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中的寓言故事 《列子》中有什么寓言故事呢?

作者&投稿:池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愚公移山

【原文】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不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大意】北山愚公长叹一声,回答说:“你太顽固了,顽固得一窍不通,你简直还不如那个寡妇和不懂事的小孩。即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呀!儿子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但是山不会再增加了,还怕挖不平它吗?

【寓意】比喻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二、夸父逐日

【原文】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大意】夸父不自量力,想要追上太阳的影子,一直赶到太阳落下的隅谷旁边,他口渴极了,想得到水喝,就跑去饮黄河、渭河的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喝,他又跑到北方去喝大湖里的水。还没有走到,半路上他就渴死了。他丢弃掉的手杖,为尸体的脂膏和肌肉所浸润,生长成一片茂密的树林,名叫邓林。邓林覆盖面积方圆达几千里。

【寓意】表现了人们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也比喻自不量力。

三、两小儿辩日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大意】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路旁有两个小孩在争辩,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最近,到了中午离人最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最远,中午离人最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升的时候有车盖那样大,到了中午,却只有盘子那样大,这不是远的看起来小近的看起来大吗?”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时,天气还是凉丝丝的,中午就热得像手伸到热水里,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无法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寓意】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四、余音绕梁

【原文】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大意】从前韩娥东去齐国,路上粮食吃完了,经过雍门时,就靠卖唱来换取食物。她走了以后,歌声的余音还在栋梁上久久萦绕,三天不断,附近的居民还以为她没有离开。

【寓意】形容歌声优美动听,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比喻诗文意味深长。

五、齐人攫金

【原文】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大意】从前齐国有一个渴望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戴整齐来到市场上,走进一家卖金子的店铺,抓起一块金子就跑。官吏捉住了他,责问道:“这么多人都在那里,你为什么还偷人家的金子?”他回答:“我拿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金子。”

【寓意】比喻利欲熏心而不顾一切。

扩展资料

《列子》又名《冲虚真经》 ,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冲虚真经》,且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

《列子》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子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其书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宠妙,辞旨纵横,是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反映睿智和哲理,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只要我们逐篇阅读,细细体会,就能获得教益。它完全可以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但在意境上远远超越《伊索寓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子



1、夸父追日

夸父不自量力,想要追上太阳的影子,一直赶到太阳落下的隅谷旁边,他口渴极了,想得到水喝,就跑去饮黄河、渭河的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喝,他又跑到北方去喝大湖里的水。

还没有走到,半路上他就渴死了。他丢弃掉的手杖,为尸体的脂膏和肌肉所浸润,生长成一片茂密的树林,名叫邓林。邓林覆盖面积方圆达几千里。

寓意:表现了人们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也比喻自不量力。

2、高山流水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弹琴。伯牙弹琴,内心向往登临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极了,巍巍峨峨就像泰山一样!”

伯牙又转而心向滔滔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寓意: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3、纪昌学射

有个人名叫纪昌,又来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对他说:“你先要学会盯住一个目标不眨眼睛的本领,然后才谈得上学习射箭。”

纪昌回到家里,就仰面朝天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双眼死死盯住织机的踏板。两年以后,即使锋利的锥尖刺到眼眶边,他都不眨一眨眼。于是就去告诉飞卫。

飞卫说:“还不行,你必须练好眼力才可以学射箭。当你能练到把极小的物体看得很大,将模糊的目标看得很显著,那时候,你再来告诉我。”

纪昌用牛尾巴毛拴住一只虱子,吊在窗口上,天天面朝南方目不转睛地瞪着它。十多天之间,虱子在眼中渐渐显得大了起来;三年之后,竟显得有车轮那么大。

再看看其它东西,都如山丘一样。他便用燕国牛角加固的弓、楚国蓬杆制成的箭,朝虱子射去,利箭穿透虱心,而牛尾毛却没断绝。

于是,纪昌又跑去告诉飞卫,飞卫高兴得跳将起来,拍着胸膛说:“射箭的奥妙你已经得到啦!”

