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遥感技术在西准噶尔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作者&投稿:漳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杨清华 郭鸿洲 张雍 张学勤 赵福岳

(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 100083)

航空彩红外遥感图像信息丰富、色彩鲜艳而被广泛应用于农林、水利、地学、环境等部门,对地质找矿、环境治理和国土资源调查等方面均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本次研究以此作为主要的信息源。

研究区位于新疆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地理位置为:东经83636′~87°25′,北纬46°07′~47°04′。区内地形高差大、人烟稀少、交通十分不便,给常规地质工作开展带来困难,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在该区矿产的快速勘查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获取高质量的航空遥感资料,我们在该区进行了1:60000彩红外航空摄影,所获取的航空遥感资料可以满足地质找矿的需要。

一、区域地质遥感特征

(一)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古生界奥陶系、志留系凝灰质砂岩、粉砂岩、灰岩和页岩;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中、基性火山沉积岩,凝灰质砂岩,细砂岩和灰岩;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陆相碎屑岩;新生界第三系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第四系亚砂土和砂砾石层。

(二)侵入岩

区内侵入岩主要为加里东期超基性和基性侵入岩。超基性侵入岩带主要分布于和布克赛尔谷地南缘,长达120km,地表以蚀变蛇绿岩套出现;基性岩主要分布于和布克赛尔—巴合却拉区域性大断裂带上,地表为蚀变辉绿岩;华力西中期有两次岩浆侵入活动,第一次主要为辉长岩、辉绿岩、闪长岩,第二次主要为闪长岩、花岗岩。本期侵入岩主要分布于萨吾尔山南麓、谢米斯台山和吾尔喀什尔山;华力西晚期侵入则为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分布于华力西中期岩浆岩出露地带。

(三)构造

区内构造主要有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和环形构造。

1.褶皱构造

区内褶皱构造发育,其中规模较大的有萨吾尔山复向斜、托乎皆料山口复背斜、塔尔巴哈台复向斜和巴尔鲁克—谢米斯台复背斜。

2.断裂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根据断裂构造的规模、性质及其与金、铜矿相关性,认为区内存在的主要断裂有:老风口—和丰林场大断裂(F1)、塔尔巴哈台—洪古勒楞大断裂(F2)、塔尔巴哈台山南麓大断裂(F3)、和布克赛尔—巴合却拉大断裂(F4)、巴音布拉特—孟布拉克巴斯大断裂(F5)、达尔布特大断裂(F6)等六条区域性大断裂(图1)。

图1 西准噶尔地区区域构造示意

F1—老风口—和丰林场大断裂;F2—塔尔巴哈台—洪古勒楞大断裂;F3—塔尔巴哈台山南麓大断裂;F4—和布克赛尔—巴合却拉大断裂;F5—巴音布拉特—孟布拉克巴斯大断裂;F6—达尔布特大断裂

3.环形构造

从遥感图像上共解译出22个环形构造,按成因可分为隐伏岩体(5个)、火山机构(2个)、构造环(20个)三类。这些环形影像大多与化探异常及矿(化)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关系密切。

二、典型矿床遥感影像特征分析

研究区内典型的金属矿产主要为金、铜矿。现将已知的扎合哈尔盖吐金矿和萨里德尔干特克铜矿的遥感特征分述如下。

(一)扎合哈尔盖吐金矿

该金矿位于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和丰林场北部,即萨吾尔山南麓。矿区分布的地层主要为下石炭统黑山头组(C1h),其岩性为海陆交互相中粗粒凝灰质砂岩、含炭质粉砂岩、粉沙质泥岩、含砾石英砂岩,夹灰岩透镜体。矿区内侵入岩主要为岩株状闪长岩,在航空彩红外遥感图像上呈灰白色,并呈东西向展布,其长度为1.5km、宽度为400~600m。根据影像分析认为该闪长岩岩体有三次侵入岩相,经过野外验证发现其主体为中粗粒闪长岩,后两次均为中细粒闪长岩。

