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设计的四大表现手法 平面设计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作者&投稿:司马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同构嫁接


①异形。将表面上看似不合逻辑的形象,通过其造型的相近性,联系组合成一个整体,传达出某种特定的信息和不同形态之间的关系,从而创造出新的意义和价值。不同元素间存在着某种潜在的形态联系,才能进行异形同构。



②置换。将构成某物质的某一特定元素与另一种不属于此物质的相应元素进行互换,进行超现实的组合,构成非真实的新的视觉形象,因异物介入的组合方法导致了逻辑上的“张冠李戴”,具有浓厚的趣味性,极易让观者产生共鸣和联想。


③异质。就是将一种物质的特有材质肌理转换到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物体上,从而使两种本不相干的物体元素发生某种关系,使原本平淡无奇的形象,因材质的改变而成为新奇的视觉形象。


共生相生


通过创造性的表现形式,利用共用空间、共用轮廓、共用线条等设计手法,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象元素,共同享用同一空间、同一边缘轮廓,互为条件,构成完整的统一体。利用了形的相似性,互借互生、共用相生、异中求同,使一个形象巧妙地融入对方形态结构中。


正负翻转


正负图形也叫翻转图形,是指正形和负形相互借用、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种创意图形。正负图形利用人们视觉的不稳定性,使人在观看形象时作为正形的图和作为负形的底之间可以互相反转,一条线形从属于两种不同的形象,有时也称为图地互换图形。


悖理矛盾


悖理就是荒谬,不合常理,是指与人们的日常习惯、生活经验或者自然现象和规律相矛盾的结论,悖理图形用非现实的组合方法,将现实世界中人们所熟悉的、合理的、固有的秩序,改变、移置于荒诞反常的超现实的图像世界中,往往能给观者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和心理联想。


在设计中,悖理形式表面上看似混乱,其实是设计师有目的的将客观形象进行秩序错乱、方向颠倒处理,从而表达出新的寓意。悖理形式常运用于自相矛盾的情景中,将造成逻辑与视觉的强烈对比与矛盾,使观者诧异之余,又能感受到画面被赋予的特殊意义。


以上就是关于图形设计表现手法的相关分享,送给想要学习设计的小伙伴们,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哦!



平面设计常用表现手法有哪些?~

1、对比衬托法
对比是一种趋向于对立冲突的艺术美中最突出的表现手法。它把作品中所描绘的事物的性质和特点放在鲜明的对照和直接对比中来表现,借彼显此,互比互衬,从对比所呈现的差别中,达到集中,简洁,曲折变化的表现。
2、突出特征法
运用各种式抓住和强调作品本身与众不同的特征,并把它鲜明地表现出来,将这些特征置于画面的主要视觉部位或加以烘托处理,使人在接触言辞画面的瞬间即很快感受到,对其产生注意和发生视觉兴趣。
3、运用联想法
在审美的过程中通过丰富的联想,能突破时空的界限,扩大艺术形象的容量,加深画面的意境,通过联想 ,人们在审美对象上看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经验,美感往往显得特别强烈,在产生联想过程中引发了美感共鸣。

4、富于幽默法
在作品中巧妙地再现喜剧性特征,抓住生活现象中局部性的东西,通过人们的性恪,外貌和举止的某些可笑的特征表现出来。幽默的表现手法,往往运用饶有风趣的情节,巧妙的安排,把某种需要肯定的事物,无限延伸到漫画的程度,造成一种充满情趣,引人发笑而又耐人寻味的幽默意境。
6、以情托物法
在表现手法上侧重选择具有感情倾向的内容,以美好的感情来烘托主题,真实而生动地反映这种审美感情就能获得以情动人,发挥艺术感染人的力量,这是平面设计的文学侧重和美的意境与情趣的追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面设计理论

