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的传说是怎么样的? 十二生肖的由来 中国十二生肖的传说是怎么来的

作者&投稿:杨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老鼠一落地,立刻就有一位侍卫官跑上来喊道:"第一名----鼠!"

  老鼠一听高兴得搔耳弄腮,"哈哈哈"地笑个不停,它当"生肖王"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想想那些比它高大威猛、强劲有力的动物们还没上齐天峰入天庭,再想想它们昨天对自己的嘲弄戏谑、还有一路上的千辛万苦,老鼠顿时百般感慨,喜极而泣。玉帝坐在宝座上,见第一个跑进来的是个衣衫烂褴、灰头黑脸、流着眼泪的小耗子,心里很是不乐。可是自己有旨在先,第一个到时辰阁报到的封为"生肖王"。没办法,圣旨不能改,只有让这小家伙来做"生肖王"了。于是发话道:"以后这老鼠就是'生肖王'了,来人哪!给它换金袍挂玉牌!"

  两个侍卫上前给老鼠换上了富丽华贵的金袍,又在它的脖子上挂了一块手掌大小、外镶金边内镶玉石的牌子,那牌子的正面写着个"子"字。

  老鼠撩起金袍,左看右瞧,越看越喜欢。这时老牛站在它左边,也挂了块跟老鼠一样的玉牌,牌上写了个"丑"字。老牛见老鼠金袍在身、玉牌吊脖,懵懵然问老鼠道:"你不是来看热闹的吗?怎么竟做了'生肖王'?"

  老鼠对着老牛鞠了一躬,说:"多谢牛大哥一路照顾,我做梦都想着做'生肖王'呐!"老牛憨厚善良,知道自己被老鼠利用了,但想到老鼠一路上的机智,自己能夺得第二也有它的一份功劳,于是只好徒叹无奈,默默无语地站着。

  时辰阁里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每个角落都用朱红的柱子镶着颗灼灼生辉的夜明珠。壁板上装饰着各种图案,纹样高雅华丽,线条精巧纤细。时辰阁的正中央立着一个直径一丈来大的轮盘,盘面正中央是个八卦图,八卦图的外围是两个被平均画分成十二等分的同心圆,在内圆里依次写着: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叫地支;轮盘的外圆很均匀地伸出十个箭头,箭头上分别写着: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叫天干。

  属相官在记年用的轮盘相应的子、丑的外圆位置先后写下鼠和牛的名字,而此时写有"甲"的箭头正好指向鼠字。

  老虎和兔子一前一后进时辰阁报了到,它们也分别得了两块玉牌,属相官又在轮盘上与寅、卯相应的外圆位置先后写下它们的名字。

  蛇扭动身躯也爬来了,眼看就要爬进时辰阁的门槛,龙从远处喊着老牛呼啸而来。蛇还没有反应过来,龙已进了时辰阁,只听得属相官喊道:"龙,第五名!"

  属相官仍在轮盘相应的位置上写下龙的名字,侍卫给龙挂了玉牌。玉牌还在晃动,龙就急冲冲地跑到老牛跟前拉住老牛的手道:"快跟我走,我洒水又洒过了头,庄稼给淹了!"

  老牛一听庄稼受了淹,二话没说就要跟龙回人间去救庄稼。玉帝见龙和牛心急火燎,便发话:"你俩先别走,等会还要宣布掌管时辰的事。龙啊,今天就饶你一回,待会给你一瓶'回生露'去救庄稼。"龙和老牛听了千恩万谢,小白兔紧靠它俩站着,又羡慕又嫉妒地看着排头的老鼠。

  这时,马和羊也飞快地一前一后跑进了时辰阁。

  却说此时的半山腰上尚是另一番景象:猴子掰着手指头在计算着,牛、虎、兔、马、羊没那么快到山顶,鼠龙蛇鸡狗猪都还没来呢,等一会,这些家伙也该来了,再赚它们一笔,尤其是猪,它最有钱又最贪吃。

  猴子算得正起劲,一抬头,见鸡、狗、猪走来了。猴子迎了上去,暗道财神总算来了。猴子先是招呼了鸡和狗,然后满脸堆笑对猪躬身施礼道:"猪大哥,好久不见,贵体安康?,快到这石凳上坐!"

  猪坐在石凳上,把背包紧紧地抱在怀里,警惕地道:"今天这么巴结我,是不是打我包里银子的主意?!

