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文言文

作者&投稿:纵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文言文《班昭续史》翻译

一、文言文《班昭续史》翻译

扶风郡曹世叔,他的妻子是同郡(扶风郡)班彪的女儿,叫做班昭,字惠班.学识渊博文采很高.曹世叔去世的早,班昭守节讲究礼节法度.她的哥哥班固写作《汉书》,其中有八卷表记和《天文志》没有写完就去世了.汉和帝下诏命令班昭在东观藏书阁继承班固遗志完成《汉书》.和帝多次下诏让班昭进宫,并命令皇后和贵人们以老师之礼对待她,班昭因此号称“大家(gu)”.每当各地或外国有贡献来的奇异的东西,就下令让班昭写诗赋颂扬.当时《汉书》刚一发行,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同郡(扶风郡)的马融趴跪在楼阁下边,拜班昭为老师诵读传授《汉书》.

二、班昭续《汉书》原文:

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日“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三、班昭 (东汉史学家)

班昭(约45年-约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世亦称“曹大家”。

班昭博学高才,其兄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东观臧书阁,续写《汉书》。其后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为老师,号“大家”。邓太后临朝后,曾参与政事。

2. 史上最短的10篇文言文

1.芒山盗 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jué)。

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断 *** ,流血满地,母死。

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杀之。”

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2) 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芒山有盗临刑 (3)愿如儿时一吮母乳 (2)盗一菜一薪 (4)母与之乳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C、(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D、(1)与(2)不同,(3)与(4)相同 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 2.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翻译文中句子。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识之 D、学而时习之 这则短文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3.衰溺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中济,船破,皆游。 2.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 4.七录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如是者六七始已 2.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②名之者谁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5.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

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

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

虽然,请问为天下。”小童辞。

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2.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适遇牧马童子(适合) B.问涂焉(通“途”,路) C.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罢了) D.黄帝再拜稽首(第二次) 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 6.曾参教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解释下列句子。 1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2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曾子对妻子说的话,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 7.盲人坠桥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之曰:“勿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操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三声,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解释下列句子。

1.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2.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 8.外科医 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

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簇在膜内者须亟治。”

医曰:“此外科事,不意并责我。” 解释下列句子。

1.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 2.此外科事,不意并责我。

本文写外科医生的可笑,讽刺了什么? 9.苛政猛子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

3.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问魏徵:“君主怎样能够明辨是非,怎样叫昏庸糊涂?”魏徵答:“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个人就会昏庸糊涂。从前帝尧明晰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以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

舜帝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鲧、欢兜都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因受贿被下臣侮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所以人君广泛听取意见,则宦官不敢蒙蔽,下面的情况得以反映上来。”唐太宗说:“好啊!”

原文:

上问魏徵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欢兜不能蔽也。

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哉。”

扩展资料:

赏析与启迪

通过“明”与“暗”、“兼听”和“偏信”的对比,“兼听”与“偏信”的利弊一目了然。一个善于兼听的人,无疑是一个明智的人,一个乐于纳言的人,一定是一个有胸怀的人。

人的潜意识里,亲疏有别。血缘情感亲近与否,关系着一件事情的判断与解决方式的不同,在信任的程度中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对最信任的人说的话,不会怀疑或极少怀疑,而对旁人说的话,则半信半疑甚至完全不信。

事实上,你最信任的人说的话,不见得客观公正,而旁人说的话未必就是错的。关键是怎样将反馈回来的信息加以整理和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4. 史记的文言文

[译文]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

曾经向曾子求学,奉事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

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国就有的人诋毁吴起说:“吴起为人,是猜疑残忍的。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积蓄足有千金,在外边求官没有结果,把家产也荡尽了,同乡邻里的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

然后从卫国的东门逃跑了。他和母亲决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我吴起不做卿相,绝不再回卫国。

’于是就拜曾子为师。不久,他母亲死了,吴起最终还是没有回去奔丧。

曾子瞧不起他并和他断绝了师徒关系。吴起就到鲁国去,学习兵法来奉事鲁君。

鲁君怀疑他,吴起杀掉妻子表明心迹,用来谋求将军的职位。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

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

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文侯问李克说:“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李克回答说:“吴起贪恋成名而爱好女色,然而要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

于是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

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浓液,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

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

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国家政权的稳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从前三苗氏左临洞庭湖,右濒彭蠡泽,因为它不修德行,不讲信义,所以夏禹能灭掉它。

夏桀的领土,左临黄河、济水,右靠泰山、华山,伊阙山在它的南边,羊肠坂在它的北面。因为他不施仁政,所以商汤放逐了他。

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

如果您不施恩德,即便同乘一条船的人也会变成您的仇敌啊!”武侯回答说:“讲的好。”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

