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的来历是什么? 泰山的来历?

作者&投稿:锐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泰山是五岳之最,它的年龄大约在25亿年左右。泰山的别名又称岱山,东岳,泰岳,在山东省中部地区,泰安市,面积24200公顷,玉皇顶高1545米,五岳至尊,名气之大震惊南北。泰山在古代曾被认为是生命之源,也有紫气东来之说,所以在那个年代泰山被视为神灵。西汉时期汉武大帝曾封禅于泰山,当时,司马迁的父亲当时出任高官,按照惯例要一同和汉武帝参加封禅大典,但是却因身体不好未能参加。他对司马迁说东行泰山封禅大典乃皇家和官家一大荣耀之事,非常遗憾自己未能参见。由此可见泰山在当时历史上的地位是非常的庄重威严,非常的有名望泰山被誉为权力的象征,皇家的威严。自商朝到汉朝就有72位君王来此敕封,可见泰山的威望,以及后世对其的尊崇。不仅如此连一代圣人孔子都在此作下大名鼎鼎的邱陵歌,司马相如的封禅书,曹植的飞龙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这些大名人,大诗人,都对泰山做出了至高的评价,为泰山的名望打下坚实基础。
上有一位名叫碧霞元君的女子,她不仅登上泰山而且还常驻于泰山,对于这个人我们很多人都没听说过,那么她究竟是谁呢?提起碧霞元君大家都很陌生,但是说到封神榜想必这就人人都不陌生了吧,碧霞元君是黄飞虎的妹妹,因怒斥妲己被纣王所害,在姜子牙封神时候,也是上了封神台,姜子牙敕封诸侯,把天下的名山名岳尽封而完,只留下了泰山,想给自己留个好去处。但是最后黄飞虎及其妹妹却找了上来,谁叫封神榜也有其名呢,姜子牙没有办法,最后把泰山封给这兄妹俩,黄飞虎敕封东岳大帝,妹妹黄妃敕封碧霞元君,妹妹管上哥哥管下,流传至今,爬过泰山的人都知道,泰山住着一位碧霞元君,凡是登山人,多多少少都要叩拜。我们去过泰山的人都知道泰山有一处叫做花坡的地方,说起这个花坡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就是碧霞元君在封神后来到泰山居住,在一处平地上发现很多药材和花朵,便起名花坡。碧霞元君每年五月都过来赏花,车辙山的来历也和这位黄妃有关,她来的时候是被小推车推上来的,小推车留下了车印,便成了后来的车辙山。花坡的花要有人管理,泰山奶奶便找了一个和尚来管理,后来这里就有了和尚头的说法,和尚在管理花的期间发现缺水,还有野牛来吃花药。碧霄元君便变化了两个泉池,一个是上池一个是下池,她又点了两块石头,就叫夹牛石,正好牛过不去,这便是夹牛石的来历说法。由于两个池子的水量太大,致使花药闹了水灾,碧霞元君便弄出一个泉眼,滴滴答答的流水,这个便是滴答泉的来历。泰山独特丰厚的历史文化,很多人都会慕名前来登泰山。泰山的起点是岱宗坊,说到这个岱宗坊的来历也是很有神话色彩的,据说也是碧霞元君当时占领泰山后,掌管的地域不断扩大,众神都不满,最后在姜子牙的主持下,以扔绣花鞋的方法,落到那就是哪,最后起名为岱宗坊,在泰山岱庙前有一颗柏树,柏树一侧有疤痕,这棵柏树也是相当有来历的,据传言当年武则天杀了太子后,大臣石忠不满武则天的统治,自己破腹自杀,魂魄来到泰山,像山神告状,山神为了安慰这位忠臣,将其化作一颗柏树,日夜守护山神,就是泰山有名的孤忠柏。说起泰山的文化遗产真是数不胜数的,最有名的当属泰山的石碑。岱庙里的石碑雕刻,大都是帝王将相所立,其中还有武则天的鸳鸯碑,泰山著名的天贶殿来历也很神奇,为什么这么说呢?天贶殿堪比金銮殿,只比金銮殿矮三砖头,当年的天贶殿很破旧,无钱修理,后来看庙的道士在受了山神的指点后救了皇帝的女儿,皇帝答应他一件事,道士说我不要钱财,皇帝为感谢道士的行为,便修了比金銮殿矮三砖头的天贶殿。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远古时始称火山、太山,“大”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均见其形,读音为“太”。《骈雅训篆.释名称》:“古人太字多不加点,如大极、大初、大室、大庙、大学之类,后人加点以别大小之大,遂分为二矣。”按古文字的传统读法,“大”亦有“大”、“太”、“代”三音。春秋战国时,由于同音字的引申和同义字的演变,“太”与“泰”、“代”与“岱”“岱”与“岳”也互相变通了,这样相继出现了“泰山”、“岱山”、“岱宗”、“岱岳”等专用名称。“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易.说卦》“履而泰,然后安”。“泰”字就有原来的高大、通畅之意引申为,“大而稳,稳而安”。随即出现了“稳如泰山”、“国泰民安”、“泰山鸿毛”之说。
“岱”、“岱山”、“岱宗”均见于战国典籍中。《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周礼》:“河东曰兖州,其山镇曰岱山。”《尚书?舜典》:“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而“岱岳”则首先见于西汉刘安及其门客所著《淮南子》之中:中央之美者有岱岳,以生五谷桑麻,鱼盐出焉。”何谓“岱”?《说文》释:“岱,大山也,从山,代声。”《风俗通义》:“泰山—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故为五岳长。”后来“岱”就成了泰山的别称。何谓“岳”?《诗经?大雅》“菘高维岳,峻极于天。”。“岳”,即是高大的山,又是山之尊者,古人便传为群神所居之处。

