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科学与技术教育考研经验?

作者&投稿:欧阳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 个人介绍

本科是浙大的科学与技术教育,2021应届生,处于对此专业的喜欢,我在考研的时候坚持备考了本专业。

二、 择校原因

浙大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拥有一支以教授和中青年副教授为骨干的导师团队,学术水平高、学科布局合理、梯队建设完备。现有专任教师十余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近10人,百人计划研究员和特聘研究员若干人,均有海外留学、访学经历。本专业通过对科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科技教育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研究,培养在中小学校、科技教育场馆、校内外科技教育基地、科学技术协会、社区科普站、新闻媒体等部门从事科技教育以及科学普及的高层次教育人才。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适应考研的考试时间,数学和专业课都是150分,最重要的两门,所以安排在了白天学习。因为考研数学在上午考,专业课在下午考,所以我选择上午复习数学,下午复试专业课。晚上政治和英语的学习会比较轻松一点。 

三、 专业课备考笔记

教育综合(333)

虽然浙大参考书就两本,但是外教史-中教史-教育心理都会考。不过教心只考了一道,没想到今年843考了教心的题,所以该教心也一定要背的。教心我花的心思比较少,着重是在刷真题的时候把刷到那题的整章过一遍。所以重点章节过了很多遍,非重点少些。

 

 

5-9月份,看网课顺序教育原理-外教史-中教史-教育心理,将网课内容做笔记。网课找的是凯程前一年的课,因为有教育学基础,我是从强化班开始。如果没有教育基础的我建议从基础班看起,可以找前一年的课,倍速看。

 

徐影老师讲课讲得很好,我没有按照凯程的课更新的顺序来看网课,而是根据浙大真题的占比来看的。


 

 

10月份,开始第一轮背诵,因为笔记是根据网课做的,我怕笔记内容相比凯程的《应试解析》会有遗漏,所以买了三件套应试解析、应试题库、真题汇编。在进行第一轮背诵的时候,增补应试解析的内容。

 

 

11月份,很快把应试解析的内容补充完了,保持背书。关于背书背了几轮,完整的全部背诵只有两轮。不过我一直都在一边背书一边刷应试题库和做真题。所以我觉得背书不在于轮,而在于你是否真的背下了记住了。每刷一章应试题库我就会把该章内容再过一遍,前期把教育原理-外交史刷完,但后面没有时间只把中教史前面两章和后面近代史部分过完了,因为没有把应试题库刷完所以不算一轮吧。其间我害怕遗漏今年的热点,又把当年的凯程强化班的热点和扩展的课看完。(解释:刷真题和应试题库并不是需要真的写下答案来,只要看到题目把所有知识点脑子里回想一遍,如果发现想不起来或背不牢固就再把那个知识点默背诵)

除了涉及教育原理-外教史-中教史-教育心理之外,浙大的参考书《十二校联合-教育学基础》还有涉及研究方法,结合考试的真题,这本参考书内容远远不够。除了背诵学姐留下的笔记(内容很少),自己还根据真题的规律整理311研究方法的笔记和写了一个行动研究计划模板,并把他们背得滚瓜烂熟,事实证明明智之举。

 

12月份,保持背诵、刷应试题库和做真题。不算模考,真题做了三十六张,模考四次。提前两个星期,第一次模考,做不完试卷,论述题根本没时间写哭了,心情不好回寝室睡觉。第二次模考,把前面那张试卷再写了一遍,规定时间内写完了,答题卡写满。也就是说我只能在每道题全部熟悉并且不停笔的情况才能写完一张试卷。第三次和第四次模考都没写完,后期感觉没时间背了书了,最后几天没有模考,而是选择把之前的真题都过了一遍包括它们所在的章节的内容。

(五)科学教育基础(843)

8月份-9月份,把两本参考书《科学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教与学的指南》和《在探究中体验科学:科学主题的研究性学习》看完了,并且做了思维导图。事实证明看了和没看差不多,连人家书的框架都没记住。我个人建议,参考书第一次看的时候可以不用那么仔细,记不住细的内容,但一定要清楚框架。

 

10月份,开始背两本书的笔记,每天可能背两个小时吧。内容不多,第一遍和第二遍背的时候很困难,它不像333逻辑有老师捋好了,基本上就是硬背。11月份,中期的时候我差不多背得比较熟悉了,但我发现我所背诵的内容做前一年的真题除了两个名词解释,其他的都做不出来。我开始发慌,决定把之前的参考书也背了。我先背诵的是《科学教育导论》的笔记,然后是《科技传播与普及教程》和《非正式环境下的科学学习》的笔记。其实《科学教育导论》和《非正式环境下的科学学习》是和22的参考书相通的,所以相当于只是一个补充的作用,背诵起来不困难。

