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姓的来源

作者&投稿:隗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百家姓侯姓的来历 侯氏家族人材辈出,先秦时期已声誉卓著;直接传自黄帝轩辕氏的姬姓后裔,因3000年前始建于晋国,出身于晋国的公族,名正言顺最为光彩的黄帝子孙。
最早的一支是上古时期仓颉的后代,据《汉上谷长史侯相碑》所记载:“侯氏,出自仓颉之后。”仓颉,即苍颉,史书中说他是黄帝的史官,是汉字的创始者。相传他是今河南南乐县人。《周地记》说:“仓颉姓侯冈氏,名颉”。他的后代有一支住在冯翊衙县(今陕西白水县),简称为侯氏。
《姓氏考略》说:“侯氏出自姒姓。夏后氏之裔封于侯,子孙因以为氏。”这里的“夏后氏”,即古部落名,相传禹是其领袖。姒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代表了源自夏禹的家族和世系。
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晋国是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西)。至春秋初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造成分裂局面,历孝侯、鄂侯、哀侯、小子侯,至晋侯缗,于公元前678年被曲沃武公(即晋武公)杀死,其子孙逃难到其他诸侯国,以祖上原来的爵号“侯”为姓氏,又形成一支侯氏。
侯姓还有一支也出自姬姓,据《金乡长侯成碑》记载,春秋初期,郑庄公的弟弟叔段因谋反,为郑庄公所伐,先逃到鄢,又逃到共(今河南辉县),故又称共叔段。共叔段死后,郑庄公赐他的儿子共仲姓侯,从而又形成一支侯氏。
侯氏中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姓氏所改。《通志・氏族略》所记,鲜卑族中有一支部落,原为复姓“侯莫陈氏”,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后,由于其后裔逐渐被汉族同化,于是将姓氏省略为单姓,将其改为候氏。由此可得知,侯姓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姓氏。
侯氏虽源出多支,但早期主要是在今河南、山东省境内,在其发展繁衍过程中,很快就播迁到河北等地。秦汉之际,在今河北省的中部、西部地区,已有侯氏,并很快成为当地的盛族。西晋至南北朝时期,侯氏有迁至今贵州、四川、广东、内蒙、辽宁等地。唐代的《元和姓纂》中列上谷、丹徒、三水、绛郡(今山西新绛)、河南(今河南洛阳)为侯氏郡望,侯氏还分布于今陕西、福建的一些地区。到了宋、明时期,侯氏的聚居点已遍布今湖南、湖北、江苏、江西、浙江、广西、北京、上海等省市。从清初开始,福建、广东的侯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此后,又有移居海外者。
历史上,侯氏的表现不俗。侯姓人物在二十四史中单独立传者57人,被收入《中国人名大辞典》者121人。战国时魏国人侯赢,70岁时任大梁(今河南开封)夷门的守门小吏,后被信陵君(魏公子无忌)迎为上客,曾献计信陵君。胜秦救赵,为时人推重。西汉高帝时有酷吏侯封。东汉初有河南人侯霸,熟知旧制,官至大司徒,封关内侯。南朝人侯景,先属北魏,继归高欢,又降梁,受封为河南王,后举兵叛变,攻破建康(今南京),于
551年废梁帝自立,国号汉,到处烧杀掠夺,次年被梁将陈霸先等所破,侯景逃亡时被部下杀死,史称侯景之乱。隋代的侯白,性滑稽,善说讽刺诙谐的话,后世遂称诙谐的演员为候白。唐初有大将侯君集,太宗时曾任宰相。唐代还有侯固,文宗太和中登第,官至~坊灵武节度使同平章事。北宋有治水专家侯叔献。辽末有农民起义首领侯。明代有宦官、航海家侯显,当时名望仅次于郑和;还有兵部侍郎侯恂,其子侯方域,明末与方以智等称“四公子”,后入清,能诗文,有才名,著有《庄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明代孔尚任所作传奇剧本《桃花扇》,就是描写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清代有女文学家侯芝。近现代有化学家侯德榜,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侯宝璋,艺术家侯俊山,表演艺术家、相声大师侯宝林等人。
在当今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百家姓氏中,侯姓排名第76位
侯氏早期主要在山西、河南、河北......>>

