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和谢灵运的山水诗在本质上有哪些不同? 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作的异同

作者&投稿:闽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谢灵运却是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其现存诗近百首,其中38首可称得上是较为完整的山水诗。山水诗在晋宋勃然而兴,其功首推谢灵运。

谢灵运的山水诗,开创了中国山水文学的新境界。他在既往文学作品写景经验的积累之上,创造性地将多重艺术表现手法运用在其山水诗的创作中。在他的山水诗中,山水诗充满新鲜感甚至是陌生感的、或幽深或明丽的景观,为读者呈现出如同实景,而又超越实景的诗化的“自然”。

同时,由于谢灵运的山水诗以“言志”为旨归,因而,自然山水又是他抒发情感的载体,总是蕴含着作者主观的情绪。由此,形成了谢灵运山水诗独特的自然、人文韵味。

在孟浩然这里,山水诗中的形象,已不再是山水原形的描摹,也不是在其中简单地加入了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了表现手法,将山水形象的刻划与自己的思想感情及性情气质的展现合而为一,因而使其山水诗中形象的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其山水诗中的形象提升为艺术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亦即‘意象’。可以说在孟浩然之前,还没有哪位诗人在山水诗中如此深深地打上作者本人性情气质的个性印记。



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的山水诗有着其独特的产生发展背景及复杂、广泛的思想内容,与西方“以歌唱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田园诗(牧歌)有着本质性区别。作为山水诗人的谢灵运与孟浩然在诗史上都有着重大贡献。谢灵运是诗史上写出大量山水诗的诗人,而孟浩然则开盛唐时期田园、山水诗派之先河。二人的优秀诗篇影响着其他诗人并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他们各自的努力均开时代风气之先,并丰富了山水诗的题材和艺术手法,使得山水诗成为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重要的诗歌流派。
山水诗的产生与诗人所处的时代及个人生活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虽然都是以寄情于山水为表达手段,但二人由于所处时代不同,生活遭际各异,因而在山水诗中表现出的思想意识就有所不同;由于二人各自受到前代文学传统的影响及习染熏陶不同,表现在诗中的审美情趣、艺术风格也就有着不同的特色。
谢灵运生活在东晋时期的刘宋之际,社会生活动荡,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日趋复杂尖锐。他18岁就袭封康乐公,热衷于政治权势。在政治愿望不能满足时,他便“由仕而隐”以求“由隐而仕”,但终因仕不能专,隐而难久,最后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是在政治失意时遨游云林、描写山水的,因此他的诗句“潜蛟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伏,栖川柞迷沉”,表露着贵族阶级的消极意识,反映出避世远祸的心理,孟浩然生活在大唐帝国国力强盛的开元盛世,这时期的诗人大多抱有“仕当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有着一份傲岸不羁的抱负和情怀,自信心极强。但诗人们求仕的途径是有所不同的。由于社会安宁、经济繁荣给诗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加之统治阶级提倡佛老,也造成了一种特殊的政治生活局面,即对那些求仕困难的文人来说,走“由隐而仕”的终南捷径赢得名声,往往是一条仕进之路。所以对“风流天下闻”的孟浩然来讲,虽有“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日频中圣,迷花不事君”的性格和“不才名主弃”的牢骚,却也不失“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仕进之心。孟浩然的一生是欲隐不甘,欲仕不能,不甘于隐逸山水而偏偏终老于林泉。与谢灵运的“青云失路而寄情山水”的山水诗不同,孟浩然的山水诗则是寄情于山水而欲青云得路。时代不同,遭际不同,虽然都借山水以寄情怀,但诗中表现的思想却有较大差异。
谢灵运的山水诗是从东晋的玄言诗中脱胎出来的,虽然以无玄言诗的“柱下之旨归”“漆园之义疏”的弊病,但如“持操岂独立,无闷征在今”及“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等诗句,仍有着谈玄的痕迹。谢灵运一生热衷于政治权势,但他在政治和生活上并无高尚的理想。他政治失意时游山玩水,只是想在声色犬马之外寻求感官刺激,并以此掩饰他对权势的热衷。因此,他的山水诗虽能描写一些外界事物,却很难见出内心的真实思想感情。当涉及思想时,他总是借一些玄言佛理来掩饰、装点门面,即所谓的“山水不足以娱其情,明理不足以解其忧”。但他能将自己目击的山光水色、朝霞夕霁用诗句描绘出来,给当时那呆板、枯燥的文坛带来了新的气息,改变了东晋以来“理过其词、淡乎寡味”的玄言诗风,给人面目一新的清新感觉,开辟了南朝诗歌崇尚声色的新局面。孟浩然生活的唐代是个集前代文学之大成的时代,儒、释、道三教可自由传播。他虽受些影响,但诗篇染上哲理的并不多见。孟浩然的山水诗兼取汉魏的偏重抒情寓意、浑然一体的面貌与六朝小诗极貌写物的长处,诗中表现个人的闲适之情较浓。如诗句“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及“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现了诗人宁静、浅淡的生活情趣。对于景物的描写,诗人的笔力更是清新淡雅,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评述的“淡到看不见诗”,尤入家常话一般。如《游精思观回王白在后》一首:
“出谷未停午,到家日已曛。回瞻山下路,但见牛羊群。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
写黄昏的景色,非常细腻真实,犹如一幅表现暮归的风景画。孟浩然的诗洋溢着时代色彩与个人崇尚闲适生活的情趣。
从审美情趣与诗歌的艺术性方面分析,谢灵运的诗刻意追新,善用声色,多用僻字、僻典,句法过于浓缩,显得风格密丽,往往给人以艰涩之感。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南北朝时期诗人、佛学家、旅行家。
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谢灵运继承了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义熙元年(405年),出任大司马司马德文的行参军。此后任抚军将军记室参军、太尉参军等职。刘宋代晋后,降封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年仅四十九岁。
出生的环境不同每个人所看到事物的领悟不同

