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条父母规范减轻家庭教育焦虑和内耗

作者&投稿:蓬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九条“父母规范”减轻家庭焦虑和内耗

01、进家门前,掸掸身上的“灰尘”

我们的脸色,影响着伴侣的心情,也决定着孩子的性格。千万别把垃圾情绪,倾倒给最该温柔以待的人。所以进门前,记得掸掸身上的“灰尘”,提醒自己“要把坏情绪留在门外”。因为从此刻起,我们开始承担的是丈夫、是妻子、是父母的角色了。

02、在家说话的声音,不要超过60分贝

真正有效的沟通,靠的从来不是谁嗓门更大。有研究发现,低声的方式谈话,比高声的方式谈话,更能达到说服人的效果。幸福的家庭里,所有人都要懂得控制音量好好说话。因为愤怒只会模糊问题,吼叫只会伤害家人和孩子。

03、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西方有句谚语:“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大意就是,对于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无论你如何着急、如何懊悔和抱怨,都不可能再挽回了。生活总少不了鸡零狗碎,我们也都有粗心大意、马虎犯错的时候。当遇到这些小意外、小插曲时,一万句“都怪你”,抵不过一句“我陪你”。家人之间,多一点包容和理解,少一些苛责和挑剔,才能和和美美,把日子越过越好。

04、不把好吃的饭菜只摆孩子面前

电视剧《虎妈猫爸》·中有这样经典一幕:妈妈专门为女儿准备了一盆有机蔬菜,可女儿却不喜欢吃,并且吐掉了。妈妈一边气愤地将青菜硬塞进女儿嘴里,一边咆哮着大吐苦水:“你知道这些菜多少钱一斤吗?我们平时赚钱不容易,现在好吃好喝的都用在你身上了,怎么这么不知道好歹?”

很多父母哪怕自己舍不得吃穿,却要把最好的、最贵的都给孩子。但一味地苛求自己、亏待自己,只会变得更加焦虑、充满戾气,对家人和孩子更加不满。爱孩子之前,别忘记先好好爱自己。

05、让手机退出餐桌

有人说,爱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很多很多顿饭。热气腾腾的饭菜、欢声笑语的氛围、松弛愉快的闲聊,这就是一个家最幸福的模样。可是现在很多时候,大家都各自捧着手机,要么忙工作、要么刷视频,却把家人和孩子晾在一旁,彼此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隔阂越积越深,亲情也日渐淡漠。

餐桌上的温度,其实也是家的温度。吃饭时记得关掉手机,和家人聊聊今天的趣事,关心关心孩子的生活,享受这最简单也最踏实的幸福。

06、闹铃响后,父母要同时起床

送孩子上学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所以父母要同时起床,其实不管是家务也好,教育也好、都需要父母共同分担。父母两个人分工合作,效率更高了,感情也会更好。孩子看到了,自然也会加入进来,想要为家庭出一份力。爸爸不缺席,妈妈不焦虑,才是给孩子童年最好的滋养。

07、多坐在书桌前,而不是沙发上

很多父母对待自己和孩子十分“双标”:自己从不看书,却要求孩子坚持阅读,自己懒散混日,却要求孩子努力上进。教育孩子就是如此,与其讲道理发脾气,不如以身示范做出样子。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一个热爱读书、充满书香的家庭,整体的氛围都是向上的,负能量自然也会少很多。闭上嘴、抬起腿、翻开书,演示给孩子看,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托举。

08做个蹲下来的父母

孩子和我们一样,也是独立的个体,也需要平等对待。在孩子面前,再厉害的大人物,也只是爸爸和妈妈。尊重是爱孩子的基础,也是家庭教育的底色。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蹲下身来,听听孩子的声音;做家庭决定时,问问孩子的意见。

要让孩子知道“我的想法和感受很重要”,亲子关系才会越来越好。一个热爱读书、充满书香的家庭,整体的氛围都是向上的,负能量自然也会少很多。

09、给妈妈固定的“自由时间”

