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轼文言文

作者&投稿:孙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朱轼的简介

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进士。由庶吉士改授湖北潜江知县,有惠政。陕西学政、奉天府尹、浙江巡抚、左都御史。雍正时,充圣祖实录总裁。行取授刑部主事,督学陕西。累官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与怡贤亲王共治畿辅营田水利,蓄泄得宜,溉田六十顷。卒,谥文端。任浙江巡抚时,首创用水柜法修筑海塘,为治理沿海水患功垂后世。康熙推崇朱熹学说,朱轼为当时朝廷御用程朱学派的重要代表。朱轼生活俭朴,高安民间旧时流行的酒席朱公席,待客时多为四盘两碗,据说是朱轼宴请乾隆时所创。 轼工古文,学宗横渠,著有周易注解、周礼注解、仪礼节略、历代名儒循吏传等,《清史列传》及文端公集,并传于世。

2. 朱轼的简介

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进士。由庶吉士改授湖北潜江知县,有惠政。陕西学政、奉天府尹、浙江巡抚、左都御史。雍正时,充圣祖实录总裁。行取授刑部主事,督学陕西。累官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与怡贤亲王共治畿辅营田水利,蓄泄得宜,溉田六十顷。卒,谥文端。任浙江巡抚时,首创用水柜法修筑海塘,为治理沿海水患功垂后世。康熙推崇朱熹学说,朱轼为当时朝廷御用程朱学派的重要代表。朱轼生活俭朴,高安民间旧时流行的酒席朱公席,待客时多为四盘两碗,据说是朱轼宴请乾隆时所创。 轼工古文,学宗横渠,著有周易注解、周礼注解、仪礼节略、历代名儒循吏传等,《清史列传》及文端公集,并传于世。

3. 除了吴有训 还有什么名人嘛

契嵩,朱轼,邓璠,释惠洪

朱轼 三朝帝师 字若瞻,号可亭,江西高安市村前镇艮下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臣,经学家、文学家。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年,卒于高宗乾隆元年,年七十二岁。康熙三十三年(公元一六九四年)进士。由庶吉士改授湖北潜江知县,有惠政。陕西学政、奉天府尹、浙江巡抚、左都御史。雍正时,充圣祖实录总裁。行取授刑部主事,督学陕西。累官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与怡贤亲王共治畿辅营田水利,蓄泄得宜,溉田六十顷。卒,谥文端。任浙江巡抚时,首创用"水柜法"修筑海塘,为治理沿海水患功垂后世。康熙推崇朱熹学说,朱轼为当时朝廷御用程朱学派的重要代表。朱轼生活俭朴,高安民间旧时流行的酒席"朱公席",待客时多为四盘两碗,据说是朱轼宴请乾隆时所创。 轼工古文,学宗横渠,著有周易注解、周礼注解、仪礼节略、历代名儒循吏传等,《清史列传》及文端公集,并传于世。

4. 乾隆的老师是谁

乾隆的帝师是朱轼。

朱轼(1665-1736),字若瞻,又字伯苏,号可亭,谥文端,瑞州府高安县艮下村(今属江西省高安市村前镇艮下朱家村)人,系坡山始祖茂公派下第十六世孙。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年,卒于高宗乾隆元年,年七十二岁。

前清名臣,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至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为乾隆帝师。颇具惠政,居官廉洁,刚正不阿,世人颂其“束其励行,通经史百家”。

卒后次年归葬故里,乾隆帝御赐“帝师元老”。他在任浙江巡抚时,首创用"水柜法"修筑海塘,为治理沿海水患功垂后世。

康熙推崇朱熹学说,朱轼为当时朝廷御用程朱学派的重要代表。朱轼生活俭朴,高安民间旧时流行的酒席"朱公席",待客时多为四盘两碗,据说是朱轼宴请乾隆时所创。

轼工古文,学宗横渠,著有周易注解、周礼注解、仪礼节略、历代名儒循吏传等,《清史列传》及文端公集,并传于世。

5. 高安历史的感想

契嵩(1007~1072) 北宋僧人。

俗姓李。藤州镡津人(今广西藤县)人。

7岁出家,13岁落发,翌年受具足戒。19岁游方,于筠州(今江西高安)洞山晓聪禅师门下得法。

庆历间 (1041~1048)至钱塘(今浙江杭州),居灵隐寺永安精舍。时著《原教》、《孝论》等十多篇,力陈佛教的“五戒”、“十善”与儒家的“五常”义理相通,驳排佛之论。