寓意:要练成一身真功夫,需要克服无数困难,付出无数心血和努力。

4、歧路亡羊

杨朱的邻人丢失了一只羊,他率领全家老小,又请杨朱派童仆帮助一齐追寻。杨朱说:“哈!丢失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呢?”邻人回答:“岔路太多了。”

追的人返回后,杨子问:“羊找到了吗?”邻人回答:“跑掉啦!”杨子问:“怎么会跑掉呢?”回答:“岔路上又有岔路,我不知道该往哪条路去找,所以只好回来了。”

寓意:比喻事理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5、疑邻盗斧

有一个人丢失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家的儿子偷走了,看他邻居儿子走路的姿势,像是偷斧子的;面部表情,像是偷斧子的;言谈话语,像是偷斧子的。

所有的动作态度,无不像是一个偷斧子的人。不久,这个人在山谷里掘土,找到了自己丢失的斧子,第二天,他又看见邻家的儿子,动作和态度再也没有一点像偷斧子的人了。

寓意:做人处事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能凭空猜想。

纪昌学射|《列子汤问》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亚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五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篷之擀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译文: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他一拉弓野兽就会倒地,鸟儿就会落下。甘蝇的弟子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技巧超过了甘蝇。 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再谈射箭。"纪昌回到家里,仰卧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瞪着眼看织布机的脚踏板练习不眨眼睛。练习两年之后,即使是锥尖子扎到他的眼眶子,他也不眨一下眼睛。
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接着要学会视物才行。要练到看小物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大物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 纪昌用牦牛的一根长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朝南面远远的看着它,十天半月之后,看虱子愈来愈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麽大。转过头来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纪昌便用燕国的牛角当弓,用北方出产的篷竹作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心,但牛毛没有断。

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高兴手舞足蹈,说:"你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

赏析:纪昌掌握了射箭技巧,但他实际没有练习射箭,他只是练习不眨眼睛,视小如大的功夫。这说明打好基础,苦练基本功,是成功的秘诀。
【作者】列御寇 【朝代】先秦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愚公移山
【原文】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不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大意】北山愚公长叹一声,回答说:“你太顽固了,顽固得一窍不通,你简直还不如那个寡妇和不懂事的小孩。即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呀!儿子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但是山不会再增加了,还怕挖不平它吗?
【寓意】比喻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二、夸父逐日
【原文】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大意】夸父不自量力,想要追上太阳的影子,一直赶到太阳落下的隅谷旁边,他口渴极了,想得到水喝,就跑去饮黄河、渭河的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喝,他又跑到北方去喝大湖里的水。还没有走到,半路上他就渴死了。他丢弃掉的手杖,为尸体的脂膏和肌肉所浸润,生长成一片茂密的树林,名叫邓林。邓林覆盖面积方圆达几千里。
【寓意】表现了人们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也比喻自不量力。
三、两小儿辩日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大意】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路旁有两个小孩在争辩,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最近,到了中午离人最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最远,中午离人最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升的时候有车盖那样大,到了中午,却只有盘子那样大,这不是远的看起来小近的看起来大吗?”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时,天气还是凉丝丝的,中午就热得像手伸到热水里,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无法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寓意】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四、余音绕梁
【原文】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大意】从前韩娥东去齐国,路上粮食吃完了,经过雍门时,就靠卖唱来换取食物。她走了以后,歌声的余音还在栋梁上久久萦绕,三天不断,附近的居民还以为她没有离开。
【寓意】形容歌声优美动听,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比喻诗文意味深长。
五、齐人攫金
【原文】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大意】从前齐国有一个渴望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戴整齐来到市场上,走进一家卖金子的店铺,抓起一块金子就跑。官吏捉住了他,责问道:“这么多人都在那里,你为什么还偷人家的金子?”他回答:“我拿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金子。”
【寓意】比喻利欲熏心而不顾一切。

一、愚公移山

【原文】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不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大意】北山愚公长叹一声,回答说:“你太顽固了,顽固得一窍不通,你简直还不如那个寡妇和不懂事的小孩。即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呀!儿子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但是山不会再增加了,还怕挖不平它吗?