泰山之高,相信各位朋友们都曾经耳闻,更是被人们称之为天下第一山,在山顶云烟缭绕,在山下望向泰山,非常的壮观。在汉代的时候,泰山就被尊称为五岳独尊的位置,泰山在以前的时候,被人们称为岱山,在春秋的时候,由于人们认为泰山的雄伟,足以称的上泰斗之位,便用泰来形容泰山,更加的突出了泰山的气势磅礴,有种擎天捧日的感觉,用泰会更加的贴近泰山的形象,也表达出人们对于泰山的崇敬之情,认为泰山是崇高、伟大的象征。因此,很多的帝王都会在这里举行各种重大的封禅典礼,诗人文人都被泰山的气势所征服,写下来赞美泰山的诗句与作品。

泰山名字的由来主要是泰山自身的气势,被人们所崇拜,人们便将之前的岱山更名为泰山,进一步的凸显泰山作为众山之首的气派。

泰山的来历的话,因为这个泰山也是在古代的时候象征着一个顶的作用,所以说这个太阳穴位就是从这里来。

嗯,泰山的来历是历代古代君王都在泰山祭祀祖先,所以泰山是五山之尊

泰山名称的来历?~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远古时始称火山、太山,“大”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均见其形,读音为“太”。《骈雅训篆.释名称》:“古人太字多不加点,如大极、大初、大室、大庙、大学之类,后人加点以别大小之大,遂分为二矣。”按古文字的传统读法,“大”亦有“大”、“太”、“代”三音。春秋战国时,由于同音字的引申和同义字的演变,“太”与“泰”、“代”与“岱”“岱”与“岳”也互相变通了,这样相继出现了“泰山”、“岱山”、“岱宗”、“岱岳”等专用名称。“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易.说卦》“履而泰,然后安”。“泰”字就有原来的高大、通畅之意引申为,“大而稳,稳而安”。随即出现了“稳如泰山”、“国泰民安”、“泰山鸿毛”之说。

  “岱”、“岱山”、“岱宗”均见于战国典籍中。《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周礼》:“河东曰兖州,其山镇曰岱山。”《尚书?舜典》:“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而“岱岳”则首先见于西汉刘安及其门客所著《淮南子》之中:中央之美者有岱岳,以生五谷桑麻,鱼盐出焉。”何谓“岱”?《说文》释:“岱,大山也,从山,代声。”《风俗通义》:“泰山—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故为五岳长。”后来“岱”就成了泰山的别称。何谓“岳”?《诗经?大雅》“菘高维岳,峻极于天。”。“岳”,即是高大的山,又是山之尊者,古人便传为群神所居之处。

区域地质概况——地质演化史

  泰山作为地壳发展某一阶段的产物,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古泰山形成、海陆演变、今日泰山形成等三个阶段。泰山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经受了泰山运动、加里东运动、华里西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运动等五次大地壳运动的强烈变革,经历了地壳发展历史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五个主要阶段的改造,真可谓几度沉浮、几经沧桑。今日的泰山不是太古代的古老隆起,而是一个中新生代的掀斜断块凸起,燕山运动奠定了山体的基础,喜马拉雅山运动构造了山体的基本轮廓,著名的泰前断裂活动塑造了泰山今天的自然景观面貌。

