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诗词鉴赏应该怎么做? 高中生诗词鉴赏

作者&投稿:正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今天提提君给大家讲下诗歌鉴赏的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希望各位同学能在看懂之后马上去练。

诗歌赏析整体解题方法

体味诗歌的遣词用句;体味诗歌的意象;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类、含蓄之妙;审清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试题的侧重点。

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述等子题型,在解答它们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从关键词语上着手;从关键诗句上着手;从修辞手法上着手;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上着手;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上着手;从作家的风格和语言特征上着手。

古诗词鉴赏五点注意

1、注意作品中的“意象”

从形象出发,鉴赏古典诗词,应该充分考虑到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

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我们姑且称之为“意象”。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2、注意作品中的“意境”

诗人在写作时是十分注重意境的,作为鉴赏者在欣赏诗词时也一定要注重对意境的把握。

意境是什么呢?是情和景的和谐统一。情,指的是思想感情;景,指的是艺术境界。

意境是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的结合,正如古代诗词评论者所说,情与景谐,思与境共。具有完美意境的诗词,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不仅是情景交融的,而且还能情景相映,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互增光彩。意境是诗词不可少的,但是意境又不是整齐划一的,在不同的作品中有着不同的形式。

触景生情:因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油然而引出某种情感的抒发,这体现在作品中常常是情与景的一致,情与景的融合。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就染有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花容与鸟鸣本是赏心悦目的,但让处于战乱中的作者看来,却成了“花溅泪”、“鸟惊心”;欧阳修《蝶恋花》中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里的花也成了同作者感情一致的东西,人“无计留春住”,花亦然。

情景分列:在诗词中,写景部分和抒情部分界限很清,表面看来,情与景是并列的,是分开的,实际上,情景一致,情景交融。在一句之中,上半写景下半抒情的,如杜甫《江亭》中的“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前后句都是一半写景一半抒情,“水流”、“云在”是景,“心不竞”、“意俱迟”是情;在一首之中,上半部分写景下半部分抒情或上半部分抒情下半部分写景的,如杜甫的《蜀相》: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事,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上部分写景,画出了蜀相祠堂这一古庙的景象,下半部分抒情,反诸葛亮的远见和勤奋进行了讴歌,并惋惜其事业未竟。上、下部分虽分写景和情,但景与情是融合的。

景略情在:有的诗词,表面看来,又全是抒情,同寄情于景的形式正好相反。象这样的诗词,是否就没有意境呢?也是有的。本是触景生情,情与景一致,但写成诗时,却把景略去了,而直抒胸怀。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诗是登幽州台时所发出的慨叹,从这不满现状的呼声中,不仅可以领会出幽州台的氛围,而且也可觉察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因而,景虽略了,但意境很完美。

3、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

古典诗词人们一般能注意到其中的形象思维,并对此加以充分的分析,而忽视了对作品进行必要的逻辑思维的分析理解,从而在某些时候不能全面客观地鉴赏出作品的真正意蕴。

形象思维不能排斥逻辑思维,而且必须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在探讨作品中具有的形象思维的特点的同时,不能忽视逻辑思维。如果我们把握了诗人在作品中为逻辑思路,又弄清楚词和词、句和句的逻辑联系,那么就能透彻地理解出作品的思想内容及其表现手法。

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表面上写景,实际上寓情于景。因果联系是自然界或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必然联系。我们可以拿这个观点去分析这首诗。当时诗人夜泊枫桥,时已深夜,不能成眠,因而能从视觉和听觉出发,看到各种景物,听到各种声音,这是一。

各种景物各种声音又都紧紧围绕着“夜泊枫桥”这一特定的环境,这是二。

诗人先从远处望,后向近处看,反映了由远到近的观察过程。“月落”、“乌啼”、“霜满天”是远处望到和听到的;“渔火”、渔民的“愁眠”、“寒山寺”、“钟声”、“客船”是近处看到和听到的。由这些景物和声音构成了一幅暮秋季节凄凉、冷落的夜景。面对这幅夜景,必然勾起诗人飘泊他乡的孤愁情怀,这是三。

