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霍县详细资料大全

作者&投稿:希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炉霍县属四川省甘孜州,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中北部,东接道孚县,西北与甘孜县相邻,西南与新龙县接壤,北面毗邻色达县,东北则与阿坝州的壤塘、金川两县相邻。川藏317线从东南至西北贯通全境,历为去藏抵青之要衢和茶马古道之重镇。炉霍县是康北中心,交通要地。属半农半牧区。

2011年炉霍县辖区面积5796.64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171个村民小组,年末总人口为45960人。

2011年,炉霍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9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4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261元。2011全年接待游客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0.45亿元。

炉霍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老根据地。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抵达炉霍,在此驻扎修整半年多时间,建立了县、乡博巴 *** 。2011年4月10日17时02分,炉霍县发生5.3级地震,全城停电,部分房屋有开裂现象。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 :炉霍县
  • 外文名称 :Luhuo County
  • 别名 :炉霍
  • 行政区类别 :县
  • 所属地区 :四川甘孜州
  • 下辖地区 :新都镇、泥巴乡、雅德乡、洛秋乡等
  • *** 驻地 :新都镇
  • 电话区号 :0836
  • 邮政区码 :626500
  • 地理位置 :四川省甘孜州中北部
  • 面积 :5796.64平方公里
  • 人口 :45960人(2011年)
  • 方言 :藏语
  • 气候条件 :属青藏高原亚湿润气候区
  • 火车站 :甘孜站
  • 车牌代码 :川V
  • GDP :3.59亿元(2011年)
  • 特产 :牛肉干、青稞酒、虫草、贝母
历史沿革,行政区划,人口民族,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气候,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经济,综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社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城乡建设,民生,交通,旅游,民族文化,炉霍石棺文化,炉霍“望果”节,名优特产,

历史沿革

炉霍系藏语“山岩村”之意。因原为霍尔章谷所属四土司之地。东南与打箭炉毗连,故名。 清置炉霍屯。 民国二年(1914年)设县。 梦幻般的炉霍县卡萨湖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抵达炉霍,建立县、乡博巴 *** 。 1950年,建立中国 *** 炉霍县工作委员会和炉霍县人民 *** 。 2000年,炉霍县辖1个镇、15个乡。 2004年,炉霍县辖1个镇、15个乡。

行政区划

至2010年底,炉霍县幅员面积为5796.64平方公里。辖4个片区,15个乡、1个镇、171个行政村,其中纯牧业乡6个,半农半牧乡镇10个。 虾拉沱片区工委基层区划:仁达乡、斯木乡、宜木乡。 新都片区工委基层区划:新都镇、雅德乡、泥巴乡、卡娘乡、洛秋乡。 朱倭片区工委基层区划:旦都乡、朱倭乡、充古乡、更知乡。 罗宗片区工委基层区划:上罗科马乡、下罗科马乡、宗塔乡、宗麦乡。

人口民族

根据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炉霍县总人口39603人。 至2011年底炉霍县总人口为45960人。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炉霍县地处川西高原与山原的接触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00.67°,北纬31.39°,西南与新龙县接壤,北面毗邻色达县,东北则与阿坝州的壤塘、金川两县相邻。距成都654公里,距康定291公里,总面积5796.64平方公里。 炉霍县

地形地貌

炉霍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河流走向多是由西北向东南,牟尼芒起山自北部伸延入境,鲜水河西北向穿流全县。县内平均海拔3860米。

气候

属青藏高原亚湿润气候区,夏季温暖,冬春寒冷,空气干燥,风沙较大。年平均气温7.4℃,年总降水量572.5MM,与历年平均降水量比较偏少16%;年日照总时数为2597.0小时,与历年日照时数平均值比较偏多2%。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炉霍县矿产主要有砂金、泥炭、汞、多金属矿和一定储量的石灰石。

