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攻打北京时,崇祯君王为何不撤离非要选择自缢? 李自成攻打时,崇祯为什么不撤离,非要选择自缢殉国?

作者&投稿:高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朝也是在崇祯皇帝这一代就灭亡了,而从中也是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的时候,就选择了自缢,他这样做的原因是,第一,他可能没有地方跑了,就算跑的话,也可能受到李自成军队的重重包围,而后受到俘虏。第二,他并不想做一个逃跑的君王,如果他跑了的话,那么他死后将没有脸去见自己的祖先们。第三,正是因为他并不想入土为安,所以才选择上吊自杀,以来告示天下。

历史上有很多人觉得是崇祯皇帝所导致国家灭亡,其实并非如此,在崇祯皇帝接管国家的时候,国家就已经走下坡路,而且国家的根已经彻底坏死了,他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尽量的让明朝继续延续下去。

当时明朝后期已经严重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而崇祯皇帝铲除了魏忠贤等庞大势力,也是使得朝廷中东林党一派迅速发展起来,并且魏忠贤在临死之前也是劝告崇祯皇帝不要任用东林党派的人,他的这番话并不是因为他自己本身不喜欢东林党派的人,而是他也知道东林党派的人多是唯唯诺诺,没有什么大出息的人,东林党人多是昏庸无能之人,虽然没有叛国之心,但也没有做出对国家任何有意义的事情。并且在最后李自成就要即将攻打进来的时候,这些大臣还在犹犹豫豫,没有做出半任何军事决策。

而他们的延误也是导致了李自成直接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之所以选择自杀,原因也是因为他并不想苟活于世,也不想被李自成给俘虏,更不想就此下地去见祖宗们,并且自己也没脸见祖宗,所以就选择自缢告示天下。 并且已经到这种地步了,他也是个好面子的皇帝,只能这样做了。



崇祯君王是一个性子比较刚烈的人,他有一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所以选择不撤离尔选择自杀。

崇祯有想过南迁,但是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对,他又不是杀伐果断的人,最后妥协留了下来,京城守不住就只能自尽了。

首先就是想跑也跑不远,最后还是会被抓住成为阶下囚;其次就是崇祯不愿意成为阶下囚,还不如以皇帝的身份死去。

李自成攻打北京时,崇祯皇帝不撤离而选择自缢,是因为他明白明朝的气数已尽,自己慌忙逃脱,反而损伤了气节,不如洒脱的死。

李自成攻打北京时,崇祯皇帝为什么不撤离非要选择自缢殉国?~

在当时崇祯皇帝的确是可以跑,但是并跑不远,最多也就是避让到南京,但即使到那,兵力微弱,民心摇摆,迟早也是被破城,然后也是难逃被一举灭国的命运,既然逃跑无用,又抵抗不了,所以崇祯选择了殉国,以好在生前就决定自己的命运,没有太多受辱于人,也不是阶下囚,还是以皇帝的身份死去的。在当时,这样做法也是属于最好的选择。
李自成不是什么善人,手段也很残暴,若是崇祯皇帝自己被抓,惩处手段肯定会很残忍,所以说崇祯害怕也好,说是与北京城共存亡也好,在这样的大局势面前崇祯皇帝也只是一个失败者,他的殉国可能是对自己治国不周的忏悔,对自己能力不够的失望,还有就是对命运的无力感。崇祯皇帝也在遗书里有写说自己无脸面在地下去见祖上,所以选择了自缢。
其实在当时,他已经成功地把自己的儿子送出了城外,但这也是因为他的儿子并没有多少人认识,而崇祯自己不同,他是敌军的最大目标,逃是不好逃的,无论去哪都离不开敌人,即使他能活下来,但对于丢了一个国家的皇帝来说,那也是不能够承受的,而且一生都会活在这个失败的阴影里。
而且更多的是,崇祯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再抵御一次攻击,接着又卧薪尝胆然后复仇和反攻,所以崇祯选择这样自缢的方式,说是一个逃避也好,也可以说是无奈。

因为当时军心紊乱,很多大臣私下里已经投靠李自成了,朝廷上的大臣很多都不同意南迁,他作为一国之主,一定要得到大臣们的支持才可以,但是大臣不同意,那么他又有何颜面一个人撤离弃百姓于不顾呢。


崇祯是一个时运不济的国君,他临危受命历经十年也没有求得了明朝,这也是他心中最难过的一件事情了。作为一国之主崇祯还是可以的他有意往南方撤离,当时所有的船只什么的都安排好了,其实不只是崇祯朝中大臣也有人是这样想的,左中允李明睿认为南迁,这样撤到南方之后,让李自成与清军互相伤害斗个两败俱伤,而崇祯也是这个意思,但是朝堂上支持李明睿的大臣只有那么几个人,朝堂上的一大部分人坚决反对,这他们誓死都要留在这里。

崇祯不能丢下满城的百姓和满朝文武一个人逃走,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大臣们竟然会投靠李自成,这让他一个人在这坚持又有什么意思呢。崇祯也真的是心如死灰,但是他不能走,他要留在这里,只有这样,百姓才不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要替百姓去死,替蛮吵的文武去死,所以崇祯即便可以撤离也没有走,选择了自缢殉国。

崇祯是有能力的,只是那个时代不仅是崇祯,就算是神仙怕是也救不了腐败的人心,这也是导致崇祯自缢的原因,那么既然走不了,就为百姓做一件事吧。

1644年北京城破时,为何崇祯不调兵来京师勤王?
答:原因其实很简单:其一:崇祯的性格所决定的。当时说要迁都南京的,可是又反悔不走了,当李自成攻到北京城下时,还把不迁都的责任都归结到大臣的身上,让大明的臣子心凉了一大截!其二:政府没钱,打仗没有钱打什么仗啊!为了调动吴三桂军队进京勤王的百万两军饷都拿不出,南方的军队那么远更困难。崇祯...

