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毕业论文怎么写

作者&投稿:史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充分发挥股东和董事的重要作用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首先要改变目前的“一股独大”现象,完善上市公司投票制度,约束控股股东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利己主义,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实行表决权限制制度,约束控股股东的行为。其次要加强董事会规章制度建设,明确董事会职责,加强董事会本身的管理机制建设,改变大股东控制董事会的聘任制度,要求董事会成员与公司没有太多利益关系,同时在人员资格方面,在不同的领域要有不同的专业人士,特别应在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等方面对董事提出要求。
2、 改进相关法律制度,加大失信惩罚力度
尽管我国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直到目前,还有很多人钻法律的漏洞,使会计信息造假,因此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仍需不断改进。不管是完善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还是有关上市公司监管的法律规范,都需要加快法律法规的更新速度,不断研究新情况,出台办法,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结构和会计人员等各个方面完善我国对上市公司会计实务的法律监管。同时针对我国会计法律对财务信息违法的处理力度较轻现象,加重违法违规的法律责任承担,加大处罚力度,使得上市公司违规成本远远大于预期收益,增大法律的威慑力,缓解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还应借鉴国外先进准则与制度,使会计准则具有前瞻性,以免事后由会计准则滞后性带来会计信息失真。
3 、加大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力度,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要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首先,要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参与主体多样性、高效性的监管体系;要尽力避免“同级审”现象,由高一级部门来进行监督,防止监督权利弱化;要加大处罚力度,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范围内,从严进行处罚,并公开在媒体上进行披露,以树立政府监督的权威性。其次社会监督需要借鉴国际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发展实际,不断完善审计法规,尤其是审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部分,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观念、危害观念与职业道德观念,并且当局需增加对注册会计师的监察与惩罚强度,对于使用假的审计报告的事务所增大惩罚强度,且曝光的一些违反法律的举动,以起到威慑功能。
4 、建设国家诚信体制,提高社会公信力
本国上市公司日前在诚信上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的市场运转的所有环节都与诚信息息相关,如果诚信消失,社会就会失去正确的举动规范,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转将存在巨大威胁。社会道德对上市公司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普遍性就是一种典型的诚信缺失的表现。政府应发挥其对道德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方面的主导作用,大力弘扬诚信文化,以提高上市公司、外部监管机构的诚信经营意识。同时,可以使道德的调节功能和导向功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以净化我国社会的道德环境和降级运行环境。
5、 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提升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职员是会计信息的最先创造者,对某些虚假会计信息的制造,无论他们是出于主观故意还是其他原因,他们都应该对其有不能推卸的责任。相关的机构必须持续增强对会计职员的不断培育,促使会计职员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增加,从基本上提升本国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首先加强对会计人员业务培训,以提会计理论素养,增强专业判断能力,使其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节奏,减少客观性会计信息失真。再者应该增强会计职员的职业道德的相关观念,增加他们的法律观念,设立以诚实守信为根本的会计职业道德模范,促进会计职员以良好健康的心态对待社会,自觉排斥会计造假的举动,供应准确真实可行的会计信息。
6 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高效的企业管理
高效的鼓励与限制制度是所有者及经营者之间平衡制度的关键构成部分,是落实高效企业管理的基本保障。首先要完善公司的激励制度。扩大绩效评价的范围,不应局限于当期绩效的有关因素,未来绩效也应纳入绩效评价;把经营者的利益与股东利益联系起来,这样更能激发经营者的积极性。还应加强对经营者精神方面的激励,让经营者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比如提高社会地位和职业声誉等。其次要完善公司的约束机制。经由法律限制他们的举动,确保科学的授权给经营者;确定责任指标,让经营者的效益及责任指标相关,依照对企业将来发展的预计设立正确的责任指标改善对独立董事的限制制度;设立赔偿制度,假如由于独立董事的因素而给中小股东带来亏损,就要独立董事出固定数目的罚款,从而能够约束大股东的举动,保证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约束。
7 调节各方利益,降低失真风险
上市公司本身,政府等各方利益的驱动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利益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人们追求的永恒主题。国家应加大对政府官员的监管力度,有效打击官员的贪污腐败之风,切实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上市公司内部应完善管理人员基于其经营成果的激励,使管理者的目标与所有者趋于相同,降低因追求眼前利益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并且,为控制做出报告的会计职员及管理者串通蒙骗所有者,就必须在机构设安排上优化内部的限制制度,优化会计监察功能,最后使所有者、管理者及会计职员各方在经济效益上达到一致