已知金矿体赋存于NNW向断裂破碎带所穿过的闪长岩体地段,该破碎带在闪长岩体地段分布长度为1000m、宽度为800m,带内岩石具有明显的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并可见蜂巢状褐铁矿铁帽,在遥感图像上呈淡黄色。破碎带南侧的凝灰质砂岩中也见有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及氧化铁染现象。

金矿体以含金闪长玢岩脉存在于破碎带所穿过的闪长岩体分布地段,在破碎带中共圈出两条含金岩脉,含金岩脉长350~450m,宽11~14m,金的边界品位大于1.28g/t,最高品位为5.36g/t。

目前,经研究发现金矿床集中分布于萨吾尔山南麓,而金矿(化)点则主要分布于谢米斯台山和吾尔喀什尔山。

(二)萨里德尔干特克铜矿床

该铜矿位于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沙尔布尔提山西隅,在构造上位于破火山机构中,所出露的岩石主要为凝灰岩、安山岩,次为角砾状凝灰岩、角砾岩、集块岩。在航空彩红外遥感图像上沿东西方向有二组环形影像显示,每一组环形影像均有多个环形构造套合在一起。这些现象反映了该火山机构有两个喷发中心,具有多次喷发旋回。

在上述二组环形影像的南北两侧线性影像特征比较清楚,并且在线、环交切部位有白色线状体影像异常。经野外调查发现这些白色线状体是破碎带中含铜石英脉在图像上的反映,破碎带中的安山岩、凝灰岩片理化强烈,主要表现为浸染状熔结凝灰岩、安山岩。在断裂破碎带中强烈片理化地段浸染状铜矿化现象更加明显,并可见含铜石英脉。矿化与安山玢岩、闪长玢岩关系比较密切,其围岩常伴有青磐岩化、碳酸盐化。

该矿区地表共圈出7条铜矿体,矿体长70~350m、宽2~5m,矿石矿物主要为孔雀石(质量分数大于90%),次为蓝铜矿、辉铜矿,铜质量分数为0.04%~0.48%。已知铜矿主要分布于萨吾尔山南麓和谢米斯台山地带。

三、航空彩红外遥感技术找矿方法研究

研究中主要利用航空彩红外遥感图像信息丰富的特点,确立了若干个以金、铜矿为主的不同遥感找矿方法,在缩小找矿范围及圈定找矿有利地段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断裂构造分析法

断裂构造分析法是一种间接的找矿方法,主要在区内主控矿构造、导矿和储矿构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图像进行控矿和成矿断裂构造解译,并认为在构造交汇部位及其附近成矿条件优越。

(二)岩体控矿分析方法

岩体控矿分析方法也是一种间接找矿方法,利用遥感图像能够有效地圈定岩体边界及其分布范围,通过区内主要控矿和载矿岩体的进一步分析,寻找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及其蚀变带。

(三)类比法

类比法是遥感常用的找矿方法,主要通过已知矿床、矿(化)点的遥感解译和分析,提取与矿化有关的异常信息作为找矿标志,并将其与周边地区进行类比分析,寻找新的矿化目标。

(四)遥感及多变量找矿评序法

该方法首先将所提取出的有效控矿与成矿因素作为变量,然后再根据这些变量在不同地区成矿中的作用大小进行赋值和加权分析,并确定出找矿有利地段的方法,这是一种半定量化的方法。主要变量有矿化蚀变遥感影像异常、地球化学异常(包括:异常规模、异常浓集分带性、异常重合度、元素异常组合4个变量)、地球物理异常、控矿地层、侵入岩、矿床及矿化特征、线性和环形构造。

(五)遥感找矿模式法

遥感找矿模式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找矿方法,通过分析区内已知矿床、矿(化)点成矿规律及其影像特征,建立遥感找矿模式,以便预测成矿有利地带。

