倒和珅,可以缓解嘉庆面临的财政压力。所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就是这个意思。

首先,和珅激起了众怒。和珅贪婪、敛财,大臣们应该都知道,包括乾隆皇帝应该也清楚,但是,乾隆皇帝舍不得,和珅毕竟很有才,办事能力强。当时,大臣们经常在乾隆皇帝面前弹劾他,但是这些弹劾都被和珅给化为无形。对于能力、本事、功劳都比和珅强的人,和珅的做法是大捧特捧。

其次,也是最主要原因,他得罪了嘉庆皇帝。和珅天天为乾隆皇帝服务,对众皇子并不是太放在眼里。嘉庆继位后,当时乾隆当太上皇,嘉庆恨和珅,但是嘉庆知道那时候他杀不了和珅,于是,表面上对和珅很恭敬,迷惑了和珅,和珅认为新皇上离不开他。他以替嘉庆出诗集的理由,派人去看嘉庆在文章中是否流露出对和珅不满的态度。

乾隆死后没几天,嘉庆下圣旨让和珅自尽,和珅死后,财产充公,由于和珅与乾隆是儿女亲家,没有将和珅满门抄斩,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被派往乌里雅苏台,没多久就死了,也就是说,和珅没有后代。

1.把乾隆立嘉庆做太子这事,提前透露给嘉庆。(这是什么事嘛,提前巴结新皇帝,人家不领情)

2.乾隆召见时,骑马入圆明园。(这也太能扯了,乾隆都没怪罪和珅,要是大罪当时乾隆就办了)

3.坐轿子入皇城。(扯淡程度,与上一条如出一辙)

4.娶了个小妾,身份是已经出了宫的宫女。(娶一个退休的宫女,这也是罪?)

5.督办事物,耽搁了文书传递,有心欺上瞒下。(要是真有大毛病,乾隆就提了。好吧,是不是故意欺瞒,您说了算)

6.乾隆病重的时候,没有悲伤,跟别人还谈笑风生。(得嘞,这也是罪!还有比和珅更会拍主子马屁的吗?)

7.乾隆批奏章写错字,和珅建议撕掉重写。(呃……这个没法评价了,嘉庆啊,你直接说看和珅不爽多利索)

8.管理刑部、吏部时,安插亲信,对部下太霸道。(这个可以有)

9.驳回地方上奏的的一个案子。(这个也可以有)

10.朝廷旨意是怕传染天花,让蒙古王公没有得过天花的别来京见皇帝了,和珅传的话是都别来了。(反正也是乾隆手上的陈年旧事)

11.保举自己的亲朋好友。

12.随意抹去军机处在册人员名字。

13.用楠木盖房子,用的东西太好。

14.盖了座坟,周围百姓民间开玩笑称为“和陵”(皇家墓才可以称“陵”,貌似别人要那么叫,怪和珅喽!)

15.收藏的珍珠比皇宫的有多又大。

16.有好些珍宝,连皇宫都没有。

17.钱太多,墙里、库里、地窖里都藏着钱。

18.家里的衣服钱粮太多。(多到皇帝眼红了)

19.开了规模很大的当铺、钱庄,与民争利。(现在有当官不能经商,不知道清朝有没有?)

20.和珅家的下人奴才刘全太有钱了。

看看和珅的罪状,其实都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就叫君叫臣死,满篇都是看你不顺眼、眼红你家钱多。嘉庆就差明说,和珅你去死,你家钱归我。



第一是不忠君,比如违规向嘉庆泄露传位机密,在圆明园内骑马,在紫禁城坐轿,乾隆爷生病,他却谈笑如常,耻笑乾隆的字画说“不如撕掉”,私自迎娶出宫女子等。
第二是擅权,接到紧急军情奏报时“任意延搁,有心欺瞒”,一手把持户部事务,擅自做主制止蒙古王公来京朝见,任意裁撤军机处人员,有意袒护弟弟和琳亲家苏凌阿,保荐私人担任官职等。
第三是贪墨婪索,家中藏有的珍珠手串比皇宫内还多,珍珠个头比皇帝帽子上的还大,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银两衣服数逾千万,在各地大肆收购经营钱庄当铺等等。

据我所知和珅所犯罪行已经数不清,光是贪污罪,那比国库还多的金银珠宝就可以治他死罪,而且他还独揽朝政大权,欺上瞒下,买卖官职,滥杀无辜等。这都导致他最终被嘉庆所杀。

贪腐、腐败,结党营私,草菅人命,陷害忠良,大小罪过数不胜数,乾隆帝在世时对和珅一味纵容,但乾隆死去后,嘉庆帝继位第一件事就是查抄和珅,正所谓和珅一倒,嘉庆吃饱。

~

乾隆明知和中堂贪污,却不杀他,嘉庆杀了他后怎么样了?
答:嘉庆帝刚坐上君王的位置,就要诛杀和珅,这让大家认为他是一个有作为的君王。不过嘉庆君王也没有让大家失望,他一直辛勤地管理朝政。但是,嘉庆君王虽然志向远大,但是总是说的比做的好听,各种各样的决定没有什么效果,常常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最后,嘉庆君王一直无果而终,被后世称为“庸帝&...

