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人民日报学习公考热点 怎样利用人民日报理论版来提高申论?

作者&投稿:曾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众所周知,《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是我国政治走向的风向标,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生各种重大事件的汇总。《人民日报》中的文章可谓集全国专业政治写作之大成,不但热点追踪非常及时,其观点亦非常鲜明,完全可作为广大考生热点备考的指南针!
  申论考查的是考生是否具备机关工作能力,在考生纠结如何才能在文中体现这种能力之时,是否忘记了《人民日报》这一“法宝”?以下,中公教育专家将带领考生进一步挖掘《人民日报》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一、选对文章
  并不是每一篇评论员文章都可以作为热点积累,适合热点积累的文章叫“新闻时评”。在对人民日报近期发表的新闻时评精读和细思中,中公教育专家发现,时评类文章不仅在热点的选择、整体的构思和语言的表述上,与申论写作方法一脉相承,还能对考生起到启迪和引领的作用。
  二、学习开头
  新闻时评的写作,多数都是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话题引入,进而展开分析、评论,让人有触景生情、渐入佳境的感觉。在《让文化味浸入旅游市场》这篇文章中,作者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的泰山为话题,从“泰山旅游不愁客源,躺着就能赚钱”这一看以理所当然的现象出发,引出当前“交通提速了,游客离开得更快了”这一矛盾,最后提升到“只有找准泰山文化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契合点,才能走出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产业之路……”,这一文章从热点的选取到引出立意,可谓切入合理,恰到好处。
  三、学习文笔
  概括是申论的基础,更是申论考试中最常见的题型。例如在《人民日报》文化建设类的新闻时评中,面对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或影响,作者多采取分类概括手法,对多个性质不同的问题或影响,以高度概括性和简明扼要的语言予以表述,让人一目了然。如在《用心于正才有媒体文明》一文中,对于部分媒体伦理失范这一社会问题,作者是这样高度概括的:当前媒体的伦理失范虽然少数,但也值得警惕。从纸馅包子到“村里一半都是我的娃”,罔顾新闻真实性,这是“信息虚假化”;从“前任张太声明”到标题使用脏字,迎合猎奇心理感觉刺激,这是“取向低俗化”;从消息让位软文到新闻被广告绑架,这是“商业过度化”;从各种恶搞戏说到专抓明星绯闻,这是“娱乐泛滥化”。把八个社会热点用“四个化”高度概括,使用了“从……到……,这是……”的排比修辞方法,短短的200字,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失范”的乱象、原因和带来的危害,形成了:“负面事件+(导致事件的)原因+(事件带来的)后果”的逻辑结构。

看评论员文章

每天看评论员文章

如何从《人民日报》积累申论热点~

对申论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申论的作答,尤其是前面小题的作答,来源于材料,更应立足于材料。因此,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就提出了一个观点:申论的作答就是概括材料(或者说“抄材料”)!对于这句话,我们不能说它完全错,至少它强调了给定资料的重要性,但我们同时应深刻的认识到:立足材料不等于简单的照搬材料,必须建立在必要的汇总、整合的基础上,且应通过适当的层次(请重读,谢谢)进行表述。
说话讲求有理有据,申论的写作更应注重论证,下面我们就结合2013年国考副省级申论真题的第三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题目是这样的:三、有关部门拟在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落成周年纪念日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需要一批志愿者向游客讲解妈祖文化。请你根据“综合资料4”,为志愿者写一份示范性的讲解稿。(20分) 要求:要求:(1)内容具体,切合主题;(2)准确全面,逻辑清楚;(3)表述生动,对象明确;(4)总字数400~500字。
这道题从外在形式上看属于一道应用文写作题,但阅读完材料四后(大家自己去论坛或者其他地方看真题,篇幅有限,在此不引述),有经验的考生应该能够发现:这道题的实质就是提炼、概述材料四的核心信息。
但概括材料有技巧,这个技巧就是作答的内在层次与逻辑,而不是简单的用“一二三四”将相关的信息概括出来(实际的考试中,很多人只注重了条理,而忽视了内在的逻辑)。  那么,就本题而言,应该注重其什么层次呢?经过材料的阅读,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其涵盖的信息涉及四个主要方面:妈祖的起源;佛教、儒家文化对妈祖文化的演绎;历代王朝对妈祖的加封行赏;妈祖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所以,本题的作答要理顺以上四个层次的关系,在整体上把握这一结构的基础上再来填充具体的信息,决然不是简单的“一二三四”。
相信很多进行过申论批改或参加过实际考试的同学会有如此感觉:为什么我作答的信息和要点基本上一致,但分数会这么低?一者你应该考虑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我们接下来会集中探讨);二者应深入思考你的作答有没有呈现出严谨、规范的层次和内在逻辑,是不是简单的分条、无差别阐述呢?
要破解这一问题,就不得不提“提纲化”写作!不管是具备良好的文字功底,还是刚刚接触申论的应考者,都不应忽视这一规范我们作答的重要手段。在平时、考试中列一个简单的提纲,一方面能够帮助我们理顺作答的思路,避免方向性的偏差;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在于帮助我们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提升思考问题的严密性,而这远比申论的备考更为重要!  好了,这一节比较的简单,但并不等于不重要。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申论作答有技巧,立足材料要记牢;宏观思路要理清,提纲层次不可少