又著《禅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等,对禅宗史有较大影响。观察李公谨奏请赐紫方袍。

开封府尹王仲义复奏,请诏付传法院将其著述编次入藏,赐号明教大师。朝中自丞相韩琦以下,莫不崇敬。

后辞返钱塘,受太守蔡君谟礼遇,住佛日山。数年后仍退居灵隐寺永安精舍。

校定《六祖坛经》,并著《六祖法宝记叙》。后人集其论著、书启、叙记、诗歌、碑志为19卷行世,题为《镡津文集》。

朱轼 三朝帝师---朱轼墓 朱轼(1665-1737),字若瞻,号可亭,江西高安市村前镇艮下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臣,经学家、文学家。

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年,卒于高宗乾隆元年,年七十二岁。康熙三十三年(公元一六九四年)进士。

由庶吉士改授湖北潜江知县,有惠政。陕西学政、奉天府尹、浙江巡抚、左都御史。

雍正时,充圣祖实录总裁。行取授刑部主事,督学陕西。

累官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与怡贤亲王共治畿辅营田水利,蓄泄得宜,溉田六十顷。卒,谥文端。

任浙江巡抚时,首创用"水柜法"修筑海塘,为治理沿海水患功垂后世。康熙推崇朱熹学说,朱轼为当时朝廷御用程朱学派的重要代表。

朱轼生活俭朴,高安民间旧时流行的酒席"朱公席",待客时多为四盘两碗,据说是朱轼宴请乾隆时所创。 轼工古文,学宗横渠,著有周易注解、周礼注解、仪礼节略、历代名儒循吏传等,《清史列传》及文端公集,并传于世。

邓璠 邓璠(822~893) 原籍筠州(江西高安),字韫玉,唐懿宗咸通六年(865)科举进士,以才能和道德并优,选任官至尚书。唐僖宗中和元年(881)由尚书特授江西节度使,权知袁州(军州)事。

邓璠-功绩 在任兴办学舍,振兴教育,感化民众,有奉职循理之风。权知袁州刺史6年,诏敕复任。

时遇王仙芝、黄巢农民起义,政局动荡,社会难以治理。唯独邓璠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善治袁州,获得“更待皇恩酬善政,拥篲贲临郡齐迎。”

的极高声誉。因赣东北战乱,璠携家安居袁郡宜春白芒,成为江西分宜白芒邓家的始祖,享年72岁,葬于白芒蟠龙形。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5)袁州郡守葛德溥为其封禁题碑。璠夫人李氏,诰封韩国夫人,唐宝历元年(825)生,唐天复三年(903)殁,享年79岁,亦葬白芒蟠龙形。

璠有二子:次子霁,字光岚,任福建建宁刺史,在任而卒,未详其后;长子霖,字光瑞,居白芒繁衍生息,荫授从事郎,任湖北黄州知事,享年70岁,葬白芒蟠龙形。璠第六代孙梅魁从白芒迁居安福瓜畲,其后在吉安庐陵等地繁衍发展。

释惠洪 惠洪字觉范,俗姓彭,北宋筠州(今江西高安)人。少年时尝为县小吏,黄山谷喜其聪慧,教令读书。

后为海内名僧。以医识张天觉。

大观中入京,其得祠部牒为僧,往来郭天信之门。政和元年,张、郭得罪,觉范决配朱崖,著有《筠溪集》、《冷斋夜话》等书。

刘恕 刘恕(1032─1078),字道原,筠州(今江西高安)钧山人。父亲刘涣为人志洁高尚,刚廉不挠,有文词,精于史学。

刘恕以后的成才及为人无不受其父的影响。 刘恕从小就十分聪慧,读书过目成诵。

八岁时,家有客人说孔子没兄弟,他立刻举《论语》“以其兄之子妻之”一句以对,一座皆惊,可见他幼时即已熟读经书。十三岁时,他想应制科考试,一次他去拜谒宰相晏殊,向他请教,反复诘难,连这位著名的词人也被问住了。