各种景物和声音的描写,不是胡乱的堆砌,而是按事物的条件、因果关系,安排先后顺序。“月落”点明夜深。只有在深夜里,才能听到乌鸦的啼叫,才能看到浓重的霜露;因为是深夜,所以有“渔火”,并有“渔火”的映照下,才能看到渔民睡觉时的“愁态”;“寒山寺”在诗人停泊的所在地,寺里和尚有夜半敲钟的习俗,所以诗人很自然地写到了“寒山寺”,并由此引出了“钟声”,再由钟声引出了“客船”,这是四。

可见诗人是抓住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来进行思维活动的。

又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采用逐层深入的写法。第一句的“僵卧孤村”和“不自哀”互为转折关系。即:虽然“僵卧孤村”,但是并“不自哀”。要是别人处在作者年迈孤独、身体衰弱的境地,肯定会悲观消沉,但是陆游他不。第二句是第一句的递进。即:不仅“不自哀”,而且还要思念“戍轮台“,足见诗人“穷且益坚”的雄心壮志。后两句承接前两句的意思,但在语意上更加深入一层。由于诗人思念甚切,直至深夜还不能成眠,因而能听到屋外的风雨声,疑为千军万马在奔腾,这样促使他在睡梦里也跨着战马,奔向冰天雪地的北方前线,和敌人展开了英勇的博斗。这种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写法,完全符合生活逻辑,也深刻而形象地反映出诗人急切思念杀敌报国的心情。

4、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

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一般而言,像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排比等都常见,而且比较容易理解领会。这里重点介绍两种不太常见且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的修辞手法。

①互文

“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的运用一般来讲有两种表现形式:

其一是有时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从这个角度讲与“变文”是一致的,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掌握了它,有时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求”(《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

又如“求全责备”这一短语,其中“全”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责”就是“求”的意思。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其二是有时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这是其在结构上的特点。下面结合常见的一些诗文来具体谈一谈互文的具体应用。

(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上逢李龟年》)

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

其上句省去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以表达木兰对久别的家庭的喜爱。不然既开的是东阁门,怎么会坐西阁床呢?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其中“行”与“灿烂”互补见义。即“灿烂的日月星汉之运行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并非日月只运行而不灿烂,也并非星汉只灿烂而不运行。

②列锦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的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列锦”,可以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A、简远美

所谓简远,是指选取那些具有巨有概括性的事物,经过作家巧妙的艺术处理,使之凝聚丰富深广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岳飞《满江红》中有一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运用名词连缀,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三十年来,以“精忠报国”为己任的岳飞,南征北战,为南宋王朝收复了大片失土,而昏庸腐败的统治者却苟且偷安,心甘情愿地作金军的阶下囚,积极投降,消极抗战。他空怀满腹报国壮志,屡遭朝廷冷落和排挤,但却视功名利禄若尘埃和沙土,决心终生驰骋疆场,收复中原,赶走侵略者。这两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字里行间饱含着复杂凝重的思想感情:既有对自己屡遭排挤、壮志难酬的感叹,又有对南宋王朝偏于一隅,不思北伐的愤懑,更有对中原失陷人民的深深的挚爱。寥寥数语,一个胸怀磊落、不患得失、不计名利、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的高大形象便凸现在读者的面前,辞约而意丰,言近而旨远。

B、意境美

意境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或自然景色)与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马致远的《天沙净61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叠用九个名词,写出九种典型事物,形象地展示了一幅野郊秋游图:几棵苍老的秃树兀立山野,枯败的藤蔓缠绕其身,黄昏归巢的乌鸦栖息于树上,淙淙的流水流经桥下,荒村茅舍逸然自适,古老荒凉的驿道上秋风阵阵,困顿疲乏,飘泊异乡的游子骑着马正踽踽独行。这三句表面写景,实则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尤其是“枯、老、昏、小、古、瘦”等词的运用,有力地渲染出游子那种长期羁旅在外,不得与家人团聚的凄戚怅惆、郁闷悲苦的思想感情。景由情生,情由景显,情和景熔铸成一个浑然天成的艺术整体,创造出萧瑟苍茫、深沉隽永的意境,给人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难怪王国维赞曰:“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佳境。”(《人间词话》)