生物资源

炉霍县资源丰富,主要动物资源有鹿、猴、磐羊、白唇鹿、磐羊、林麝、藏马鸡、细鳞鱼、花鱼、雪山鲢翔;生物资源主要有中药材贝母、雪莲、一支蒿、虫草、贝母等珍稀中药材。

水能资源

炉霍县水能资源充足,集水面在72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17条,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8.9万千瓦,可开发能量14.7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28878万千瓦时。其中,尼曲、达曲、鲜水三大河流天然落差大,水源集中,占可开发总量的93%以上。至2010年底,已分别建成装机容量为960千瓦、160千瓦、250千瓦和2500千瓦的水力发电站4座,固定资产近2000万元。

土地资源

2010年,炉霍土地总面积为5796.64平方公里,是甘孜州最典型的半农半牧县,有耕地9.5万亩,天然草场33.07万公顷。

经济

综述

2010年,炉霍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2亿元,比2009年增长9.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5亿元,同比增长25.04%。地方财政收入为1069万元,同比增长40.29%;地方财政支出为4.84亿元,同比增长37.28%。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6.61亿元。 炉霍县 2011年,炉霍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7亿元,比上年增长74.3%。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4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17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261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819元,比上年增长14.7%。

第一产业

2011年,炉霍县农作物播种面积4479.8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1.73公顷,粮食总产量10250吨,比上年增长14.31%。 炉霍县 炉霍县2011年推广机耕2733.33公顷,机播面积2400公顷,农机总动力29000千瓦,完成5.1公里机耕道建设,完成人工种草900户133.86公顷。成功研发雪域俄色茶、水淘糌粑等系列农产品,累计实现产值3300万元。完成公益林建设66.67公顷,森林抚育600公顷,化学防治森林病虫1088公顷,义务植树15万株。畜禽品种改良共引进推广各种优良畜禽55头,畜种改良6600头。各类牲畜存栏25.6万头,肉类总产量4970吨。

第二产业

炉霍县工业基础落后,发展慢,2010年该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600万元。大力发展俄色茶产业,在上海、深圳、丽江等地开设7个雪域俄色茶专卖店,实现产值520万元。康巴牦牛乳业公司年产1000吨工业级干酪素生产线点火投产,实现销售收入67万元。

第三产业

炉霍县2010年接待游客3.1万人,旅游总收入2500万元。2011年炉霍县接待游客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0.45亿元。

社会

教育

至2011年底,炉霍县有学校32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校中小学生7145人。选送38名学生就读“9+3”内地免费中职学校。建成仁达、斯木、宜木3所双语微型幼稚园。为6974名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340.1万元和免费提供价值65.87万元的教材,3805名贫困寄宿制学生享受生活补助资金453.72万元。

文化

2010年,炉霍县炉霍县博物馆正式开馆,四川省康藏研究中心炉霍研究基地正式挂牌。完成“村村通”卫星接收设备无偿置换工作,置换设备4475套。投入资金2500万元。 2011年,炉霍县确立石棺文化、川西藏族山歌、藏族绘画三大民族文化品牌,积极打造炉霍唐卡画、雪域俄色茶等具有炉霍特色的旅游产品。

医疗卫生

2010年,炉霍县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参保1632人。完成下罗乡敬老院修建工程和县城中心敬老院主体工程建设,完成11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 2010年,炉霍县启动县中藏医院住院楼和县人民医院综合楼项目建设;新建村卫生室28所。 2010年,炉霍县新建卡娘、充古、朱倭等乡村卫生室28所;投入240余万元,为100所村卫生室配备听诊器等基本医疗设备。

城乡建设

2010年,炉霍县实施城市工程29个,投入资金1.08亿元。投资950余万元,完成廉租房一期工程总工程量的90%;投资250万元,启动廉租房二期、三期工程建设;对符合条件的230户低保户兑现租赁补贴金18.13万元;开展了离退休干部“安心工程”财政补贴兑现工作,兑现离休干部补贴47.70万元,退休干部财政补贴发放工作进入审批阶段;投入25万元,完成泥巴、斯木等乡地质灾害点避险搬迁27户。

民生

2010年,炉霍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29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40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803人,工伤保险参保650人,生育保险参保188人,失业保险参保1562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097人。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参保人数6915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8.58%。资助1.2万人参加医疗保险;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资金85.65万元。 炉霍风景 2011年,炉霍县完成250户棚户区改造任务,220户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竣工验收。年内,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9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全县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882人,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42845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民众6404人次,医疗总费用646.73万元,补偿278.96万元。

