杧果主要病虫害与防治有哪些? 芒果常见的病害有哪些?

作者&投稿:郝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杧果炭疽病 杧果炭疽病(见图2-70)是最常见、最重要的病害,广泛分布于各杧果产区,引起叶枯、枝枯、花穗干枯和果腐;在采后贮运期间引起后熟果实大量腐烂,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图2-70 杧果炭疽病

1.病叶 2、3.病果 4.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1)刚毛(2)分生孢子梗(3)分生孢子

(1)症状 受害的嫩叶多从叶尖附近开始发病,后逐渐扩展为浅褐色的枯斑,叶片卷曲,并向叶柄、枝条扩展,形成枝条“回枯”。病部后期出现许多小黑粒,在潮湿的条件下孢子盘会产生橙红色的分生孢子堆,受害枝、叶最终干枯脱落。老叶发病,边缘呈波浪状干枯。受害后,花梗和穗梗先出现暗褐色小条斑,然后变褐干枯。坐果期的幼果易感病,病菌侵入幼果后常处于潜伏侵染状态,果实成熟后才表现症状,逐渐扩展为黑褐色病斑,造成落果。

(2)病原 杧果炭疽病的病原为一种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属半知菌亚门的刺盘孢属和盘长孢属。两种菌的分生孢子盘埋于表皮下,后随表皮破裂而外露。分生孢子盘直径20~49纳米,具1~3个分隔。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无刚毛的是盘长孢属,具刺状刚毛的是刺盘孢属。

(3)发病规律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在田间枯枝、烂叶上越冬的菌丝体或分生孢子是病害的初侵染源。春天,病残体上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随雨水或昆虫传播到新梢或花穗,温湿条件适合时即可萌发,并穿透寄主表皮而进入皮层细胞。未成熟的果实由于含糖量低,不利于病菌的发展,只能暂处于潜伏侵染的状态。杧果炭疽病容易在温暖潮湿的季节发生流行,最适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90%以上。所以广东在4月至5月的梅雨季节常是病害的流行期。红象牙、湛江红杧1号及湛江红杧6号、丰顺无核杧和广东土杧均为感病品种。

(4)防治方法 ①杧果炭疽病的田间防治强调清园及化学防治相结合。在采果后及春季开花前后,结合修剪彻底剪除病枝叶、僵果,并将地面的枯枝、落叶集中焚毁,以减少病害的初次侵染源。②根据不同的生长期使用不同的药剂保护:修剪清园后喷1%等量式波尔多液,或30%氧氯化铜胶悬剂600~800倍液,或25%施保克300倍液,以防止剪口回枯;抽穗期花穗长出5厘米之前,可用含铜杀菌剂或0.3~0.4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雾;谢花后至第二次生理落果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喷雾;果实膨大期到采果前10天可选择上述杀菌剂交替使用。气温较高时使用的浓度要降低,以免果实发生药害。

2.杧果白粉病 白粉病是杧果花期的主要病害,同时危害幼果、嫩叶,严重影响果实产量。它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1)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花序、幼果和嫩叶。花序枝梗最容易受感染,梗上病斑褐色、下凹,病部常见白粉状物,花梗环缢状死亡,其上花朵、幼果随之枯死脱落。嫩叶症状多在叶背,病叶常扭曲、畸形。幼果受害,果面出现近圆形的斑点,严重时幼果全部被白粉状物覆盖,造成大量落果。

(2)病原 该病病原(见图2-71)是一种真菌,称为杧果粉孢霉(Oidium mangi-ferae Berthet.)属半知菌亚门。病部上的白色粉状即是病原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菌丝表生,以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组织吸取营养。分生孢子梗直立、单生,顶端可连续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串生,卵圆形,无色透明。

图2-71 杧果白粉病

1.叶片被害状 2.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3)发病规律 该病原菌主要在老叶上越冬,成为翌年花期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产生后随风雨、昆虫传播到花穗、嫩梢侵染发病。2~4月花期遇低温,病害容易发生流行。在广东,秋杧、粤西1号、桂香杧等品种易感病。

(4)防治方法 防治上除选择抗病品种外,应特别注意花期喷药防病:当花穗抽发5~10厘米时采用40%灭病威胶悬剂400~600倍液,或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0.3~0.4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施,每隔10~15天一次,共喷2~3次。盛花期要停止喷药,以免发生药害。

3.杧果疮痂病 杧果疮痂病在1985年以前曾列为我国对外检疫对象,后因在广东产区已较普遍发现此病,故已撤消外检,但仍需密切监视国内各产区病情的发展动向。

(1)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幼果和嫩叶,引起落果、叶片畸形。幼果发病常见许多凸起的小黑斑,中央呈星状裂纹,病部后期产生大量微小黑点,此为该病的分生孢子盘,潮湿时其上有稀疏的灰色霉状物,病果易脱落。嫩叶发病从叶背开始,病斑圆形,暗褐至黑色,直径1~2毫米,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可见绒毛状物,后期病叶扭曲畸形;老叶发病亦在叶背,可见有许多黑点凸起,中央开裂,严重时可引起大落叶。