  泰山的地质演化历史,主要经历了前寒武纪和显生宙两个主要的地质演化时期。

  一、前寒武纪地质演化

  前寒武纪的地质演化历史,可划分为新太古代早期(2900~2700Ma)、新太古代晚期(2700~2500Ma)、古元古代(2500~1800Ma)、中元古代(1800~1000Ma)等四大阶段。

  (1)新太古代早期绿岩陆壳形成与改造阶段
  大约在2800Ma年以前,古老陆壳裂开,生成北西向的裂谷型海槽,在其中先后发育了由拉斑玄武岩、科马提岩等基性火山岩和碎屑岩组成的基性组合型绿岩建造,继而发生绿片岩相-低角闪相变质作用形成泰山岩群。随后在2770~2700Ma望府山期英云闪长岩侵位,它们一起在2700Ma左右经历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和强烈的近水平塑性流变和滑脱-拆离构造变形作用改造,形成片麻状、条带状的层状岩系外貌,构成泰山的变质侵入岩,并在北东-南西向挤压下构成宽缓褶皱。在此阶段的末期发生第一期北西向韧性剪切变形作用。

  (2)新太古代晚期陆壳增生和初步克拉通化阶段
  首先是表现为幔源型的基性、超基性岩浆侵入作用,形成大辛庄的滑石透闪片岩、阳起片岩和蛇纹岩以及麻塔一带的角闪石岩,它们遭受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和构造变形作用。随后发生大众桥期幔壳源混合型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系列的中酸性岩浆侵位(26l3~2523Ma),形成北西向展布的岩基和岩株。在此阶段末期发生第二期北西向韧性剪切变形作用。

  (3)古元古代陆壳完全克拉通化和刚性陆壳张裂阶段
  首先发生陆壳岩石重熔,形成傲徕山期壳源型二长花岗岩系列侵位呈北西向展布的岩基(256l~25l4Ma),并遭受到构造变形的改造,生成北西向片麻理。之后发生第三期北西向韧性剪切变形作用。此后本区陆壳完全克拉通化。

  中天门期幔源型岩浆沿刚性陆壳中的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两组网状脆性断裂系统侵入(2494Ma)。尔后在中天门期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下,陆壳局部重熔,形成摩天岭二长花岗岩岩脉群(2493Ma),同时发生第四期北西向韧性剪切变形作用。

  (4)中元古代基性岩墙侵入阶段
  刚性陆壳在北北东~南南西向挤压构造作用下,再次发生张裂,基性岩浆沿北北西和北东向两组断裂侵入,形成红门期的辉绿岩岩墙及其发育的“桶状构造”。

  中、新元古代,泰山处于稳定隆升阶段,无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和构造变形作用记录。

  二、显生宙地质演化

  (1)古生代稳定地台阶段
  地壳以垂直升降为主。早古生代发生海侵,形成陆表海,接受寒武~奥陶纪的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沉积。中奥陶纪末,地壳整体抬升为陆,没有接受沉积。及至晚古生代中石炭世,地壳发生短暂的升降交替,接受海陆交互相的含煤岩系沉积,而后地壳上升进入大陆发展阶段。

  (2)中生代地台活化阶段
  在环太平洋板块强烈俯冲作用下,地块裂解,形成各种断裂并伴随少量岩浆(闪长玢岩)侵入,由北东东和北西向两组断裂组成“X”型断裂体系,构成泰山断块凸起和泰莱断块凹陷,奠定了泰山山体的基础和雏形。

  (3)新生代地壳隆升阶段(喜马拉雅期)
  从古近纪开始,北东东向泰前断裂发生强烈掀斜,泰山大幅度抬升遭受剥蚀,形成了泰山的基本轮廓,南侧的泰来盆地接受了古近纪山麓相洪积物的快速沉积。新构造运动普遍强烈,进一步塑造了泰山的自然景观面貌。泰山至今仍以0.5mm/年的速度继续抬升。此外,在泰山北侧形成掀斜断块式的不整合面重力滑动构造。

五泉山的来历是什么?
答:霍去病镇定自若,拿起马鞭在山坡上戳了五下,霎时有五股清泉顺着鞭痕从山坡汩汩流出,水味甘甜,不光供足了三军将土的用水,而且一直流到了今天,成为历代百姓饮用的重要水源。据说,这就是五泉山名的来历。 五泉之一的“惠泉”就紧依在企桥边。泉圆形,四周绿树掩映,芳草环绕,泉水清澈见底,味甘甜,...