  "猴子见计谋被戳穿,哈哈一笑道:"瞧您说的,我只是想要您多买几个水果解解渴,吃饱了才有劲去争'生肖王'"。猴子说着把一篮子水果推到猪跟前。

  猪果然见食就流口水,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些香喷喷鲜艳艳的水果。那果香不断地沁入猪的鼻子,心痒难挠,坐在石凳上左扭右扭,最后终于忍耐不住把鼻嘴伸向篮子,这个撩撩,那个嗅嗅,口水滴滴哒哒流了好几尺长。

  猴子挑了几个透红透红的李子递到猪面前:"先吃吧!先吃吧!"

  猪抢过李子塞进嘴里囫囵吞咽下肚,也不知这李子到底是酸是甜、是苦是涩。猪刚一停口,猴子立刻又送上几个大苹果:"挺新鲜的,快吃吧!"猪从背包里掏出一把银子塞给猴子,捧起苹果嗤溜嗤溜地又大吃起来。

  这猴子好能耐,一边给猪递水果,一边抽身给鸡和狗倒茶,还指着油光闪亮的鸡羽毛说:"鸡啊,我看你是越来越漂亮了!" 鸡一听,忍不住挺了挺胸,昂起头,飘飘然起来,把头上的红冠竖得直直的,故意迈起方步在狗面前晃来晃去:"要不是这死狗咬掉了我的长翎,我会更漂亮呢!"

  狗指着鸡笑得前仰后俯:"你这忘恩负义的落汤鸡,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到底是啥模样,简直跟吊死鬼似的!"

  鸡听了暴跳起来,抖动着全身羽毛,指着狗的鼻子大骂道:"你……你说什么?你这条疯狗……"

  狗笑得趴在地上,眼泪都笑出来了:"吊死鬼又变成气死鬼了!"这鸡跟狗一吵就没完,而此时,猪只管自己放开肚皮大吃大嚼,也懒得去劝一劝了。

  这时,小喜鹊又从山顶上飞了下来,大声叫道:"老鼠已经封为'生肖王'啦!你们怎么还不走呀?!

  "一语惊醒众动物:鸡一听,扇动翅膀连跑带飞往天庭去;猴子一听惊得跌倒在地,大叫:"完了!果然误大事了!"它把装满金银的包裹一扔,急纵身向自己早先寻好的捷径跑去,包裹里的银子撒了一地;猪喜得手舞足蹈,趴在地上捡元宝,嘴里嘟嘟哝哝道:"啊!这么多,这么多!"狗急忙拉住猪,却怎么也拉不动,气得一跺脚:"不管你了!"径向天庭跑去。

  猴子窜到一堵高耸入云的石壁下,"嗖"的一声抓住垂在那上面的一条蔓藤窜了上去,三下两下就爬上石壁,登上峰顶直向天门冲去。可惜不管跑得多快,它还是落在了马和羊的后面。猴子一蹦一跳朝时辰阁奔,头上沾满了枯枝败叶,被火烧后没毛且又红彤彤的光腚在阳光下格外显目。道路两旁看热闹的动物们见猴子这副狼狈相,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猴子终于跑进时辰阁报了到,刚巧与申相配。大家见猴子这副模样忍不住想笑,又不敢笑,因为这是庄严肃穆的时辰阁,便拼命蹩着,蹩得脸都涨红了。玉帝最先忍俊不禁,"扑嗤"一声笑了出来,众神及动物们也跟着哄堂大笑。猴子羞愧极了,慌忙用双手反剪去捂屁股,眼睛却左顾右盼,那模样滑稽极了。

  过了好一会儿,鸡和狗也先后报了到。又等了好久,猪才背着沉甸甸的包裹不慌不忙地跑来。背包太重,把猪累得半死。猪一屁股坐在时辰阁的门槛上,呼呼喘着粗气。狗连忙拉起猪进了时辰阁报了到,猪落了个尾名。

  至此为止,十二种动物都已在时辰阁报了到,时间轮上也有了它们相应的位置。玉帝让太白金星按先后次序给它们起了名:精子鼠、憨丑牛、威寅虎、慧卯兔、神辰龙、智巳蛇、奔午马、温未羊、灵申猴、信酉鸡、忠戌狗、福亥猪。属相官宣布:"以后你们这十二种动物就要轮流值班,既管年月,也管时辰。老鼠第一个报到,因此今年就定为鼠年,鼠年过后是牛年,以此类推,十二年一个轮回。十二地支与十大天干的组合排列顺序由甲子到癸亥,六十年一轮回,所以今年又称甲子年。今后人间的皇帝,天庭的官员都将在时辰阁里过生日,这作为天条从今天开始定下来。"

