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的区别有哪些

作者&投稿:宦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两种审判机构,一种是合议庭,另一种是审判委员会。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下:
组成人员不同:合议庭由三名审判员组成,由法院院长根据案件情况指定;审判委员会由五名或七名审判员组成,由法院党组织任命。
审判程序不同:在合议庭中,三名审判员共同审理案件,对案件进行讨论和决定,并签署判决书。在审判委员会中,五名或七名审判员通过分工审理案件,由主审判员起草判决书,经过全体委员讨论后签署。
适用范围不同:合议庭适用于一审、二审和再审案件;审判委员会适用于二审、再审和特定案件,例如跨行政区域管辖的案件、有争议的知识产权案件等。
判决效力不同:合议庭的判决需要经过全体审判员的一致意见,并由院长签署生效;审判委员会的判决需要全体委员中的多数意见,并由院长签署生效。
总之,合议庭和审判委员会都是民事诉讼中常见的审判机构,它们的组成人员、审判程序、适用范围和判决效力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

审判组织:什么是独任制和合议制?
答:一、独任制1.独任制的概念独任制,是指有一名审判员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审判组织形式。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第二款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根据该法第161条的规定:“依照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除了选民资格案件或者重大、疑难案件由合议庭进行审理外...

我国的审判组织有哪三种
答:有三种,一是独任制,二是合议庭审判制,三是审判委员会。其中,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组织形式通常有二种:独任制、合议制。而人民法院的审判委员会是人民法院内部的最高组织形式。【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二十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由合议庭或者法官一人独任审理。合议庭和法官...

法院合议庭是什么意思
答:院长或庭长参加合议庭审判案件,自己担任审判长。第三条合议庭成员必须共同参加对案件的审理,同时对案件的事实、证据、定性及责任的认定,适用法律以及处理结果等共同负责。第四条合议庭评议案件,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做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第五条合议庭...

审判委员会委员 审判员 审判长之间是个什么关系
答:因此,在刑事诉讼中,审判委员会可以成为疑难、复杂、重大的刑事案件的法定审判组织,而民事诉讼法并没有类似的规定。不过,应当指出的是,对于疑难、复杂、重大的刑事案件,只有在合议庭认为难以作出决定的情况下,才能由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因此,审判委员会能否对疑难、复杂、重大的刑事案件进行审理,取决...

法院审判庭庭长大还是审判委员会委员大
答:与合议庭不同,审判委员会不直接开庭审理案件。综上所述,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时,如有不同意见,应当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少数人的意见应该记录在记录里。合议庭应当执行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的判决、裁定,应当以审理该案件的合议庭成员的名义公布。

合议庭组成的法律规定
答:院长认为不必要的,可以建议合议庭复议一次。合议庭对审判委员会的决定有异议,可以提请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复议一次。对于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执行。合议庭由几个人组成除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独任审判以外,其他案件以及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合议...

...到一审二审当合议庭不同统一意见,提交审判委员会?只找到再审时可以提...
答:当然,一审二审都不是同一级法院进行的,你提交哪级的审委会?提交第一审级的?不可能吧!提交第二审级的?也不公平吧!所以当然没有。只有再审才有,因为再审是同一审级,所以找当前审级的审委会就行了。

审判委员会议事规则
答:需要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合议庭(承办人)应当提出并列明需要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法律适用问题,并归纳不同的意见和理由。第十六条 需要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审判委员会委员应当事先审阅合议庭(承办人)提请讨论的材料,了解合议庭(承办人)对法律适用问题的不同意见和理由,根据需要调阅庭审音频视频或者...

民事诉讼法中合议庭意见有分歧时给谁审查?是给通过院长转交给审查委员...
答:民事诉讼法中合议庭意见有分歧时由合议庭的审判长提请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合议庭中有人民陪审员的,陪审员与其他合议庭意见分歧,可以要求合议庭将案件提请院长决定是否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合议庭是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基本审判组织,其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临时组成的,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