四、遥感找矿信息提取

研究区的地质背景对金、铜矿产的形成极为有利。为了科学地圈定出找矿有利地段,对研究区内与成矿有关的地层、岩体、构造、矿化蚀变等在遥感图像上的影像特征进行了重点分析和研究,达到从遥感图像中对上述信息进行直接提取的目的。

(一)地层控矿信息

研究区内与金、铜矿床、矿(化)点有关的地层主要为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金矿集中分布于中泥盆统萨吾尔山组和下石炭统黑山头组,由于上述地层具有较强的硅化,在遥感图像上呈浅红色。在上述地层断裂带发育地段,因黄铁钾矾化、褐铁矿化比较强烈,在遥感图像上呈黄褐色或褐色;铜矿则集中分布于志留系中基性火山岩或火山机构中,并与火山机构中的石英斑岩、石英钠长斑岩关系密切,在遥感图像上呈浅灰色或浅黄色。

(二)侵入岩控矿信息

研究区侵入岩十分发育,其出露面积约占全区的30%。主要为中性、酸性及碱性侵入岩。基性、超基性侵入岩较少,主要沿大断裂带有规律分布。

侵入岩的广泛发育为金、铜矿等内生金属矿产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研究区内金矿与基性侵入岩关系甚密,而铜矿则与超基性侵入岩相伴。这说明研究区金、铜矿与地壳深部岩浆侵入活动有着内在的联系。

(三)构造控矿信息

研究区地壳运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在遥感图像上有多组方向的断裂构造显示,区域性断裂构造极其明显,一般都具有多期次活动性,并控制了地层、侵入岩、火山喷发及矿产分布。矿产一般与区域性大断裂平行或与其微角度相交的次一级断裂相伴。萨吾尔山南侧的金矿、沙尔布尔提山铜矿皆位于北西向洪古勒楞大断裂一线,控矿断裂为NWW向的次级断裂,且与大断裂相伴出现。达尔布特大断裂呈北东向展布,其北侧的铬矿及众多的金矿均位于与其平行展布的次级断裂带上。由此可知:区内导矿构造为大断裂(呈NWW或NE向),容矿构造则为前者派生的次级断裂(呈近EW向)。

研究区内环形构造与成矿关系也甚为密切,如:扎合哈尔金矿、松树沟金矿皆位于隐伏岩体所显示的环形构造与北西西向断裂构造交切部位。

(四)矿化蚀变遥感影像信息

研究区谢米斯台山和黑山头地区岩石的矿化蚀变现象在遥感图像上有明显影像特征反映,其中硅化多呈白、灰白色;褐铁矿化呈褐黄色、棕红色,并以密集的脉状体有规律展布;黄铁钾矾化多呈浅黄色片状分布。通过矿化蚀变遥感影像信息的直接提取,为找矿提供了重要信息和明确目标。

五、遥感找矿有利地段预测

在遥感找矿信息提取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地球化学资料对上述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依据化探异常面积、浓度、浓集分带性、元素组合及重合性等特征的综合评价,并通过野外验证和取样分析最终确定以下3个找矿有利地段。

(一)和丰林场—黑山头金矿找矿有利地段

该地段位于研究区北部萨吾尔山,呈长条状东西向展布,面积为9735km2。在大地构造上处于早古生代岛弧的弧后区、晚古生代的岛弧区。据板块构造理论分析,认为本区是金、铜矿最有前景地段。

该地段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萨吾尔山组和石炭系黑山头组的海相火山碎屑岩,由化探资料可知金元素主要赋存于黑山头组,次为萨吾尔山组。侵入岩有华力西中期第一次侵入的岩株状超基性岩和角闪辉长岩,第二次侵入的二长花岗岩、花岗岩,第三次侵入的花岗岩、钾质花岗岩。

经遥感解译发现区内线性、环形构造十分发育,洪古勒楞区域性大断裂出露于本地段南部,该断裂自西向东由北西西向渐变为北东向展布,呈向南突出的弧形,区域性糜棱岩带特征明显,与其伴生的次级断裂构造极为发育。老风口—和丰林场北东向区域性大断裂出露于本地段中部,其西侧与之平行的次级断裂十分发育。环形构造有4个,依据物探资料分析,认为有隐伏的中-基性侵入岩体存在。