5、注意作品的“含蓄之美”

在鉴赏古诗词时一定要注意到作品中的“含蓄之美”。一般而言,含蓄之美在诗词中的体现有如下的情形:

①托物起兴,意味隽永

如巧用双关、象征等手法来写,更为别致。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首句托“红豆”起兴,暗喻后文相思情,用语清纯又极富形象性。“春来发几枝”,寄语设问,饶有情趣,读来倍倍觉亲切。“愿君多采撷”,仍言在此而意在彼,实际上是暗示友人珍重友谊,用语诚恳动人。“此物最相思”,此句既切“相思子”之名,又合相思之情,妙用双关,加上这“最”字更显含蓄深婉。全诗选择象征赤诚友爱的红豆来寄托情思,语浅情深,意味深长。

②讽咏时事,寓意精警

如《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首句描写烟雾茫茫,迷蒙冷寂的水上夜色,连用二“笼”字,意味深长。“夜泊秦淮近酒家”,前四字承上写景又点题,后三字自然引出下文。“商女不知亡国恨”此句是曲笔,因为谁都知道,真正不知亡国恨而沉醉在这乐曲(因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声中的是那班贵族官僚。“隔江犹唱《后庭花》”,微妙地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连成一线,表现出诗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凉和无限的感慨,堪称发人深省之作。

③以小见大,言微旨远

往往以眼前景物反映重大内容,写眼前景物又较注重细节的描写。如《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写昔日人来人往的朱雀桥,今天又荒凉冷落了。“野花草”往往象征衰败,“野”字增添了荒凉景象。“乌衣巷口夕阳斜”,夕阳西下,再点上一“斜”字,何此惨淡?“旧时王谢堂前燕”,把“燕子”想象成历史的见证人,似乎信手拈来,却足以使人想起乌衣巷昔日的繁荣。“飞入寻常百姓家”,“寻常”突出了今日与往日之不同,寄托着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全诗落笔于眼前的“野草花”、“夕阳”、“堂前燕”等细小景物,却反映了一个深刻的主旨:封建权贵势倾一时,终究逃不脱衰亡的命运。

④欲言又止,欲说还休

所谓“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刚开了头又煞了尾”。

如《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此二句表面上是在与李龟年的交往过程,流露的却是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眷恋和郁积心头的沧桑之感。“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动乱时代和坎坷身世的有力反衬;“落花时节”是写当时实景,又别有寄托,读来不禁使人思绪万千:世运的衰败,社会的动荡,诗人的漂泊,人世的艰辛??都不知不觉地在脑中闪过。按理说两位老艺人几度风雨后相逢,当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但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收笔,在无言中包含着“痛定思痛”“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的悲凉,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⑤化实为虚,虚实相生

如《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于一问一答中已觉不得归之苦。“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眼前秋雨,羁旅之愁更充溢在字里行间。“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驰骋想象,独辟新境,不再诉苦写愁,却写心中美愿,可谓出人意料。全诗先写客中实景,后以“何当”化实为虚,引出一片新境界,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又想象今夜的苦将增添相聚的乐,含蓄永,余韵无穷,不愧为绝句中的精品。

爱提提最新版来啦

点击阅读原文更新

快戳“阅读原文”或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爱提提高考2.3,开启逆袭第一步吧!



