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之品大能化;贤者所怀和不流什么意思 行书对联贤者所怀虚若谷

作者&投稿:苌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句出之王羲之“行书集字作品精粹”
这句话不由想起孔子的那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里的“和”,实质上就是众多不同事物之间的协调和谐。
之所以能至人之品大能化,关键在于其出发点和处事的原则,君子处事是“义以为质,礼以行之”的,是该干啥干啥,因此与社会的公义,即道德标准与观念是相符合的,自然得到不同群体的认可,君子因此而能与众人相和,但目的并不一定相同。
相对而言,“小人喻于利”!“小人”的为人处事只按利行事,谁能给他带来好处他就举谁的手,至于是否符合社会公义他是不管的。他昨天举你的手,是昨天有共同的利益。今天赞成附和别人,是因为今天能带来利益的不是你了。“小人同而不和”,就是说“小人”之同是同于利,是利益驱使而促成的“同”。
“贤者所怀和不流”则更进一步地说明,贤达的人是有自己的思想和处事原则的!遇事顾大局、识大体,可以达成观点和意见的统一,但绝不会无原则地放弃自己的主见去随其波、逐其流!供参考。

我也想了解一下

不太清楚。

兰亭序集字对联~

《兰亭序》集禊联(集字对联)

所有对联用的汉字皆来源於《兰亭序》 ,让人不敢相信几百字的原文竟可以创作出如此之多的妙联好句。研究兰亭半年以来渐觉其博大精深,其原作者王羲之更是深不可测,无怪乎被世人公认为古今书法第一、书圣了。为更好临摹学习兰亭书法,本人搜集诸多素材加以整理并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对集字联进行了归类,部分对联有所修改,其中不乏自己的创作。

四 言
(兰清、竹虚、山峻、亭幽、风惠,借物喻人)

兰为清品
竹是幽人

兰言曲畅
竹阴清和

竹无一曲
兰有羣清

竹阴在水
兰气随风

竹脩有品
兰静无言

幽兰一室
脩竹万山

崇兰临舍
古竹当风

脩兰室静
茂竹亭虚

将兰映日
以竹当风

短竹列坐
崇兰一山

品同兰静
怀若竹虚

气同竹长
言与兰清

临亭竹静
风惠兰和

虚怀当竹
清气若兰

虚怀当竹
静气当兰

虚怀若竹
清品犹兰

虚怀喻竹
静气同兰

虚怀契竹
清品犹兰

清风引竹
静气得兰

清风在竹
静气为兰

五 言
(自足、少言、清廉,入世为人)

知足随所遇
无事不可言

至人无异趣
清者得长生

自得同人乐
咸欣大有年

有情天不老
无事日斯长

其人得春气
所知尽时贤

不随时俯仰
自得古风流

(竹虚、风静、水清,修身养性)

竹引清风静
兰随春气生

竹室生虚致
兰言无躁情

作兰能静趣
咏竹因虚怀

风静带兰气
日长娱竹阴

取静与兰室
虚怀在竹林

静能知竹趣
和可契兰脩

静坐得幽趣
清游快此生

得山水清气
极天地大观

(怀古、言今、叙情,观书集字)

观水得其趣
临文畅所言

咏怀山水趣
观感古今文

古怀言外得
此曲世间无

情可不言喻
文期後世知

随时有述作
於事陈天人

後世有述者
斯人无异情

临文齐作者
引觞怀古人

古今不相及
述作岂无人

随地托幽抱
临文遇古人

至哉观古乐
大矣会人文

作者情文茂
斯人取舍同

集古尽其致
察人观所由

作者今犹昔
虚怀有若无

斯文在天地
至乐寄山林

咏怀当世事
叙次古人文

斯人犹在抱
於世大有为

亭林今作者
乐事岂时流

人生有乐地
流水无尽期

一生大自在
万事将无同

世事若流水
古怀足春风

(竹畅、兰清、山幽、亭静,畅叙幽情)