(2)病原 该病的病原是一种真菌,称为杧果痂囊腔(Elsinoe mangiferae Bit.Et Jen.)的真菌,属子囊菌。分生孢子梗直或弯曲,分生孢子单胞、杆状、少数长椭圆形,成熟时呈淡褐色,单生偶有两个串生。

(3)发病规律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初侵染源主要来自带病的老叶,远距离传播则为接穗和种苗,近距离传播靠雨水和昆虫侵入幼嫩组织,使病害不断扩展为害。病菌对苗木的为害比成年树的更大,常导致苗木死亡。

(4)防治方法 防治上首先强调检疫,以防带病的种苗、接穗传入新区。结果园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胶悬剂800倍液喷雾;苗圃地新梢期喷铜剂对新叶有保护作用。

4.杧果细菌性黑斑病 杧果细菌性黑斑病(见图2-72)在我国广东、云南、福建等省均有发生,病菌侵入叶片,幼果,常引起落叶,落果,降低产量。

(1)症状 病菌主要为害叶片、枝条和幼果。叶片受害开始时呈水渍状斑,后扩展为褐色至黑色的多角形病斑,周围有黄晕,大小约1~3毫米,常受叶脉限制。嫩茎感染后明显褪绿,裂缝流胶形成黑斑,感病幼果则出现不规则暗绿色水渍状斑,直径1~1.5毫米,天气潮湿时病部有细菌脓溢出。

(2)病原 该病的病原是一种细菌,是黑腐黄单胞杆菌杧果的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mangiferaeindi-cae(Patel et al.)Robbs.Ribe-iro&Kimura]。该菌为短杆状,有1~5根极生鞭毛,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30℃。

(3)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在感病的组织上越冬。次年当温湿条件适宜时,病菌靠风雨传播从伤口、自然孔侵入,高温、多雨、潮湿的季节,特别是台风暴雨后,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图2-72 杧果细菌性黑斑病

1.病叶 2.病果 3.病枝 4.病原细菌

(4)防治方法 ①搞好清园,减少初侵染菌源,剪除病枝,清除枯枝落叶落果,集中烧毁。②发病初期或每次暴风雨后,喷洒1~2次1%波尔多液或0.1%~0.5%霜疫灵,或30%DT杀菌剂5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4000~5000倍液,有一定的效果。

5.杧果梢枯流胶病 杧果梢枯流胶病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省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枝梢及主干,也可为害花及幼果,引起枝梢及主干枯死。

(1)症状 枝条初感病时组织变色,皮层出现溃疡斑,并流出初为白色后变褐色的树胶。病部以上的枝条枯萎,下部有时抽出一些小枝,但叶片褪色变黄,最后整个枝条枯萎。剥开病枝、树皮及木质部呈红褐色,在枯死枝条上长出小黑点。花梗受害发生纵裂缝。病害扩展到幼果上,果实变褐色,随后果皮及果肉腐烂,并渗出黏稠的汁液,病果脱落。

(2)病原 该病的病原(见图2-73)是一种叫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的真菌,属半知菌亚门。病部长出的小黑点是其无性世代分生孢子器。梨形或球形,有孔口,直径200~350微米;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卵形,未成熟时单胞无色,成熟时双胞褐色。

图2-73 杧果梢枯流胶病

1.分生孢子 2.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3.病枝

(3)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上越冬。次年温湿度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寄主。该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因此树势衰弱和受天牛为害重的果园发病较严重。在潮湿地的嫁接苗上严重受害。一般冬末初春发病重,夏季发病较轻,高温高湿和荫蔽有利于病害发生。

(4)防治方法 ①芽接苗应种植在空气流通的干燥处,特别要使嫁接部位的伤口保持干燥。②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并结合修剪,清除病枝梢,集中烧毁,并及时防治钻蛀性害虫,田间操作防止机械伤。③加强对天牛等害虫的防治,减少病菌从伤口侵入。切除病部和病死枯枝,切口处涂上波尔多液(1份硫酸铜,2份新鲜消石灰,2份鲜牛粪混合成软膏状)或涂托布津浆(200倍托布津混牛粪)保护;或用0.3%氧氯化铜可湿性粉剂调成糊状抹伤口。④花期开始喷3%氧氯化铜悬浮液;幼果期喷1∶1∶160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一般10~15天一次,共喷2~3次。

6.杧果横线尾夜蛾(Chlumetia transverse Walker)杧果横尾线夜蛾又叫杧果钻虫、杧果蛀梢蛾(见图2-74)属鳞翅目夜蛾科,遍布全国杧果产区,以幼虫蛀食杧果的嫩梢和花穗,引致枯萎,严重影响幼树生长和结果树的产量。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9~11毫米,翅展19~23毫米,体背面黑褐色,腹面灰白色,胸、腹交替处有白色“八”字形纹。卵扁圆形,长径约0.8毫米,初产时青色,后转红褐色,卵壳表面有辐射状的纵沟多条,并有7~8个环圈,卵顶中央呈花瓣状。老熟幼虫体长12~16毫米,头部及前胸背板黑褐色,胴体青绿带紫红色,杂有淡黄色不规则的斑块,但幼虫体色会随龄期和取食不同的梢期而有很大的差异。前胸及1~8腹节的气门清晰,腹足趾钩列为单序则带而略呈弧形。蛹为被蛹,长7~11毫米,初代蛹时青褐色,后变褐色,近羽化时呈黑褐色。