平面设计常用的表现手法
每当翻开一本版式明快,色彩跳跃,文字流畅设计精美的杂志,你都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即使你对其中的文字内容并没有什么兴趣,有些精致的广告也能吸引住你。这就是平面设计的魅力,它能把一种概念,一种思想通过精美的构图、版式和色彩,传达给看到它的人。其实只要掌握一些平面设计的规律,灵活运用,我们也能做出美妙的设计。本系列文章将向您介绍十余种平面设计的常用手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基本概念
(一)、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是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的。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而平面设计所表现的立体空间感,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二)、平面设计的术语:
1.和谐:从狭义上理解,和谐的平面设计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的。广义上理解,是在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给我们的感觉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
2.对比:又称对照,把质或量反差很大的两个要素成功的配列在一起,使人感觉鲜明强烈而又具有统一感,使主体更加鲜明、作品更加活跃。
3.对称:假定在一个图形的中央设定一条垂直线,将图形分为相等的左右两个部分,其左右两个部分的图形完全相等,这就是对称图。
4.平衡:从物理上理解是指的重量关系,在平面设计中指的是根据图像的形量、大小、轻重、色彩和材质的分布作用与视觉判断上的平衡。
5.比例:是指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比例是构成设计中一切单位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
6.重心:画面的中心点,就是视觉的重心点,画面图像的轮廓的变化,图形的聚散,色彩或明暗的分布都可对视觉中心产生影响。
7.节奏:节奏这个具有时间感的用于在构成设计上指以同一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感。
8.韵律:平面构成中单纯的单元组合重复易于单调,由有规律变化的形象或色群间以数比、等比处理排列,使之产生音乐的旋律感,成为韵律。
(三)、平面设计的元素
1.概念元素,所谓概念元素是那些不实际存在的,不可见的,但人们的意识又能感觉到的东西。例如我们看到尖角的图形,感到上面有点,物体的轮廓上有边缘线。概念元素包括:点、线、面。
2.视觉元素:概念元素不在实际的设计中加以体现,它将是没有意义的。概念元素通常是通过视觉元素体现的,视觉元素包括图形的大小、形状、色彩等。
3.关系元素:视觉元素在画面上如何组织、排列,是靠关系元素来决定的。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4.实用元素:指设计所表达的含义、内容、设计的目的及功能。
下面我们具体介绍平面设计的构成方式。
二、元素的运用
(一)点、线、面的构成
形象是物体的外部特征,是可见的。形象包括视觉元素的各部分,所有的概念元素如点、线、面在见于画面时,也具有各自的形象。
平面设计中的基本形:在平面设计中,一组相同或相似的形象组成,其每一组成单位成为基本形,基本形是一个最小的单位,利用它根据一定的构成原则排列、组合、便可得到最好的构成效果。
1.组形:在构成中,由于基本的组合,产生了形与形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有:
2.分离:形与形之间不接触,有一定距离。
3.接触:形与形之间边缘正好相切。
4.复叠:形与形之间是复叠关系,由此产生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关系。
5透叠:形与形之间透明性的相互交叠,但不产生上下前后的空间关系。
6.结合:形与形之间相互之间结合成为较大的新形状。
7.减却:形与形之间相互覆盖,覆盖的地方被剪掉。
8.差叠:形与形之间相互交叠,交叠的地方产生新的形。
9.重合:形与形之间相互重合,变为一体。
(二)渐变
渐变是我常常听说的一种效果,在自然界中能亲身体验到,在行驶的道路上我们会感到树木由近到远、由大到小的渐变。
渐变的类型:
1.形状的渐变:一个基本形渐变到另一个基本形,基本形可以由完整的渐变到残缺,也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渐变到具象。
2.方向的渐变:基本形可在平面上作有方向的渐变。
3.位置的渐变:基本形作位置渐变时需用骨架,因为基本形在作位置渐变时,超出骨架的部分会被切掉。
4.大小的渐变:基本形由大到小的渐变排列,会产生远近深度及空间感。
5.色彩的渐变:在色彩中,色相、明度、纯度都可以出渐变效果,并会产生有层次感的美感。
6.骨格的渐变:是指骨格有规律的变化,使基本形在形状、大小、方向上进行变化。划分骨格的线可以做水平、垂直、斜线、折线、曲线等个总骨格的渐变。渐变的骨格精心排列,会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有时还会产生错视和运动感。
(三)重复
重复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次以上,重复是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手法,以加强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所谓相同,在重复的构成中主要是指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相同。重复中的基本形:用来重复的形状称为基本形,每一基本形为一个单位,然后以重复的手法进行设计,基本形不宜复杂,以简单为主。