  属相官宣布完,太白金星接着道:"今天是双喜临门,既是排定十二生肖的大喜日子,又是玉帝的寿辰,我们天上人间济济一堂。来来来,大家举杯共贺!"太白金星话音未落,时辰阁应声一片:"祝玉帝与日同辉、天地齐寿!"……悠扬仙乐袅袅飘起,十二个彩衣绣服的仙娥端着装有琼浆玉液的玉壶从厢门鱼贯而入;十二个童子端着盛有仙丹的金盘从侧门走进大殿;十二只大金龟驮着蟠桃缓缓地围在殿堂中央。时辰阁内外霎时瑞气笼罩,霞光万道,千只仙鹤在时辰阁顶上随着仙乐翩翩起舞……

  十二生肖看着此情此景,心里的芥蒂早已烟消云散。它们此时才感到饥肠辘辘,眼睛齐齐盯着那些香醪佳酿,口涎止不住流了出来。玉帝笑着说道;"以后你们就是我的大仙、人类的生肖了。来,这些仙丹佳酿是赏赐给你们的,吃吧!"

  十二生肖听了万分开心,举杯相互祝贺,其乐融融。

  此时馋猫正趴在时辰阁窗口边,看到老鼠身穿金袍,脖子上还挂着金边镶玉的"生肖王"玉牌,一手端着金杯一手抓着金丹,气得差点昏了过去。
 
  猫头鹰飞来拍拍馋猫肩膀道:"这只该死的耗子,我们一定要把它碎尸万段。以后你我白天晚上,同心协力抓住它!"

  "对!一定得灭了它!"馋猫咬牙切齿应道。

  此时老鼠笑得见牙不见眼,在得意之间忽然发现窗外馋猫与猫头鹰正虎视眈眈,吓得遍体酥麻,两腿颤抖,脸色青白。

  属相官见老鼠神色不安,忙问道:"精子鼠,你怎么啦?"

  "玉帝授我做'生肖王',我……我得先到人间……去察看了。"说着趁大家不注意从后门钻了出去。

  老鼠跌跌撞撞想溜之大吉,馋猫见了呼呼地在后面追,猫头鹰也展开双翅扬起利爪叫喊着啄向老鼠……

  自此,猫和猫头鹰与老鼠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老鼠长年累月、昼夜不安地做着它夺来的"生肖王"。



关于十二生肖的由来传说是怎样的?~

中国古代经典故事

1、很久很久以前,玉帝为了给人间定时间给人类归属,决定在人间选拔十二种动物作属相。
于是,凡间各动物们展开了一场争夺“生肖王”的比赛。因此群兽大会当天,老鼠早所以排行大接着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和狗猪才因此十二年兽排行。
2、考古发现的战国末期睡虎地秦简与放马滩秦简《日书》中已经出现配有干支的十二兽,在兽名、干支排列上与后世十二生肖总体相似,其使用方法、占卜逻辑也与后世生肖相类,由此可推测睡虎地秦简与放马滩秦简《日书》中出现的配有干支的十二兽应是后世十二生肖的雏形。十二生肖纪年始于东汉时期。
3、原始社会的先民常用某种动物、无生物或自然现象的图形作为本氏族的保护神和标志,即图腾。《山海经》诸如人和野兽的混合形象形象就是远古各地的图腾神。夏族的图腾是熊或鱼,商族的图腾是玄鸟,周族的图腾则有龙、鸟、龟、犬、虎诸说。
十二生肖除龙为虚幻之物,其余皆是日常可见。其中可分两类,即“六畜”(马牛羊鸡狗猪)和“六兽”(鼠虎兔龙蛇猴),前者是人们为了经济目的而驯养,后者则一定程度骚扰人类生活,先民对其心生畏惧的动物。因此这些动物被作为本氏族的名号标记来崇拜。