图2-74 杧果横纹尾夜蛾

1.成虫 2.卵 3.幼虫 4.蛹 5.被害状

(2)生活习性 杧果横线尾夜蛾广西每年发生8代,世代重叠,以蛹越冬,每年1~2月越冬代成虫陆续羽化。成虫晚上活动,交尾后3~5天产卵,卵散产在嫩梢或花穗上,初孵幼虫一般先蛀食嫩叶的主脉或叶柄,3龄后才钻入嫩梢或花穗为害,还能转梢为害。老熟幼虫在杧果的枯枝、朽木、树皮或树头周围疏松的表土化蛹。蛹期冬春季17~54天,夏秋10~14天。

(3)防治方法 ①经常清除果园的枯枝、朽木、刮除粗皮,减少合适的化蛹场所。根据幼虫化蛹的习性,在树干基部绑扎稻草引诱老熟幼虫化蛹,每隔8~10天收捕一次,效果显著。②根据杧果的物候期,喷药保护嫩梢花穗。选用90%敌百虫、或50%稻丰散乳油、或50%磷胺、或50%杀螟松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每周1次,喷施2~3次,可获得良好的保梢效果。

7.杧果扁喙叶蝉(Idioscopus incertus Baker)杧果扁喙叶蝉(见图2-75),曾误称为片角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是杧果的重要害虫之一,遍布我国杧果产区。若虫、成虫常群集吸食杧果的幼芽、嫩梢、叶片、花穗和幼果的汁液。被害的幼芽、花穗枯萎,幼果脱落,严重影响杧果的生长和产量。此外,虫体排出的蜜露可以引致煤烟病的发生,影响叶片光合作用。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5毫米,长盾形。头短而宽,头顶中间有一个暗褐色斑点。前胸背板淡灰绿色,布满不规则的深色斑点,近两侧角颜色渐淡,前翅青铜色,半透明。卵香蕉形,先端膨大,长1.2毫米左右,初期无色半透明,逐渐变成淡土黄色。末龄若虫体长4毫米,头、胸土黄色,有黑褐色斑。腹部黑色,背面前方有1个大黄斑。

图2-75 杧果扁喙叶蝉

1.卵 2.幼虫 3.若虫 4.叶背中脉的产卵斑

(2)生活习性 在海南每年发生8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枝叶上越冬。第一代发生在2~5月,其发生数量与食料的质量及气候因素极为密切。以花前嫩梢和花穗为营养者繁殖力剧增,故每年2~4月是扁喙叶蝉发生的高峰期。在平均28℃的温度中饲养观察,卵期4天,若虫8~12天,成虫期70~80天。成虫选择初露芽苞的嫩芽、嫩梢、幼叶柄及叶脉上产卵,卵散产,但在叶背主脉里的卵粒则成排排列,每雌虫平均产卵150~200粒。

(3)防治方法 ①避免不同杧果品种混种,以免抽梢先后不一。注意控制肥、水,力求果园抽穗一致,以便于集中防治。对于结果树,更应控制夏梢,中断其食料,以达到控制虫口密度的目的。②当虫口密度较大,特别是花芽、嫩梢抽生时,可选用下列药剂进行化学防治:50%叶蝉散可湿性剂或50%马拉硫磷乳油或50%稻丰散乳油或25%亚胺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40%乐果+80%敌敌畏乳油各800倍混合液。20%速灭杀丁乳油或10%高效灭百可乳油6000~8000倍液,为防止害虫产生抗性,以上药剂应轮换使用。③注意保护天敌。果园中的蜘蛛、猎蝽、螳螂、捻翅虫和某些卵寄生蜂都是叶蝉的天敌,它们在抑制扁喙叶蝉种群数量发展上具有长期的作用,应倍加注意保护。

8.杧果叶瘿蚊(Erosomyia mangiferae Felt)杧果叶瘿蚊是近年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杧果叶片发生严重的害虫,属双翅目瘿蚊科,以幼虫取食叶肉,受害严重的叶片破裂以至枯萎脱落。

(1)形态特征 雄虫体长1~1.05毫米,草黄色,中胸盾片两侧色暗,中线色淡,足黄色,翅透明,触角14节,长1.12毫米,前、中、后爪各有齿,后足细长。抱握器端部细长,略弯,阳茎粗壮,端部宽大,端缘中央具凹刻。雌虫体长1.2毫米,草黄色。触角14节,长与腹部相等或略短,各节有2排轮生刚毛。产卵器具有大的端叶,端叶上密生小刺和数根刚毛。卵椭圆形,长约1毫米,无色。幼虫蛆形黄色。末龄幼虫长1.8~2.1毫米,有体节,剑骨片细长,端部宽大,端部中央具有较大的三角形凹刻。形成2个三角形大齿。蛹短椭圆形,外有一层黄褐色薄膜包囊,蛹体黄色。头的后面前胸处有1对长毛。黑褐色,是呼吸管,头部的前面有1对红色的短毛。足细长,紧贴腹部中央。触角、翅芽均密贴在虫体两侧。