会计信息失真的案例~

案例一:绿大地股份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案例分析
一、引言
2010年3月,因绿大地涉嫌信息披露违规立案稽查,发现该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利润、虚增收入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上市公司绿大地恶性财务造假案不仅误导经营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而且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危害。
二、会计造假行为
绿大地主要通过伪造合同、伪造单据和销售退回等手段虚构经济业务从而达到虚增利润和收入的目的。
1、伪造合同,虚构交易
首先绿大地公司注册了一些由其实际控制或掌握银行账户的关联公司,这些公司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拥有各种不同的公章,而拥有这些公章就可以制造各种合同、发票。
财务背景出身的何学葵对此更是驾轻就熟。有了这些公章后,绿大地再利用相关银行账户操控资金流转,通过伪造合同的手段虚构交易业务,虚增收入和利润。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苗木,绿大地通过伪造的合同虚构受控公司之间的苗木交易,资金在各个受控公司之间周转,最终又回到了绿大地,进出之间虚增了营业收入2.96亿元。
2、伪造银行单据虚构银行交易
2004年,绿大地对五家供应商发生了数千万元的采购和支付。但在其提供的会计凭证中,通过支票付款的只附有支票存根,无银行转账回单,且有一半支票存根上填写的收款方与银行实际资金去向不明。其目的是以虚假采购的方式将资金流出,再通过其控制的五家关联公司将资金转回,虚增销售收入和利润。
3、通过销售退回虚构经济业务
在绿大地成功上市后,大客户陆续退回其购买的苗木,而这些销售合同是其在上市前所签,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体现在上市前的财务报表中,上市后无故发生销售退回,绿大地难逃"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的嫌疑。
因此,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对绿大地2008年、2009年的销售退回出具了保留意见。绿大地2010年在接受监管层调查中承认,2008年苗木销售退回2348万元,并由此追溯调减2008年2348万元营业收入和1153万元净利润;而2009年苗木销售退回金额更高达1.58亿元净利润。
由此可以看出绿大地通过虚构经济业务虚增收入。
此外,绿大地还通过购买土地的方式虚增资产,并把"60块树苗估成300块"的手段高估存货,与中介机构串通,隐瞒企业问题,使得绿大地通过财务造假手段顺利上市。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诚信缺失
对企业以及大股东来说,上市与不上市有着天壤之别。一旦上市成功,不仅可以通过高价发行股票获得大量募资,控股股东和大股东也可以实现个人资本的扩张。
绿大地财务造假是专业人士所为,可以说有着很高的知识素养,但是面对巨大的经济利益,诚信不守,知识成了犯罪的帮凶,再加之上市公司违规成本与惩罚力度低,促使他们铤而走险,为了一己私利给广大股民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2、内部治理机构混乱
原则上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理应分别履行其权力机构职能、决策职能、监督职能和执行董事会决策的经营职能,形成权责分明、协调运转、有效遏制的治理机构。而绿大地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董事会成员人数不够,过半董事均已辞职无法进行决策;监事会成员频繁调动,成员职务的变动几乎涉及到了各类职务。
2009年之前绿大地公司一直没有实现董事长与总经理职务的分离,自己监督自己,其监督效果可想而知了;从2010年4月起,董事会秘书由董事长担任,这样董事长在董事会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其权利无法得到有效制衡。
3、中介机构渎职
虽然绿大地公司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犯罪行为,但是其所采用的欺诈手法并非高深莫测,何学葵只是简单地篡改了一些数据促成了公司上市和实现个人资本增富。但是这些手段却接连"瞒过"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保荐机构、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等道道关卡。只是由于方方面面的渎职和纵容,绿大地最终达到欺诈上市的目的。
4、地方保护主义纵容造假
证监会对绿大地案调查之后,为了保护支持当地企业发展,分管这个工作的云南省副省长两次赴京,省副秘书长至少10次赴京,从中斡旋。证券犯罪中,一般涉及的上市公司,在当地都是明星企业、就业大户、利税大户,所涉及的企业高管都是"经济能人",因此当地政府往往授意当地司法机关将外地行政执法机关拒之门外。
甚至默许企业勾结会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联手制作虚假报表。地方保护主义纵容了证券犯罪行为的发生,虽然能在短期内稳定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但从长远而言,滋生更多的无规则运行并毁坏当地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土壤,损害亿万投资者的利益。
四、启示
绿大地会计信息失真案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但从中可以看到我国在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方面的监管存在很多问题:
(1)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手段主要表现在操纵利润上,如虚构业绩,通过关联方转移利润,伪造合同虚构经济业务等。
(2)内部治理结构混乱、人力资源制度不完善、诚信缺失、中介机构渎职、地方保护主义等是导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案例二:
基于辽宁等地经济数据造假案例的分析
2017年1月17日,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求发在辽宁省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对外承认: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的问题,指出2011年至2014年“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导致经济数据被注入水分。这次报告无疑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巨石,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事实上,中央早已注意到辽宁财政收入的造假行为,《国务院关于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揭示: 在2011年到2013年间,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将财政借款以税费名义缴入国库,虚增财政收入8.47亿元、占其公共财政收入的22.6%;
一、2014年:
中央巡视组首轮巡视辽宁时指出“辽宁全省普遍存在经济数据造假问题”。2014年审计署发现2013年庄河市塔岭镇公布财政收入比实际财政收入高出2534万元,虚增16.24倍;而相邻的普兰店市将全市2014年公共财政收入,由年初预算53.35亿元下调为33.85亿元,降幅近20亿元。