通过野外检查证实,有4处金矿点正在开采,这些金矿点均位于断裂破碎带上,赋矿地层为下石炭统黑山头组。同时,在洪古勒楞区域性大断裂上还新发现了一处含金破碎蚀变带,其长度为150m、宽度为20m,呈NWW(285°)方向展布,带内黄铁钾矾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硅化及碳酸盐化等蚀变现象明显。

本预测区地层含矿性良好,岩浆侵入活动频繁,尤其基性侵入岩比较发育,控矿构造条件优越,有已知金矿(化)点存在,并且金元素化探异常明显,表明该预测区是找金矿的最有利地段。

(二)额敏县玉什哈拉苏金、铜矿找矿有利地段

该找矿有利地段位于吾尔喀什尔山西部,属谢米斯台金、铜、银多金属矿成矿带。在大地构造上处于晚古生代岩浆岛弧带,侵入岩和火山岩发育。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海相火山碎屑岩建造。侵入岩主要为加里东中期的岩枝状辉长岩,华力西中期的岩枝状闪长岩,以及华力西晚期的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

经遥感图像解译发现区内构造复杂,线性、环形构造非常发育。本地段南部有巴音布拉特—孟布拉克巴斯区域性大断裂,近东西向次级断裂发育并控制着侵入岩岩枝的延伸方向。和布克赛尔—巴合却拉区域性大断裂则出露于本地段的东部,显示有多次性活动特点,与其平行的北东向次级断裂发育。在上述两条区域性大断裂交汇部位侵入岩极为发育,在遥感图像上蚀变带和4个环形构造的影像特征很明显。

本地段金、铜元素化探异常比较集中,异常主要沿大断裂分布,具备有利的成矿条件和良好的找矿前景。

在结勒也门野外检查验证时,发现数条近东西向的破碎矿化蚀变带,其中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褐铁矿化蚀变比较强烈。在破碎蚀变带中还发现两条含金石英脉,其长度为20m、宽度为0.2~0.5m,金的品位为0.3~5.73g/t,铜的品位为1.09%~4.15%。该地段可作为找矿靶区进行深入工作。

(三)谢米斯台山—和什托洛盖金矿找矿有利地段

该找矿有利地段位于谢米斯台山中部及其以东地带,呈长条状东西向分布,面积约8586km2。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晚古生代岩浆岛弧带,中酸性火山岩和侵入岩十分发育。侵入岩主要有加里东中期超基性岩,华力西中期橄榄辉长岩、闪长岩,华力西晚期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正长岩。出露地层主要为中泥盆统萨吾尔山组、中泥盆统塔尔巴哈台组、下石炭统和布克河组、下二叠统卡拉岗组。该地段金元素化探异常呈片状分布,且异常浓度分带性明显。

通过遥感解译发现,本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且影像信息明显。其中巴音布拉特—孟布拉克大断裂东段出露于本区东部,该断裂对侵入岩体形态、展布方向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而且近东西向、北东向及北西向次级断裂构造也比较发育,在遥感图像上菱块状形态特征明显。

在该找矿有利地段西部毛敦特萨拉沟进行野外验证时,发现一个矿化破碎蚀变带,其长度为70m、宽度为50m,走向为NE(60°),主要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黄铁钾矾化、绿泥石化及绿帘石化。该部位金元素化探异常面积大,同时与铜元素异常形态吻合性较好。在遥感图像上有白色脉状体断续分布。

在该找矿有利地段东部萨勒肯坦乌散进行野外验证时,发现华力西晚期花岗岩与中泥盆统萨吾尔山组的外接触带岩石破碎、矿化蚀变特征明显,其长度为200m、其宽度为50m,主要蚀变有褐铁矿化、硅化,并见有孔雀石化。在近岩体处有长10m、宽2m的黄铁矿化、角岩化蚀变带,其中黄铁矿晶粒为0.5mm,并呈细脉浸染状。样品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破碎带中金的质量分数为220×10-9