(2)生活习性 杧果叶瘿蚊广州地区每年发生8代。以蛹在果园1~3厘米的表土层内越冬。每年4月,越冬蛹羽化,交尾后成虫产卵于新梢嫩叶,卵散产,每叶几粒至几百粒。幼虫孵出后从卵壳底面直接侵入叶肉,受害部初见针尖状褐色小点,周围呈现黄绿色、水渍状的晕斑。随着幼虫发育,受害部叶片组织因受刺激增长而逐渐向两面隆起,逐步形成直径2~3毫米疱疹状凸起的虫瘿,一虫一瘿,幼虫老熟前绝不转移。瘿内幼虫老熟后自行钻孔离瘿坠地入土化蛹,从而导致叶片穿孔、干枯、乃至脱落。全年以夏秋梢受害最重。幼虫怕干旱或强烈阳光,落地后2~3小时找不到湿润土壤则不能入土化蛹,在强光下曝晒2~3小时即死亡。但能耐高湿,在水盆中能活15~20天。幼虫进入表土后,2天就结成一层体外薄膜。随后化蛹。

(3)防治方法 ①苗木处理。挖苗前先用50%乐果乳油或25%喹硫磷1000倍液喷雾1次,调运前认真检查并将有虫瘿的叶片彻底摘除烧毁,严防害虫随苗木传入新区。②在瘿蚊已发生危害的地区,结合栽培管理,在采果后秋冬清园时将病虫枝叶、内膛荫枝剪去,并集中园内枯枝落叶一起焚烧。③早春根据测报,于成虫羽化出土前夕,用50%辛硫磷乳油每公顷5千克配制成毒土撒施全园后,随即浅耕耘4~6厘米,使药土揉合浅埋,对压低第一代虫口密度有重要的作用。④视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于春梢抽出7天内,夏、秋梢抽出5天内,选用乐果、喹硫磷、敌百虫或敌杀死喷雾1~2次,消灭幼虫。

9.脊胸天牛(Rhytidoferia bowrintii White)脊胸天牛属(见图2-76)鞘翅目天牛科。是杧果树的毁灭性害虫,幼虫钻蛀杧果树的枝条和树干。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贵州和台湾省(自治区)均有分布。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3.6~35.4毫米。栗色至栗黑色。体狭长,两侧平行。头顶后方具许多小颗粒。雄虫触角为体长的3/4。雌虫触角稍短。前胸前端窄于后端,背板两侧圆,前后端具横脊,中区有纵脊19条。鞘翅前宽后窄,后缘斜切,内缘角刺状,翅面粗糙,密布刻点,由灰白短毛和金黄毛组成长条斑纹,排列呈断续的5条纵行。足和体腹布满灰或灰褐绒毛。卵长圆筒形,长2毫米左右,初为乳白色,后呈黄褐色。蛹扁纺锤形,初为黄白色,后呈淡黄褐色。幼虫淡黄白色,腹部侧面及背面被有大量弯曲小刺。

图2-76 脊胸天牛

1.成虫 2.卵 3.幼虫 4.蛹 5.被害状

(2)发生规律 脊胸天牛每年发生1代,跨年完成,以幼虫在蛀道内越冬,其中大部分于2~4月化蛹,4~5月大量成虫出现。成虫的羽化、交尾、产卵等活动都在夜间进行,白天多栖息在叶片浓密之枝条上,交尾后的雌虫大多数产卵于枝条近端部的芽痕,或枝条伤口的皮层与木质部之间的缝隙中。幼虫孵出后即蛀入枝条内并往下向主干方向钻蛀,在木质部形成蛀道。被幼虫蛀害的小枝条在其潜居处以上的部分迅速干枯,而较大的枝条被蛀害后先是叶片变黄,随后枝叶干枯。被害枝干的外表会出现无数距离不等、大小不一而与内部蛀道相通的孔洞,此为幼虫排泄及通气孔,孔口外常粘附由树液、木屑、虫粪等黑褐色的混合物,这是此虫危害的重要标记。在自然情况下,幼虫多潜居在倒数第三个孔洞以下的蛀道中,而又以最后一个孔洞的蛀道内居多。整个幼虫期长达265~311天,老熟幼虫在原蛀道内作室化蛹。蛹期30~50天。

(3)防治方法 ①在尚未形成高大树冠的杧果园内,每年4~5月组织人工捕捉成虫,刮除卵粒。经常查园,从枯枝及排粪孔极易判断受害的枝干,从最后的一个蛀孔之下方20厘米处剪去,这对建园初期控制天牛危害至为重要。②对被害大树的枝干先用钢丝捅刺蛀道后,再用56%磷化铝片剂或用棉花球队蘸20%速灭杀丁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堵塞蛀道最下方的3个排粪孔(主干被害时应适当增加堵塞的孔洞数),随即用粘土浆封住孔洞口,能有效毒杀枝干内的幼虫。③用一定密度的斯氏线虫A24品系的县浮液灌注;或用已吸附一定密度A24线虫的海绵碎块塞入上述的排粪孔。