重复的类型:
1.基本形的重复:在构成设计中使用同一个基本形构成的图面叫基本形的重复,这种重复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例如:高楼上的一个个窗子。
2.骨格的重复:如果骨格每一单位的形状和面积均完全相等,这就是一个重复的骨格,重复的骨格是规律的骨格的一种,最简单的一种。
3.形状的重复:形状是最常用的重复元素,在整个构成中重复的形状可在大小、色彩等方面有所变动。
4.大小重复:相似或相同的形状,在大小上进行重复。
5.色彩重复:在色彩相同的条件下,形状、大小可有所变动。
6.肌理的重复:在肌理相同的条件下、大小、色彩可有所变动。
7.方向的重复:形状在构成中有着明显一致的方向性。
(四)近似
近似指的是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特征,它表现了在统一中呈现生动变化的效果。近似的程度可大可小,如果近似的程度大就产生了重复感。近似程度小就会破坏统一。
近似的分类:
1.形状的近似:两个形象如果属同一族类,它们的形状均是近似的,如同人类的形象一样。
2.骨格的近似:骨格可以不是重复而是近似的,也就是说骨格单位的形状、大小有一定变化,是近似的。
注意:近似与渐变的区别,渐变的变化是规律性很强的,基本形排列非常严谨,而近似的变化规律性不强,基本和其它视觉要素的变化较大,也比较活泼。
(五)骨格
骨格网决定了基本形在构图中彼此的关系。有时,骨格也成为形象的一部分,骨格的不同变化会使整体构图发生变化。
骨格分为:
1.规律性骨格:规律性骨格有精确严谨的骨格线,有规律的数字关系,基本形按照骨格排列,有强烈的秩序感。主要有重复、渐变、发射等骨格。
2.非规律性骨格:非规律性骨格一般没有严谨的骨格线,构成方式比较自由。
3.作用性骨格:作用性骨格是使基本形彼此分成各自单位的界线,骨格给形象准确的空间,基本形在骨格单位内可自由改变位置、方向、正负,甚至越出骨格线。
4.非作用性骨格:非作用性骨格是概念性的,非作用性骨格线有助于基本形的排列组织,但不会影响它们的形状,也不会将空间分割为相对独立的骨格单位。
5.重复性骨格:是指骨格线分割的空间单位在形状、大小上完全相同,它是最有规律性的骨格,基本形按骨格连续性的排列。
平面设计是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的。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而平面设计所表现的立体空间感,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六)发射
发射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太阳四射的光芒就是发射的。发射具有方向的规律性,发射中心为最重要的视觉焦点,所有的形象均向中心集中,或由中心散开,有时可造成光学动感,会产生爆炸的感觉,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发射的分类:
1.中心点的发射:由此中心向外或由外向内集中的发射。
2.螺旋式的发射:螺旋的基本形式已旋绕的排列方式进行的,旋绕的基本形逐渐扩大形成螺旋式的发射。
3.同心式发射:同心发射是一个焦点为中心,层层环绕发射,如箭靶的图形。
(七)特异
特异是指构成要素在有次序的关系里,有意违反次序,使少数个别的要素显得突出,以打破规律性。
特异的分类:
1.形状的特异:在许多重复或近似的基本形中,出现一小部分特异的形状,以形成差异对比,成为画面上的视觉焦点。
2.大小的特异:在相同的基本形的构成中,只在大小上做些特异的对比,但应注意基本形在大小上的特异要适中,不要对比太悬殊或太相似。
3.色彩的特异:在同类色彩构成中,加进某些对比成分,以打破单调。
4.方向的特异:大多数基本形式有次序的排列的,在方向上一致,少数基本形在方向上有所变化以形成特意效果。
5.肌理的特异:在相同的肌理质感中,造成不同的肌理变化。
(八)对比
对比有时候是形态上的对比,有时是色彩和质感的对比。对比可产生明朗、肯定、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深刻的印象。在自然界充满了对比,天地、陆海、红花绿叶都是对比的现象。构成对比的关系,包括:大小、明暗、锐钝、轻重等。
对比的分类:
1.形状的对比:完全不同的形状,固然产生一定的对比,但应该注意统一感。
2.大小的对比:形状在画面的面积大小不同,线的长短不同所形成的对比。
3.色彩的对比:色彩由于色相、明暗、浓淡、冷暖不同所产生的对比。
4.肌理的对比:不同的肌理感觉,如粗细、光滑、纹理的凹凸感不同所产生的对比。
5.位置的对比:画面中形状的位置不同,如上下、左右、高低等不同位置所产生的对比。
6.重心的对比:重心的稳定、不稳定、轻重感不同所产生的对比。
7.空间的对比:平面中的正负、图底、远近及前后感所产生的对比。
8.虚实的对比:画面中有实感的图形称之为实,空间是虚,虚的地方大多是底。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比的使用中,要求统一的整体感,视觉要素的各方面要有一定总的趋势,有一个重点,相互烘托。如果处处对比,反而强调不出对比的因素。
(九)密集
密集在设计中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图面的手法,基本形在整个构图中可自由散布,有疏有密。最疏或最密的地方常常成为整个设计的视觉焦点。在图面中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张力,向磁场一样,具有节奏感。密集也是一种对比的情况,利用基本形数量排列的多少,产生疏密、虚实、松紧的对比效果。
密集的分类:
1.点的密集:在设计中将一个概念性的点放于构图上的某一点,基本形在组织排列上都趋向于这个点密集,愈接近此点愈密,远离此点愈疏。
2.线的密集:在构图中有一概念性的线,基本形向此线密集,在线的位置上密集最大、离线愈远则基本形愈疏。
3.自由密集:在构图中,基本形的组织没有点或线的密集约束,完全是自由散布,没有规律,基本形的疏密变化比较微妙。
