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作者&投稿:壤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工具。它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 一年级数学 《观察与测量》知识点、教案及教学 反思 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

观察与测量

1、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2、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3、去游乐园——(认识米)

4、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两个方向(前〈后〉面或侧面)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1、经历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找一找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会通过刻度尺观察物体的长度。(起点不是0刻度)

5、能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测量。

去游乐园(认识米)

1、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会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小学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教案

单元教学目标:

1、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2、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

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 方法 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4、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5、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物体

第一步:

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

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

3、小结: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二步:

1、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 说说 自己看到了什么?

2、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三步:

1、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

2、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

二、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

1、第1题: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

(1)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

2、第2题: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

(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

(2)连一连。

3、第3题:看一看,说一说。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再交流评议。

4、猜一猜。

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

三、课堂 总结 ,课外延伸

在家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

第二课时:桌子有多长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1、估一估、说一说: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2、小组讨论: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

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用手、笔、文具盒、书、本子、橡皮等)

二、学习厘米与测量方法

1、疑问过渡: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相同呢?该怎么呢?

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相同,我们要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要用相同的单位来计数。我们可以用“尺子”。

3、认识尺子,学习厘米。

(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

(2)认识刻度,学习厘米。先估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

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

5、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

6、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

7、小结测量方法: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第1题:先让学生估计并说一说大约数;再请学生进行测量;最后让他们看看自己估计得是否准确?

2、第2题:先估后量再填。

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小熊量错的题目,说说怎样量才正确的?我们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第三课时:去游乐园

教学目标: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对米的概念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师:去年我们参加了体检,大家还记得咱们的身高吗?

生:我的身高是1米21厘米。

那我帮你量一量,有没有长高啊!长高了,1米25厘米。

得出课题米的认识。

二、学习米

1、估计“1米”大约有多长。

2、感受1米的长度。(手臂或身高等)

3、找一找,身边物体的长度有1米的东西,再量一量。

4、猜想:1米有多少个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1m=100cm

5、估计教室里物体的长度,然后再进行测量。

三、实践练习,巩固知识。

1、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

题目:P16试一试。

2、一张课桌大约有多高。

谁猜对了?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学生观察图,然后独立完成。

完成后核对。

5实践操作p17第4题。

四、总结

这堂课你感觉学什么最难。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第四课时:估一估,量一量

教学目标:

1、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不足1米的部分如何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估一估、量一量

1、让学生估计我们教室里黑板有多少长?

2、师生测量。

当出现不足1米时,学生讨论如何来表示。

得出可以用————米——-厘米来表示。

二、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1、试一试

(1)讲桌的高是——-m——-cm

(2)黑板的长是——-m——-cm

(3)门的高是——-m—cm

(4)从地面到窗台的高是—m——-cm

学生先估计,再量一量,最后得出具体的数值。填写。

2、练一练第1题,

同桌合作,先估计,再进行测量,然后再把正确的数值写在数上。

目的是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

3、估计淘气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后,再独立完成。

核对,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得。

4、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算一算,最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组)

内容是P19第三题。

5、找一找,量一量。

先小组里交流,谁比谁高,谁比谁矮?然后小组里进行测量。

三、实践运用。

(1)多少人手拉手长度大约是10米?

(2)到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活动。

四、课堂总结。

说说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后延伸

回到家里,对自己家里的一些物体先进行估计再测量。

小学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教学反思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观察。

“观察物体”教材以学生实际观察自己熟悉的物体为线索——观察汽车引入,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观察汽车外,还观察了玩具、茶壶等活动。同时,通过画画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2、加强操作的活动。

“桌子有多长”设计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活动,以使学生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我又长高了”教材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引出长度单位米。因此,教学过程要从学生以有 经验 入手,来感受米的实际意义,并通过观察米尺发现厘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学生很容易用类推的方法学会用米量。所以重点应在让学生主动发现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小学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 文章 :

1. 小学学习方法指导

2.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3.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4. 数学测量教学反思

5. 小学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反思

6.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7.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8.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9.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10. 小学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



~

北师版数学一年下册包括哪些知识,
答:二、观察与测量 【知识框架】观察与测量 1、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2、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3、去游乐园---(认识米) 4、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知识点】 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两个方向(前〈后〉面或侧面)观察...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
答:10个点子表示什么? 三、寓教于乐 兴趣的体验 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 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数与...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梳理
答: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学习需要持之以恒。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一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录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小学生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学习方式 小学...

一年级下册科学小知识
答: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 生活中的数 1、数铅笔---(100以内数的认识) 2、数豆子---(100以内数的读写) 3、动物餐厅---(100以内数的比较) 4、小小养殖场---(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知识框架】 生活中的数 【知识点】 数铅笔(100以内数的认识) 1、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数、学会...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答: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 理性思维 ,养成严谨的思考的习惯,对一个人的以后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信息时代,可以说,数学与任何科学领域都是紧密结合起来的。 一年级数学 知识点 第一单元 准备课 1、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归纳
答: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第三单元 一、1——5的认识 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

一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答:本章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能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明确“几”与“第几”的含义。培养学生有序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数感,对数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爱学数学的目的。小学一年级数学引导 学习方法...

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答:2017年度第二学期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的组织以及它们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分工越来越精细,所以教师做好工作就必须做好计划,我下面为你整理了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数与代数 1、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复习要点
答:4、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如:0+8=8 9-0=9 4-4=0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 1、长方体的特征: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要点 2、正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答: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2、会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一年级数学苏教版复习重点资料 ★ 一年级数学学习的重点优秀归纳 ★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