本质上,谢灵运写的是道家诗,孟浩然写的是儒家诗,虽然写的都是山水,但两者在出世入世的态度上有所区别。

两位伟大的诗人都让后人敬仰。谢灵运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他引领了山水诗创作的初成期;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王孟诗派的形成标志着山水诗创作的成熟。二者对山水诗派的形成、发展与成熟作出了重大贡献。诗人及其作品并不是孤立的存在,是在一定的时代、种族、环境影响下的产物,因而丹纳所提供的三原则让我们能够站在客观的角度去分析作家作品。

与盛唐王孟山水诗比较,谢灵运的山水诗有什么特点~

写山水田园诗而著名的一派诗人,主要有谢灵运,我国第一位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陶渊明、刘长卿、范成大等
山水诗始于曹操,此前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不能算是山水诗.如《诗经》中的景物描写只是为了起兴发端,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两汉的诗歌只是作为一种政治教化的工具,没有具体的场景描写.曹操的《苦寒行》中出现山水诗句如“艰哉何巍巍”,“树木何萧瑟”,“雪落何霏霏”等.直到他的《观沧海》把自然景物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来歌咏,是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除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之外,其余都是对“观沧海”视角的描写,写大海时是对曹操自我胸襟的展示.

1、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同属“清派”,但孟浩然的风格更显清淡。孟浩然的山水诗创作,明显
地受谢灵运和张九龄的影响,其清淡风格一脉相承。
2、王维是南宗画派的宗师,其山水田园诗追求音律美和气韵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向人们展示的自
然与人文之美,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3、王维晚年隐居嵩山和终南山,经营归隐的辋川别业,他诗中景物,多为山中之景。而孟浩然一生
多次出游,而且偏爱水行,在乘舟漫游吴越水乡的时候遇景入咏。
4、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蕴涵着意味深长的佛理禅趣,孟浩然诗中则禅趣全无。
5、在抒情方式上,孟诗重主观抒情,王诗重客观描绘;在创作技艺上,孟诗重在诗法,平畅疏朗,
王诗融汇诗画,精密雅致;在体裁上,孟诗重五言,王诗众体兼工;在风格上,孟诗更显疏淡、朴
素,王诗则于冲淡之外别有精工秀丽。

扩展资料: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苏轼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他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及精神境界/融入到景物之中,创造出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
(2)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有些诗在幽邃、寂静、空灵的艺术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禅宗佛理的观照,是禅意、禅趣在诗境中的艺术体现。
(3)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凝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而且语言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沈德潜评论说:“孟诗胜人处,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唐诗别裁》)闻一多说:“淡得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唐诗杂论》)他的田园诗写得平淡自然、质朴真淳,富有生活气息,如《过故人庄》农家的淳朴生活和乡村的自然景色,在淡淡的笔墨中都表现得十分自然而亲切,深受陶渊明的诗风影响。但孟浩然的山水诗也有写得气象雄浑、境界阔大的,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2)孟浩然的诗歌语淡而味浓,正如沈德潜所论:“襄阳诗从静悟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他的诗歌善于运用平淡的语言,融入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意蕴,创造出清远拔俗的艺术境界,蕴含了浓厚的诗歌情致韵味。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山水田园诗派