竹风随地畅
兰气向人清

引觞春日永
极目暮山幽

听乐不知惓
得人斯与言

一亭俯流水
万竹引清风

清犹临水竹
惠若当风兰

清游向天日
幽抱托风怀

乐天有清致
次山长古风

风静带兰气
日长娱竹阴

大乐同天地
斯乐自古今

山静兰初放
亭幽竹与清

山林无世事
俯仰悟长生

幽兰间脩竹
流水抱春山

管弦亦盛事
山水有间情

清间无世事
管领有清风

山水暂托足
俯仰不随时

幽兰得春气
脩竹引清风

林间春有信
竹外水生风

静观欣有得
朗抱不犹人

崇兰殊畅茂
峻宇亦清幽

觞咏得天趣
山林无世情

相契外形迹
放怀无古今

宇宙静无事
山林大有为

会得无言趣
时为向若观

向长外人事
彭脩岂时流

天和随所遇
风气若无怀

风清人坐竹
水抱室当山

兰若一以静
竹林相与游

兰言临知永
竹趣寄文同

竹阴有清咏
兰气惓游丝

幽兰得静气
脩竹引清风

幽兰列异品
脩竹引长风

幽兰系与带
古竹作为觞

幽兰娱静者
脩竹契贤人

山静兰初放
亭幽竹与清

内室兰初放
外山竹犹清

惓时兰室坐
与至竹林游

静生兰室趣
清带竹林风

水盛竹林茂
春和兰气幽

外山竹犹静
内室兰气清

舍后竹阴含
室间兰气清

暮随山竹静
春向水兰生

气盛万竹畅
春阴羣兰欣

风和引竹静
水畅带兰幽

阴山幽竹静
春水惠兰生

临风闲品竹
坐室静观兰

清犹临水竹
惠若当风兰

清风临水竹
初日映春兰

诸乐和与竹
一言契若兰

六 言

(知足、脩己、少言、用人,入世为人)

人或与兰同化
水以在山为清

慨世风之不古
尽人事以合天

乐天不外知足
脩己自能及人

少言不生间气
静脩可致永年

长老能言古迹
山人大有间情

其文得在集古
此老长於观人

取人录长舍短
揽古异世同情

事有一长可取
气与万化同流

(听曲、述古、观物、作文,文人雅趣)

听曲情随流水
游春人若在天

咏怀大有寄托
述古初无异同

古今人不相及
天地间有至文

不管古今世事
永为天地间人

放怀於天地外
得气在山水间

万事静随流水
一时同坐春风

与古人为知己
集斯文之大观

天外诸山若抱
坐间九老齐年

毕生无不快事
随地作自在观

无事此间静坐
有时亦乐清游

听曲能生万感
作文不放一系

观兰可生静气
听竹犹带贤风

系幽兰于其带
取古竹以为觞

室内崇兰映日
林间修竹当风

天朗气清竹茂
惠风水畅兰幽

不可一日无竹
岂能幽室少兰

流水虚怀修竹
春风和气幽兰

七言

(脩贤、虚怀、察言、戒躁,脩身处事)