人民日报作为党政机关必读的报纸,直接传达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声音。尤其是他的社论和评论员文章,介绍着我们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主张,所用的语言非常严谨,结构和条理都很清晰,最适合我们学习申论之用。我们学申论就是要学习他们那种写作方式,也就是行政公文写作。不过这和写毛笔字一样,临摹只是练习的基本方法,真正提高还是需要练习。网上的练习平台很多,像中政申论、申论批改中心都很不错。中政还押中了这次421联考的申论题目,反映了他们的能力。

怎么很好地复习公务员考试的方法?
答:比如:环球时报,人民日报,法制日报、思维与智慧。多看,对其中的热点,或者可以用的例证,保留起来。另一个注意看新闻和焦点访谈,了解时政动态,特别是官方对某些事件的态度。这不仅仅可以用在面试,在申论中也是极为重要的核心。6、申论少背模版。不要写套路,得不了高分的。现在申论考察的问题都是...

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复习计划,建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站
答:公务员考试过来人备考经验---关于行测笔试 第一阶段:认真看书(包括一些总结性的资料)。辅导书大同小异,不求太多,一套足已。从10月份开始正式准备公务员考试,我买了两套公务员辅导教材。并把两套教材都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了解了行测的基本内容,并对基本题型有了一定的了解。再看一些总结...

公务员考试学习方法
答:建议考生在每天学习新知识之前复习前一天学习过的知识,4天进行一次总结,教材学习完之后用一天的时间对整个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考生要按照大纲的要求复习,同时查缺补漏,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知识和考点,绝对不能放过。考生每天可安排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看新闻,读社论,并把重要的知识点记...

公考菜鸟,怎么复习行测?
答:申论考察的一般是时事政治与社会热点,所以多积累这些知识对申论写作的至关重要的。可多参看《半月谈》、《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网》、等报刊、电视、网站中关于申论热点的分析。二是多练。对于历年真题与模拟题,都要涉及到,尤其是要熟悉涉及到近段时内的社会热点的考卷。可以在考德上网站...

公务员考试怎么复习
答:《公考复习经验及答题方法蓝皮书》(必看)理论热点面对面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社论(必看)、新华网网评栏目(必看)、红旗文稿、经济半小时、焦点访谈 2、行测高分秘籍:题海战术+易错总结+敢于取舍 行测的题量大,时间短,因此要想快速准确的完成行测,高强度的真题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通常来说,每道...

公务员考试的申论适合看什么报刊
答:想了解申论将会考察的时政热点,从历年的申论考试试卷我们可以发现,申论的材料主要来自国家级各大主流媒体,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国家级主流报纸,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影响力较大的专业性报刊杂志,如《南风窗》、《半月谈》、《中国改革》等。但2013年申论...

公务员考试申论怎么复习,看完教材我都想放弃了。有过来人谈谈经验吗...
答:这个短时间内很难提高,所以大家在平时要注重积累,一开始就要熟悉时事及社会热点问题,并且能够科学分析,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大家可以读书看报看新闻来提高,跟大多数人一样我当时看的是《半月谈》,它是公考备考中不错的参考资料,其中“半月评论”的文体风格非常值得借鉴;《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也是不错的选择。

申论看什么书
答:申论学习,建议阅读以下几类书籍:一、时政类书籍 在申论备考中,对时政的了解与分析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推荐阅读《人民日报》、《新闻联播》等官方媒体,以及《社会热点面对面》、《时政一点通》等书籍,它们能提供最新的政策动态和深入的时政分析,帮助考生把握社会热点和主流思想。二、观点论述类书籍 为了...

公务员面试指导:如何成为面试达人
答:从第一周到第五周,依次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顺序,每天学习相应领域热点话题,可以从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政府网等官方网站上阅读相关时政热点...专业公考解答 教育问答达人02-24 19:40 关注 强答一下。直接亮明自己的观点:大三第一学期千万不要开始公务员准备。别急着喷我,考过公务员的会明白我的...

公务员考试学习方法
答:这个短时间内很难提高,所以大家在平时要注重积累,一开始就要熟悉时事及社会热点问题,并且能够科学分析,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大家可以读书看报看新闻来提高,跟大多数人一样我当时看的是《半月谈》,它是公考备考中不错的参考资料,其中“半月评论”的文体风格非常值得借鉴;《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