侯氏来源?历史起源 1、 出自姒姓。是夏禹的后代,相传夏后氏的后裔有的被封于侯,子孙以地为氏,称为侯氏。 2、直接传自黄帝至轩辕氏姬姓的后代。我国历史上三千多年前的晋国,是周成王小弟唐叔虞的封国。而侯氏正是出自晋国的公族。春秋时期晋国的公族晋哀侯和他的弟弟被晋武公所杀,他们的子孙便迁居他国,而且以祖先的爵位为姓,是为侯姓。 3、殷、周诸侯的爵称。殷代卜辞有札侯、攸侯等。修侯或攸侯喜、侯喜,可知攸为诸侯国名。西周时,同姓或异姓诸侯,多称“侯”。如康侯、](燕)侯、井(邢)侯等。战国时大国封君有称侯的。如魏有成侯、赵有平都侯,齐有成侯(邹忌所封)、楚有州侯,秦有穰侯(魏冉所封)、文信侯(吕不韦所封)、长信侯(毒所封)。 4、来自叔段。春秋时,郑国的叔段因要谋反的动机被哥哥庄公发觉而讨伐他,他逃到共这个地方,被称做共叔段,他死后,郑庄公赐其子孙共仲为侯氏。 5、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将复姓改为侯姓。北魏代北鲜卑族复姓古口引氏、侯奴氏、古引氏等姓氏改姓为侯氏;北魏有侯植,先赐姓侯伏,继而姓贺屯,最后改姓侯;随魏文帝南迁洛阳的少数民族中,有侯莫陈氏改为单姓侯氏。

姓氏侯的来源 侯的来源:
一、出自姬姓。以爵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春秋时晋国哀侯及其弟?侯皆被晋武公所杀,子孙逃奔他国,以原封爵位侯为氏。魏国侯场即为其后裔。
二、出自姒姓。据《姓氏考略》云:夏后氏之裔,受封于侯国,子孙以为氏。
三、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侯奴氏、侯伏氏,进入中原后皆改为汉字单姓侯氏。

侯姓的姓氏起源 黄帝时史官仓颉的子孙有以侯为氏者。仓颉也称苍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是传说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字始祖。  如照系出史皇氏,仓帝史皇姬名冈,字颉,后为侯氏的说法。  河南密县仓祖的正传后代、孔门弟子郢公、字炎宋,因葬于仓祖坟旁而被追封为侍圣公爵。郢公炎宋列昭字辈共七十六代。当郢祖拜学孔门时,孔子谓之曰:“侯氏世有功德于民乎?盖郢始祖造字以有书契,代结绳正无穷功德也。”侯氏世家有不世功德于民,大都是因为郢祖的先人发明了汉字,以字记录代替了结绳记事。