普陀山有什么来历
答:普陀山的佛教历史悠久,作为观音道场初创于唐代。唐大中(公元847—860)年间,有梵僧(又说西域僧)来山礼佛,传说在潮音洞目睹观音示现。唐咸通四年(公元863),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回国,途经普陀山海面时触新罗礁受阻,于潮音洞登岸,留佛像于民宅中供奉,称“不肯去观音院”,观音道场...

桓仁五女山的山名来历?
答:五女山相传有五女屯兵其上,因此得名。五女山山城依山势而建,呈不规则的楔形,南北长1540米,分山腰的外城和山顶的内城两部分。山城东、西、北三面都是百尺峭壁,南面是险峻的陡坡,地形易守难攻。目前城内主要发现了3处大型建筑遗址以及城墙、哨所、兵营、蓄水池等遗址。 五女山博物馆座落在世界...

关于鼎湖山来历的传说最出名的是什么?
答:据说,星湖景观区的鼎湖山来历有很多神话,最出名的就是“黄帝铸鼎”的故事:相传,黄帝平定了中原以后,便来到一座大山中开炉铸鼎。黄帝向上天祈求铸鼎之水,于是上天在三峰鼎立处灌满了碧水给黄帝铸鼎,从此山顶便有了湖。宝鼎铸好后,玉皇大帝派来了神龙把黄帝接到天上做神仙去了。后来人们把顶湖山...

太行山名字的来历
答:太,有极大至高的意思,行,应该就是行列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极大的一行。再看太行山的形势,基本是南北走向,绵延千里,分割西部黄土高原和东部华北平原,真是极大地一行列。古人命名为太行,名副其实。太行山在我国的史籍中有诸多名称,《列子》谓之“大形”,《淮南子》、《山海经》谓之“五行山...

武当山名字的由来?
答:有谁知道武当山的由来?匿名 | 浏览4162 次 |举报 我有更好的答案推荐于2017-12-16 15:14:20 最佳答案 武当山原名“太和山”,相传为上古玄武神得道飞升之地,因而太和山供奉玄武,有“非玄武不足以当之”的说法,于是后来改名为武当山。 武当山历史地位的变迁:"武当"之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汉末至魏晋隋唐...

山是怎么来的写作文
答:第二天一早起来直奔青海湖,青海湖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试想在海拔4000多的高原上居然还有个湖泊是多么美妙的景观,途中路过一座山便叫“日月山”,日月山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它名字的来历以及日月上的白牦牛。 据说当年松赞干布来长安迎娶文成公主,唐王临别时送爱女一把日月宝剑说,如思念家乡想念父王,可以从这把宝剑...

九仙山的来历
答:关于九仙山的名字的来历众说纷纭。一说是因八仙过海时路过此山,正逢久旱不雨,荒山野岭寸草不生,山下的百姓亦难生存。为了让此山重新焕发青春,救山民于水火之中,众仙与山神一起在山上遍植花草树木。铁拐李用靴子从东海提来清水洒遍山岗荒野,花草树木喜逢甘露,速速新生。不几天满山葱绿,树木...

黄山的来历是什么?
答:黄山原名黟山。唐天宝六载(747),唐玄宗根据轩辕黄帝在这里采药炼丹得道升天的传说,改其名为黄山。过去,由于关山阻隔道路不通,一座奇秀绝顶之山,养在深闺人未识。当它一露峥嵘,即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艺术大师、著名画家刘海粟不顾年高体弱,93岁十上黄山。香港摄影家罗苏民,不顾迢迢路远旅途只辛...

麒麟山的来历是什么
答:流传比较广的一种是麒麟山原本是麒麟怪,四处做乱,后来了个法力高深的道士降伏了它,还在它的背上插了一把宝剑封印它。临沂市罗庄区沂堂镇驻地南约两公里处有一座小山岭,名曰麒麟山,身处此山,你看不到峰峦叠嶂、连绵起伏的雄伟之状,却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安然自得的恬静。相传在明朝嘉靖年间,钟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