六、结论及建议

利用航空彩红外遥感技术在西准噶尔地质找矿应用研究中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

1.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区内已知矿床或矿(化)点遥感影像特征,利用地质、物化探、遥感多源信息综合分析方法提出以金、铜矿为主的多种找矿信息。

(1)中泥盆统和下石炭统火山岩系为金矿的赋矿地层,而铜矿多赋存于志留系基性火山碎屑岩中。

(2)金矿与中基性—基性侵入岩关系密切,而铜矿多与超基性侵入岩有关。

(3)区域性大断裂是区内主要导矿构造,而所派生的次级断裂构造交汇部位多赋存金、铜及多金属矿。环形构造也是寻找金、铜矿的重要标志之一。

(4)地球化学场中Au、Ag、As、Cu、Pb、Zn等元素的规模大、强度高、元素组合性好、浓度分带性明显的异常可作为寻找金、铜及多金属矿的直接标志。

(5)在物探重力异常梯度带内磁异常剧烈变化地段多伴有金、铜矿。

2.通过航空遥感图像的解译,建立了矿化蚀变遥感影像模式,其中金、铜矿化石英脉主要呈白色、灰白色;褐铁矿化、黄铁钾矾化呈褐红色、棕红色。应用上述影像标志在结勒也门发现有两条北东向断裂破碎带中含金、铜矿化石英脉,一条长为1000m、宽为2m的细小石英脉群,Au的最高品位为5.7g/t,Cu质量分数为4.15%;另一条长为2000m、宽为10~15m的石英脉群,Au的最高品位为0.98g/t,Cu质量分数为1.09%。

3.利用遥感图像对区域地质构造进行了探讨,划分出岛弧区、弧前区、弧后区的空间分布范围,分析其相应的沉积建造、构造演化规律、成矿特征。

4.利用遥感图像对西准噶尔地区成矿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认为在研究区存在活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和火山作用阶段的成矿作用,岛弧带以金、铜矿为主,弧后区以铜、铅、锌及多金属矿为主。利用上述规律首次发现较大规模的金、铜矿化体。

5.针对研究区工作程度低的特点,重点应用航空彩红外遥感技术找矿方法的优势,取得了明显的找矿效果。

参考文献

1.新疆地质矿产局.1∶200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图及说明书.1993

2.新疆地质矿产局.西准噶尔地区1∶20万地质矿产图及说明书.1961

THE APPLICATION OF AIRBORNE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TO THE MINERAL EXPLORATION IN WEST JUNGGAR,XINJIANG

Yang Qinghua,Guo Hongzhou,Zhang Yong,Zhang Xueqin,Zhao Fuyue

(Aerogeophysical Survey and Remote-Sensing Center,Beijing 100083)

AbStract

A remote sensing research on mineral exploration was done by using airborne color-infrared images,Landsat TM data,and geophysical as well as geochemical data obtained in west Junggar,Xinjiang.First,the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of strata,structures,rocks and mineral alterations related to copper and gold ores was extracted by analyzing character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for some well-known deposits.Second,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metallogenic regularity,some geological,remote sensing,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factors which directly or indirectly indicate the existence of ore deposits were selected.Third,the classification and sieving of mineral anomalies were made with the help of these selected factors for this region.Finally,some prospect areas and targets were delineated.Sample analysis for one of these areas shows that gold grade is as high as 5.73g/t,and copper content is about 4.1 5%.It is proved through this research that airborne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is quite effective in the prospecting for gold and copper in this region.