交通

至2010年底,炉霍县有317国道贯通全境,已完成川藏北线炉色通县油路、三县联网路共181公里,红罗路线按山重四级标准改造,川藏317线从东南至西北贯通全境,历为去藏抵青之要衢和茶马古道之重镇。2010年,炉霍县交通建设投入资金3916万元,完成通乡油路建设37.8公里,通村公路建设120.2公里。

旅游

炉霍县境内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县级自然保护区2个,以及卡萨湖、宗塔草原、易日沟、地震遗迹、石棺墓群、红军文化遗迹等景点。 卡萨湖 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西60公里处,海拔3510米、面积1.92平方公里,属于高原淡水湖泊,是川藏北线最大的水鸟栖息地。冬季的卡萨湖,湖水如镜,倒映着群山白云,恬静美丽。 密八勒幽静圣地 位于炉霍县仁达乡境内。这里是佛教密宗事部三怙主的道场,亦称三怙主神山,三座神山紧相对峙,有着奇妙传说,山上有森林、溶洞、白泉等许景观,有珍稀动物栖息于山中,沟内还有分别属宁玛教派和苯波教派的两座寺庙。 炉霍卡萨湖石棺墓 炉霍县卡萨湖石棺墓地是1984年初,在卡萨湖修建水力发电站开挖引水渠道时发现的,发掘工作从5月初开始,7月中旬结束,发掘工作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甘孜州文化局联合组织。发掘实际揭露面积6000平方米左右,对引水渠道的西侧和湖周围没有探掘,仅引水渠道地段发掘清理了275座。是全国境内最大的石棺墓葬群。石棺的作法不一,形式多样,大体可分为完全石棺型,常见石棺型,简易石棺型,变态石棺型四种。 炉霍地震纪念碑

民族文化

炉霍石棺文化

炉霍县地处远古民族迁徙古道要衢,以石棺为代表的远古文明遗存十分丰富,在川滇西部高原民族考古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县内仅上百座的巨大石棺遗址就有6处,沿达曲河、泥曲河、鲜水河西岸台地均有零星分布,是名符其实的石棺王国。

炉霍“望果”节

“望果”是藏语的音译,“望”的意思是土地,“果”的意思是转圈。“望果”就是绕田间地头转圈。它是炉霍等县农区藏族人民一年一度预祝农业丰收的传统节日,因此,又称为丰收节。 炉霍县 “望果”节是藏族地区古老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吐蕃时期,为了祈祷农业丰收,以村寨为单位,人们手捧香炉,高举幡杆,手拿青稞、麦穗,跟在苯教教主后,绕田间地头转圈,祈祷神灵保佑,获得丰收。这种宗教仪轨结束后,开展角斗、斗刽、耍梭标等活动。

名优特产

川乌 川乌为常用川产道地中药材,草本植物乌头,干燥主根。又称川草乌、乌头等。性热,味辛、苦,有大毒,具有祛风、除湿、散寒等功效。四川为主要栽培产区,尤以江油产量著名。 青稞 青稞酒 青稞酒,藏语叫做“羌”,是用西藏本地出产的一种主要粮食——青稞制成的。它是藏族人民最喜欢喝的酒,逢年过节、结婚、生孩子、迎送亲友,必不可少。 牦牛肉 牦牛肉被誉为“牛肉之冠”,属半野生天然绿色食品,富含蛋白质和胺基酸,以及胡萝卜素、钙、磷等微量元素,脂肪含量特别低,热量特别高,对增强人体抗病力、细胞活力和器官功能均有显著作用。 俄色茶 雪域俄色茶产于青藏高原的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霍尔章谷地区,是生长在海拔3000米至3800米之间的野生俄色树的一年生嫩芽,经现代工艺加工精制而成的雪域天然绿色的药、食两用健康饮品。