 

《科技传播与普及教程》这本书个人觉得还是很重要的,因为虽然参考书全是涉及探究式教学,但是前一年的真题却出了很多科普的题。但我背完了之后发现不必全部背诵,整理出一个框架就可以,只要涉及科普的题根据框架往里面填东西就可以。

 

12月份,我发现背了这些笔记做题还是有难度,因为前一年考了PBL的简答题,虽然本科的时候学了,但背参考书的时候完全没涉及。所以我觉得真题会出科教常见的名词解释。于是乎,我开始整理本科的部分ppt内容进热点的笔记,并且写答题模板,只要涉及类似的题都可以套答。

非常可惜的是,我没有整理教学涉及的模板。当时觉得自己本科写了那么多个教学设计,这对我不是小case吗。打算后面几天整一个就好了,但最后一个月心态崩了尤其是最后一个星期,因为政治肖四担心背不完,除了每天瞄一眼自己整的热点模板,843基本没背,更别说整教学设计了。最后只是在考843当天的中午把自己以前写过的教学设计瞄了一眼,大概记住了教学设计有哪几个环节。考完后,看了教学设计的资料,恨不得魂传当时再写一遍。

模考了19和20年的卷子,感觉难度不大。21年和22年的题出得很类似,但和往年的出题习惯相差比较大。

考完,官网把参考书删了,我觉得也差不多是得删。参考书一般出得比较晚,所以我建议843要开始的话,着重看《科学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教与学的指南》、《在探究中体验科学:科学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和《科技传播与普及教程》。

 

四、 政治备考

1、选择题

前期,开始的时间比较早,八月份开始。先看徐涛老师的网课配上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先看精讲精练,再看网课,然后闭卷做1000题,把错题整理到笔记本上。

 

中期开始看腿姐技巧班,1000题二刷,整理错题。再三刷1000题,不过刷的是错题上的题,并标记,有些题标记了四五遍。所以我也忘记1000题的错题刷了几遍了。除此,利用吃饭时间看B站考研博主“空卡空卡空空卡”看政治考研速成课的视频。

 

后期错题每天刷得少,晚上睡前看几眼错的最多的那几个。主要是默写腿姐的冲刺笔记自测本和看冲刺笔记。自测本默了一遍,背错题至少四遍。

等预测题出来,把市面上所有的预测题的选择题都刷了一遍,大概34张试卷。完完全全刷整套刷了两遍,更难的刷了三遍,又再把错题刷了两遍。

 

2、主观题

肖八出了后,利用吃饭和洗澡时间跟“空卡空卡卡空卡”背诵马原部分,在肖四出来前把肖八的马原已经背得滚瓜烂熟。

肖四出来后继续跟空卡背诵,考前背了四五遍吧,再加背了点腿姐马原的部分,在考前背得很熟。

 

3、模考 

觉得很多东西背不完了,后面几天很懒散,没模考过一次,非常惨痛的教训,请一定记得政治至少也要模考一遍啊! 

五、 英语备考

1、单词

单词是重中之重。前期做英语阅读订正时把生词抄出来,每天复习前面的单词;把恋恋有词的单词背诵一遍;用不背单词把红宝书的单词每天过150个。

中期继续背阅读生词并复习;恋恋有词默写一遍;用词软件把红宝书的单词每天过200个。后期早上背单词250个,利用走路、刷牙、上厕所和睡前过单词250个。(看情况,不一定每天过得完)

 

2、阅读

刷的真题是00-21的。前期自己先做了真题一遍和把唐迟的10年后试卷的讲解看了,简单说很多单词不会,看不懂文章也没做题技巧,做的一塌糊涂。

中期把真题刷第二遍,每次做完后会看唐迟当篇的讲解,感觉到明显的进步。

后期,每天刷了两篇或一篇,把英语阅读刷了三遍半,唐迟的视频网课也听了两遍多。

最后真题做的没意思,又在B站上找了考研博主的预测题一起做,觉得比真题难一些,但没多大裨益。

 