10.杧果象甲类 为害杧果的象甲种类较多,主要有:果实杧果象、果肉杧果象果核象、杧果切叶象甲。均属鞘翅目象虫总科,现分述如下:

(1)果实杧果象(A crypto-rrhynchus Olivieri Faust)果实杧果象(见图2-77)又称杧果果实象甲,果实象甲,以幼虫蛀食杧果果核危害。1973年云南省景谷县象牙杧受害率为61.5%。该虫国内分布于云南,被列为我国国内检疫对象。

图2-77 果实象甲(成虫)

①形态特征 果实杧果象成虫体长7~7.3毫米,黑色。前胸背板散布不规则的刻点,中隆线明显。鞘翅基部黄褐色斜带斑纹较宽,端半部有一横向的黑色直带,翅坡窄缩。腹板2~4节各有两排刻点。

②生活习性 果实杧果象在云南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废弃的果核、树皮裂缝、旧树洞等处越冬。翌年3月,越冬成虫开始取食、交尾,产卵在幼果的表皮,孵化后蛀入果核。幼虫在核内发育、化蛹、羽化。老熟幼虫亦能从落果中脱果入土化蛹。幼虫期约40天,蛹期约9天。6~7月新成虫大量出现,9月底开始进入越冬期。

(2)果肉杧果象(Sternochetus frigidus F.)果肉杧果象(见图2-78)又称杧果肉象、果肉象甲,为害方式以幼虫潜食果肉,在果肉内形成隧道,隧道内充满虫粪,致果实不能食用。该虫国内分布于云南,兼列我国对外和对内的检疫对象。

①形态特征 果肉杧果象成虫体长5.5~6.0毫米,黄褐色。触角膝状,11节,第八至第十一节膨大呈纺锤形。前胸背板密布刻点,中隆线两侧通常各有2个淡褐色鳞片斑。鞘翅基部具黄褐色斜带斑纹,整个鞘翅密布黑色刻点。腹板第二至第四节各有3排刻点。

图2-78 杧果果肉象甲

1.卵 2.成虫 3.幼虫 4.蛹

②生活习性 果肉杧果象在云南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杧果树的断枝头、树干裂缝、树洞等处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取食嫩梢或幼果皮层,4月开始交尾,产卵于幼果果内。卵期4~6天,幼虫孵出即在果内取食果肉。幼虫期约60~70天,老熟幼虫在果内化蛹,蛹期5~7天。成虫羽化后会短期逗留果内,稍后咬破果皮而出取食杧果嫩梢幼叶。成虫有伪死性,耐饥饿、高低温和干燥的能力较强。

(3)杧果核象(Curculio sp.)果核象又名果核象甲,属象虫科,象虫属。主要分布于云南和四川的局部地区,幼虫蛀食杧果的果核,导致幼果脱落。据报道,云南景洪、勐腊的象牙杧受害最严重。落果中的有虫率达52.7%。

①形态特征 果核象成虫体长6~7毫米,棕褐色。头管前伸,长4~7毫米。触角膝状,末端节膨大。鞘翅距端部约1/3处有1对灰白色的带状斑纹。本种与上述2种杧果象甲极易区分。

②生活习性 杧果核象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壤内越冬,翌年春天出土活动并产卵于幼果内。孵化后幼虫钻入果核为害。当幼虫近老熟时被害果纷纷脱落。虫果落地3~5天,老熟幼虫从果内钻出,并在附近钻入土内3~5厘米,营造土室化蛹。6月大量成虫羽化,但仍留在土室内直至翌年春季才出土活动。

(4)杧果切叶象甲(Doporaus marginatus Pascoe)切叶象甲(见图2-79)成虫除取食嫩叶外,更严重的危害是雌成虫在嫩叶上产卵后将叶片从基部咬断,使梢仅剩秃枝,严重影响杧果生长势。我国各杧果产区均有发现。

图2-79 杧果剪叶象甲

1.成虫 2.卵 3.幼虫 4.被害状

①形态特征 杧果切叶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成虫体长仅4~5毫米,但头管伸出长约1.5毫米,是其最明显的外形特征。

②生活习性 杧果切叶象甲在海南每年发生9代,成虫寿命长,世代重叠,夏秋季每代约30天,冬天为50天左右,冬期无明显滞育现象。每年2~3月在土内过冬的老熟幼虫化蛹并羽化,成虫取食杧果嫩叶上表皮和叶肉,交尾后选择嫩叶中脉产卵,卵散产,每叶片1~8粒,卵随被雌虫咬断的叶片坠地,卵期2.5~4天。幼虫孵出后潜食叶肉,经3~6天后入土作室化蛹。蛹室深度1.5~3厘米,蛹期19~27天,土壤含水量对蛹的生长发育影响最大,低于10%或高于20%均能引致前期蛹的死亡。