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 *** 国相。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可以。”

吴起说:“统率三军,让士兵乐意为国去死战,敌国不敢图谋魏国,您和我比,谁好?”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管理文武百官,让百姓亲附,充实府库的储备,您和我比,谁行?”田文说:“不如您。”

吴起说:“拒守西河而秦国的军队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服从归顺,您和我比,谁能?”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这几方面您都不如我,可是您的职位却在我之上,是什么道理呢?”田文说:“田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

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

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公叔的仆人说:“吴起是不难赶走的。”

公叔问:“怎么办?”那个仆人说:“吴起为人有骨气而又喜好名誉、声望。您可找机会先对武侯说:‘吴起是个贤能的人,而您的国土太小了,又和强大的秦国接壤,我私下担心吴起没有长期留在魏国的打算。

’武侯就会说:‘那可怎么办呢?’您就趁机对武侯说:‘请用下嫁公主的办法试探他,如果吴起有长期留在魏国的心意,就一定会答应娶公主,如果没有长期留下来的心意,就一定会推辞。用这个办法能推断他的心志。

’您找个机会请吴起一道回家,故意让公主发怒而当面鄙视您,吴起见公主这样蔑视您,那就一定不会娶公主了。”当时,吴起见到公主如此地蔑视国相,果然婉言谢绝了魏武侯。

武侯怀疑吴起,也就不再信任他。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

楚悼王一向就听说吴起贤能,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他使法明确,依法办事,令出必行,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冗员,停止疏远王族的按例供给,来抚养战土。

致力于加强军事力量,揭穿往来奔走的游说之客。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国。

5. 古人勤学的古文 要原文

推荐韩愈的劝学篇《师说》推荐韩愈的劝学篇《师说》【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知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和知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却不向老师请教,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并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凡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认为向老师学习是羞耻的。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众人 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对于他自己,却认为跟从老师学习是羞耻的,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不能解决的疑惑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1]。

我没有看到他的明智之处。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这说法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

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从师学习的风气不能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与他们并列的,现在君子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可真值得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郯子这些人,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明。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李家的孩子叫李蟠的,十七岁,喜欢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记他都普遍地研习了,没有被时代的风气所影响[2],向我学习。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从师学习的正道,写《师说》送给他。

注解:〔1〕学者:求学的人。 〔2〕道:指儒家孔子、孟轲的哲学、政治等原理、原则。

可以参看本书上面所选韩愈《原道》。 〔3〕受:通“授”。

传授。 〔4〕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可 以参看本书下面所选韩愈《进学解》中所述作者治学内容。

〔5〕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

语本《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孔子承认有生而知之的人,但认为自己并非这样。韩愈则进一步明确没有生而知之的人。

〔6〕其为惑也: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 〔7〕闻道:语本《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闻,听见,引伸为懂得。

道:这里作动词用,学习、从师的意思。 〔8〕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师之,即以之为师。 〔9〕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的生年是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庸,岂,哪。

知,了解,知道。 〔10〕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知识、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1〕师道:从师学习的风尚。 〔12〕出人:超出(一般)人。

〔13〕众人:普通人。 〔14〕耻学于师: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1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因此圣人。

6. 关于知音的文言文

刘勰《文心雕龙》

知音第四十八

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夫古来知音,

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昔《储说》始出,

《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

之贱哉!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云“下笔不能自休”。及陈思论

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色,叹以为美谈;季绪好诋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

矣。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至如君卿唇舌,而谬欲论文,乃称

“史迁著书,谘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彼实博徒,轻言负诮,况

乎文士,可妄谈哉!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才实鸿懿,而崇己

抑人者,班、曹是也;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者,楼护是也;酱瓿之议,岂多叹

哉!

夫麟凤与麏雉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然鲁臣以

麟为麏,楚人以雉为凤,魏民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形器易征,谬

乃若是;文情难鉴,谁曰易分?

