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父母不了解子女,还自以为很了解?

作者&投稿:月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很多父母不了解子女,还自以为很了解,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1. 传统的家庭观念。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中,父母通常会认为自己有权利对子女进行决定和管教,因为他们有更多的经验和知识。在这种观念下,父母可能会忽视子女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自以为对子女了解得很深。

2. 没有及时更新了解信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子女和父母成长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有些父母可能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了解信息,仍然沿用过去的观念和方法,导致无法真正了解子女。

3. 沟通不畅。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沟通不畅也是导致父母不了解子女的原因之一。有些父母可能因为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无法和子女进行深入的沟通,导致难以了解子女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4. 子女保护自己的隐私。有些子女可能会保护自己的隐私,不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想法,导致父母无法真正了解子女。

总之,父母不了解子女,还自以为很了解,可能是由于传统的家庭观念、没有及时更新了解信息、沟通不畅、子女保护隐私等原因。为了更好地了解子女,父母可以适当更新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加强与子女之间的沟通,更加关注子女的感受和想法。

为什么越是父母,越是很近的,换句话说,实在亲戚,给我们介绍的对象,恰恰是最不适合我们的呢?因为这些亲人,往往不了解孩子。对,您没看错。我的看法是这样,父母和这些近亲,他们爱我们,可是却不了解我们。更可怕的是,他们自以为很了解我们。
父母和那些关心我们、爱我们的近亲,总以为对子女很了解,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喜欢什么样的伴侣,其实,他们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换句话说,是他们自认为子女喜欢的样子,去为子女找另一半。可实际上,孩子成年后,与父母和亲戚的交流,就开始趋于程式化,也就是说表面很亲密,在一起生活,看起来经常见面,但是却很少进行有效沟通。说的话都是日常生活的简单沟通,有深度的,触及灵魂的那种思想沟通,和父母、亲戚,似乎很难达成。
首先,两代人之间有代沟,价值观不同,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不一样,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沟通起来容易产生矛盾,说不到一块去。因此年轻人很难向这些长辈打开心扉,真实的想法不会和他们倾诉。因为说了他们也不理解,很可能还会干预自己的生活。所以父母和长辈们对于孩子,总是一厢情愿的,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摩。对于感情上的事,也同样如此。而这种揣摩往往是和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实际需要不一致的。

也许你会说,父母也年轻过,对于孩子的感情观,怎么可能完全不了解呢?可事实上就是这么拧巴。很多时候,父母会觉得自己在年轻时候,在感情上走过的一些弯路,踩过的一些坑,不希望孩子掉进去。正因为自己年轻过那些错误的想法,要帮助孩子及时纠正,所以他很可能会按照自己当下年纪对感情的思路,觉得找一个什么样的人更适合婚姻,更适合生活,去硬塞给自己的子女,还希望子女完全接受自己的情感价值观。
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热播剧《父母爱情》里,嫁给“泥腿子”江德福的安杰,尽管自己年轻时一直觉得不甘心,对于婚姻有很多委屈,可是在给自己的大女儿江亚菲找相亲对象的时候,却依然按照自己丈夫的标准选择。那个朴实有前途的孟天柱,自然被安杰相中,一心想要把他招揽为女婿。只可惜,江亚菲不喜欢孟天柱。她嫌弃孟天柱连普通话也讲不好,常把“我”说成“饿”,给他取了一个有意思的外号为“饿主任”。
安杰没年轻过吗?他一个资本家的大小姐嫁给了农民出身的江德福,一开始有多少的别扭、委屈难道都忘了吗?可是在择婿的时候为什么不站在女儿的角度,用自己年轻时候的浪漫、理想化去帮女儿找相亲对象呢?还不是因为这场婚姻,自己是既得利益者,站在现在一个中年妇女的角度想,还是这样的男人靠谱,今后的生活更稳定,也更容易幸福。年轻时候的那点小浪漫算得了什么?
再有,年轻人都比较个性独立,不希望自己的隐私被这些长辈知悉,尤其是不希望父母和长辈亲戚再像对待孩子一样,对自己过分关注。尤其是对于情感这方面,很可能口是心非,向他们透露的并非是自己的真实现状和真实想法。
比如一直单身的子女,可能是因为喜欢某一个人爱而不得,而其他人又总是无法达到心中这个理想的标准。于是虚位以待,一直为了心中所想而寻觅,或索性不愿意将就,干脆单身。可是却对父母讲,因为工作太忙,生活圈太窄,认识不到异性,所以单着。那么父母就领略错了方向,你没时间找,那么我就帮你找。这样一来,寻觅方向难免南辕北辙。
最后,我觉得很多年轻人对于父母或长辈亲戚介绍给自己的相亲对象,天然就持有抵触情绪和否定态度,认为他们根本就不了解自己,硬塞过来的这种相亲,纯属就是为了找对象而找对象,不重视自己、不尊重自己,那么找来的也不可能是什么合适的人。带着这种情绪去相亲,自然成功率也会大打折扣。