二、2016年:
1、中央巡视组“回头看”指出辽宁省普遍存在数据造假问题,且存在第一次巡视后对中央决策部署敷衍了事,甚至唱反调的情况。随后辽宁省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巡视工作。本文梳理了辽宁省委在之后出具的巡视报告以及各市、镇公布的巡视整改情况公告发现:
本溪市某些单位和部门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经济指标虚假捏造经济数据;开原市、调兵山市为了成为百强县虚增各项经济指标;阜新经济数据存在较大水分;铁岭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掺杂水分等。
2、辽宁省数据造假的具体情况目前暂无披露,但从经济数据的变化中我们可以掌握大概的情况。2014年开始,辽宁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出现了负增长,财政收入也不断下跌,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缩水60%-70%。
尤其是在中央巡视组“回头看”期间即2016年,辽宁各市GDP出现了暴跌,其中鞍山和辽阳跌幅最大,分别下跌了38.3%和36.4%。这些数据表明,辽宁省的数据造假是比较普遍的,且虚增比例较大。
3、据报道,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虚增的收入约占同期财政收入的20%,虚增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比例达到23%。
继辽宁自曝之后,2018年1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也公开承认:“重新核算后,内蒙古需要调减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亿元,占2016年总量的26.3%;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核减2900亿元,占2016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0%”。
4、2018年1月11日:
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也公开承认:“滨海新区2016年的万亿地区生产总值核减3348亿,占总量的50.32%”,这个备受瞩目的国家级新区一夜之间变得灰头土脸。
根据政府公开的文件与相关的报道,这些地方经济数据造假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1、虚构应税事项和纳税依据,虚假增加税收收入。如2012年辽宁省某县将县委和县政府机关用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划拨给县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进行对外转让,转让行为并没有实际发生,该县却在账面上征收得到了5671万的土地增值税等税收收入;
2、虚假拆迁或转让土地、使用财政资金缴纳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如2012年,辽宁省某县重复转让4家粮库土地,虚增国有资本经营收入6965万元;
3、财政收入虚增空转,即财政部门向企业进行拨款(以财政借款等名义),再由企业将资金缴回财政,以此实现财政收入的增加。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就公开承认主要通过虚增空转、工业增加值谎报等方式完成收入增长目标;
4、税收收入先增后返,虚增税收收入。2011-2013年间,辽宁省某县对33家企业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实行先征后返,虚增税收2224万元;
5、更改统计口径,将统计范围扩大。天津滨海新区的生产总值在调整统计口径后缩水超过50%;
6、直接的数据编造。根据公开报道,辽宁省某些市县还通过违规编造、随意调整财政月报的方式虚增财政收入。
案例三:
证监会湖北监管局在三峡新材现场检查中,发现公司在成本核算中存在少计原材料成本情况。 2013年10月15日,三峡新材收到证监会武汉稽查局《立案稽查通知书》,因三峡新材涉嫌违反相关法规,决定对其立案稽查。
一、三峡新材今年上半年财报显示:
公司营业收入为5.97亿元,同比增加31.81%;但是净利润为216.4万元,同比下滑66.19%。 身陷稽查漩涡中的三线新材,其短期借款规模有所收缩。 三峡新材的短期借款中,2013下半年期末短期借款为7.2亿元,比期初的15.3亿元减少8.1亿元。
其中抵押借款由期初的6亿元,下降到期末的5.8998亿元;信用贷款由6344万元,下降到2240万元。 今年上半年,三峡新材的短期借款,期末金额为6.2亿元,比期初的7.2亿元减少1亿元。其中质押借款由期初的7690万元,下降到期末的3500万元。
抵押借款由5.8998亿元,下降到5.65亿元;保证借款由3000万元,下降到2000万元;信用贷款由2240万元,下降到0元。 可见,三峡新材的短期信用贷款,一年间由6344万元骤减为0。
二、三峡新材公告显示:
其曾获得中国银行三峡获得最高为3000万元的授信额度。
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三峡新材账面在该行借款余额2240万元。而截至2014年6月30日,三峡新材已无信用借款。 8月14日,三峡新材董秘张光春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峡新材贷款的具体情况,不是因财务造假造成贷款收紧,但并未说明具体情况。
三峡新材半年报中的主要贷款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三峡分行当阳支行,该支行一位负责信贷的人士称,三峡新材的财务造假,对其未来继续借贷会有影响。
上述建行人士说,他们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关注三峡新材的财务造假,对已贷出去的款项,会关注这个事情怎么处理。三峡新材下次申请贷款时会难度加大,要求有真实的报表,还要拿真实保单、资金流水等原始凭证。
华南地区一家公司的会计人士表示,企业在贷款时,银行在条款中会约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定期提供有关财务会计报表等资料,如果没有提供真实的财务数据,银行可以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
三、今年4月12日,三峡新材出具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意见。
1、三峡新材在2011、2012年成本核算过程中,分别少计原材料成本7581.7万元、1567.7万元,导致2011、2012年营业成本分别少计7581.7万元、1567.7万元。
2、更正前,三峡新材2011年、2012年度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905.4万元、1463.8万元。而在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后,三峡新材2011年、2012年度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4539.1万元、131.3万元。
对于财务造假,上交所在处分书中表示,“前述调整致使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失真,后果严重,性质恶劣。”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绿大地增发露马脚 从明星企业到造假大户
中国新闻网-辽宁内蒙古等多地自曝GDP“注水”:弄虚作假歪招
人民网-三峡新材财务造假曝光 风险重估或波及未来银行贷款