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

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

各执一偶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

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

镜矣。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

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行,则优劣见矣。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

其面,觇文辄见其心。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

况形之笔端,理将焉匿?故心之照理,譬目之照形,目了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

无不达。然而俗监之迷者,深废浅售,此庄周所以笑《折扬》,宋玉所以伤《白

雪》也。昔屈平有言:“文质疏内,众不知余之异采。”见异唯知音耳。扬雄自

称:“心好沉博绝丽之文。”其事浮浅,亦可知矣。夫唯深识鉴奥,必欢然内怿,

譬春台之熙众人,乐饵之止过客,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芬;书亦国华,玩泽方

美;知音君子,其垂意焉。

赞曰:洪锺万钧,夔旷所定。良书盈箧,妙鉴乃订。

流郑淫人,无或失听。独有此律,不谬蹊径。

7. 文言文《知人》

原文

赵开心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①,望尘②者接踵于道。及罢归,出国门③,送者才三数人。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时吴园次独落落不以欣戚④改观,赵每目送⑤之,顾谓子友沂曰:“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两孙孤立,圆次哀而振⑥之。抚其幼者如子,字⑦以爱女。一时咸叹赵为知人。

注释

①辐辏:归聚、会集。②望尘:拜尘,谄媚权贵。③国门:指京师。④欣戚:比喻赵开心的宦途浮沉。⑤目送——随其人之去而以目注视,在此表看重之意。⑥振——同赈,接济。⑦字:嫁女儿。

翻译

赵开心出任御史大夫时,门前车马来往不绝,来拜访他的人几乎在路上排起队来。等到他被免职,出城门(离开京城),来送的只有三五个人。不久,他被朝廷召回起用,以前离开的那批人又像当初那样来拜访了。当时独有吴菌次落落不凡,不因富贵失势改变对赵洞门的态度。赵开心常常目送他出门,回头跟儿子友沂说:“将来我去世后,最终要依赖这个人来办事。”没多久,友沂过早去世,赵开心也因悲痛失去儿子,死于外地客寓。他的两个孙子无依无靠,吴菌次一边哀悼,帮助办理后事;一边扶助他们,把小的那个当儿子看待,又把自己的爱女嫁给他。这一时间,人们都感叹赵开心善于识别他人。



~

学写文言文
答:第二,要强化学习文言文的效果,学生才能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来处理、学习新的文言文,引发兴趣。第三,教师或学生应当积极创造运用文言文的实践活动,在参与教与学的活动中,让自身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来增强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第四,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加大文言文的阅读量,尽量多地接触文言文,巩固学习兴趣。有了学习...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还有哪些?
答:方法一:三多 1、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可能的话,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扩大自己的视野。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诵下来。倘若你可以坚持到底,那么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来。3、...

关于学习的文言文
答:关于学习的文言文:1、读书的作用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3、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虽天才隽朗,而实须坟诰以广知。——葛洪 5、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葛洪 6、士欲宣其...

为什么要学文言文
答:文言文的使用,不仅使得中国记载史料所耗费的物质最大化的精简,而且保证了文化的延续传承。 非常可惜,新文化运动不仅错误的全盘否定了儒家思想,也全盘否定了文言文,这相当于毁坏了中华文化的两大基石。 希望大家平时多读读文言文,补习补习自己的传统文化课 2. 为什么要学文言文 楼主连设两问.一问为什么要学文言...

学文言文是为了什么
答:但要记住,你是中国人,你是你自身,同时你也属于历史,不学文言文,固然与自己的现时生存无甚影响,但要学了文言文,无论从知识、见识、语言运用、个人素质等等方面就会给你开辟一个新的、取之不尽的提高的领域。 总之,只要有可能或机会,调整好心态,讲点方法,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出兴趣(此问题说来话长,是我们的教育...

学文言文的三个步骤
答:学文言文的三个步骤:有先解决读音问题、多读,直至背诵、正确翻译全文、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多积累,常翻译等等。文言文晦涩难懂,其实就是因为它的“简练性”。而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生僻字或者通假字,让孩子读起来不顺口的同时,还有一股奇奇怪怪的感觉。想要读懂一篇文言文,首先我们应该攻克...

如何系统学习文言文?
答:学习文言文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方法,以下是一些建议:1.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知识:首先,你需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包括字词、句式、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这将为你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2.阅读经典文言文作品:阅读经典文言文作品是学习文言文的最佳途径。可以从《史记》、《资治通鉴》、《诗经》、《楚辞》...

学不会用文言文怎么表达
答:5. 用文言文怎么表达“怎么会”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此话怎讲。 ’1.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一、判断句: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

学习文言文的最有效方法
答:学习文言文的第一就是要积累。而积累的最好办法就是背诵,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的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化等也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转化这里说的转化是指迁移能力,即在阅读背诵的基础上,能够阅读其他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是要掌握一些文言的学习...

如何学好古文
答:然而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样学习文言文的过程比较枯燥,效率不高、体会不深,懵懂如学另外一门外语,甚至觉得老师煞费苦心的教好文言文,是老师的一厢情愿,学生只能“逆来顺受”。学习文言文的效率不高的原因在何处,笔者分析如下:1、学生离开了理解文言文的情境。文言文确实不像现代文那样,让学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