贤人所咏托於古
静者之怀和若春

遇 事 虚 怀 观 一 是
与(兴)人和气察群言

脩贤可知有天地
作文亦含舍陈言

尽日言文欣不惓
与人同事若无能

至人之品大能化
贤者所怀和不流

情随事迁将静悟
世殊人异不陈言

相知当不在形迹
脩己岂可殊初终

作古文当有生气
遇贤者自无妄言

静观万事能怀悟
俯察羣言可叙清

乐事可与知己喻
清脩岂为世人言

流水情长曲有致
至人怀大悟不同

将相气和天地静
脩齐事大古今同

怀古人若不可及
生今世岂能无情

脩於内自形於外
有诸己能喻诸人

大贤自喻为九列
清风可以流万年

不妄言人之所短
当自知己有未能

为人不外脩齐事
所乐咸於山水间

稽古每期以可信
取人当尽其所能

斯人与山水为契
其品在管乐之间

为文畅茂有天地
其品清峻犹崇山

知足随时自可乐
虚怀遇事若无能

与世不言人所短
临文期集古之长

世间清品至兰亭
贤者虚怀若崇山

不期斯世有殊遇
自信於人无间言

知足是人生一乐
无为得天地自然

流水悟得天地事
春风老尽少年人

文有此情未能至
人为一日不可无

一人知己亦足矣
毕生自脩无尽期

诸事随时若流水
此怀无日不春风

有万夫不当之气
无一事自足於怀

今人能为古人事
观者当知作者情

斯之未信斯能信
有不所为有可为

每临大事有静气
不信今时无古贤

室临崇山静怀朗
每揽幽文躁气无

(放怀、自乐、观古、乐今,斯文雅量)

放水流长观其曲
为文气盛集於虚

静观流水娱情乐
领悟风兰得气清

亭间流水齐今古
竹外春山时有无

俯仰山水得清趣
放怀天外极大观

九曲流长天地外
羣山坐揽有无间

游山无人自管弦
乐水随地揽惠风

随时咸录古今事
尽日放怀天地间

清言所寄舍形骸
幽事自娱齐古今

得趣在形骸以外
叙怀於天地之间

一亭尽揽山间趣
幽室能观世外天

春日初长兰竹静
流水相引惠风清

放浪在山亭水竹
感怀於日暮春初

九宇同春为至乐
一时极盛系斯文

兰室既清林亦静
诸天不老地长春

兰亭在山水之间
幽室於激流所会

山水之间有幽趣
林亭以外怀曲情

大地欣然春至後
羣山峻若曲终时

情文俯仰感天地
幽作风流悟古今

每随朗日情殊畅
坐领春风气不羣

乐今风流人不老
怀古天气日初长

林间幽室足畅咏
山外清流无古今

极视听文若兰亭
观自娱春是山林

文 生 於 情 有 春 风
与(兴)之所至无古人

崇山流水怀作者
幽竹春兰契古人

信之为乐有知己
文亦不外生幽情

犹得人间听此曲
当於世外观其游

幽兰永日为知己
脩竹当风自可人

惠风朗日畅怀抱
茂兰脩竹叙文情

与贤者游信可乐
集古人文亦大观

天若有情天亦老
水能随遇水长流

宇宙内取之无尽
古文间得以自娱

幽兰畅怀大古致
春山峻若少年人

幽竹亭临流水地
游系风引暮春天

林间日暮风初静
亭外春阴水自流

脩竹趣生文与可
幽兰静契管夫人

一亭尽揽山间趣
幽室能观世外天

游山听水无虚日
感遇陈情有至文

长此无言一室静
欣然游目万山春

流水悟将天地事
春风老尽世间人

春风不放游系惓
生气能将短竹脩

知者为其无所事
後生得与於斯文

八言

(观人、虚怀、察古、俯今,傲骨言志)

夫人室内临文怀古
贤者天外脩己观人

兰信有期当春齐放
竹怀无曲至老犹虚

取诸怀知人己一致
足其气与天地同流

虚能引和静能生悟
仰以察古俯以观今

每揽古人自知不足
既生斯世岂能无为

古今 随 贤 气 生 一 世
天地与(兴)怀情可万言

毕生所长岂在集古
其情自托亦不犹人

稽 古 右 文 崇 於 盛 世
长 言短咏得自风(讽)人

相喻无言流水至今
不期自至清风故人

每年一集自为自录
终日万觞以娱清怀

(咏史、怀古、感今、言情,临文嗟道)