首先,这个选题内容很老了,不建议写。如果非要写这个题目,可以分几部分来写
第一部分,绪论(或者引言、导言都可以),这部分内容可以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内容
第二部分,会计信息失真的概述,这部分可以介绍一些相关的概念、理论等内容为后面的内容做理论铺垫
第三部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成因,这部分内容可以写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比如存在哪些问题(可以通过数据统计来反映),然后针对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第四部分,针对上一部分发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第五部分,总结全文给出结论。
不知道你是本科、硕士还是其他论文,思路仅供参考!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基于雅百特公司的案例研究
答:技术层面</:利用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提升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内部审计层面</:加强独立性和专业性审计,确保内部流程的合规性和有效性。结论与启示</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复杂且严峻的问题,它呼唤着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政府、企业、社会和科技的深度协作,才能有效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维护市场的稳定...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答:4.内部审计的局限性难以防止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会计监督的重要环节,但是,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受制于企业的领导,工作缺乏独立性,一般情况下,往往只审企业的下级部门或职工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因此,其监督作用很难得到发挥,更谈不上遏制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行为。三、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措施有哪些
答:2.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内部管理 会计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建立会计控制体系。一个企业拥有完善的会计控制体系,就可以对会计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切断会计造假行为的途径与载体,从而可以从源头上阻止会计造假事件的发生。因此,企业应该加大对内部会计监督和审查的重视,在遵守《会计法》的基础上,不...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会计信息失真论文摘要
答:有的企业领导人打着保护集体利益的旗号,采取对策,篡改和歪曲会计数据,达到减少利润的目的,欺骗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逃避税收,截留收入,化公为私。通过虚增利润、掩盖亏损来骗取贷款,虚列数据来掩盖其贪污受贿的罪行。2.4 审计监督体制不完善,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恶性循环 虽然我国拥有由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求毕业论文: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
答: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制定,削弱宏观调控能力,而且可能导致企业微观决策失误或贻误战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根治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本文拟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如何预防会计信息失真谈一些看法。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对会计信息失真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是经济业务失真...

浅析如何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答:3 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3.1 完善会计法规体系。我国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我国会计准则上迈出了较大步伐,但在具体执行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个制定得再好的会计准则,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那就是形同虚设。所以,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同时,不断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建设,从制度层面预防会计违规...

如何解决小企业财务数据失真
答: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有效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一种能有效维持市场稳定、安全和可预见性的基础条件,也是降低社会经济产出边际成本,使资源配置逼近帕累托最优的重要保障。因此,会计信息披露的效率,既来自于披露行为的规范化,也来自于披露传导机制的完善。 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内外部经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企...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答: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进一步修订、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加快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步伐,从技术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2000年国务院颁布的《财务报告暂行条例》及2001年财政部制订的《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已经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和今后陆续出台的会计准则,将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必要的保证,也将解决前述由于会计制度和会计...

如何防范因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的审计风险
答: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彻底铲除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不良因素对会计工作的干扰和破坏,提高社会各界对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认识,完全有可能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扭转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充分恢复和发挥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应当起到的积极作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浅谈如何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答:公司管理层的直接指使和授意,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很严重。5.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受到会计程序和方法的限制。会计准则的运用、会计计量核算方法的选择以及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都有影响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完善会计建账记账规则。依法建账,健全和完善记账规则,是规范会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