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现状~

遥感地质是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矿产调查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包括地质灾害)与监测的一种重要的新方法技术,在地质工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国内外遥感技术界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①直接基于遥感数据的分类技术。②从遥感数据中提取找矿研究中所需要的地质体标志或特征,如线性构造、环形构造、蚀变岩类等。③遥感数据与地物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参数与遥感信息特征的相关性。④遥感数据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地质资料的复合处理。我国在“七五”、“八五”期间在全国很多地区都曾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找矿研究,总结了一套普遍适合于地质找矿的遥感地质找矿方法和理论,在发现和扩大,特别是开展地质工作困难地区的找矿方面,充分体现了遥感技术的先导作用。
国家305项目办公室与原地矿部、中科院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成功地利用航空彩红外遥感技术、航空多光谱扫描技术和航天遥感技术(TM,SAR)在东西准噶尔、阿舍勒、多拉纳萨依、东昆仑、西天山等地开展地质找矿研究。编制了不同比例尺的遥感地质解译图及成矿预测和找矿靶区解译图,在综合物探、化探和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控矿构造、成矿规律、成矿条件和矿化蚀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认识,建立了成矿远景地段及靶区优选的遥感地质找矿模式,所圈定的一批找矿靶区和大-超大型找矿靶区具有很大的找矿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如在东西准噶尔的淖毛湖、沁城和白杨河地区,建立了矿化蚀变影像模式,在成矿规律分析、区域地质构造认识和靶区圈定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在白杨河地区以遥感信息分析为主圈定的结勒也门金铜找矿靶区,Au品位达5.73×10-6,Cu的含量达4.15%,显示了很好的金铜找矿前景;在阿舍勒—多拉纳萨依地区揭示了矿化蚀变带,发现了布哈依塔勒德靶区,靶区长5km,宽1.5km。靶区内有4 条矿化体,金最高品位达154.9×10-6。通过成矿构造分析研究,首次提出区内存在两个期次的推覆构造,发现新的具有大至超大型金矿形成条件的控矿构造规律;通过分析境外前苏联主要矿床如穆龙套金矿、哈雷玛克斑岩型铜矿等的遥感地质特征,在新疆天山地区进行了遥感技术大至超大型矿找矿靶区的圈定。确定的中天山南缘北坡卡林型金矿找矿靶区和南天山哈雷克套山、西天山穆龙套型金矿找矿靶区具有巨大的地质找矿前景。
青海柴达木盆地南北缘地区、甘肃北山地区、西南三江以及秦岭地区都是常规地质工作极困难地区,近年来利用遥感技术作为先导性的基本手段,在这些地区发现了重要的找矿线索。在柴达木盆地的北缘和东昆仑两个地区,结合化探分析,圈定金矿初选靶区66处,提供生产单位验证26处,发现了工业品位金矿化体;甘肃北山地区第四系覆盖严重,利用微波遥感资料获取了丰富的地质信息,圈出了两条与金、铜矿有关的韧性剪切带,提供生产单位验证,确定了一个平均品位为7.0×10-6的金矿靶区和一个金铜有利找矿地段(Cu>2%,Au>0.3×10-6);在西南三江地区,圈出13个基于遥感信息提取分析的成矿有利地段;在秦岭地区,针对其植被覆盖广泛的特点,开展了以遥感综合技术进行成矿远景定量预测研究,以遥感技术为主导,提取金矿成矿主导成矿因素,建立遥感地质找矿模型并进一步转化为构造、蚀变及生态景观三位一体的影像模式,对以圈定的成矿远景区,经实地检查验证,均发现了金矿化带及具有工业品位的矿化地段。
目前遥感已成为地质调查和资源勘查与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应用范围已由区域地质、矿产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扩大到农业地质、旅游地质、国土资源、土地利用、城市综合调查、环境监测等许多领域。应用技术方法水平随着遥感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应用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也愈来愈明显。

北京大学遥感技术中心

遥感技术在地质矿产反面做了哪些研究
答:矿产勘查中的遥感技术应用有以下几种技术策略: 根据遥感影像色调、形态异常,直接圈定优先勘查靶区。1提取含矿地质体的信息及成矿地质信息 通过遥感解译,信息提取,确定矿源层、含矿岩体、含矿脉体、矿化蚀变带等含矿地质体的存在。通过地物波普测试,来寻找含矿地质体存在的波普特征,提取与成...

