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问你关于生死的话题,你可以这么做

作者&投稿:主父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生和死的话题,好像如果孩子不问,家长也从来不会说。

因为“死亡”从来都是中国人比较避讳谈论的一个话题。

但实际上你会发现:即使我们不说,死亡也已经悄悄闯入我们的生活中了。

例如:枯萎的花朵,公园里死去的昆虫、蚯蚓,动画片里的人物……

虽然我们很少和孩子提起这个话题,可不知何时起,孩子会开始问起关于死亡的问题。孩子关于“生与死”的话题敏感期是什么时候呢?

一般来说,孩子自3岁左右开始,特别是5、6岁的时候,便进入死亡话题的敏感期了。

由于心理发展的阶段不同,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死亡的感受也是有所差别的。 一个三岁的孩子提出有关死亡的问题并不少见,他们是神奇的思想家,并不了解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区别。

他们可能认为死亡是暂时的或可以改变的。他们还处在一种懵懵懂懂的状态,感受不到痛苦。

而5岁多的小朋友提到这样的问题,他们会将死亡与人慢慢变老联系起来, 但同时他们还有另外一层意思的表达,就是安全感的缺乏。 担心自己会死,担心会和爸爸妈妈分开,而他需要通过这个问题来寻求一种肯定的回答。

那么如果我们被孩子问到了这样的话题,我们应该怎么回答呢?建议家长们一定要遵从以下四个步骤:

诚实 :在我们和孩子们讨论死亡时要一定要诚实,虽然你想从孩子理解的角度去表达死亡并不可怕,但是也有可能因为你不真实的表达而让他们产生更多的困惑。

如果你不确定或者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时可以说:“我对这个问题暂时没有答案”,这要胜过对孩子说谎。

具体 : 当我们表达死亡这个词时请一定要直接明了,一定不能用“永远休息”,“离开”或“过世”等这样委婉的词语,这种表达也会让孩子感到困惑。 如果父母说x x x不会醒来了,孩子可能会因此而害怕睡觉。

明确 : 当你和孩子谈论死亡时,要保持简单,简洁和科学。 年幼的孩子们是很难抽象的去思考的,所以如果我们能将死亡用可视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孩子们会更容易理解。

比如说,“因为那只蜘蛛死了,他就不能再走了”。在讨论死亡时,年幼的孩子可能会问父母,“你会死吗?”当孩子们提出这个问题时,他们通常太年轻,无法理解死亡是永久性的。

与此同时,请 试着找出孩子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 通常是想得到一个保证。

你可以问孩子,“你是不是担心我无法照顾你?”如果这是他的担忧,你可以向他保证说:“我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死去,只要你需要我,我就会在这里。”

辅助 :故事和电影是两个很好的办法,它们都是通过孩子们可以看到的、理解的方式表述死亡这件事情。

推荐绘本一、《爷爷变成了幽灵》

这本书以平淡的语气表达浓浓的祖孙之情,书中朴实、淡彩的图画,不但令人感受不到死亡的可怕,反而可以从中找到渲泻感情的出口。在感动之余,我们能感受到的是对亲情的怀念与感悟。

推荐绘本二、《当鸭子遇见死神》

鸭子邀请死神一起去池塘玩耍,给死神暖身子。诙谐的死神口衔暗红色郁金香,总是面露微笑,履职不犹豫,但却充满人情味。而这本书也被改编成了一部动画片,获得了2010年SCHLINGEL国际电影节动画电影奖以及2010年金卡通奖(Cartoon d'or)提名。

推荐电影三、《寻梦幻游记》

寻梦环游记电影以墨西哥的亡灵节这个节日为背景,描述了一个梦想与亲情、死亡和分离的故事。

儿童在发现死亡时往往非常好奇, 基于这样的机会我们可以和孩子们进一步讨论死亡并回答可能出现 的所有详细问题。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所有有生命的物体终将走向死亡,而死亡是为了让新的生命加入。

可是如果身边真的有亲人或者宠物离去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儿童不会像成年人一样处理坏消息。成年人会感受到难过,会立即明白死亡的永久性,所以我们以泪水回应。

但是儿童,特别是12岁以下的儿童,可能不会立即理解死亡的永久性,因此他们可能对坏消息没有强烈的反应。同时他们会因为家人、宠物这种关系的缺失而陷入巨大的悲伤。

缺失具有无法用其他东西代替的特殊性,因为所有的关系都是特别的。这种关系的缺失带来的悲伤,因此我们更需要 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说一声道别建立仪式感

很多时候大人眼中非常不足挂齿的关系, 可能会给孩子带来非常大的缺失感和悲伤。适当的告别仪式有助于孩子解开心里的悲伤和整理心绪, 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步骤。