您好:怎么给高中生讲解古诗词鉴赏。针对高考的~

高中古诗词鉴赏技巧
高考中古诗词鉴赏题牵涉的知识面广,对考生的理解鉴赏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难度较大,考生失分普遍较多。但这类题型并不是无规律可循的,下面就介绍古诗词鉴赏的一些常见的技巧。 
一、整体把握全诗的大致内容
要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要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首先要做到从整体上把握诗意。诗词鉴赏题大多设两道题,从不同的侧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要对问题作出准确的评价,就要从整体上把握诗词,作到整体理解和局部理解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结合。  
二、关注题目、作者、注释、细节等
  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了解作者,就能做到知人论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这方面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词时就能对诗歌进行居高临下的分析了。 
三、组合意象,探究内涵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的核心。品味意境就要感知意象,古诗词常用“柳”、“月”、“长亭”等意象表现离愁别恨;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抒愁写恨;常用“雁”、“红豆”等寄托时光不在岁月无常的情怀;常用“竹”、“兰”、“梅”、“菊”等表现志节。
四、抓住诗眼体会主旨
  “诗眼”是揭示主旨和艺术内蕴的警策之语。诗眼是诗中最凝炼、最传神、最准确地传达主旨的词句,是理清诗歌脉络的筋节,是掌握诗歌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有全集之眼、一篇之眼、数句之眼;有以一句为眼者,有以一字为眼者。它能提挈全诗,统领整篇。
五、看诗词的类型
  古诗鉴赏一般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托物言志诗。
写景抒情是抒情诗表达的基本特点。“景乃情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谢榛《四溟诗话》)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都追求水乳交融,“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见月怀人乃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何等一种挑拨呵!“一片月”、“捣衣声”都是触发“孤栖忆远”的媒介,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着“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全诗全用白描,写得有声有色,情景如见。
六、了解常用典故,准确把握诗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古诗常用典故如“司马青衫”、“豆蔻词工”、“封狼居胥”、“关河”等,还有历史人物、事件的典故,如“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高山流水”、“乘风破浪”等。诗人之所以用,就是有所寄托。
七、掌握常见的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
  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有比喻、夸张、景物烘托、气氛渲染、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想象、象征、烘托、对比、抑扬、虚实相生,等等。
掌握常用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并结合具体的内容和问题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诗歌欣赏入手最关键的就是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写这篇诗歌的用意,想表达的思想感情,至少要对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有个大概把握,是哀伤之情,萧瑟之感,还是豪情壮志,报国情怀;是闺怨之情还是......
再者就是写作手法,借景抒情,移情于景,情景交融,先写景后抒情,边叙边议等等,这需要平时的积累和总结
之后较普遍的就是整首诗或一句诗的“字眼”或“词眼”,一般都是起画龙点睛之效的动词,
还有叠词或形容词所起的效果,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深化主题,突出作者心境等等。
诗歌鉴赏技巧答题要领: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1.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
命题方式:这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命题变式:甘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2.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
命题方式: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
命题变式: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解答分析:先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义,然后或扣语言特点、或扣思想情感作具体分析。
3.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命题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当然围绕艺术手法,也会有一些更具体的提问方式。问题越具体,相对而言,回答越容易。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命题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沉郁顿挫、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5.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命题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或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壮志未酬、报国无门、闺中怨恨、念远思家、忠贞爱国等。


盘点知识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花草类
(1)菊:隐逸、高洁、脱俗
(2)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3)兰:高洁
(4)牡丹:富贵、美好
(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6)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7)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8)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生活的轨迹就是一个永恒的圆,终点也就是起点。
关心如火把,上进心像梯子,责任心是勇气的指向标。


树木类
(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2)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4)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5)竹:气节、积极向上
(6)梧桐:凄苦
(7)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风霜雨雪云类
(1)海浪:人生的起伏
(2)东风:春天、美好
(3)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4)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5)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
(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8)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9)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12)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1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动物类
(1)子规:悲惨、凄惨
(2)鱼:自由、惬意
(3)鸿鹄:理想、追求
(4)猿猴:哀伤、凄厉
(5)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6)沙鸥:飘零、伤感
(7)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8)(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9)(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10)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器物类
(1)玉:高洁、脱俗
(2)簪缨(冠):官位、名望