遥感技术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优势
答:3. 增强填图质量的可靠性 遥感技术手段由于其具有宏观性、综合性、多时相和数字化等特点,弥补了人眼观察视域小的不足之处,同时避免了连图过程中点间、线间的人为主观因素,可搜索到路线间遗漏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分辨出人迹难以到达的地区中有意义的找矿线索和地质界线,从而提高填图质量,使遥感地...

油气勘探重点工程内容
答:在我国陆地和海域内有油气资源潜力、油气地质问题突出、勘探程度较低及久攻不克的地区,塔里木、准噶尔等西部大型盆地和西部新区及低勘探程度区,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老油区深层或新层系及其外围中小型盆地,青藏高原海相和陆相盆地,南方海相地层分布区,采用新思路、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开展战略选区调...

地质仪器技术与应用
答:地质仪器技术的革新与遥感技术的深度融合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趋势。遥感技术在地质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找矿、找水、找油(气)和地热勘查等领域。例如,对于某些特定的矿体,如铜、铅、锌和煤炭,其特殊的热异常特征能被红外遥感技术敏锐捕捉。利用雾状异常和构造圈闭,地质学家能够有效地...

新疆北部主要斑岩铜矿带综合找矿模型
答:(一)地质找矿模型 大地构造: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碰撞结合部位东段南侧,形成于准噶尔微板块北缘古生代活动陆缘背景下的哈腊苏-卡拉先格尔中泥盆世弧裂谷环境。 赋岩容矿地层:铜矿化斑岩主要侵入于中泥盆统北塔山组中-下岩性段玄武岩中。 矿化斑岩:铜矿化主要发生在中泥盆世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

论述多光谱遥感技术在矿产勘查中的找矿标志有哪些?
答:论述多光谱遥感技术在矿产勘查中的找矿标志有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在遥感影像分析中,影像传递含矿载体的两种明显标志光谱特征以及纹理特征。不同的地质构造对矿产资源的形成与产出都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准噶尔盆地北部新生代构造活动特征及其对砂岩型铀矿的控制作用_百度知...
答:本节主要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研究,结合遥感卫片解译分析,探讨该地区新生代构造活动特征,及其对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控制作用,指出区域成矿有利的远景地段。一、区域地质背景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东西准噶尔山和阿尔泰山之间,其基底为海西褶皱构造层,盖层由晚古生界和中、新生界组成。研究区位于盆地北部顶山地区...

遥感技术在中亚地区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答:图8-14 中亚综合大型矿集区模拟预测图 (彩图见书后图版)6.利用遥感资源卫星数据对中亚地区的地质信息进行了提取与识别 确定中亚大型矿区、矿带位置,圈定了一批有价值的找矿远景区(图8-14)。本文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紧密围绕课题目标,通过多种数据处理技术,配合野外高分辨率波谱仪鉴定检查,...

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遥感技术“八五”成就及近期展望
答: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华南和中条山等地区运用遥感综合分析技术、深源岩浆动力学理论和遥感构造模式理论,并引入遥感地质变量统计的找矿预测方法,建立了多种遥感识别模式,对区域地质构造和矿田构造进行再认识,为扩大找矿远景提供了科学依据。应用西天山—西昆仑地区的航天遥感图像以境内外若干已知大型—特大型矿床的遥感...

重要成果和认识
答:1.北准噶尔哈腊苏-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主期成岩成矿形成于中泥盆世晚期的特殊活动陆缘裂谷——陆缘(弧)裂谷环境,成岩时代为(381±8.7)Ma~(375±8.7)Ma(花岗闪长斑岩锆石SHRIM PU-Pb法),成矿时代为(376.9±2.2)Ma(矿石中辉钼矿Re-Os法);新疆主要斑岩型矿床多形成在构造挤压向构造引张转换的地质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