③防治方法 第一,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严防害虫随果实、果核或种苗向疫区外传播。新区一经发现,必须及时扑灭。第二,每年3~5月成虫活动、交尾产卵之前,用40%乐果乳油与90%敌百虫晶体和水按1∶2∶1000配制的混合液,或20%速灭丁乳油5000倍液喷杀成虫,还可同时兼治扁喙叶蝉、木虱、蚜虫等害虫。第三,在杧果第二次生理落果开始至收获期,经常注意捡拾地面落果及遗弃的果核烧毁。



芒果有哪几种病害防治~

芒果病虫害种类很多,各地果园病虫害种类为害程度有所不同。栽培过程中如某一环节失误,即会招致病虫大量发生,造成芒果产量、质量都有较大损失。因而对病虫防治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一、芒果主要病害

  芒果约有50 多种病害,而常见且为害严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芒果炭疽病
  
  危害芒果的苗木、嫩梢、嫩叶、花穗、幼果和成熟果实。严重时引起落花落果落叶、枯穗、枯梢,果实变质腐烂。该病在高温多湿的果园发病严重。
  
  该病病征为:在叶上,初生的嫩叶常有针头大、褐黑色的圆形小斑,周围呈黄色晕,后来病斑呈多角形或不规则的小斑,再以后就形成大块枯死斑,病斑破裂、穿孔,叶脱落,形成秃枝。在枝梢上形成黑褐色斑块,上生小黑点,枝条渐渐枯死。在果面上先产生针头大小黑点,到果实接近成熟时,逐渐扩大成较大的病斑,由朱红色变成黑色,最后病斑扩大,果实腐烂。
  
  防治方法:
  
  (1)选用耐病品种。在冬春常阴雨的地区,可选用粤西1 号、紫花芒或秋芒等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做好清园工作,铲除园中杂草,修剪和清理枯枝病叶及时集中烧毁,减少病源传播,增加园中的通风透光度。
  
  (3)药剂防治:在新梢、花序刚抽生到果实采收前,每年喷1∶2∶100的波尔多液23次。此外以50%的托布津15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苯莱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0%施保灵1000~2000倍液等防治均有效,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

  2.芒果白粉病
  
  白粉病是芒果花期的主要病害,在高湿、夜间温度低的条件下最有利白粉病发生,通常在花芽和幼穗果上出现白色粉状物。整个花序常常受为害而枯干变黑,同时为害幼果及嫩叶,造成不能结果。病斑呈褐色、下凹,常见到白色粉状物。花序受害后花蕾停止发育,花朵停止开放,花梗枯死;幼果受害后,果呈畸形,褪色,脱落;嫩梢受害后,嫩叶皱缩,脱落。
  
  防治方法:
  
  (1)抓好早期药剂防治,宜在花芽膨胀时和小果形成时各喷一次药。
  
  (2)选用如下任何一种药剂进行防治:0.3波美度石硫合剂,50%多菌灵1000倍液,胶体硫300倍液,40%灭病威4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可杀得101”800~1000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3.芒果细菌性角斑病
  
  又称芒果黑斑病。主要为害叶、幼果、嫩枝。感病后,在叶面上出现很多水渍状、多角形的小斑,后变为深褐色至黑色的病斑,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直径1~3毫米。嫩梢感病后明显失色、开裂,流胶也形成黑色病斑;果实感病后出现不规则暗绿色的水渍状病斑,严重时会引起落叶、落果、嫩梢干枯。台风雨过后,沿海地区的果园常见此病发生。
  
  防治方法:
  
  (1)该病主要由带病种苗及田间越冬的病残体感染,因此,严格实行检疫是预防角斑病的根本措施。
  
  (2)同时定期喷药保梢、保果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特别是秋季果树修剪后,要尽快用30%氧氯化铜胶悬剂800倍液或1%等量波尔多液喷1次,以封闭枝条上的伤口。枝梢叶片老熟之前同样用上述药剂,每半月喷1次。每次大风过后用1∶2∶100波尔多液,25%叶枯宁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农用链霉素5000倍液或“可得杀101”800~1000倍液。

  4.芒果蒂腐病
  
  主要为害芒果果实,发病部位最初在果蒂周围,继而迅速扩展至整个果实,对贮藏及运输影响甚大,桂香芒最易感此病,粤西一号芒、椰香芒发生较轻。
  
  防治方法:芒果小果期~采收前同防治炭疽病一齐喷药,采收前20d用以下药选一种喷12次:苯莱特、特克多、敌力脱、花保灵等。如采收时,遇到雨天或田间湿度过大时,此病发生较多。因此如遇雨或湿度大的天气,暂不采果,可以减少此病发生。同时采摘时留35cm的果柄,预防病菌迅速入侵。

  二、芒果主要虫害
  
  据国外报道,芒果的害虫约有150多种,而我国现已发现的有109种,常见且为害严重的有下列几种:

  1.芒果横线尾夜蛾
  
  又名芒果钻心虫、芒果蛀梢蛾。它以幼虫蛀食嫩梢、花蕾和果实。使嫩梢出现萎缩变形,受害率可达30%~50%,如果秋梢受害将直接影响到下年的花穗形成;春穗受害也会影响当年芒果的产量。
  