侯氏家谱辈分 起源主要有五:①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及《唐书・宰相世系表》等资料所载,春秋时晋国国君哀侯和『畹淖铀镆韵热耸芊饩粑弧昂睢蔽氏。另,春秋时郑国共叔段之子共仲被庄公赐姓侯。②出自黄帝时史官仓颉。传说仓颉为汉字的发明者,称史皇氏,但他最初称侯冈氏,他的后裔由陕西迁河南时,有以侯为氏者。③出自姒姓。据《姓氏考略》及《姓氏急就篇》等资料所载,禹(夏后氏部落首领,姓姒)的后裔被封于侯(故城在今陕西泾阳境),子孙有以邑为氏者。④出自芈姓。楚公族中有侯氏。⑤出自他族。据《魏书・官氏志》、《路史》等资料所载,鲜卑族古口引氏、渴侯氏、古引氏、侯奴氏、俟伏侯氏汉化改姓侯;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世居库斛真水部落的侯莫陈氏随魏文帝迁洛后,后裔有简化为单字侯姓者;傈僳族以猴为原始图腾姓氏,汉姓为侯;瑶、彝、苗等族有侯姓者。  始祖:晋『睢 迁徙:  侯姓最早发源于山西境内,早期活动地点主要在今河南、山东境内。秦、汉之际以河北中部、西部一带繁衍最盛,主要分布于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宁夏等北方省份。汉末,有北地(今宁夏吴忠西南)太守侯恕举家迁于北地三水(今陕西旬邑),并发展为当地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期,侯姓北迁内蒙、辽宁等省,南迁贵州、四川、广东等省。由北魏鲜卑族侯奴氏、古口引氏等改姓后裔在河南发展成为一大望族,治郡为河南郡。河南密县人侯霸后裔于南朝陈时徙丹徒(今属江苏),后成为当地一大望族,治郡为丹徒郡。唐朝时,侯姓始入福建。据载,唐太和年间有闽县(今属福建)人侯固,以进士登第,官任~城、灵武节度使同平章事。宋明时期,侯姓又播迁至湖北、湖南、江苏、江西、上海、广西、浙江、北京等地,可以说是遍布全国了。清代有福建、广东一带侯姓入居台湾,进而徙居海外者。今日侯姓五湖四海皆有其足迹,尤以湖南、安徽、河北、辽宁等省为多。目前侯姓人口列全国第82位。 郡望:  上谷郡 战国燕时置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相当于今河北保定、易州、宣化一带。
丹徒县 秦置,既今江苏丹徒。此支为上谷郡分支,开山始祖为东汉大司徒侯霸的后代。
河南郡 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治所在洛阳。此支侯氏为北魏时鲜卑族侯奴氏、古口引氏等后裔形成。 堂号:  却币堂、救赵堂 这两个堂号有共同的来源:战国的时候,秦国要攻打赵国,赵国于是向信陵君求救。信陵君没有兵符,不能指挥军队,于是拿着金币就找到侯赢,侯赢是一位71岁的隐士,职位是魏国大梁看门人,家里很穷却坚决不要信陵君的金币,他给信陵君出了一计,让如姬偷来了兵符。侯赢又介绍了自己的朋友屠夫朱亥参与用兵,信陵君得到了晋国的兵马,打败了秦国,救了赵国。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上谷、丹徒、河南。②自立堂号:勤慎等。 字辈:  安徽某支侯氏字辈:承训继先泽,齐家宜正伦。
湖南湘潭侯氏原字辈:衡州太守裔,建业盛冈林,文武多俊杰,历朝列缙绅,忠恕泽洪广,贻廉德懋光,英华辉上国,贤达显荣昌,肇唐勋烈继,绍宋典型彰,培植钟名士,修齐兆福祥。新字辈:秉成新正为,光华万世传,德洪宽惠泽,芳名显宗先,永昌缙绅远,天元儒籍安,朝廷登文裕,邦国定锡贤。
江苏徐州侯氏字辈:军震友全成,敬修宽广志。
山西太谷侯氏字辈:尔思安毓传,汝树炳增锡。
山东泰安侯氏字辈:文兆安希培,方存彦传明。
山东滕州侯氏字辈:克士广允作,勤慎以致贺,钦成绍宗训,昭式永明清。
辽宁法库侯氏字辈:庭维国怀永,广德振积连。
湖南湘西侯氏字辈:国正天心顺,忠良万代昌,文武登金榜,永远坐朝安。
湖南常德侯氏字辈:邹严令德宏,绍成光显耀。
河南宜阳侯氏字辈:振天德昌文,士建......>>

