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佛教我们要忍辱呢? 请赐教,佛教的忍辱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佛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忍辱可断除业障。
一般而言,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相互作用的。
例如,你对我好,那我也对你好,这样就良性循环。又例如,你对我差,那我自然也不会给你好脸色看,从而进入恶性循环。

但是学佛之后就知道这种相互作用其实是虚妄不实的。无论别人怎么对待自己,自己都不应该随便被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牵着鼻子走。

忍辱要做的,不是心里不痛快而行为忍住没有进一步行动,而是对所有的逆境都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并且感谢那些骂自己,打自己的人,正是他们才给予了我们忍辱的机会, 给了我们翻起业障种子,习气种子的机会。没有他们,我们永远无法发现自己内心的黑暗以及嗔念,他们制造的逆境刚好给予我们观照自身,反省自我缺点的机会。应该感谢他们。

这里有这么一个比喻,一包盐,洒入一杯水中,水马上就变得又苦又涩,但是一包盐洒入一个巨大的澄净的湖泊中,湖泊的水依然是甘甜的。
忍辱忍不住,那是因为我们的心量太狭小,如同一杯水,假设我们把心量放大为无量无边,自然可以包容万物,简直连忍这种难受的流程都不需要就把各种逆境放过去了。

末学觉得,当忍辱修到一定程度之后,对于再沉重的逆境,我们的心也不会起一丝涟漪,这时也就没有什么忍辱不忍辱了。已经不需要忍了。如果达不到这种境界,还需要多多观照自身,反省自身,不断净化往昔累积的无量业障与习尘。

我要表达的其实跟向日葵久久的差不多。忍辱并不是真的要忍,而是要扩大自己的慈悲心,扩大自己的心量。并在内心难受时,立即观照自身,用佛陀的教诲熄灭自身的负面情绪,负面心念,从而在语言和行为上也不会造业。常此以往,内心的业障习尘可以被洗涤得一尘不染,这个时候也就是我们自心自性彻底打开的时候了。

一起努力吧。多多感谢那些给我们制造麻烦的人,多多感谢那些给我们制造逆境的人。他们正是我们修行的活菩萨啊。

其实虽然说“忍辱”但并不是要真的“忍”,而是要扩展自己的心胸,并不会生起嗔恨,“忍辱”只是方便说
有些修行人,自己的心胸狭窄,不在修心上下功夫,有事生起嗔恨心,又开始想要“修忍辱”,不跟人计较,为了让自己心理平衡,所以又把自己摆到高尚的境地,开始自我感觉良好,平白的又生起了大我慢
修“忍辱”是要修自己的心,如果真的对众生有慈悲心和菩提心的话,是不会因为众生的愚痴而生起嗔恨的,有位大德说过“伤害别人是因为自己的烦恼”,众生因为无明所以烦恼深重,从而不断互相伤害
有个小故事,释迦牟尼佛成道后,每天会托钵化缘,一天正好去到一家,那家的主人本来就因为事情不顺而心情很糟,看到佛陀来化缘,又想到出家人不事生产靠化缘为生,所以就更生气,就开始咒骂佛陀,但佛陀一句话也没说就静静的看着他,直到他骂完了,佛陀问他“你说完了”他说“是的”佛陀又问他“如果你给人家送礼物人家不收怎么办?”他说“我再拿回来”佛陀说“那你就把刚才说的都拿回去吧”
从这故事就可以看出,因为佛陀是个圆满的智者,他知道众生因为烦恼而不断受到煎熬,知道烦恼的无益,所以他不会因为众生的愚痴而影响到自己,他只会以慈悲心想要众生知道烦恼的害处,从痛苦中解脱
佛教说的修“忍辱”是修这个智慧,修这个慈悲心和菩提心,切实知道烦恼是众生痛苦的根缘,从而不会因众生的烦恼而生起嗔恨,而不是气得要死了,然后忍着,再标榜自己修“忍辱”生起大我慢
当然实际中做到非常难,不过有时可以换个思维方式,另一位大德说过“你要相信恶业终会有恶的果报,所以你要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们拿出下地狱的勇气而成就了你的功德资粮”(不是原话,意思是这样)
所以我们要多思维,众生为什么会痛苦,烦恼嗔恨是没有一点益处的,经常思索,生活中再多观察,慢慢有些事就不会感觉生气了

佛法讲究因果,俗说“冤冤相报何时了”,你想骂他咒他揍他扁他,里边即有往昔的因果,如果没有一方主动看破忍耐,这样的相报就了无终期,今天您知道了真相,而对方还在愚痴蒙昧中,比如一个明白人对一个疯子,您不忍让难道还让疯子主动忍让吗?即便你镇住了他,业因也不会消除,只会越积越重。想明白了你就能够忍的住!

忍,是我们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不但佛教提倡忍,世法也提倡忍。

首先,我们要遵纪守法。遵纪守法的过程就是忍的过程,你不能想作什么就做什么。遇事道德要冷静,不能犯法。现在不少的影片都说过一个故事情节:军队的士兵,遇到的杀害亲人的仇人。这时是不允许他报私仇的,这时必须忍。