嘉庆杀死和珅,是因为和珅贪还是怕他谋反?
答:嘉庆杀死和珅,是因为和珅贪而且怕他谋反。和珅是乾隆最红的臣子,乾隆盛世有和珅的功劳,和珅是一个贪官却不是一个庸官,乾隆是想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帝王,如果和珅只是马屁精不会站到如此高的地位,他具备很高政治素养和文学素养,能够帮助乾隆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和珅个人能力很强,乾隆离不开...

和珅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应该应该被判死罪?
答:乾隆知道和珅贪得无厌。但他自己更贪得无厌,他需要和珅,至于杀和珅,还是不杀和珅的事情让儿子嘉庆去做,杀和珅既能够震慑百官加强新皇帝的统治,也给儿子攒下了一个变相的国库。不杀和珅也给嘉庆留下能容人的名声。但和珅该杀绝对不是因为他贪,如果和珅因贪污而杀,那就太可笑了,虽然必须以...

大贪官和珅的官宦生涯 被嘉庆刺死
答:清乾隆四十六年五月丙午日清兵包围起义军据点华林山华林寺,清兵放火烧寺,起义军皆葬身火海,苏四十三在混乱中被杀,历时七十多日之苏四十三起义终告失败。 狱中自尽 嘉庆四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正月十三,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晚近史家重大新观点:不一定都是和珅财产,极可能部分...

嘉庆帝为什么在上位之初就将和_处死,是因为嘉庆厌恶和_吗?
答:嘉庆帝上位后不久就宣布处死和珅,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和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贪官,和珅的财富就是乾隆帝留给嘉庆的财富,他的钱财富可敌国,甚至是大清15年的gdp总和,和珅被杀距乾隆驾崩的十五天之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病死于故宫养心殿,仅仅四天之后,嘉庆皇帝便将和珅打入监狱,并在正月...

嘉庆为什么要杀和珅 所谓贪财是真的假的
答:而且他这么聪明一个人,怎么能不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个道理呢?其实贪污这个罪名,根本不是让和珅丢掉生命的根本原因,充其量只是个导火索,嘉庆皇帝杀和珅的根本原因只是因为这八个字:“只知和珅,不知嘉庆!”因为嘉庆皇帝刚刚上位,世人还只停留在只认乾隆和和珅的地步。因为这两人的影响太重了,和珅对百姓影响重...

嘉庆赐死和珅,那和珅的后人境遇如何?
答:1799年,89岁的乾隆皇帝逝世,嘉庆皇帝从此亲政掌权。他亲政后处理的首件事情就是办理一件贪污案,下令严惩“史上头号巨贪”和珅,堪称是清朝反贪第一案。(和珅)乾隆帝去世四天之后,嘉庆帝以和珅触犯清廷戒律二十条之罪名,将其逮捕入狱。起初要将他凌迟处死,但由于皇妹固伦和孝公主再三涕泣求情,加...

嘉庆为什么杀和珅
答:此时的嘉庆皇帝成为了决定大清王朝发展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位皇帝。 究竟平庸的嘉庆皇帝有着怎样的性格? 大贪官和珅为何深得乾隆的宠信? 嘉庆皇帝为何要扳倒先父宠信的这位朝廷重臣? 他又是怎样果断迅速诛杀和珅? 乾隆 嘉庆 和珅,他们之间有着怎样微妙的关系?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引领...

和珅其实可以不用死的,那么嘉庆皇帝杀他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
答:那时代清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约7千万两银子,1755年到1799年,和珅从乾隆朝得宠到嘉庆朝被扳倒,仅仅22年时间,就搜刮了8亿两银子,平均每年3千6百余万银子,约超朝廷年财政收入的一半,这金额的确惊人。据史载,大名鼎鼎的法国路易十四,其私产亦不过两千余万两银子。看来和珅是该杀的。但嘉庆皇帝的...

和珅是贪官,但再多的钱也拿不走,为什么嘉庆上位后就急着杀和珅?
答:和珅是一个权臣,也是乾隆爷的宠臣,嘉庆皇帝是乾隆最心仪的儿子,因此皇位无论如何都是会落到他的头上,而和珅当了乾隆爷一辈子的宠臣,嘉庆对他是没有一丝好感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嘉庆登基无权嘉庆皇帝登基后,没有任何权利,为什么呢?就是由于乾隆皇帝退位当太上皇后,并没有放权给嘉庆,嘉庆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