谢朓山水诗有什么特点
答:其成就:谢朓诗歌的主要成就是山水诗创作。谢朓以其清逸流丽、工细自然的诗笔,描写了以宣城为中心的皖南山水,对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作了新的开拓和发展,给后来的唐诗以良好影响。谢朓和谢灵运合称“二谢”,都善于模山范水,以山水诗见长,但二人的诗境和诗味却有别。谢灵运的山水诗多少还受玄言诗的...

唐朝山水诗对魏晋南北朝的继承和发展有哪些
答:但这些都不算真正的山水诗.这种情况直到东晋谢灵运写出了一大批真正吟咏山水的诗歌,山水诗才算真正兴盛起来,但是谢灵运的山水诗注重的是对山水的直观描摹,就像用文字画画一样,描绘他们,虽精工却乏味.直到后来谢朓用永明体写山水,在山水中写出来细腻的情感,才使山水诗具备了诗歌的朦胧意境,完全摆脱玄言或者刻意雕琢之...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著名诗人是
答:王维、李白这两颗唐代诗坛的超级巨星,几乎同时降生于盛唐,又几乎同时陨落于大唐帝国大伤元气于安史之乱而逐渐走向衰败的转折时期。此二诗人主要的创作活动时期都是在最能代表盛唐精神的开元年间。他们一生在山水诗上均投以极大精力,且都获得了极大成功。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意义的是,此二家山水诗风格歧异两极,一个...

谢灵运的山水诗和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意境上有何不同
答:谢灵运的山水,诗是空灵的,缥缈的,陶渊明的田园诗是现实的,真实的

谁知道李白山水诗形成的原因?现写一篇论文,需参考。
答:“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文心雕龙·明诗》)。寒门庶族的刘裕当了皇帝,王谢大家的门阀受到打击,诗人谢灵运愤愤然遨游山水,却体会到大自然山水之美是具体的实在的。他说:“夫衣食,人生之所资;山水,性分之所适。”(《游名山志序》)就象人生必需衣食一样,大自然山水是适合人们憩息游赏的对象和环境。在观念上摆...

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是谁?
答:谢灵运山水诗的成就,很大一部分有赖雕琢之功。谢灵运山水诗的雕琢是对自然的一种细致的拟态,谢灵运又在拟态的过程中,加入自身的主观色彩,使山水景物呈现出源自现实的真实而又不同于现实真实的独特面貌。谢灵运山水诗中雕琢的功力,既体现在对细微景物的细致描摹上,又表现为对多种意向的结构组织中,而...

山水诗在写景上主要运用什么手法?
答: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自谢灵运开创山水诗以来,诗人借助山水诗描写自然界的美景,迅速形成了一个流派。读者一方面通过山水诗与山水亲近,丰富了知识;一方面又通过对山水诗的欣赏,培养和提高了审美情趣,达到了怡情养性的目的。以王维为代表的很多诗人的山水诗,清新淡远...

山水诗派的鼻祖是哪个文学山水诗的鼻祖是谁 哪个被称为山水诗派的鼻祖...
答:3、谢灵运山水诗的成就,很大一部分有赖“雕琢”之功。谢灵运山水诗的“雕琢”是对自然的一种细致的拟态,谢灵运又在拟态的过程中,加入自身的主观色彩,使山水景物呈现出源自现实的真实而又不同于现实真实的独特面貌。4、谢灵运山水诗中“雕琢”的功力,既体现在对细微景物的细致描摹上,又表现为对多种...

结合作品分析谢灵运的山水诗和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意境上有何不同
答:田园诗和边塞诗并称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两大词派,前者恬淡疏朴,后者雄浑豪迈。至于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虽然诗中不一定纯写山水,亦可有其他的辅助母题,但是呈现耳目所及的山水状貌声色之美,则必须为诗人创作的主要目的。由谢灵运开创,脱胎于玄言诗。

诗的分类
答:2.写景诗 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一般来说,写景诗多歌咏山水名胜,描写山水田园的旖旎、边塞风光的苍莽、风花雪月的绮丽等,如柳宗元的《江雪》、张继的《枫桥夜泊》、王维的《山居秋暝》。写景诗在艺术上往往塑造形象,或勾勒意境,或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寓情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