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秧歌是哪里的风俗

作者&投稿:藏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北方地区。
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舞蹈风俗,可分为陕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不同类型。秧歌起源于农业生产劳作,起初是农民在插秧时进行的一种歌咏活动,每年春耕期间,农民们一起到田里插秧,一人敲起大鼓,鼓声一响,故称为秧歌。
它的前身是农民在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每年春耕时,农家的妇女儿童数以十计,一起到田里插秧,一人敲起了大鼓,鼓声一响,“群歌竞作,弥日不绝”,称之为“秧歌”。陕北地区“闹秧歌”习俗由来已久,相传北宋已有陕北秧歌舞,原为阳歌,“言时较阳,春歌以乐。”来由秧歌,源于农事活动。在普普通通的日常劳动中,把劳动期间的吟唱、奔跳、行走等动作结合起来,巧妙地揉合了陕北民间一些习俗、祭祀等活动,形成了最初的秧歌。

~

扭秧歌是哪里的风俗
答:扭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风俗。主要流行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和东北等地。它是我国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之一。扭秧歌在北方地区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不仅是中老年人的喜爱,也深受年轻人的追捧。每年的春节、元宵节、庙会等传统节日,扭秧歌都会成为当地的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

秧歌的风格特色
答:东北秧歌东北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踩高跷等,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东北秧歌有悠久的历史,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

东北有什么民风民俗?
答:东北的民风民俗包括:二人转,扭秧歌、火盆等 1、二人转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是一种有着三百多年历史,悠远的原始文化传承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它植根于中国东北民间文化,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

山东秧歌和东北秧歌不一样的吗?
答:王锡龄在《陕南巡视目录》中记 叙了陕西南部西乡县沙河镇的秧歌:“田间农民有系彩,扮戏装者歌唱舞蹈。 金鼓喧闹,盖为秧歌助兴,俗名大秧歌本此。”这种秧歌同现在陕北、山西等 地新年社火中的大秧歌相似,成为一种颇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

山东的三大秧歌
答:鼓子秧歌、海阳秧歌、胶州秧歌。1、鼓子秧歌:流传在黄河下游的济阳、商河、阳信、惠民、无棣等县,在风格上可说与黄河中游陕西、甘肃、山西的锣鼓一脉相承。参加舞蹈使用的道具分别为绸伞、圆形鼓、双棒、绸巾。2、海阳秧歌:流行于胶东半岛的海阳、莱阳、乳山等县市,以海阳市最盛,几乎村村都有...

扭秧歌的来历和风俗
答:作为一种风俗,扭秧歌通常在春节或其他重大节日时举行,由一群穿着绿色衣服的人组成队伍,手持花扇、彩带等道具,伴随着锣鼓声起舞。秧歌的舞蹈动作富有节奏感,表现了农民们的勤劳和乐观精神。此外,扭秧歌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娱乐活动,还体现了人们对土地的敬仰和对生活的热爱。秧歌中的角色...

临县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答:临县的传统风俗有:一、临县伞头秧歌 伞头秧歌是一种在街头和广场扮演的大型民间舞蹈艺术,因以手执花伞者领头舞蹈和演唱秧歌而得名。主要盛行于山西省吕梁地域的临县、离石、柳林、方山、石楼等县和陕西省榆林地域的吴堡、佳县、米脂、绥德等县,其中尤以临县最盛。伞头秧歌的一支秧歌队人数不等,多...

吉林长春的风俗习惯
答:吉林长春的风俗习惯:1.东北大秧歌:流行在吉林的秧歌,是一种舞蹈、歌唱、戏剧三者综合,以舞为主的民间艺术。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地秧歌、高跷秧歌、寸子秧歌以及抬杆、背杆、橛杆等多种表现形式。2.踩高跷:流行于吉林地区的高跷内容较为丰富,传统高跷扮演的人物有头跷(武扮公子)、二跷(武扮...

高跷秧歌是哪里的
答:高跷秧歌是凌源地区。高跷秧歌是凌源地区传统的群众性秧歌舞蹈活动。据地方志记载,其清代即已出现,清末民初是其鼎盛时期,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凌源高跷秧歌舞蹈语汇丰富,舞姿优美,造型生动,充满辽西浓郁的乡土气息,2009年被收录至辽宁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高跷秧歌,是一种流传于...

为什么秧歌是风俗性的产物
答:“秧歌”的起源,汉族民间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农民在插秧、拔秧等农事劳动过程中,为了减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之苦,所以唱歌曲,渐渐就形成了秧歌;民间的另一种传说是“秧歌”起源于抗洪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