母亲若是整日焦躁不安、情绪不稳,那么家里就会充满了矛盾、怨气和争吵。所以,家里人要协商一致尽量给妈妈一些“自由时间”,让妈妈可以歇下来喘口气。比如每晚给妈妈半小时,每周末给妈妈两小时。让妈妈有机会发展家庭之外的生活,妈妈才能释放自己,调整好自己,成为一个情绪平和且松弛的妈妈。



九条“父母规范”减轻家庭焦虑和内耗

01、进家门前,掸掸身上的“灰尘”

我们的脸色,影响着伴侣的心情,也决定着孩子的性格。千万别把垃圾情绪,倾倒给最该温柔以待的人。所以进门前,记得掸掸身上的“灰尘”,提醒自己“要把坏情绪留在门外”。因为从此刻起,我们开始承担的是丈夫、是妻子、是父母的角色了。

02、在家说话的声音,不要超过60分贝

真正有效的沟通,靠的从来不是谁嗓门更大。有研究发现,低声的方式谈话,比高声的方式谈话,更能达到说服人的效果。幸福的家庭里,所有人都要懂得控制音量好好说话。因为愤怒只会模糊问题,吼叫只会伤害家人和孩子。

03、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西方有句谚语:“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大意就是,对于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无论你如何着急、如何懊悔和抱怨,都不可能再挽回了。生活总少不了鸡零狗碎,我们也都有粗心大意、马虎犯错的时候。当遇到这些小意外、小插曲时,一万句“都怪你”,抵不过一句“我陪你”。家人之间,多一点包容和理解,少一些苛责和挑剔,才能和和美美,把日子越过越好。

04、不把好吃的饭菜只摆孩子面前

电视剧《虎妈猫爸》·中有这样经典一幕:妈妈专门为女儿准备了一盆有机蔬菜,可女儿却不喜欢吃,并且吐掉了。妈妈一边气愤地将青菜硬塞进女儿嘴里,一边咆哮着大吐苦水:“你知道这些菜多少钱一斤吗?我们平时赚钱不容易,现在好吃好喝的都用在你身上了,怎么这么不知道好歹?”

很多父母哪怕自己舍不得吃穿,却要把最好的、最贵的都给孩子。但一味地苛求自己、亏待自己,只会变得更加焦虑、充满戾气,对家人和孩子更加不满。爱孩子之前,别忘记先好好爱自己。

05、让手机退出餐桌

有人说,爱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很多很多顿饭。热气腾腾的饭菜、欢声笑语的氛围、松弛愉快的闲聊,这就是一个家最幸福的模样。可是现在很多时候,大家都各自捧着手机,要么忙工作、要么刷视频,却把家人和孩子晾在一旁,彼此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隔阂越积越深,亲情也日渐淡漠。

餐桌上的温度,其实也是家的温度。吃饭时记得关掉手机,和家人聊聊今天的趣事,关心关心孩子的生活,享受这最简单也最踏实的幸福。

06、闹铃响后,父母要同时起床

送孩子上学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所以父母要同时起床,其实不管是家务也好,教育也好、都需要父母共同分担。父母两个人分工合作,效率更高了,感情也会更好。孩子看到了,自然也会加入进来,想要为家庭出一份力。爸爸不缺席,妈妈不焦虑,才是给孩子童年最好的滋养。

07、多坐在书桌前,而不是沙发上

很多父母对待自己和孩子十分“双标”:自己从不看书,却要求孩子坚持阅读,自己懒散混日,却要求孩子努力上进。教育孩子就是如此,与其讲道理发脾气,不如以身示范做出样子。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一个热爱读书、充满书香的家庭,整体的氛围都是向上的,负能量自然也会少很多。闭上嘴、抬起腿、翻开书,演示给孩子看,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托举。

08做个蹲下来的父母

孩子和我们一样,也是独立的个体,也需要平等对待。在孩子面前,再厉害的大人物,也只是爸爸和妈妈。尊重是爱孩子的基础,也是家庭教育的底色。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蹲下身来,听听孩子的声音;做家庭决定时,问问孩子的意见。