皇元年(1049),十八岁的刘恕登进士第。当时皇帝有诏,能讲经义的考生另外奏名,应诏的只几十名。

主考官赵周翰向刘恕提了二十几个关于《春秋》和《礼记》的问题,他对答如流,先谈注疏,再列举先儒们各种不同的看法,最后发表自己的见解。主考官大为惊异,遂擢他为第一。

其他文章也被列为高等,但廷试却没有考中,便再让他到国子监试讲经书,又列为第一,一时名动望洋兴京师。治平三年(1066年)四月,司马光始修《资治通鉴》,英宗命他自选馆阁英才当助手,刘恕首先入选,迁为著作佐郎,专在史局修书。

后司马光因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刘恕也因得罪了王安石,自度京师难留,便请求到南康(今星子)监酒税,归养自己的父母。

熙宁末年,刘恕改任秘书丞,赐五品服色,诏他在家修书。元丰元年(1078年)九月,刘恕以风挛疾病逝,享年四十七岁。

其父刘涣将他葬于星子城西。元八年(1092)十一月,其了羲仲又将他迁葬于江州德化县(治所在今九江市—)之龙泉。

刘恕为人廉洁刚直,是是非非,未尝以语假人,很有其父的遗风。他曾当过巨鹿主簿和和川县令,史书说他“严簿书,束胥吏,抚鳏寡,绳豪猾,纤细曲直,可为后世法”。

因此,一时能吏都自以为不如。在政治上,虽然他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但他并不象某些人那样,当面表示赞成,背后进行诋毁,口是心非。

他总是“面指其事,是曰是,非曰。

6. 贾三里是不是乾隆皇帝的老师

乾隆的帝师是朱轼。

朱轼(1665-1736),字若瞻,又字伯苏,号可亭,谥文端,瑞州府高安县艮下村(今属江西省高安市村前镇艮下朱家村)人,系坡山始祖茂公派下第十六世孙。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年,卒于高宗乾隆元年,年七十二岁。

前清名臣,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至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为乾隆帝师。颇具惠政,居官廉洁,刚正不阿,世人颂其“束其励行,通经史百家”。

卒后次年归葬故里,乾隆帝御赐“帝师元老”。他在任浙江巡抚时,首创用"水柜法"修筑海塘,为治理沿海水患功垂后世。

康熙推崇朱熹学说,朱轼为当时朝廷御用程朱学派的重要代表。朱轼生活俭朴,高安民间旧时流行的酒席"朱公席",待客时多为四盘两碗,据说是朱轼宴请乾隆时所创。

轼工古文,学宗横渠,著有周易注解、周礼注解、仪礼节略、历代名儒循吏传等,《清史列传》及文端公集,并传于世。



~

关于苏轼的文言文
答:1. 有没有关于苏轼的古文 《苏轼传》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既而读《庄子》,...

苏轼有关的文言文
答:1. 有没有很多有关苏轼的古文 《苏轼传》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

苏轼私识范仲淹文言文
答:1. 古文《苏轼私识范仲淹》翻译 苏轼私识范仲淹 庆历①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2020年高考《苏轼传》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答:译文: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能答应我这样做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

轼见安石赞神宗以独断专任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答:翻译:苏轼看到王安石辅助神宗用独断专行来处理事务。这句话出自《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如下:轼见安石赞神宗以独断专任,因试进士发策,以“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齐恒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为问,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穷治无所得...

文言文翻译轼七八岁时
答: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与乐乎此矣.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文言文翻译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原文
答:译文:庆历三年,我刚到总角之年,进入乡里的学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在旁边偷偷观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他们是天子吗?那我就不敢知道。

轼请于朝什么句式
答:“轼请于朝”,是文言文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句式。“于朝”这个介词短语是“请”这个动词的状语,按正常语序应该放在谓语的前面,这里却放在了谓语的后面,形成了状语后置的倒装句。“轼”,名词,指苏轼,在句子中作主语。“请”,动词,奏请,在句子中作谓语。“于”,介词,介出对象,意思是向。

翻译文言文句子
答: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全文翻译 构成一辆车子,轮子、辐条、上盖、下底,都各...

苏轼<<答谢民师书>>的文言文以及译文
答:文言文:近奉违,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轼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幸甚过望,不可言也。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