4.拥挤与疏离:拥挤是过度密集,所有基本形在整个构图中是一种拥挤状态,占满了全部空间,没有疏的地方。疏离与密集相反,整个构图中基本形彼此疏远,散布在各个角落,散布可以是均匀的,也可以是不均匀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密集效果处理中,基本形的面积要细小,数量要多,以便有密集的效果。基本形的形状可以是相同或近似的,在大小和方向上可有一些变化。在密集的构成中,重要的是基本形的密集组织,一定要有张力和动感的趋势,不能组织涣散。
(十)肌理
肌理又称质感,由于物体的材料不同,表面的排列、组织、构造个不同,因而产生粗糙感、光滑、软硬感。
肌理的创造方法:
1.笔触的变化:利用笔触的粗、细、硬、软、重以及笔触的不同排列,而描绘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2.印拓:用油墨或涂料雕刻及自然形成的凹凸不平的表面上,然后印在图面上,便会形成古朴的拓印肌理。
3.喷绘:用喷笔或用金属网与牙刷,把溶解的颜料刷下去后,色料如雾状的喷在纸上。
4.染:具有吸水力强的表面,可用液体颜料进行渲染、侵染、颜料会在表面自然散开,产生自然优美的肌理效果。
5.纸张:各种不同的纸张,由于加工的材料不同,本身在粗细、纹理、结构上不同,或人为的折皱,揉产生特殊的肌理效果。
(十一)空间
我们一般所说的空间,是指的二维空间。空间感表现手法有以下几点:
1.利用大小表现空间感:大小相同的东西,由于远近不同产生大小的感觉,近大远小。在平面上一样,面积大的我们感觉近,面积小的觉得远。
2.利用重叠表现:在平面上一个形状叠在另一个形状之上,会有前有后、上下的感觉,产生空间感。
3.利用阴影表现:阴影的区分会使物体具有立体感觉和物体的凹凸感。
4.利用间隔疏密表现:细小的形象或线条的疏密变化可产生空间感,在现实中如一款有点状图案的窗帘,在其卷着处的图案会变的密集,间隔小,越密感觉越远。
5.利用平行线的方向改变来表现:改变排列平行线的方向,会产生三次元的幻象。
6.色彩变化来表现:利用色彩的冷暖变化,冷色远离,暖色靠近。
7.肌理变化的表现:粗糙的表面是人感到接近,细致的表面感到远离。
8.矛盾空间来表现:所谓矛盾空间是指在真实空间里不可能存在的,只有在假设的空间仲才存在。
平面设计是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的。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而平面设计所表现的立体空间感,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十二)图与底
图与底存在一种对比、衬托之中产生出来的关系。自然界中蓝天白云、红花绿叶都反映了一种对比与衬托之间的关系。在平面设计中图与底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有时是反转的关系。
图与底在设计中的运用:
1.色彩明度较高的有图的感觉。
2.凹凸变化中的凸的形象有正图感。
3.面积大小的比较中,小的有图感。
4.在空间被包围的形状有图感。
5.在静与动的两这种,动态的具有图感。
6.在抽象的与具象的之间,具象的有图感。
7.在几何图案中,图底可根据对比关系而定,对比越大越容易区别图与底。
图与底的反转现象:有时候图与底的特征十分相似,不容易区别,这就是图底的翻转现象。(十三)打散
打散是一种分解组合的构成方法,就是把一个完整的东西,分为各个部分,然后根据一定的构成原则重新组合。这种方法有利于抓住事物的内部结构及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解刨事物,从一个具象的形态中提炼出抽象的成分,用这些抽象的成分再组成一个新的形态,产生新的美感。
(十四)韵律
韵律的表现是表达动态的构成方法之一,在同一要素周期性反复出现时,会形成运动感,这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韵律的表现是画面充满生机,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1.一次元的韵律表现:基本形在上下左右做单一方向的反复叫一次元的韵律。这时如果基本形的间隔相同,则韵律变化就少,如基本形价格不一,会产生复杂的韵律感。
2.二次元的韵律表现:像围棋的盘在上下左右方向作反复的叫二次元韵律,基本形可以等间隔,也可有一定的变化。
3.利用渐变表现韵律:根据数理性的规则变化产生韵律,数理比率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可造成渐变产生韵律感。
(十五)分割
在平面构成中,把整体分成部分,叫分割。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随时可见,如房屋的吊顶、地板都构成了分割。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分割方法:
1.等形分割:要求形状完全一样,分割后再把分隔界线加以取舍,会有良好的效果。
2.自由分割:自由分割是不规则的,将画面自由分割的方法,它不同于数学规则分割产生的整齐效果,但它的随意性分割,给人活泼不受约束的感觉.
3.比例与数列:利用比例完成的构图通常具有秩序、明朗的特性,给人清新之感。分隔给予一定的法则,如黄金分割法、数列等。
(十六)平衡
在造型的时候,平衡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平衡造成的视觉满足,使人的眼睛能够在观察对象时产生一种平衡、安稳的感受。
平衡主要分为:
1.对称平衡:如人、蝴蝶,一些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的形状。
2.非对称平衡:虽然没有中轴线,不是对称的关系,却有很端正的平衡美感。
(十七)基本形的各种排列
基本形是构成中最基本的单位元素,在单位元素的群集化过程中,可能变化出无数的组合形式,为使构成变化不杂乱,基本形以简单的几何形态为好。
基本形的排列原则:
1.基本形线装的排列:排列向横向发展,发展成为现状图形,有很强的方向性。可以水平方向或斜线方向发展。
2.面状排列:基本形以二次方向排列,构成面状图形。
3.环状排列:把基本形线状的排列发展成为曲线,使两端连接。
4.放射状排列:基本形由中心向外排列,造成放射图形。
5.对称排列:基本形左右对称排列,排列规律、整齐。