侯姓的历史和现在的来历作文400字 五、人物介绍  侯植,上谷人,字仁干,少倜傥有大节,容貌奇伟,武艺绝伦。仕魏为义州刺史(治今河南汲县),甚有
政绩。后从孝武帝元修西迁,赐姓侯伏氏。从周文帝宇文泰破沙苑(1),战河桥,进大都督、凉州刺史,累功封肥城县公,赐姓贺屯氏。孝闵帝宇文觉即位,进爵郡公。时帝冲幼,晋公护执政,忌之,植惧不免祸,遂以忧卒,谥节。
侯龙恩,植从兄,官居柱国大将军。侯万寿,龙恩兄弟,亦官居大将军之位。孝闵帝即位,晋公护执政,龙恩兄弟为护所亲,植尝戒之,不听。护诛,龙恩兄弟亦与其祸。
1、沙苑在陕西大荔县南,接朝邑县界。沙苑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西魏大统三年(537)冬十月壬辰初一,宇文泰大破高欢兵二十万于沙苑。乃于战所,人植柳一株,以旌武功。
侯士温妻李氏,缙山人,生有淑质,父母锺爱之,长归士温。缙山侯氏,世雄乡里。士温早卒,夫人年二十四,生子进、庆二人,居忧哀毁,既免表,事长抚幼,恭勤不怠。贞v初,蒙古兵起,宣宗徙汴,李氏携幼裹粮跟随。既渡河侨居宿州(安微),虽流离中犹择师教二子,久之为宗室完颜公所知,举侯进为元帅府经历,累迁保宁军节度副使;次子侯庆为万夫长。
天兴二年(1233),侯进统兵淮南与蒙古兵交战,战死。侯庆骁勇善骑射,奉命带本部军守蜀汉,遇宋兵战死。
金亡,宿境大饥,李氏与孤孙进子?、庆子瑛几度濒于死亡。入元,侯?,以文学为归德府(在河南)丞,侯瑛为元帅府长史。李氏得享鼎釜之奉,卒年九十,反葬缙山(今延庆)。中书省以事闻,诏立祠于家,命学士郭松年为之记。
迄今还不知侯氏故里在延庆什么地方。明初龙庆州民徙居昌平、三河、固安,或许到三河、固安去能找到侯氏后人。

侯姓上谷堂来历和始祖? 瞬感又洒了一地;他向水槽里注水。

侯氏家族的起源地 在哪 根据考证,侯氏发源于3000年前由周文王的后裔所传的晋国。历来有关的古籍都纪载得清清楚楚。譬如,《姓纂》指出:“晋候缗之后适他国,以侯为氏,郑有侯宜多,侯多羽,鲁有侯叔下,侯妃,齐有侯朝,魏有侯嬴”;《唐书宰相世系表》也指出:“出自姬姓”。
从以上的文献,可以对侯氏的来龙去脉,获得两点认识。第一,他们是甫一出现便遍布于北方各地的,而且这个家族的人材辈出,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声誉卓著;第二,他们是直接传自黄帝轩辕氏的姬姓后裔,因为3000年前始建的晋国,是传自周成王的小弟唐叔虞,而侯氏是出身于晋国的公族,当然也是名正言顺最为光彩的黄帝子孙了。
正统黄帝子孙?
不过,过去的众多姓氏学者之中,也有人把侯氏的历史,推溯得更为久远。像《姓氏考略》一书就指出:“一云,出自姒姓,夏后氏之裔封于侯,子孙以为氏。”
姒姓,是古时候的几个基本姓氏之一,代表源自夏禹的庞大家族。根据史载,夏禹是上古颛顼帝高阳氏之孙,颛顼又是黄帝的孙子,则侯氏不管是出于夏代,或始见于周代,其为正统的黄帝子孙,却是毫无疑问的。如照系出史皇氏,仓帝史皇姬名冈,字颉,后为侯氏的说法。那侯姓的来源真是非常久远了。
发源于山西的侯氏,虽然很快便遍布北方各地,但是到了秦、汉天下一统之后,却在现在的河北中、西部一带,繁衍得最为旺盛,也表现得最为优异。因此,长久以来的侯姓人家都世代沿袭着“上谷”的堂号,因为现在河北的中部和西部之地,汉朝时正是上谷郡的所在地呢。
有汉一代,上谷侯氏的表现,的确是可圈可点的。楚、汉相争时的侯公,汉成帝时的侯芮,王莽篡汉时的侯刚,以及东汉初年的侯霸,可以说无一不是历史上响当当的名字。
魏、晋以迄于南北朝这段时期,对于侯氏家族而言,是相当重要的。一方面,他们有许多新的生力军加入,使整个家族自此庞大不少;另一方面,他们出了好几位在当时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使侯氏的名气越来越是响亮。
侯氏家族的庞大,详见于《路史》所记载的是“魏、侯奴氏、渴侯氏、古引氏、俟伏侯氏,并改为侯氏”。换言之,当时加入侯氏家族的生力军,至少也有四支。另外,依照《通志氏族》中,也有一支世居库斛真水的部落,于随魏南迁之后改姓了三个字的复姓“侯莫陈氏”。这三个字的复姓,现在根本已经看不到了。所以有很多学者判断,这是由于他们的后裔日渐被汉族同化之后,把自己的姓氏省略为单姓的侯氏的缘故。
由此看来,南北朝时加入侯氏家族阵容的外来血统,又不仅仅只有《路史》上所列举的四支了。侯氏,真可以说是一个集英聚锐的庞大家族。