不次之迁人同品峻
及时为惠情与春长

兰有品清竹无一曲
山同日朗水与情长

取静於山寄情於水
虚怀若竹清气若兰

兰清映天竹虚在地
日长犹嵗水静於人

清气若兰虚怀当竹
乐情在水静气同山

俯仰之间以为陈迹
少长咸集畅叙幽情

取舍万殊若合一契
少长咸集列叙时人

室内生春怀虚脩竹
林间得趣气静幽兰

兴所及虽万言不尽
文之茂在一气相生

乐者情生至老不惓
文以气盛得春之和

快哉当风可以长坐
知者乐水自是清流

天清地和若在古宇
情至气盛是为今文

十一言

文兴可放浪为怀是知竹趣
林亦之清崇其品因契兰脩



张建玉,於昆明安宁

行书对联贤者所怀虚若谷

左培勤 笔名:莱子国人 男 山东省莱西市人。一九五二年出生于青岛,现已退休。自幼秉承家学,酷爱诗书画印。书法传统功力深厚,以盛唐楷书作底,潜心研习篆、隶、行、草,所作小楷点画精到,体势宽博,古意盎然。

文言文翻译
答:晋人有一块儿美玉,邻居觊觎他的美玉,多次偷盗没有得手,为了断绝邻居的念头,晋人于是率领妻子和儿子到了桃源尽头,路上遇到一条大河,借来船只度过江河,后来到达了没有人的地方,但是却听到了美妙的声音,眼所能看见的地方,什么也没看见,他的儿子抬起头,看见了一只大鹏鸟,腾起云气,想要往南飞...

庄子·杂篇·盗跖的原文
答:此六者,天下之至害也,皆遗忘而不知察,及其患至,求尽性竭财,单以反一日之无故而不可得也。故观之名则不见,求之利则不得,缭意绝体而争此,不亦惑乎!译文:无足说:“富贵对于人们来说,没有什么不利的,享尽天下的美好并拥有天下最大的权势,这是道德极高尚的人所不能得到的,也是...

“虚竹幽阑生静气”的出处
答:不除庭草留生意;爱养盆鱼识化机。 世间清品至兰极;贤者虚怀与竹同。勿施小惠伤大体;毋以公道逐水情。 风人所咏托于古;静者之怀和若春。文生于情有春气;兴之所至无古人。 古与为怀稽作者;兴随所引契天然。古迹虽陈犹在目;春风相遇不知年。 旧书细读犹多味;佳客能来不费招。旧书百读无新意;古事...

增广贤文有没有
答:大狐狸222 2014-06-08 · TA获得超过10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

管仲《侈靡篇》原文
答:承弊而民劝,慈种而民富;应言侍感,与物俱长;故日月之明,应风雨而种。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斯民之良也,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民变而不能变,是棁之傅革,有革而不能革,不可服。民死信,诸侯死化。请问诸侯之化弊?弊也者,家也。家也者,以因人之所重而行之。吾君长来猎君,长虎豹之皮;用功力...

《中庸》的全文和译文!
答: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故君子语大,天...

谁知道诗经的全部内容和解释?
答: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扬之水,不流束薪。终鲜兄弟,...不可休思,有人理解为高树无荫,所以不能休息。本人认为不对,高树当荫更大,怎么能说无荫呢?树高...我认为不妥,当指有所悬念而不能忘怀。成语“耿耿于怀”就是这个意思。隐忧:深忧。微:非,不是。

四字圣贤经是什么
答:鄙吝之极,必生奢男;厚德之至,定产佳儿。食不过佳,充饥则可;衣不过华,遮身则可。良玉不琢,不成其器;君子不学,不成其德。万分廉洁,止是小善;一点贪污,便是大恶。人平不语,水平不流。能者多劳,智者多忧。不要怕死,但要知羞。以诚待人,以信交友。发愤忘食,乐而忘忧。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人无远虑,...

《增广贤文》是谁写的?
答: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贤者不炫己之长,君子不夺人所好。成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意时。美酒饮当微醉候,好花看到半开时。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易涨易退山溪水,...

文言文:凡造竹纸事出南方
答:恐塘水有涸时,则用竹枧(1)通引,不断瀑流注入。浸至百日之外,加功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是名杀青)。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入...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竹子》,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扩展资料写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