【寓意】比喻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二、夸父逐日

【原文】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大意】夸父不自量力,想要追上太阳的影子,一直赶到太阳落下的隅谷旁边,他口渴极了,想得到水喝,就跑去饮黄河、渭河的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喝,他又跑到北方去喝大湖里的水。还没有走到,半路上他就渴死了。他丢弃掉的手杖,为尸体的脂膏和肌肉所浸润,生长成一片茂密的树林,名叫邓林。邓林覆盖面积方圆达几千里。

【寓意】表现了人们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也比喻自不量力。

三、两小儿辩日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大意】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路旁有两个小孩在争辩,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最近,到了中午离人最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最远,中午离人最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升的时候有车盖那样大,到了中午,却只有盘子那样大,这不是远的看起来小近的看起来大吗?”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时,天气还是凉丝丝的,中午就热得像手伸到热水里,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无法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寓意】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四、余音绕梁

【原文】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大意】从前韩娥东去齐国,路上粮食吃完了,经过雍门时,就靠卖唱来换取食物。她走了以后,歌声的余音还在栋梁上久久萦绕,三天不断,附近的居民还以为她没有离开。

【寓意】形容歌声优美动听,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比喻诗文意味深长。

五、齐人攫金

【原文】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大意】从前齐国有一个渴望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戴整齐来到市场上,走进一家卖金子的店铺,抓起一块金子就跑。官吏捉住了他,责问道:“这么多人都在那里,你为什么还偷人家的金子?”他回答:“我拿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金子。”

【寓意】比喻利欲熏心而不顾一切。
扩展资料:

《列子》又名《冲虚真经》 ,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冲虚真经》,且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

《列子》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子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其书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宠妙,辞旨纵横,是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反映睿智和哲理,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只要我们逐篇阅读,细细体会,就能获得教益。它完全可以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但在意境上远远超越《伊索寓言》。

<<列子.汤问>>中著名的寓言故事有哪些(3个)~

《列子汤问》中的著名的三则寓言分别是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和两小儿辩日。
1、愚公移山
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
2、夸父逐日
相传在黄帝王朝的时代,夸父族其中一个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放到人们的心里面,于是就开始逐日。他口渴的时候喝干了黄河、渭水,准备往北边的大湖(或大泽)去喝水,奔于大泽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桃林,成为桃花园;而他的身躯化作了夸父山。
3、两小儿辩日
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全文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人物语言极具性格化,人物形象则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扩展资料
背景
“偃师献技”是列子在战国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所独创的科学幻想寓言 ,寓言中这个人工材料组装的歌舞演员倡者,不仅外貌完全像一个真人,能歌善舞,而且还有思想感情,甚至有了情欲,以假乱真,比已经造出的机器人还要高出一筹。
寓言中的幻想利用了战国当时的科学技术成果,以当时科学技术发展为基础当做出发点。其深层寓意是对当时墨家代表人物崇尚技巧的议论。
《周礼》的《冬官》部分,汉初已佚,后补入《考工记》,用以代替《周礼·冬官》。《考工记》是一部切实而具体的讲述生产技艺的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记述官府手工业生产工艺和质量规格的书籍。
据后人考证,《考工记》成书约在春秋末战国初,是春秋末战国初一部有关手工业制造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汇编,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手工业制造的科学技术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列子.汤问

愚公移山

传说很早以前,在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有两座大

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山高万丈,方圆有

七百里。
在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汉,年纪快九十岁

了。他家的大门,正对着这两座大山,出门办事得绕着

走,很不方便。愚公下定决心要把这两座大山挖掉。
有一天,他召集了全家老小,对他们说:“这两座大

山,挡住了我们的出路,咱们大家一起努力,把它挖掉

,开出一条直通豫州的大道,你们看好不好?”
大家都很赞同,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了疑问。她说:“

像太行、王屋这么高大的山,挖出来的那些石头、泥土

往哪里送呢?”
大家说:“这好办,把泥土、石块扔到渤海边上就行

了!再多也不愁没地方堆。”
第二天天刚亮,愚公就带领全家老小开始挖山。
他的邻居是个寡妇,她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儿子,刚刚

换完奶牙,也蹦蹦跳跳地前来帮忙。
大家干得很起劲,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汉,这人很精明,人们管他叫智