  防治方法:
  
  (1)每年冬季清园,清除园中枯枝、残桩、腐木,刮除粗皮,减少适合害虫化蛹的场所。并根据幼虫化蛹的习性,在树干基部绑扎稻草引诱老熟幼虫化蛹,每8~10天搜捕1次,消灭虫蛹。
  
  (2)在新梢刚开始萌动、花蕾未开放前用药喷洒。可选用90%敌百虫、80%敌敌畏乳油、50%磷胺乳油、50%杀螟威乳油800~1000倍液、40%水胺硫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50 %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10%氯氰菊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200~300倍液、敌杀死乳油、速灭杀丁乳油6000~8000倍液。
2.芒果扁喙叶蝉
  
  又名叶跳虫。为害花穗和幼果,导致落花、落果,并诱发严重的煤烟病;为害幼芽、嫩梢和叶片,造成芽和叶片畸形。
  
  防治措施:
  
  (1)除避免果园品种混杂,造成园中前后抽梢外,同时还要控制水、肥,力求果园抽穗一致,以宜集约防治。对于结果树,可控制夏梢,中断害虫食料,以控制虫口密度。如在花期听到叶蝉跳动,好似下雨的沙沙声,说明害虫已比较多,应立即喷药。
  
  (2)常用的农药有;①50%叶蝉散可湿性粉剂;50%马拉硫磷乳油;50%稻丰散乳油;25%亚胺硫磷;50%杀螟腈乳油(以上剂量1000~1500倍液)。②20%速灭杀丁2000倍液。③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剂量500~800倍液)。④40%乐果加80%敌敌畏乳油各800倍混合液等。在常年发生(或已发生)叶蝉较多的果园,在花序伸长时,开花后再喷1~2次。同时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并保护叶蝉天敌——蜘蛛、猎蝽、螳螂、捻翅虫和某些卵寄生蜂。

  3.芒果象甲
  
  (1)切叶象甲
  以成虫取食嫩叶的叶肉,使叶片剩下透明的表皮造成叶片卷缩、干枯。有时也咬断嫩叶基部,剩下刀切的叶基。
  
  (2)芒果果实象甲
  
  以幼虫蛀食果核,象牙芒为害最重,在云南景谷县为害率达61.5%。
  
  (3)芒果果肉象甲
  
  当幼嫩的芒果生长到30~35 毫米时,成虫在果皮产卵,孵化幼虫,进入果肉内取食,使果肉呈纵横交错的隧道,并排出虫粪,使果实失去商品价值。
  
  (4)芒果果核象甲
  
  该象甲与上述3种象甲的区别是:成虫鞘翅距端部约1/3处有一对灰白色的带状斑纹。同样以幼虫蛀食芒果的果核、造成幼果大量脱落。据统计,在云南省景洪、勐腊地区落果中虫害率达52.7%,其中以象牙芒受害最重。
  
  防治措施:
  
  (1)冬季结合清园,剪除树上的病、虫、枯枝、果、叶及园中杂草、落叶集中烧毁,并深翻土地,减少越冬害虫。清园后普遍喷1次较高浓度的石硫合剂。
  
  (2)春季翻花后的幼果期(30~45天),每7~10天喷1次40%乐果乳剂加90%敌百虫混合液(1∶2∶1000倍液喷雾)或50%巴丹1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200倍喷雾等。

  2.芒果短叶蝉

  以成虫若虫刺吸芒果树液造成大量落花、落果影响产量。同时分泌蜜露导致叶片、果实、枝干发生煤烟病,影响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抓住关键时期,即3~4月花期和梢芽期喷药。可用40%乐果乳油,50%马拉硫磷、氧化乐果1000倍液、叶蝉散、速灭杀丁8000~10000倍液,任选一种喷杀成虫和若虫,连续喷2次,隔7~10d一次。

  3.毒蛾类

  幼虫为害嫩梢、花序、嫩叶、果实等,3~7月发生。
  防治方法:用敌百虫、敌敌畏、万灵1000~1500倍液,功夫2000~3000倍液交替使用。

  4.芒果叶瘿蚊

  以幼虫为害嫩叶、嫩梢、叶柄和主脉。被害叶呈褐斑,穿孔破裂,叶片卷曲,严重叶枯萎脱落以致梢枯使树冠生长不良。8~10月为害严重。成虫适宜潮湿气候,喜荫蔽环境,怕强光照射。防治药剂:敌杀死、速灭杀丁、敌百虫、兴棉圭等。

  5.金龟子类

  以成虫咬食花穗、嫩梢、幼果、成熟果实。防治方法:捕捉成虫,消灭幼虫。药剂防治可用敌百虫、敌敌畏等农药。

  6.蚜虫

  主要是成虫、若虫吸食嫩枝叶的汁液,尤其喜吸食花的汁液,还分泌蜜露致使产生煤烟病,妨碍光合作用,常用药剂:乐果、马拉硫磷、敌敌畏、磷胺、功夫等。

  7.白蛾蜡蝉

  以成虫、若虫密集在枝条上吸食液汁为害。防治方法:剪除过密枝条,减少其潜伏活动场所。药剂防治:用乐果、敌敌畏、兴棉宝、功夫等农药喷杀。

  8.芒果介壳虫

  以成虫、若虫为害芒果的叶片、枝条、果实,并引起落叶,影响果实商品价值。

  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松脂合剂、40%氧化乐果600~800倍液、20%双甲脒1000倍液、50%乙基稻丰散700~800倍液、25%乙酰甲受磷400~500倍液等。