~

姓的来源
答:其他类似问题 2016-02-21 姓氏来源 2 2014-09-25 中国姓氏由来 245 2007-09-19 姓氏的来源 171 2011-07-08 姓的来源 1 2013-09-28 中国姓氏的来源 2 2020-03-16 关于姓氏的来源? 3 2011-02-24 姓氏由来 36 2006-12-02 姓氏的由来 44 更多类似问题 > ...

姓名的来源?
答: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在母系氏族社会里,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因为那时人们只知母亲,不知父亲,即姓为“女生”。“氏”的产生要晚于“姓”,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

姓氏的来源?简单些!急!
答:其他类似问题 2009-01-05 姓氏的来源!急!!! 2007-09-19 姓氏的来源 171 2011-11-14 姓氏的来源? 2 2007-08-15 快告诉我,姓氏的来源 8 2010-10-12 百家姓的来历 312 2020-04-01 段姓的来源 简单? 6 2009-10-18 姓的来源 6 更多类似问题 > 为你推荐:特别...

我国姓氏的来历,大致分有几种
答:一、姓氏来历大致有一下几种:(一)以部落为姓,这是最早的姓氏来源,而且多数与母系有关,如姒(夏朝)、姬(周朝)、姜姓等,这是姓氏的源,也是姓氏中的贵族。(二)以封地为姓,如吴、陈、郑、卫等,都是周天子分封诸侯后,诸侯以所在封地的名称为姓。(三)以官职为姓,多为复姓,如上官、...

中国姓氏的来历都有哪些啊?
答:3、辛姓,为传统汉族姓氏。以地为氏,尊启为辛姓得姓始祖。据《元和姓篡》记载:“姒姓,夏后启别封于莘,子孙去草为辛,遂为辛氏。”4、徐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嬴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夏朝徐若木为徐姓始祖。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5、谢姓主要有两个来源:任姓和姜姓...

我国的姓氏都有什么来源?
答:如下:1、姬姓 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为黄帝之姓、周朝以及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魏国、韩国等诸侯国的国姓,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2、姜姓 姜姓源出神农氏,为上古八大姓之一。炎帝生于姜水,因以水命姓为姜,裔孙姜子牙周初封于齐。春秋...

姓氏的来源和历史
答:姓氏的历史: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就有姓了。姓起源于女系,氏起源于男系。“姓表血统,氏表职官、表居地、表职业”,如今姓氏只用于表明家族。《说文》对于姓的解释是:“人所生也”,“姓从女,从生。”因此,姬、姜、姚这些最古老的姓都与女性有关。在母系社会,同一母系的后代不能通婚,为了区别...

姓氏的来源是怎样的?
答:明显的母系社会因素,另一个特点是基本都源自于河流因素,譬如姬姓是源自于姬流域,而姜姓源自于姜水流域;姓字拆分为女生,其实已经说明的姓的源头是母亲血缘,但姓与氏在秦朝之前是两件事,氏的出现恰恰说明了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渡,周朝由姬姓贵族建立的王朝,周天子采用了分封制,将姬姓子孙以及少数...

中国姓氏两个字的很多,来源有哪些方面呢?
答:中国姓氏两个字的很多,来源有以下几方面:1.由封邑而来;2.因居地而来;3.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来;4.由人名而来;5.由部落名而来;6.自创姓氏;7.由山水之名而来;8.由赐姓而来;9.由国名而来;10.由职业而来;11.由排序而来。现在现存的复姓有:欧阳、独孤、南宫、万俟、闻人、...

我国的姓的来历
答: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说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可数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