平面设计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简析
答:3.环状排列:把基本形线状的排列发展成为曲线,使两端连接。4.放射状排列:基本形由中心向外排列,造成放射图形。5.对称排列:基本形左右对称排列,排列规律、整齐。六、图与底 图与底存在一种对比、衬托之中产生出来的关系。自然界中蓝天白云、红花绿叶都反映了一种对比与衬托之间的关系。在平面设计中...

平面设计常用表现手法有哪些
答:1、以小见大法 以小见大中的“小”,是广告画面描写的焦点和视觉兴趣中心,它既是广告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设计者匠心独具的安排,因面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2、运用联想法 在审美的过程中通过丰富的联想,能突破时空的界限,...

请你列举5种设计中的艺术方法,并对其简要说明?
答:在广告设计中对立体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到全的表现手法,给设计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

平面设计常用的表现手法
答:重复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次以上,重复是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手法,以加强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所谓相同,在重复的构成中主要是指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相同。重复中的基本形:用来重复的形状称为基本形,每一基本形为一个单位,然后以重复的手法进行设计,基本形不宜复...

设计师常用的设计方法?
答:当然,极简设计远不止这么简单,否则人人都能做,优秀的极简设计产品本身或者主视觉图形一定要美观、精简、独特,排版和配色也很讲究。04.抽象很多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就很抽象,很难一眼就看明白它们在说什么,所以艺术给人的感觉很高级,设计作品也同样如此,使用抽象手法来设计图形、表现设计主题,通常会...

服装设计的表现手法
答:服装设计的表现手法 服装设计属于工艺美术范畴,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服装设计的表现手法,欢迎阅读。服装设计的表现手法 1.淡彩法——以勾线为主,在时装画的主要部位,简略地敷以色彩。这种敷色方法,由于采用水彩画着色法,故多用水彩色或水粉色。勾线的工具...

设计中图形有那些形式?
答:图形的形式表现可分具象图形、抽象图形、装饰图形三种基本类型。1.具象图形 具象图形是对自然物象的再塑造,在包装画面中通常以摄影图片和富裕的绘画形式来表现,在表现手法上主要有:(1)写实图形:就是采用写实绘画或摄影图片直接真实的表达产品对象。(2)归纳简化: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去掉繁琐...

平面广告设计中图形创意的作用与表现手法
答:图形创意是设计者用独特的表现方法与创意设计图形,来准确表达设计作品的主题内涵,用艺术的手法将语言转变成图形的设计过程。广告设计中视觉中心就是图形创意,它的原则是用来传播信息,并用新颖的表现形式与方式说明信息内容,以独具匠心的画面引起人们的注意,并给人留下十分深刻印象。现代人们的审美意识越来越高,对图形创...

设计的艺术手法有那5种?举例下,详细点,谢谢
答:在广告设计中对立体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到全的表现手法,给设计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

设计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答:通过这种手法能更鲜明地强调或揭示事物的实质,加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5.以小见大法 在设计中对立体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到全的表现手法,给设计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