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职能是什么? 秦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职责分别是什么

作者&投稿:荀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2、御史大夫:“掌副丞相”,地位仅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建立国家监察事务。

3、太尉:“掌武事”,负责全国军事事务,其地位与丞相一样。

扩展资料

1、丞相起源

西汉初,相国及其副手丞相多为开国功臣,位尊职重,敢于直言进谏,例如汉相国韩信在击败齐国以后向刘邦建议设置代理齐王,刘邦最终封汉相国韩信为齐王。又如吕后欲封诸吕为王,王陵即当面表示反对;汉景帝时周亚夫曾反对封王信、废戾太子刘荣等事。

到武帝时,擢用公孙弘为相,开以后布衣登相位的先例。随着君主集权加强,武帝重用内廷近臣,对丞相不甚信任,其在位者如薛泽、赵周、庄青翟、石庆、田千秋等人,皆谨小慎微,庸碌无能。

武帝末年,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从此到西汉末,大司马权势在丞相之上,而大司马多由外戚充任。西汉晚期,丞相职权为内朝所取,已无所作为,如韦玄成、匡衡等,在君主和权贵面前,阿意曲从,以保持其禄位而已。

2、御史大夫,官名。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秩中二千石 。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仿古制设三公,改大夫为大司空。

东汉又改为司空。大司空(司空)不在御史台。“侍御史之率”的名义改属中丞。晋以后多不置御史大夫。唐复置,专掌监察执法。宋不除大夫,以中丞为台长。明代燕王朱棣陷南京,将御史府改回都察院,自此御史大夫遂废。

3、太尉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后不再设置。西汉早期,设太尉官多半和军事无关,故带有虚位性质,不同于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职。汉武帝时以贵戚为太尉,一变过去由立武功之臣充任太尉的惯例,而又和丞相同等,这也和西汉早期有所差别。

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51年),将大司马改为太尉。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置僚佐。

后曹操撤销三公制,自任丞相。魏文帝时期曾短暂恢复,后又撤销。自隋撤销府与僚佐,便渐次演化成优宠宰相、亲王、使相的加官、赠官。元不常置。明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丞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御史大夫



丞相:战国时秦国原有相、相国,统一全国后,称作丞相,李斯为第一位丞相,乃百官之首。"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原称尉、国尉,统一全国后称太尉,"金印紫绶,掌武事","主五兵",乃武官之长。御史大夫:秦国原有御史,后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御史大夫掌监察,"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其位略次于丞相。



秦朝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秦朝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其影响是什么 求高手解答~

(1)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丞相:百官之首,负责处理政务。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军务
(2)秦朝的政治制度基本内容
中央实行皇帝制度(始皇帝)和三公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
(3)影响
使人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更加容易。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但是以高压政治和残酷的刑法为主实行集权制度,又把人们的生活推向了水深火热之中。

秦朝太尉是为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丞相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
先秦的御史本为殿中执法官及文书。秦始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位次左、右丞相。御史大夫地位远低于丞相和太尉,秦汉时丞相和太尉品秩均为一万石,御史大夫品秩为两千石,丞相和太尉为金印紫绶,御史大夫则是银印青绶。
秦统一以后改称太尉,为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与掌政务的丞相,掌监察的御史大夫共同负责国家政务。
自秦昭王四十七年长平之战,白起以大良造为上将军,王龁以左庶长为裨将,此后左庶长、左更、大良造等掌军事的官已成为爵位名称,将军、上将军成为战时指挥军队之官,而国尉则转化为中央主持军事的长官。

扩展资料
太尉始于秦朝时期。秦王嬴政登基后,改设三公九卿。三公即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别为辅政,监察及治军领兵。但秦朝并没有人担任太尉,也就是形同虚设。原因在于秦当时为中央集权制,军政经合为始皇帝一体,所以若将兵权拱手送于他人之手,秦王政的统治会受到严重威胁。
秦代规定丞相的位子出现空缺,御史大夫可以递补升任。这是一个重要的机制。古代宫廷的矛盾主要体现在皇权和相权之间。君主一方面要依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去统领百官,另一方面又害怕丞相权重,架空君主。
设立御史大夫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制约相权,而制约的机制就是明确御史大夫为“候补”丞相。这样一来丞相就要小心谨慎,奉公守法,以免遭御史大夫的弹劾。而御史大夫则会努力工作,尽量去挑丞相的毛病,结果就达到了相互制衡的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御史大夫
百度百科-丞相
百度百科-太尉

汉朝有哪些主要官职,主要职责是什么?
答:计相,主郡国上计事。 主簿,省录众事。 侍曹,主通报事。 2,太尉 太尉是朝中仅次于丞相的官职,专掌武事,地位和丞相相同,为最高的武官职位,秩俸万石,金印紫绶。官吏主要有长史和主簿。 3,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主要行使副丞相的职权,是丞相的助理,对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公卿的一切行政活动进行监察,三公中地位最低...

常说的“三公”“九卿”是什么?
答:一、三公九卿制度的起源 三公九卿制度的设立始于秦朝。秦始皇在总结战国时期各国官僚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应封建统一国家需要的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度。二、三公的职责 三公包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他们的职责分别为:1.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皇帝的助手。自秦朝开始,丞相成为中央...

秦朝的御史大夫|丞相|太尉|都是管什么的?
答: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太尉管军事的 丞相最高行政长官 丞相不等于宰相

秦朝的丞相,太尉和御使大夫分别是管什么的?
答: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定制置丞相一人,以李斯为之,秦二世诛李斯后,以赵高为相,因其为阉人而称中丞相。秦制,出任丞相的人均受封侯爵。御史大夫 秦创置御史大夫,掌监察百官,为副丞相。(《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通典·职官典二》:“秦无...

汉朝官职有哪些
答:一、三公:1、丞相,政府最高行政长官,有一个秘书处十三曹,下辖九卿。2、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里。3、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

秦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者的关系有何特点
答: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主要官职,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三公,是加强中央集权制的一种措施。相对应的是在地方设立郡县。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这样,皇帝把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力也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管军事的,丞相最高行政长官,但不等于宰相。但太尉是个...

看《三国演义》时里面的一些官职不知是干什么的。
答:看《三国演义》时里面的一些官职不知是干什么的。 汉朝官职表 三公: 1、丞相(掌管全国的行政)——(又称:国相、太师) 2、太尉(全国最高军事统帅)——(又称:大司马、太傅、大将军) 3、御史大夫

皇帝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郡 县之间的关系
答:三者互相制约,共同对皇帝负责。地方上的郡守,郡尉,郡监分别对应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但皇帝的命令高于以上三者。县令长(县的人口满万户称令,不满万户称长),县尉,县监也对上级(郡)的三者负责。这样从中央到地方构建起了一套金字塔般的封建官僚管理体系,分权制衡,层层负责。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权力谁大
答:三公”(秦朝无三公说法,御史大夫秦时为银印青绶,为上卿,但非“公”,此处为后人对比总结)。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官名。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秩中二千石 。

御史大夫是干什么的
答:御史大夫是辅佐丞相的,可以代皇帝起草诏令,接受皇帝的差遣出使,也负责对百官进行监察和纠劾。御史大夫,古代官名。秦朝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品秩中二千石(丞相、太尉均号万石),负责监察百官,辅佐丞相,为丞相的助手,相当于副丞相。秦代中央监察机构的最高长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