3、完型

从九月份开始,先刷的真题,刷得一塌糊涂才决定找网课看。网课看的是宋逸轩老师的,找了两个版本都看完了,内容很少,看完了还是不会。后来在B站上看了一些考研博主的视频,和宋老师讲的都差不多,大概意思是猜题。重新刷题第二遍,网课的方法一个没用上,只是把生词背了,把选项里的常见的放一起的词汇摘到笔记本上进行辨析,内容不多,后期每天瞄一遍。

 

4、翻译

首先是前期很早在看刘晓燕的长难句网课,很快也看完了。开始得比较晚,九月份开始,又是先刷得题,糟糕到不堪回首。刷完去找网课看。看的是唐静老师的视频,老师讲得很好,继续刷真题。后期每天晚上睡前会过一张试卷的翻译,只是简单看英语然后口译出来,回忆单词意思、用法、语法和难点等,很快可以过一张试卷。翻译应该过了很多遍,但具体几遍忘记了,但这不妨碍我翻译还是很拉。在翻译上花了很多时间,尤其是后期,但效益感觉不太高。个人觉得如果后期时间比较紧,可以适当放弃翻译。

 

5、作文

 

我记得我作文开始蛮早的,可能十月多就开始了。先是看潘赟老师的网课,很快看完了,先整了大作文模板出来。后来又看了王江涛的网课,看了十天后感觉浪费时间,没有什么对我有益的内容。平时背单词和刷真题的时候会积累可以用的单词、关键词、一词多义和短语,写作文前瞄两眼。

 

小作文直接根据几个考研博主的模板融合起来,大作文则是把最先的模板和英语真题黄皮书的答案融合,一直磨一直磨,写了三十多篇论文最终磨出了一个大模板。

 

6、模考

英语模考两次,每次作完都剩半个小时,当时感觉英语问题不大。 那年那月那个孤独的考研人,那山那水那条寂寞的考研路,那曰那夜那颗迷茫的考研心,那恨那爱那份无奈的考研情,那风那雨那个执著的考研梦,我亲爱的战友坚持到底!考研大幕将拉开。考研党们,别犯低级错误,细读,真正做到考场上的都是好样的!加油,必胜!



你在哪里可以买的吗

~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的话主要复习哪些科目?历年考研分数...
答: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初试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 302数学二,801生物化学(含实验)或802化工原理(含实验)或803微生物学综合,专业课是三项中任选一项。食品行业确实有搞出名堂的,比如读博后爬到教授级的那批,还有茅台董事长等这类做食品企业高管的这批,都是出类拔萃;不过这样...

江南大学2022年考研录取分数线?
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一带一路”高校食品教育科技联盟成员、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科目
答: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属于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食品工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

有人知道食品科学与工程要考研的话考哪个学校比较好?江南大学听说很难考...
答:那么多高薪的好专业,选什么不好呢,干嘛总有那么多不明真相的人选择食品类专业呢?!!食品专业找分工作还不算难的,不过发展什么的,比其好的工科行业就差远了;食品科学与技术,江南大学、南昌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院校这块不错;上海海洋、华南理工、江苏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请问一下长江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可以考研吗?
答:考研首先要符合国家标准,其次按照程序:与学校联系、先期准备、报名、初试、调剂、复试、复试调剂、录取等方面依次进行。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通常于上一年的12月底或者当年的1月份进行,复试通常于当年的3-5月份进行,具体日期各高等院校自行安排。更多关于长江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能考研吗,进入:https:/...

我是一名准备考2013江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我想问下今年...
答:计算机考试都是全国统考的,你报考任何一个学校考试都一样的,数学考数一的,江南大学这个专业一般只要你过了国家线就可以的,而且现在来看,进来基本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有奖学金的,如果你一志愿报考江南大学的话,奖学金貌似可以比调剂过来的多拿,看成绩啦,祝你成功~~...

要考上江南大学食品类专业的研究生有多难?
答:考上江南大学食品类专业的研究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江南大学是一所很好的学校,而且食品类专业是该学校的重点专业。江南大学涵盖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教育、艺术等学科门类9个。建有博士后流动站7个,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设计学...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经验分享?
答:电子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坐落于四川省会成都市,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由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985工程”、“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湖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考研经验分享?
答:湖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考研经验分享 个人介绍:本科双非,2021考研初试总分410+,政治75+, 英一70+,化学(理)135+,物理化学(理)130+。 择校分析 湖南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省会、准一线城市,有朝气有活力,娱乐项目齐全,适合年轻人居住,房价低,相对北上广深工资当然也低,但总之是一个很具有幸福感的城市。我想待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学校推荐
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学校推荐如下: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位于首都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