叟。他看到愚公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挖山运土不

止,觉得很可笑,就去劝告愚公:“你这个人可真傻,

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用尽你的力气,也拔不了

山上的几根草,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呢?”
愚公深深地叹口气说:“我看你这人自以为聪明,其

实是顽固不化,还不如寡妇和小孩呢!不错,我是老了

,活不几年了。可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

,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一直传下去,

是无穷无尽的。可是这两座山却不会再长高了,我们为

什么不能把它们挖平呢!”
听了这些话,那个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再也无话可说

了。
山神知道了这件事,害怕愚公一直挖下去,就去向上

帝报告。老愚公的精神把上帝感动了,他就派两个大力

神下凡,把两座大山背走,一座放到朔方东边,一座放

到雍州南边。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面,汉水的北面,就

没有高山阻挡了。

寓意:只要有顽强的毅力,坚定的决心,坚持不懈,

奋斗不息,再大的困难也能够克服。

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

儿子偷去了,观察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

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

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像

偷斧子的。
后来,丢斧子的人在山谷里挖地时,掘出了那把斧子

,再留心察看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走路的样子,不

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脸色表情,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他

的言谈话语,更不像是偷斧子的了,那人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都不像偷斧子的了。

寓意:对人不要随便怀疑。如果疑心太重,好人也会

被看成坏人。

杨布打狗

杨朱的弟弟叫杨布,有一天,他穿了件白色的衣服出

门去。天下雨了,他把白色衣服脱下,穿着一套黑色的

衣服回家来。他家的狗认不出杨布,就迎上去汪汪地对

着他大叫。杨布非常恼火, 拿了根棍子就要去打狗。
杨朱看见了,说:“你快不要打狗了,你自己也会是

这个样子的。假如你的狗出去的时候是白的,回来的时

候变成黑的了,那你能够不奇怪吗?”
列子《列子·说符》

寓意:当朋友误解自己的时候,不要脑子发热,动怒

发火;而应该设身外地,换位思考。

薛谭学歌

有个叫薛谭的小伙子,跟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把秦

青的技艺真正学到手,就以为自己学得差不多了,便向

老师告辞回家。
秦青也没有阻拦他,把他送到城外的大道旁,为他饯

行,并轻轻地打着节拍,唱了一首十分动听的歌子。
那高亢的歌声振动了林间的树木,美妙的音响响彻了

云霄。
薛谭急忙向老师道歉,要求回去继续学习。从此以后

,他一辈子再也没有敢说回家的话。

寓意:学习需要谦虚谨慎的态度,来不得半点自满和

骄傲。


小儿辩日

孔子到东方游说,路上遇到两个小孩子在争论,就走

上前去问道:“你们为什么争论呢?”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比较近,而

到了中午,太阳就离我们远了。”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比较远,

而中午时离我们近。”
孔子很有兴趣地问道:“你们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好像车的盖蓬那

么大;到了中午,它就只有盘子、碗口那么大了。这不

正说明离我们远的看起来就小,离我们近的看起来就大

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使人感到还有些凉

凉的;到了中午,就热得跟泡在滚汤里一样,这不正说

明离我们远的就感觉到凉,离我们近的就感觉到热吗?


孔子听了他们的话,一时也判断不出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积很丰富呢?”

寓意:知识是无穷尽的。即使知识很渊博的人,也有

许多自己不懂的东西。


杞人忧天

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塌地陷,自己没有地方容

身,因此愁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有个人看他这样忧愁,很为他担心,就去开导他说:

“天不过是很厚很厚的气积聚在一起罢了,没有一个地

方没有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从早到晚都生活在

天的中间,怎么会担心天塌下来呢?”
那个忧天的人听了,又说;“如果天是很厚的气,那

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会掉下来吗?”
前来开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和星星,也都是会

发光的气积聚而成的,即使掉下来,也不可能把人打伤

。”
那个忧天的人又问:“如果地陷塌了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回答说:“大地是土块积聚而成,它充塞

