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河南的诗有哪些? 赞美“郑州”的诗词有哪些?

作者&投稿:桂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河南古时候又称中原、中州、中土、豫州,关于河南的诗如下:

1、《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近现代:鲁迅

原文: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译文:前驱者的血浸透了中原大地,养育着新一代战士挺拔崛起;严寒封锁了整个中国,冰雪中却见明丽的春花绽蕾。好一个南京政府正在演戏,官僚政客装病军阀头子下野。群鸦的晤噪更添凄风苦雨,有人跑到中山陵前偷偷哭泣。

2、《夜思中原》宋代:刘过

原文:

中原邈邈路何长,文物衣冠天一方。

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

原文:中原邈远呵,道路多么漫长!大宋的宝贵文物衣冠已被敌人劫掠到北方。独有我这样的孤臣挥拭血泪,更无奇人豪杰叩击宫门大声叫嚷。

3、《鲁山山行》宋代:梅尧臣

原文: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译文:清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一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不断地变换,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疑问,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这时,忽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4、《归嵩山作》唐代:王维

原文: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译文:清澈的川水环绕一片草木,驾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5、《初见嵩山》宋代:张耒

原文: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译文:多少年来,鞍马劳顿,被困于尘埃之中,尘世污浊,我的呼吸都有些不畅了。还好有青山在,它稳健、挺拔、耸立,它披一身青翠,迎接清风雨露,送走晚霞明月。青山的豁达,让我也有了驰骋的胸怀。

天色渐晚,北风萧萧,吹走一片云雨,此时,晴空一碧,几座山峰就从云后面走出来了,原来它们是那么的清瘦挺拔、不染一丝尘埃。



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____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释义: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2、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释义: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3、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___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释义: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释义:竹林外三两枝桃花绽开,春天到江水暖游的鸭子先知道。

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

译文: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1、赞美河南嵩山: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归嵩山作》·王维(唐)

释义: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嵩山:五岳之一,称中岳,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

2、赞美河南老君山:

烟横万里凝观海,雪拥千峰欲到天。——《咏老君山》·李衮(明)

释义:烟波凝在海面,横跨万里,山顶的皑皑白雪仿佛直入云霄。

3、赞美河南尧山: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鲁山山行》·梅尧臣(宋)

释义: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疑问,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这时,忽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4、赞美河南王屋山:

采秀卧王屋,因窥洞天门。朅来游嵩峰,羽客何双双。——《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李白(唐)

释义:在王屋山采气炼功,窥奥入妙,一睹洞天。有时如同仙人羽客,往来于青山云峰。

5、赞美河南初春景色: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苏轼(宋)

释义: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6、赞美河南洛阳: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莺梭》刘克庄·(唐)

释义:洛阳三月,百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犹如锦绣。费了多么大的工夫,才织成如此壮丽迷人的春色啊!



1、《春夜洛城闻笛》

唐代: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2、《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唐代:韦庄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译文:

春暖花开,万象更新。洛阳城里,春光明媚,娇好异常。可是,我这个天涯浪子,却只能异地漂泊,老死他乡。

眼前的魏王堤上,杨柳依依,浓荫茂密。而我心怀隐痛,满心凄迷,惆怅不已。

桃花嫣红,春水碧绿,烟笼柳堤,水浴鸳鸯。此物之出双入对,相守相依,更勾起我这个离人永隔之悲苦。

无以释解,只好把一腔相思相忆之情凝结成的丝丝愁恨,化解到落日西沉的余晖之中。远方的人儿呵,遥远的故国呵,你知道不,我这是在怀念着你呵!

3、《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4、《洛桥晚望》

唐代: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译文:

天津桥下的冰刚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便几乎没了行人。

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在明静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

5、《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代: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译文:

在一个柳絮纷飞的时节,我告别了故乡洛阳,经过千里跋涉,在梅花开放的寒冬到了三湘。

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盛衰荣辱,如同浮云一样,都是过眼云烟;可是,依依离情,却像那悠长的江水一样,绵绵不绝。



