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将下列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作者&投稿:塔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请将下列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汉语。"的答案很多朋友不是很清楚,接下来小编就为介绍一下改题答案吧。
请将下列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放天子立辅弼,设师保,所以举过也。夫人故不能自知,入主犹其。存亡安危,勿求於外,务在自知。
(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
注:注意准确翻译加着重号的重点字词。
正确答案:
想要取得平和直,就一定要使用水准器和墨线;想要取得方和圆,就一定要使用圆规和曲尺;君主想要认识自己的过错,就一定要靠耿直之士。所以天子建立辅佐的官职,设立师保的职位,用来检举过错。人本来就不善于认识自己(的过错),君主(的情况)则更严重。国家的存亡安危,不要到外部寻求(原因),要致力于认识自我。


~

把现代文翻译成文言文 谢谢
答:【原文】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参考译文】"替大王出这个计策的人是谁?"原文:张良曰:"谁为(wèi)大王为(wéi)此计者?"翻译:张良说:"替大王出这个计策的人是谁?"讲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是一个典型的主谓倒装句,为掌握文言知识须如此意。若以现代口语直接译为"谁替大王出了这个计策?"虽...

150字左右的文言文,从字音,解释,翻译,主题,启示等5各方面各出一题。
答:平公曰:“善哉!”注释:1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2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1、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①问于师旷: 。②安敢戏君乎: 。③如日出之阳: 。④臣闻之: 。2、 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译句: 。3、 晋平公想...

度且复制,亟还,开城们而阵于野文言文翻译
答: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度且复至,亟还,开城门而阵于野。 译文:傅友德料到敌军还会再来,便迅速返回,打开城门,在野外列阵以待。 (2)比明,木石殆尽,众噪而登,遂尽破之。 译文:等到天亮,反贼的木头和石头差不多消耗完了,官兵们大喊着登上了山,于是全部打败反贼。《傅友德传》全文翻译: 傅友德...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答曰:“刘寄奴王者,不可杀...
答:翻译 (2)回答说:“刘寄奴是要称王的人,不能杀。”刘裕大声责骂他们,(童子都散去了)于是刘裕把药收起来带了回去。参考译文 全文 宋高祖武皇帝名裕,小字寄奴。他姓刘,是汉朝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一世孙。彭城是楚国的都城,所以楚元王的后代以彭城为家。晋朝东迁,刘氏移居到晋陵郡丹徒县的京口里。

文言文《王羲之题字》全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答:他又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一把六角扇在叫买。王羲之就在老妇人的六角扇上每面各写了五个字。老妇人开始有些不高兴,王羲之于是对老妇人说:“只要说是王右军书写的,就可以卖得一百钱了。”老妇人照此一说,许多人都争着来买这把扇子。又一天,老妇人又拿着一把扇子来,王羲之笑而不...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答:注释:1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2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1、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①问于师旷: 。②安敢戏君乎: 。③如日出之阳: 。④臣闻之: 。2、 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译句: 。3、 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
答: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如下:(1)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答案:廉希宪彻底查办阿合马的事情,把他的情况上报,杖责阿合马,革去了他所统领的职权。拓展:古文是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种放字明逸文言文答案
答: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问于师旷: 。 ②安敢戏君乎: 。 ③如日出之阳: 。 ④臣闻之: 。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句: 。 3、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 4、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

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 跪求哪位大神帮忙翻译一下 在线等急
答: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译文:(2)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译文:(3)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译文:史记 冯唐列传译文 冯唐的祖父是赵人,他的父亲迁到代。汉朝建主后,又迁到安陵。冯唐以至孝著名,为中郎署长,侍奉文帝。

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后汉书,刘盆子传》,乃相与为约
答:2015-04-20 · 专注文言文注释翻译、诗词格律、汉语语法 文以立仁 采纳数:10258 获赞数:106992 向TA提问 私信TA 关注 展开全部 “初,崇等以困穷为冠,无攻城徇地之计。众既浸盛,乃相与为约: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 ——起初,樊崇等因穷困而为盗寇,没有攻城略地的打算。后来队伍势力逐渐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