要让孩子知道“我的想法和感受很重要”,亲子关系才会越来越好。一个热爱读书、充满书香的家庭,整体的氛围都是向上的,负能量自然也会少很多。

09、给妈妈固定的“自由时间”

母亲若是整日焦躁不安、情绪不稳,那么家里就会充满了矛盾、怨气和争吵。所以,家里人要协商一致尽量给妈妈一些“自由时间”,让妈妈可以歇下来喘口气。比如每晚给妈妈半小时,每周末给妈妈两小时。让妈妈有机会发展家庭之外的生活,妈妈才能释放自己,调整好自己,成为一个情绪平和且松弛的妈妈。



~

中国父母教育孩子的焦虑所在
答:上一代人口红利和资本红利的加入,为育儿的安全健康与家庭经济增长做出了杰出贡献。但在减轻焦虑感方面,有一句老话是“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美国的心理学家们对育儿不要用力过度的劝诫可以翻译为:人生是一场长跑,不要苛求一城一池之得失。但对于从物质紧缺时代开始人生长跑的上一代父母来...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应该做最好的自己
答:你希望孩子如何成长,希望孩子将来过什么样的生活?那你如何教育和训练你的孩子。 好的父母善于从家庭生活的细节中发现孩子的才能,并及时引导,这才是实现孩子教育的途径。 在学校教书,在家养育,每一位家长都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老师。 面对日益增长的家庭教育焦虑,中国教育协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

家庭教育,父母学会接纳自己和孩子,才能在内心拥有平静的力量?_百度...
答:那肯定就是告诉自己,孩子只要过得开心快乐就好了,没有必要非得让孩子成龙成凤凰。

现代父母的焦虑与困惑:管=控制?!放手=放任?!
答:经常有很多家长来咨询,面对孩子的偏差行为到底管还是放手呢?特别是学习过家庭教育的父母更会有这样的焦虑和困惑!现在的家庭教育专家也告诫父母,过度的干涉是一种控制,会使孩子失去学习和做事的内在动力!很多父母也觉得有道理,应该放手给予孩子尊重和空间。但是,当孩子看电视玩 游戏 根本停不下来,也...

家庭教育的困惑和问题有哪些?
答:对孩子要求过高:一些父母会对孩子要求过高,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这会导致孩子焦虑和紧张。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让孩子在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范围内发展,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一些父母会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缺乏陪伴和关爱。这会导致孩子情感上的空虚和不安全感。父母应该多陪伴...

双减政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答:帮助缓解焦虑:1、在家庭教育内容上,突出家庭教育的特点,强调立德树人,引导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更多关注未成年子女品德、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2、在家庭教育方法上,引导父母树立正确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分离焦虑的情绪呢?
答:一,家庭氛围对分离焦虑的影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分离焦虑情况影响很大。如果父母能够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稳定和安全的家庭环境,增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信任,孩子的分离焦虑情况会逐渐减轻。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信任感和独立性,尤其要关注孩子在心灵上的健康成长。二,...

关于实行双减政策老师心得体会5篇
答: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方面规范培训机构的行为,另一方面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和优质发展,同时要办好家长学校和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从而形成减负共识。 关于实行双减政策老师心得体会【篇5】 2021年8月,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

怎样为孩子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答:四、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1)提高文化素质。未来的家庭是学习型家庭,父母不断学习文化知识,不仅能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而且这种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也为孩子树立了榜样。(2)提高心理素质。父母心理素质对家庭心理氛围影响极大。当家庭在生活中、工作中、孩子成长中遇到困难时,父母情绪稳定、积极...

家庭教育应当符合的要求有哪些
答:2、权威性和情感性: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以自己的权威性和对子生的情感来影响子女。权威性表现在父母对子女提出的要求和指导,有时不一定完全符合子女的意愿。情感性则表现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密切情感联系,这种联系有助于家庭教育作用的发挥。3、感染性和随意性: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影响往往是在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