在此,我想和年轻人说,对于父母和长辈亲戚,给自己安排相亲这件事,大可不必觉得压力山大,更不该也不适合因此与他们发生争执,你首先要肯定他们是爱你的,出发点是好的,如果想摆脱这种“被安排”,也不想把自己的宝贵假期弄在这些无聊的相亲中,那么就应该和长辈们多沟通。即使他们不能理解,也把自己的对于情感方面的需要说一说。
告诉他们,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们的价值观,情感观念会随之发生变化,带着父母追忆一下自己年轻时候的一些想法,是不是和现在会不一样。比如借着看电视剧的机会。说着剧中人物的事,其实在暗藏着点名自己的心意。对于自己情感方面有哪些安排、想法,给父母和长辈亲戚简单地透透风,省得他们再瞎猜或者乱点鸳鸯谱。
我也想借此机会和家长以及长辈亲戚们说一说,对于年轻人的婚事,关心一下就好了,大可不必大包大揽。对于年轻人尤其是情感方面的事,过分关注反而会给他们造成不必要的压力,一不小心适得其反。
幸福有很多种模样,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尤其是适合当下的自己。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需要,在情感上也是这样。
比如,一个学识渊博、对生活有追求的年轻人,在他少年时期可能会喜欢与自己有同样理想、同意追求、同样气质的知知识女性做伴侣,在一起有共同语言,有共同的梦想。可是到了他年老的时候,诗词歌赋、浪漫理想化的谈资、共同的生活目标等等,这些东西可能就不那么重要了。一个知冷知热、能端汤递水,伺候自己饮食起居的劳动妇女,可能会比那些十指不沾阳春水,追求独立、自我的女性更招人喜欢。
你看,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需要不同,对于择偶观就会有这么天差地别的变化,我们不要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为别人考虑。用爱的名义去约束别人,即使他是你的子女。

~

父母对孩子的操心有很多是自找苦吃,应适可而止,对此你怎么看?_百度知 ...
答:我同意这个观点,很多父母从小就对孩子不撒手,什么都包办代替,也不知道这些父母懂不懂孩子的能力是锻炼出来的,也许有些父母明白道理,但一具体到自己的孩子就不管什么道理不道理,把孩子伺候好了心里就舒服。 我曾经帮助我妹妹替她照顾她女儿的孩子,我接替我妹妹照顾外甥女的孩子时,孩子马上三周岁了,每晚上睡觉之前必须...

你知道父母的哪些行为会导致子女抑郁或自杀吗?
答:所以家长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经常的吵架,冷暴力也是一样的。如果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孩子就会学会看父母的脸色,以父母的情绪为主,不敢把自己的情绪尽情表达出来。三、不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除了父母身上的问题,还有就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间接影响了孩子的情绪,因为有很多时候孩子他不发,把自己的...

父母不理解自己怎么办?
答: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们给予我们生命、教育和关爱。然而,有时候我们会感到父母不理解自己,这让我们感到孤独和无助。那么,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事实:父母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虽然他们对我们有着深厚的爱意,但是由于年龄、文化背景等原因...

我妈很让人恶心,她总是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还自以为是,现在我越来越大跟...
答:能感觉到你心灵的伤痛是很深的。一个人的出身是没有法选择的。你和这样一个人有血缘关系,那只能是你的不幸。但是这并不是致命的错误。尽管你觉得很委屈,很无奈,很讨厌。但是,你应该还是很幸运的,毕竟你要爱你的父亲。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差,这与他的人生经历是有关的。也许有很多你不了解的挫折...

为什么家长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
答:这样的话呢孩子肯定是心里有抵抗或者是不高兴的。这个过程是必须的,还不是说不考虑孩子的想法。这也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未来,为了以后具有更好的基础,具有更好的竞争力。这种情况是有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是这样。很多的时候家长还是会让孩子更加高兴,愉快,轻松的成长。

你有过被父母不理解过吗?
答:不能像她一样。🌈最后我想说,父母的世界观是有限的,从我读大学那天开始我就知道跟父母最好的距离就是自己真正成长和财务独立的距离。当父母不理解我们时,我们应该接纳父母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事实,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并主动了解父母的感受与需求,积极寻找平衡双方需求的方式。

几乎每个父母都想自己孩子学习好,这是为了让自己孩子以后的生活能过的...
答: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为孩子设计好的人生计划,很有可能是自以为是的凭空规划。其结果可能是,父母使的力气越大,孩子受的罪越多,偏离正常发展轨迹的可能性也越大。 每个人都曾为人子女,每个人大都会为人父母。为了孩子,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作为父母,我们够格吗?当我们责骂孩子不爱学习时,我们自己是否做好了榜样?

十三岁的孩子是逆反期吗
答:在教育孩子的方面,往往容易简单粗暴地处理,却没有意识到,孩子逐渐成长,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一般来说,当父母开始觉得孩子不听话,都是孩子的价值观开始和父母价值观形成冲突。此时,有自我意识的孩子更容易在同龄人中找到共鸣,但很多父母不了解子女的这种心理、生理变化,面对孩子的自我主张,采取简单、...

为什么父母不喜欢子女的另一半?
答:我觉得这是因为父母长辈往往不了解孩子喜欢的类型。父母和那些关心我们、爱我们的近亲,总以为对子女很了解,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喜欢什么样的伴侣,其实,他们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换句话说,是他们自认为子女喜欢的样子,去为子女找另一半。可实际上,孩子成年后,与父母和亲戚的交流,就开始趋于程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