芒果树上常见的病害有溃疡病、腐烂病等,建议你在病菌出及时涂抹护树将军防治树干皮层病害,同时在全园普喷护树将军杀菌消毒,减少病菌源。

我想知道西瓜都有那些病害怎么防治?
答:(1)西瓜果腐病(也称为西瓜“水脱”病)。 西瓜不仅作为中国人夏季解暑降温必不可少的水果,而且成为一年四季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重要水果之一。正因为如此,西瓜不仅面积不断增加,而且朝向高品质、早熟方面发展。西瓜的保护地面积不断增加,虽然利用嫁接解决了连作问题,但是近几年来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西瓜水脱”...

油橄榄主要有那些病虫害,怎么防治
答:在我国油橄榄发展过程中,病虫危害的发生已严重影响了油橄榄的生产发展和产业化进程。部分油橄榄园因病虫危害导致严重减产,甚至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油橄榄病害主要有孔雀斑病、炭疽病、青枯病、肿瘤病、烟煤病等。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1)孔雀斑病 该病是油橄榄引种栽培中最重要的病害,...

6~8月(夏季)苹果园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法有哪些?
答:5.果树桑天牛和星天牛的防治 7月是这两种天牛的成虫盛期,中午前后或雨后晴天人工捕捉星天牛,傍晚时振捕桑天牛。在树枝上寻找成虫产卵刻槽,用刀挖除虫卵,对已蛀入枝内的幼虫用毒签。6.山楂红蜘蛛的防治 由于大量使用广谱性杀虫剂,杀伤了红蜘蛛的天敌,导致红蜘蛛猖獗,因此,一定要选择对天敌无害...

柑橘常见病害有哪些,分别如何防治
答:(2)新梢的长度达到1-2厘米时,全面喷洒1-2次杀虫剂以防治柑橘木虱,这样可减少传播途径。3、树脂病 (1)做好防寒措施,若种植地入冬后气温较低,则要在气温下降前对1-3年生的幼树进行培土,这样可增强树势,提高植株的抵抗力。(2)于每年春芽萌发前喷施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

12至翌年2月(冬季)主要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有哪些?
答:实践证明,休眠季节防治病虫害具有以下优点:病虫害越冬场所比较集中,相对稳定,便于集中消灭;方法简单,一方多治,一举多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减少了病虫害越冬基数,增加了自然死亡率,从而减轻了翌年的危害。一、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虫枝 有许多病虫害种类是在枝条芽上越冬的,例如:苹果白粉病是...

果实病害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答:为提高防治效果,上述药剂可交替轮换使用,并在配好的药液中加1000倍的害利平或2000倍消抗液,效果更佳。(4)黑斑病 主要为害幼果及成果,也可为害叶片及新梢。幼果受害,初期产生针头大黑色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略凹陷,有时微现轮纹,易龟裂,可直达果心;果实后期受害病斑黑褐色,表面布满...

柑橘主要病虫害防治?
答:柑橘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柑橘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有害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超过了其的适应能力,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代谢发生改变,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这给柑橘的经济价值带来极大地损失,严重影响了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常见的柑橘病虫害的种类有:1、介壳虫蚧壳虫:为害柑桔的枝梢...

马蹄果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该如何进行防治?
答:常见的病虫害有:一、马蹄秆枯病 该病又称“马蹄瘟”,感染后地下茎结小荠或者不结荠。生病初期有暗绿色水渍状,形状不规则,略凹陷,后期呈现暗绿至灰褐色,为梭形或椭圆形,有黑褐色小黑点。小病斑发展成大病斑后,会造成茎秆枯死,呈浅黄色稻草状。早晨露水未干或湿度大时,病斑表面...

果树病虫害的防治
答:三、柿树秋季病虫害防治 1、柿树主要虫害是介壳虫、柿蒂虫、柿毛虫等,病害主要有角斑病和圆斑病。2、初冬季节彻底清理果园,清扫柿树周围的落叶、病虫果、病虫枝干等。3、冬季刮除树干、大枝上的老粗翘皮并集中销毁,刮皮后树干涂白。4、柿树发芽前树体要细致地喷洒1遍5波美度石硫合剂,6月上旬...

苹果梨主要病害怎样防治?
答:2019-02-15 苹果梨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2019-02-15 怎样进行苹果梨病虫害综合防治? 2011-08-11 苹果梨病虫害种类及防治药品明细表 4 2019-06-21 梨主要病害与防治有哪些? 2019-04-02 苹果和梨采后病害及预防? 2018-10-25 苹果什么病害呀!怎么预防呢? 2019-06-21 果品怎样预防侵染病害? 2019-02-16 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