四野,无处不有,你在它上面随便行走、跳跃,整天在

它的上面生活,怎么担心它会陷塌呢?”
那人听了朋友的话,如释重负,非常高兴;那个前来

劝他的人放下心来,也很高兴。

寓意:只要把道理说透彻,就能够帮助人解除顾虑和

忧愁。


歧路亡羊

杨朱的邻居丢了一只羊,他不仅率领自己的亲朋,而

且又来请杨朱家的童仆一块去追。
杨朱说:“丢一只羊,怎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呢?”邻

人说:“因为岔道太多了。”
等他们回来以后,杨朱问:“找到羊了吗?”
邻居回答说:“没有。羊丢失了。”
杨朱又问:“这么多人去追,羊怎么会丢失呢?”
邻居回答说:“岔道中间又有许多分岔,我们不知羊

跑到哪条路去了,所以只好返回来了。”
列子《列子·说符》

寓意:丢失了羊,由于岔路太多,很难找到。治学、

做事也有许多岔路,如果没有一定的目标,也会迷失方

向,难有收获。


还有 好多,你自己去这个网站上看一下

中国神话寓言故事,有哪些?
答:中国神话寓言故事:1、精卫填海:炎帝有一个善良,可爱的小女儿,名字叫精卫 。她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希望见道无边的大海。小女孩一天天张大,也一天比一天漂亮。终于在她认为自己有能力找到大海的时候,她悄悄的离开了部落。最终她找到了大海,她为大海的伟大而陶醉,正当她奔向大海的时候,大海同样卷着...

<<列子.汤问>>中著名的寓言故事有哪些(3个)
答:《列子汤问》中的著名的三则寓言分别是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和两小儿辩日。1、愚公移山 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2...

《韩非子》中的故事
答:、《韩非子》中的著名寓言有《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等韩非子》有寓言约300-400则。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韩非巧妙地运用寓言故事来说理以及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良好的效果。本文拟就《...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哪些?。
答:故事 赵荀子,名赵鞅,他是赵国君王的先人,春秋时,他任晋国的上卿。晋定公21年,赵简子攻占邯郸。此时,赵简子名为晋国的上卿,实际上独揽晋国政权,他的封地邯郸之大等同于诸侯。有一年,赵简子带领军队在中山国(今河北定县一带)大规模打猎,狩猎的官员在前面引导。有一只狼在路中像人一样直立...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的大概内容
答: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一本青少年书籍。古代寓言按照思想内容,可以概括成三类:第一类是以生动活泼的比喻讲出深刻的哲理,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智慧;第二类是具有“劝善惩恶”性质的,其中也有许多给人以积极的启示;第三类是“揭发伏藏,显其弊恶”,具有讽刺性意义的。

二十则中国寓言故事
答:▲二。异彩纷呈的寓言故事。①把深奥的哲理形象化。用寓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②《庄子》寓言独具寓真实于诡诞的浪漫主义特色。如:涸辙之鲋能够“忿然作色”。③《庄子》寓言能超乎言意之表。庄子主张“得意忘言”④《庄子》寓言注意细节刻画和夸张渲染。如“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三。意出尘外...

中国寓言故事作者是谁?
答:4、《中国寓言故事》作者:《天天向上丛书》编委会编 出版日期:2009.06;页数:192。丛书名:天天向上丛书 简介:小读者可以从这些有趣的故事中,自然地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从而有助于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本书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从浩如烟海的寓言王国里,精选了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100余篇...

先秦著作中有较多寓言故事的是
答:先秦著作中有较多寓言故事的是《庄子》。1、《庄子》中的寓言故事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寓言色彩的故事和比喻。这些寓言故事以形象生动的方式,通过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象来阐述哲学思想和人生道理。2、寓言故事在《庄子》中的作用 庄子的寓言故事常常以夸张、幽默或...

塞翁失马寓言故事文言文原文
答: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4. 文言文 塞翁失马 “塞翁失马”是一则寓言故事,语出《淮南子•人间训》。 它是为阐述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祸福...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许多文化大师在当时是寂寞的,许多深刻的理论在当时没冷落,原因在于他们的智慧已经超越了那个时代,其价值只能等到后来发展进步的人来认识。原文: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