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想跟崇祯议和,为何崇祯却不同意?
答:于是他就派太监杜勋和崇祯议和,说只要把大西北划给他作为封地,并且让他永不朝贡,也无需入京上朝,他就马上退兵。其实就当时的形势看来,崇祯帝如果答应了李自成的话,明朝可能还会多存在一段时间,甚至有可能翻盘,但崇祯帝却一口回绝了李自成。原因就是明朝的帝王,包括崇祯帝都是很有气节比较硬气的...

兵临城下的李自成,只是希望裂土封侯,崇祯为何却偏不答应?
答:而李自成一看崇祯不买账,内心挫败感油然而生。他咽了咽口水,用粗犷的陕北口音,发号施令,下令全线攻打内城,说是攻打,其实只是摇旗呼吁也就够了,因为,守城门的太监,早就把内城城门翻开了。三月十八日晚上,就连零星的炮弹声也中止了。严酷的事实通知崇祯,内城抵御完毕,一切都完毕了。带着末日...

1644年在坚守北京败局已定时崇祯皇帝为何不选择迁都南京反而坚守北京...
答:但是崇祯帝却迟迟没有南迁,不仅自断生路,还亲手葬送了明朝的万里江山,那么,崇祯皇帝没有南迁的原因究竟为何?他是真的不想南迁吗?事实上,崇祯皇帝有过南迁的想法,并且还与当时的大臣在私下里协商过,他很清楚,坚守北京败局已定,朝廷正值存亡之秋,正确的做法,就是南迁。可是,学过明朝历史...

北京城被攻破后,为何崇祯死活不肯迁都南京?
答:吴三桂为什么没有回防、没有救驾、没有勤王,是山海关外满人进逼无法抽身,还是已经决定投降李自成,或者想在乱世的各股势力之间渔利,我们不得而知。总之是崇祯双眼盼出了血,也没等到他的救兵。崇祯在等,李自成可不等。一路高歌猛进,很快来到北京城下,围城,谈判(不过是走走过场,他提出的条件...

李自成攻入北京时,明朝实力雄厚,崇祯皇帝为何去上吊?
答:只要他站出来振臂一呼,他以明朝正统皇帝的身份,随时都能号令天下反清义士,他只需要领导南明、天地会等人,就很容易把清朝推翻,特别是清朝要求留辫子后,引起天下诸多人不满,这时崇祯站出来,基本上百分百把清朝重新赶回草原放羊了。可惜崇祯皇帝目光太过短浅了,李自成这样的人进入北京城,...

崇祯皇帝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并没有逃走,是为何
答:那么,值得讨论的是,李自成攻进北京城之前,崇祯皇帝为何不选择逃走?另图大计?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死了,不就什么都没有了吗?除此之外,在李自成围攻北京时,崇祯皇帝为何不号令天下兵马勤王?李自成打进北京之前,崇祯皇帝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下过令,让天下兵马勤王。见《明史 庄列...

李自成大军进犯,明知明朝将要灭亡,崇祯为何死不投降?
答:手底下喜欢搞事的东林党树倒猢狲散,朝众也早已开始准备迎接新帝了。崇祯是一位值得品读的皇帝,国破之际他没有选择乖乖交出国玺忍受侮辱,而是以死明志,将死之前为防公主遭到贼人奸淫又斩断爱女手臂,死于国亡先,倒也不失帝王傲气,君王死社稷,这也是明朝粉丝喜欢这个特殊王朝的一大原因。

李自成攻打北京的时候,崇祯明明可以逃走,为何选择在煤山自缢?
答:后来李自成成功打进明朝皇宫,在他顺利登上帝位之后,命人将崇祯皇帝的遗体好好的安葬了,由此也可以看出李自成也是一个非常有仁义的人,虽然说他痛恨朱明王朝,但是因为崇祯皇帝的死,他对崇祯的子女与那些无辜的臣子并没有赶尽杀绝,就这一点来说,李自成的做法还是很值得人称赞的。

李自成打北京前曾提出三个条件,崇祯为何宁愿亡国也不愿答应?
答:答应他们一次就会得寸进尺,这种事肯定会再出现的。而且朱元璋曾留下祖训:“大明朝从今往后,上至帝王,下至黎庶,皆必尊之: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所以崇祯皇帝选择和李自成抗击到底,决不妥协!最后的结局就是北京城被攻破,李自成登基当了皇帝,崇祯皇帝自杀身亡,大明朝就此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