画一个可以表达自己想法的画或者写一封送给告别对象的书信,是非常好的一种告别仪式。

制作美好时光回忆录

回忆和分别对象在一起发生的美好时刻,写下来、画下来,用彩纸、彩笔、剪刀等制作一本漂亮的回忆笔记本。

建立一个心灵急救箱

死亡带来的缺失感和悲伤不仅仅是因为一个人或者一只动物再也不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了,而是与那个对象所产生的关系缺失了。不能跟他一起交流感情,这种关系的缺失感会带来巨大的悲痛。

因此经历死亡导致的离别, 感到缺失和悲伤的孩子,一定要做关系整理 。一起想一想、聊一聊、回忆一下在一起的心情和感受。

回忆以前的关系是治愈心灵重要的钥匙,留下一些珍贵的物品放在盒子里,想念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想一想。

生和死本来就是宇宙中很自然的事情, 我们无需谈死色变或刻意规避。坦然的和孩子聊一聊,用问题引发孩子思考,且同时做好一些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的预备, 这才是智慧的父母需要学习的事情。

~

想转学老师问年龄时太大了对方不回答了怎么办?
答:如果是你,你又会怎么回答孩子关于“死亡”的提问呢?与避讳谈钱一样,我们避讳和孩子谈论生死。为什么我们这么害怕和孩子聊这个话题?1. “死”不吉利,不能随口议论2. 孩子又不懂,聊这个干什么,长大就知道了3. 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说,干脆就不聊 事实上,我们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避讳谈论死亡,...

我们哭着降临世界,却可以笑着走向永恒,你是如何看待生死这一大问题的...
答:这些对人生来讲,虽然体验不同,但是都丰富了自己的人生,让自己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觉得自己一辈子没有白活。二、生死离别应该坦然面对,不害怕面对死亡。生死离别都是人生中的大事,但是人们对新生命的到来都非常高兴,哪怕孩子本身是哭着来的,对生命的逝去非常难过,哪怕能够笑着迎接死亡。人们应该坦然...

你想过有关生死的问题吗?你是如何认识生死或生命这个话题的?
答:你可以试着想象一下,如果你现在已经死了,你的亲人,朋友,同事,会怎么样,或者是你知道你在一个特定很短的时间就要死了,你将会怎么做,对,试着想象一下之后发生的事情,其实这很难。我就做过这一类的思考,我甚至幻想过我在棺材里腐烂之后的样子,不,或许没有,因为我们那里不满十八岁的孩子...

哲学、心理学教师是如何跟孩子探讨生命终结话题的?
答:娃开始开心起来:“我还要像你一 样,天天陪他们读书,读好多好多书。”又开始嘱咐我:“我那些书,你可千万不能送给别人。要全部留下来给我,我再给我的孩子读。你的那些书,也要留给我,我以后也要读你那些书的。”我开心大笑,继续做深度引导:“是啊,你知道妈妈爱读书。爱读书的人,会活得...

你如何看待生与死?
答:死亡是必然的,然而最重要的是面对死亡的态度,就是坦然地走向死亡,那就需要在生的时候能够知道无愧于生命,能够体会到活着就是一种美丽。如果你能时时刻刻地体会到生活的美丽,你也就能坦然地走向死亡。死是未知的事,我们又何必怕它,是的,生死由天,人们的确不知这一天何时到来,当然,也不希望...

关于感悟生死的经典名言句子
答:关于生死的经典句子(热门篇) 1、既然你们生死不相离,那我就成全你们做亡命鸳鸯。2、很多时候,看的太透反而不快乐,还不如幼稚的没心没肺。3、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4、离别时的感伤,是你我都无法忍受的;它让难舍的感情就此断绝。5、离别时,希望你能记住我。不要问,善变的世界...

关于生死的人生感悟说说
答:25、世上除了生死,其他一切都是小事。 26、生是漫长的死之链条的一部分。然而逝者已逝,我只期盼生者平静平安。 关于爱情的人生感悟 1、爱情来到的时候,你会感到她的一切都会牵动着你的心,对她的关心胜过自己。对她的思念,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2、奢求爱情永远那么好,倒不如把心扉敞开快乐地活着,不是所有时光都...

当孩子跟父母说想自杀,该如何应对?
答:一味地贬低孩子,无异于“杀死”孩子的诸多可能性,退一万步讲,你夺走了本属于孩子的快乐童年。       父母要多体谅自己的孩子,孩子也要多体谅父母。暴力和责骂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只会让问题恶化甚至衍生出更大的悲剧。但不管怎样,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什么矛盾可以超越生死。       孩子不能...

生而为死(生死大问3)
答:在很多人仍然兴高采烈地迎新2018,且又接近传统中国年的时候,我写下这个有关死亡的话题,忌讳的你请绕道而行;如果你也觉得生命本来需要一些思考和探索,我们可以来一起交流。 (备注:慧盈公众号曾经发过一篇《生死大问》和《生死再问》,无意中就凑成一个系列吧,生命不息,关于“死”的话题不会停止)。 生死大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