扩展资料:
十二生肖的价值:
生肖文化蕴含丰富的传统思想:
(1) 天人合一:生肖是天干地支形象代表,深受传统阴阳五行哲学影响,体现天人合一。
(2)生态意识:动物崇拜,强调动物在人类生产生活的作用,包含朴素生态理念。
(3)传统道德:寓言、成语和文学作品,通过崇扬和鞭挞动物性情,影射人的道德品格,传达传统价值观。
(4)社群意识:生肖民俗受众广泛,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节庆活动大家同庆同乐,增强社群乃至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5)平等亲民:生肖人人占一,公平公开,皇权也难改变,生肖文化主流属于平民文化,具有通俗性、生活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生肖的来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神话故事:20字
答: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结果老鼠忘了,从此猫见老鼠就寻仇。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偷偷爬上牛背占先机。虎和龙不服气,被封为山神和海神,排在牛的后面。兔子不服,要和龙赛跑,兔子跑到龙前面。狗不乐意,一气之下咬伤兔子,被罚倒数第一。蛇、马、羊、猴、鸡之间还经过一...

12生肖的传说到底是什么?请举例
答:1. 关于十二生肖的由来,流传着一个神话传说:玉皇大帝想要选出十二种动物作为代表,便派神仙下凡通知动物们,并定了时间在卯年卯月卯日卯时到天宫竞选,来得越早的排名越靠前。2. 在那个时期,猫和老鼠还是好朋友。猫爱睡觉,但它也想被选上,于是让老鼠到时候叫醒它。然而,老鼠一转身就忘记了这...

十二生肖传说
答:十二生肖的由来 中国十二生肖的传说是怎么来的 十二生肖的由来:十二生肖也被称为十二年兽。在中国的历法上有十二只年兽依次轮流当值,所以我们的中国年就有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应用在历法上。那么十二生肖是怎么来的呢? 十二生肖始於纪元前六世纪,初期跟地支一组的数字互响应用...

十二生肖的传说故事
答:十二生肖传说鼓励故事... 十二生肖传说鼓励故事 展开  我来答 7个回答 #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实用的心理学知识?匿名用户 2013-09-23 展开全部 十二生肖的传说故事: 相传,混沌初分,天干地支刚定时,玉皇大帝下令普召天下动物,要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的地支,选拔十二...

十二生肖的传说(简写)?
答:老鼠早所兽年排行大接着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和狗猪才因此十二年兽排行. 故事另外章讲述猫鼠何成仇人当时猫和鼠原好朋友赴群众大会前们起睡并约好谁先醒叫醒谁. 岂知老鼠第二天起得早竟静悄悄地独自赴会理会猫等猫醒来赶赴大会时佛陀已经十二年号分配好了猫和鼠便从此结下深仇. 当传说归传说民俗...

十二生肖的传说是什么?
答:关于生肖的故事,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话题,这里所说的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典故等。 在十二生肖的排位上,为什么鼠小为大,排在第一位呢?这个问题首先就让人类的先哲和当今的智者百思不得其解:论体形,老鼠小得可怜,让人一把提住能玩开在股掌之间,十二生肖动物中,它是最小的一个。;论蛮力,它与牛的强壮、虎的威...

12生肖的传说
答:至于牛,就屈尊第二吧!”排序结束之后,猪才来,皇帝见状,那你就做最后一个吧。猫知道了此事后与老鼠成了仇人。四大天王根据动物实用性的推荐:传说玉皇大帝要选十二生肖,于是四大天王根据动物的实用性向玉皇大帝推荐:猫会念经,牛能耕田,虎、猴镇山,兔拜月,龙、蛇治水,马驾车,羊、猪可以做...

十二生肖的来历的传说
答:十二生肖的由来 中国十二生肖的传说是怎么来的 十二生肖的由来:十二生肖也被称为十二年兽。在中国的历法上有十二只年兽依次轮流当值,所以我们的中国年就有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应用在历法上。那么十二生肖是怎么来的呢? 十二生肖始於纪元前六世纪,初期跟地支一组的数字互响应用...

关于十二生肖的来源传说5篇
答:鼠:晚上11时到第二天1时(即“子时”)。这时候,老鼠胆量最壮,活动最频繁,所以,子时同鼠搭配。 当然传说归传说,民俗学者郭立诚氏的看法则较可获得历史记载的应证。人们是为了便于记住天干地支名岁,而将代表十二辰的动物来称呼它们。 我国古代根椐动物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即每一种动物为...

十二生肖都有什么传说呢?
答:后面排在了龙前面,狗狗也开始不服气,咬伤了兔子,被罚在了倒数第二位。还有一个传说是说猫根本就不存在,在有十二生肖之前还没有猫咪,猫咪是由唐三藏从印度带到中国来的。也有民间故事是这样说的,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后面的故事情节跟上面一样,只是主人公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