1、《沁园春.赞河南(一)》 作者:思羽 

华夏神州, 自古黄河, 血脉圣宗。 念轩辕帝祖, 鸿德浩荡, 文明璀璨, 皆此为中。 盛鼎商周, 恢宏唐宋, 秦汉繁华数二京。 青史载、看古都林立, 万世昌隆。 中原代有英雄。 光武帝、赊旗东汉兴。 叹诸葛旷世, 三分蜀定; 孟德大略, 许魏南征。 杜甫文才, 千秋诗圣, 锦绣文章藏不平。 俱往矣、数河南豪俊, 灿若繁星。 

2、《沁园春.赞河南(二)》 作者:思羽 

大矣中原, 山岳巍峨, 泾渭纵横。 望伏牛莽莽, 太行迤逦, 大别峻峻, 嵩崤峥嵘。 天下黄淮, 人间仓廪, 汉水蜿蜒汇宛中。 咽喉地,扼东西命脉, 南北交通。 河南秀丽多情。 数不尽、文人骚客行。 唯杜康美酒, 解忧万盏; 李白醉饮, 杜甫酌酩。 天曼幽幽, 云台翠翠, 桐柏苍苍烟雾笼。 神仙境,享太平盛世, 绝胜天庭。 

3、《沁园春.赞河南(三)》 作者:思羽 

质朴河南, 诚信中原, 自古是之。 忆陶朱范蠡, 财集天下, 商德海内, 泽被桑梓。 岳帅鹏举, 精忠报国, 云路八千白发丝。 尊关帝, 敬云长高义, 大贾皆师。 中州才子如斯, 唐杜甫、禹锡多善诗。 汉张衡仲景, 科医巨匠, 当今二月, 泰斗天资。 李准文豪, 永民五笔, 少帅国梁绽睿姿。 群英谱, 看中华砥柱, 豫国雄狮。

4、《河南令舍池台》 唐代:韩愈

灌池才盈五六丈,筑台不过七八尺。欲将层级压篱落, 
未许波澜量斗石。规摹虽巧何足夸,景趣不远真可惜。 
长令人吏远趋走,已有蛙黾助狼藉。

5、《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 唐代 刘禹锡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
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
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
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



赞美老师的诗有哪些?~

赞美老师的诗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唐)杜甫《春夜喜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唐)李商隐《无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清)龚自珍《乙亥杂诗》

1、赞美河南嵩山: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归嵩山作》·王维(唐)
释义: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嵩山:五岳之一,称中岳,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
2、赞美河南老君山:
烟横万里凝观海,雪拥千峰欲到天。——《咏老君山》·李衮(明)
释义:烟波凝在海面,横跨万里,山顶的皑皑白雪仿佛直入云霄。
3、赞美河南尧山: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鲁山山行》·梅尧臣(宋)
释义: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疑问,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这时,忽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4、赞美河南王屋山:
采秀卧王屋,因窥洞天门。朅来游嵩峰,羽客何双双。——《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李白(唐)
释义:在王屋山采气炼功,窥奥入妙,一睹洞天。有时如同仙人羽客,往来于青山云峰。
5、赞美河南初春景色: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苏轼(宋)
释义: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6、赞美河南洛阳: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莺梭》刘克庄·(唐)
释义:洛阳三月,百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犹如锦绣。费了多么大的工夫,才织成如此壮丽迷人的春色啊!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
答: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注释】官军:唐王朝军队。收:收复。河南河北:泛指黄河...

赞美老君山的古诗有哪些?
答:我想去也到不了。3、南山谣 明代:蒋薰 池中有灰,石中无煤。持此镵斧,伐彼崔巍。宁耕渭阳田,不用陇西钱。折我肱,塌我肩。谁为此,老君山。译文:池中有灰,石中没有煤。有斧头去砍伐巍峨的树木。宁愿在渭阳种田,不用陇西钱。折断我的胳膊,打塌我的肩膀。因为我在老君山。

《文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是什么?
答: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因此,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诗。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关于《文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杜甫关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这首诗的资料 急需 谢谢啦
答:《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有关“洛阳”的诗句有哪些?
答: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释义: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律诗吗?
答:《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一首七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如下: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全诗赏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诗开篇...

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意思是什么?
答:白话翻译: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原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杜甫 【朝代】唐 剑外忽传收...

《闻官兵收河南河北》作者是通过一个( )字来表现的,本诗是作者陆游生 ...
答: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注释】官军:唐王朝军队。收:收复。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剑...

你知道哪些河南籍的古代诗人?
答: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2、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唐朝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