颜色类
(1)白:纯洁无瑕、丧事
(2)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3)绿:希望、活力、和平
(4)蓝:高雅、忧郁
(5)黄:温暖、平和
(6)紫:高贵、利国利民
(7)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除非你自己弯下腰,否则没人会跳到你的背上。
成功的画卷,要用自信的画笔去描绘。


其他类
(1)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2)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3)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4)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5)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6)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7)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8)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9)破晓:初现希望
(10)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11)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
(12)深夜:愁思怀旧


二、诗歌的语言
这部分涉及的考点有炼字、音韵、格律(押韵、对仗等)、简繁、用典等。在这里我们把炼字以外的内容称之为炼篇。
1.炼字。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艺术,古往今来的诗家都非常重视炼字,有“诗眼”“词眼”之说。一般指五言之中第三字,七言之中第五字,也有以第二字、第四字乃至末字为“眼”的。其实“眼”就是诗句的关键处,不拘在腰在膝在足。动词、形容词等是古诗炼字的重要内容,其他一些词语如名词(意象名词、表颜色的词)、副词、数量词也常常耐人寻味。
还有一些特殊形式的词语,如叠词、拟声词、意象名词罗列等,常能表现出特殊的表达效果: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多个名词连用,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
2.炼篇。对于绝大多数的诗,炼字只是其锤炼语言的一部分,如果一味强调炼字,就会使诗歌陷于“有句无篇”的误区,所以诗人们同时也非常重视对“篇”的锤炼,即应包括格律的锤炼与总体语言风格的把握。
总体的语言特色包括一句话或者全篇的语言特色。诗歌的语言风格常见的有平淡、工丽、直率、委婉(含蓄)、清新、简洁、明快、自然、飘逸、清幽、雄奇、豪放、浑厚、旷达、悲慨、苍凉、沉郁、低沉、舒缓、洗练等。需要指出的是每一个诗人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而同一个诗人也可能具有多种风格。
3.注意诗歌语言的变形。诗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要把握词性的改变,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了解诗歌组织语言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如果别人给我一枚枫叶,我将还他整片枫林。
今天你抛弃时间,明天你将被时间抛弃。
三、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表达技巧指的就是在进行诗歌创作活动时所运用的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而就古代诗歌而言,描写、抒情两种表达方式比较常见,是考查的重点。


2.抒情方式
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等。一般情况下,写什么景抒什么情。个别时候以乐景抒哀情,目的是增加哀的程度。




3.表现手法
主要有渲染、烘托(包括正衬和反衬)、白描、悬念、赋比兴、联想想象、动静相衬、以动写静、列锦(名词罗列)、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寓褒于贬、明褒实贬、言此意彼、换位思考、画龙点睛、以小见大、语序倒置、情景理合一,等等。


4.行文结构
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承上启下、起承转合、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衔接、铺垫、伏笔、照应等。


5.材料取舍
有主次、详略、繁简等等。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血肉,材料的详略取舍往往体现了作者的用意。


6.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对比、起兴、反复、设问、互文、用典、象征、寄寓、寄托等。在实际运用中,多种修辞往往是交叉在一起的。


四、诗歌的思想内容




1.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走到花儿跟前,给它一滴水,它将会绽放得更美丽。
今天燃起信念之火,明日定能铸就辉煌。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李白《子夜吴歌》。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




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
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恋。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中,尤其是边塞诗中,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诗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取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总之,只要平时多积累,多总结,能通过学习一首诗就能解答同一种风格的诗,掌握其中的规律和要点,诗歌鉴赏就会成为你考试的强项,拿满分也是轻而易举的,朋友,相信你,好运!

关于生日的诗句现代诗自己写
答:7.关于生日祝福的诗句有哪些 祝福生日的诗词1、生聚同相庆,日盼共言欢。 快意颜永驻,乐与枝理连。2、扇风生福禄,云间日常秀。 财气快登先,同公乐万寿。3、雪中生白云,财泽日已临。 福禄快行走,好运乐长荫。4、生逢俱如意,日沐南风吹。 快事长伴友,乐衔月下杯。5、生日福无涯,日寿素所辖。 快走...