二是佛法中,有戒行。守戒就要忍。

三是忍的过程就是修行的过程。修行过程中,无处不体现忍,直到修行成佛。

如何才能忍住?你的心明白了道理,自然就能忍。具体过程当中,可以用持佛号、念咒语等方式,消除嗔恨心,转移注意力等。

阿弥驼佛 修忍辱,是要以此祛除我们的嗔恨之凡夫心。对对错错只是凡夫俗眼的道理。业因果报,由因感果,多生多劫因蔓不断。今天的事端却也只是个业果而已,其因还在于多生多劫来我们的种种造作。因即是果,果即是因,轮转不息,今生感果的同时,也在种植来生乃至来来生的因。既然已深知嗔恨的果报之苦,又何必冤冤想报!何不放下,反复熏修让自己心里嗔恨的业种失去土壤而停止生长,还自己真如本性之清净!
当我们证悟业因果报的同时,除了自己要放下嗔恨,还要慈悲对方乃至大众,因为他们还在无明中。以至于我们更要精进佛法,帮助大众于佛法中种下善根乃至因缘具足离苦得乐!
阿弥驼佛

法清法师:佛教为什么要叫人修忍辱~

法海说:『忍是为了感受,如果达到无我的境界又何来忍辱,达到无我境界都不知何为辱又怎么称得上圆满呢,成佛并不是脱离一切苦难,成佛是苦难过后对众生的慈悲,不理解众生苦的慈悲是虚伪的关怀,理解众生苦而带领众生超脱的才是佛』

忍辱,是六波罗蜜之一,为大乘佛教的重要教理和修持法门。同时,忍辱作为一种品德修养,学佛必须学忍辱波罗蜜。佛法不仅为个人忍,也要为众生忍。到达无诤的程度时,就成了八风吹不动,即对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的八种现象,无一不能忍的境界。所以,解脱的菩萨称为已得无生法忍。对于内六情的眼、耳、鼻、舌、身、意等不著,于外六尘的色、声、香、味、触、法能不受,即称为法忍。如能遇迫害而不嗔,受供养而不喜,既无能受的我,也无使我接受的他,能达如此,则称生忍。此不仅是圣位菩萨的境界,也是修行佛法的目的。能忍就能安己安人、和众共济,所以忍辱是建立和乐人间的最佳准则。

成佛一定要忍辱吗?
答:成佛一定要忍辱的,你那样不能苦乐平等连四禅都上不去,不能受苦可以修念佛法门,往生极乐世界,在哪里可以无苦成就佛道 如有用,请采纳

什么经文讲忍辱?多介绍,谢谢。
答:般若波罗蜜经。(讲六度。忍辱波罗蜜。)六百卷。网上有,也可到佛教网站免费结缘看看。也可到寺院请。也有三十卷的版本。其他佛经也有讲。法相不一样,但法义是一样的。明了法义,自动忍辱。还没忍辱念想。多念佛名也管用。专念时心自净,心净无恶相出现。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 ...

学佛一定要修忍辱
答:这样的人,有什么出息呢?可是你们很不幸,遇上这样一个没有出息,这么愚痴的师父,还要跟我来学习。既然要跟我学,我就不能不把我过去的经历和盘托出。我是从修忍辱行这条路走过来的。诸位学佛,不要听到了很多佛法而不能行,而是要躬行实践,依照佛所教去身体力行。耶稣提倡‘爱敌’,越对他不...

佛教中的忍辱怎么修
答:好难修的,只要学会放下就好,放下自己的自尊,放下贪求的东西。现录两位大士寒山和拾得的语录,对照修习: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云:...

佛教为什么要忍让。
答:入世法尚且如此,何况是佛法,佛法要修忍辱波罗蜜,境界高把所有人都当成菩萨,这样难道别人就会欺负你?不是的,你敬人一尺,别人就敬你一丈,就算碰到恶毒之人,避开就好,好胜其实没有赢家,每次发怒都没有好事,如果是亲近的人,自己反而还得道歉,还生间隙,所以,忍是吉祥平安之相。

老实人被人欺负?按佛教说 那是替你消罪,忍的
答:寒山问拾得:“世间谤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回答道:“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对待恶性之人。敬而远之。就像楼上所说,不会因为你的爆发改变他们的本性。反而让自己更加的不开心。不理他,不要...

佛弟子修持安忍的方法有哪些
答:修忍辱非常难,尤其是在对境当中修很难很难。如果真正能够在对境中修成了、修好了,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他打骂你、欺骗你、伤害你,这绝不是无缘无故的,肯定有因缘。因为往昔我们肯定曾经这样对待过他,今生他来找你讨债。这是你曾经种的因在今生结的果。这是你应该承受的,没有什么不...

请问,教人忍耐顺从的是哪个宗教?
答:△ 一切境界均系心识变现出来的,只要离开分别执著就会得到清凉自在,自在就成为分证佛。对无缘无故来侮辱我们的人,绝不可存报复之心,应存报恩之想;听到毁谤讽刺,恶言相向,这都是来成就我们的大菩萨。金刚经说一切法行成于忍,无忍辱则布施持戒均不能成就。想作什么事而遭受人家的破坏,他是来...

佛教中的忍辱怎么修
答:忍、有观忍、有喜忍、有慈忍。这个力忍就是发现要发脾气了,压下来不要发。第二个忘忍,宰相肚里能撑船,算了、算了,不要计较。再来反忍,要发脾气以前,首先想我自己有没有不对,马上火就下来。当我们觉得别人脾气不好,保证自己脾气也没有好到哪里,真的,心中有佛,见人是佛,心中有粪,...

佛教,如果被人骂的话,那忍辱该怎样修才不执着
答:题主你好!别人骂的是编出来的字,字是不会伤人的,伤人的感觉是由自己产生的,与其说是忍辱,不如说是放过自己,不要再自己伤害自己,不要再做愚蠢无知的人。题主你好!不要追随内心涌动的法尘和欲望,就叫不执着。欲望和法尘是无明时期养成的种种习气,欲望和法尘是没有实性的,就和骂人的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