祝福老婆生曰的诗句
答:1. 关于生曰祝福的诗句 关于生曰祝福的诗句 1.关于生日祝福的诗句有哪些 祝福生日的诗词1、生聚同相庆,日盼共言欢。 快意颜永驻,乐与枝理连。2、扇风生福禄,云间日常秀。 财气快登先,同公乐万寿。3、雪中生白云,财泽日已临。 福禄快行走,好运乐长荫。4、生逢俱如意,日沐南风吹。 快事长伴友,乐...

云遮日月,下阴上晴。 尘染身心,欲望中生。——谁的诗词?
答:云遮日月,下阴上晴。 尘染身心,欲望中生。—— 英皇骑士 的诗 英皇骑士 云遮日月,下阴上晴。尘染身心,欲望中生。龙鼠异道,人魔殊途,因缘天定,命运自度。皓月当空,青青白白,烈日中天,皇皇采采。清流洁,凡流浊,鸾凤少,虎狼多。

有关于庆生的古诗句
答:8.关于生日祝福的诗句有哪些 祝福生日的诗词1、生聚同相庆,日盼共言欢。 快意颜永驻,乐与枝理连。2、扇风生福禄,云间日常秀。 财气快登先,同公乐万寿。3、雪中生白云,财泽日已临。 福禄快行走,好运乐长荫。4、生逢俱如意,日沐南风吹。 快事长伴友,乐衔月下杯。5、生日福无涯,日寿素所辖。 快走揽...

求一篇关于中秋的文章、诗词(或者帮忙把下面这首诗评析一下)_百度知 ...
答:求一篇关于中秋的文章、诗词(或者帮忙把下面这首诗评析一下) 20 中秋月近伊人远,锦书难托雁声寒.花残叶凋不忍看,寂寞长夜独倚栏.文章要求:1.不要过长400字以内2.不要一些中秋习俗或来源的文章3.最好是要有点意境的散文,且容易评价4.最好能有文章带... 中秋月近伊人远,锦书难托雁声寒.花残叶凋不忍...

描写荷花的古诗及分析文字
答: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子夜吴歌 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奉和钱七兄曹长盆池所植...

双调·寿阳曲诗词鉴赏
答:双调·寿阳曲三首诗词鉴赏1 1、我有一颗糖,我会送你,因为我想你新年快乐;我有两颗糖,我们就一人一颗,我想我们一起快乐;我有三颗糖,我会送你两颗,因为我希望你蛀牙比我多!2、祝你一家和和睦睦,一年开开心心,一生快快乐乐,一世平平安安,天天精神百倍,月月喜气扬扬,年年财源广进。

莲花比喻廉洁的诗句
答:1. 关于莲花廉洁的著名诗句(描写荷花廉洁的古诗句有哪些) 2. 关于莲花与廉洁的诗句 3. 关于莲花廉洁的著名诗句 关于莲花廉洁的著名诗句(描写荷花廉洁的古诗句有哪些) 1.描写荷花“廉洁”的古诗句有哪些 1、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释义:心地的圣洁就象莲花般出污泥...

...告诉我点较美好听的成语多一些的短诗词呢?越有意境越好
答:各位高手,我自愉自乐的写关于古代的小说,有谁能告诉我点较美好听的成语多一些的短诗词呢?越有意境越好 拜托拜托,不论多久我都愿意等,只要您觉得好的,就发过来吧,谢谢!是诗词,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的雪羽扇纶巾谈笑间... 拜托拜托,不论多久我都...

古代祝福朋友生日的诗句
答:3.关于生日祝福的诗句有哪些 祝福生日的诗词1、生聚同相庆,日盼共言欢。 快意颜永驻,乐与枝理连。2、扇风生福禄,云间日常秀。 财气快登先,同公乐万寿。3、雪中生白云,财泽日已临。 福禄快行走,好运乐长荫。4、生逢俱如意,日沐南风吹。 快事长伴友,乐衔月下杯。5、生日福无涯,日寿素所辖。 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