炉霍县是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下辖的县,位于藏东南高原地区,是以藏族文化为主要特色的地方。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炉霍县的相关。1.行政区划炉霍县下辖9个乡镇:炉城镇、松麦镇、吉让乡、可久乡、卓瓦乡、玉丁乡、石龙乡、折多乡、新场乡。2.地理位置炉霍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东南部,北纬31°55′~32°34′,东经100°14′~101°15′之间,总面积4722平方公里,东邻雅江县,南接九龙县,西接色达县和理塘县,北部与丹巴县、道孚县相连。3.气候炉霍县因地势高,气候寒凉,属于高原气候。夏季气温较低,冬季气温极低,一年中气温差异大。年均气温为12.5℃,年降雨量为542毫米,主要分布在6月到9月的雨季。4.人口截至2020年,炉霍县总人口为35.4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比超过97%。5.经济炉霍县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高原蔬菜、花椒等作物。畜牧业也是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主要饲养牦牛、绵羊、马以及藏猕猴等。此外,旅游业在炉霍县也有一定的发展,主要景点包括炉霍寺、龟山公园等。6.文化特色炉霍县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地之一,当地传统文化、宗教、节日等多多姿。炉霍寺当地的主要寺庙,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朝拜。同时,炉霍县也是川藏公路上的重要驿站,成为了游客前往西藏的必经之地。

炉霍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北部,是中国西南地区生态环境最好的县之一。下面是该县的详细。一、基本情况1.面积:4320平方公里2.人口:26.3万(2018年)3.行政区划:下辖3个镇、10个乡、96个行政村4.邮政编码:6264005.区号:0836二、地理位置1.地理坐标:30°16′—31°49′N,100°32′—101°40′E2.西与道孚县相邻,北与仁和区、梓潼县和北川羌族自治县接壤,东邻白玉县和乡城县,南与泸定县毗连。3.海拔高度:550米-5496米4.人均耕地面积:0.16公顷三、自然生态1.气候:高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3℃,年均降水量842.5毫米,无严寒的冬季和酷暑的夏季。2.地形地貌:地形复杂,地貌多样,自然景观丰富,有“藏东明珠”之称。3.植被:该县森林覆盖率达79.3%,有丰富的森林、草原资源和药材。是中国人参产区之一。4.动物资源:有珍稀野生动物,如金丝猴、黑颈鹤、苍鹰、白唇鹿等。四、经济发展1.农业:主要作物有青稞、燕麦、大麦、豆类等,畜牧业以藏獒、藏牛、马、绵羊、山羊为主。2.林业:森林覆盖率高、资源丰富。3.旅游业:自然风光瑰丽,是四川省的旅游胜地之一。有千年古刹五明佛教寺、世界屋脊4088公里长的金沙江大峡谷、火把节等特色旅游产品。五、文化底蕴1.民族文化:炉霍藏族地区是藏族和羌族聚居的地方,保留了藏、羌、汉等多种民族的风俗和文化。2.历史文化:炉霍县是历史上汉藏商贸文化交流的重要中转站之一,曾是贡品贸易的集散地。3.节庆文化:有火把节、藏历新年、龙舞节等民族传统节日,是炉霍县的文化特色。

炉霍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是以藏族为主的县级行政区,下辖11个乡镇,总面积5297.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45万人。地理概况:炉霍县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呈斜坡状,属于气候型的亚热带湿润山地气候,因地处高原,气温较低,最高气温一般在20℃左右,最低气温在-15℃左右。县境内有大量山地、丘陵、河谷、沟谷等自然景观,主要河流有炉霍江、乃牛河等。经济概况:炉霍县以畜牧业、农业为主要产业,其中以青稞、油菜、高粱等作物种植比较发达,牲畜数量也较多,以饲养牛、羊、马、猪等为主。此外,县境内还有一些矿藏,如铜、铅、锌等金属矿藏和石英、滑石等非金属矿藏,但开采利用不是很充分。人文历史:炉霍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古羌族和古藏族的发祥地之一,曾经长期处于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地,留下了丰富而厚重的历史文化景观,如张骞故里、南方古寺、十二堡等。旅游资源:炉霍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观光旅游和文化旅游的理想地方,有很多著名景点如白雪、洛峪、斜谷、若尔盖草原等,同时也有最高海拔超过5000米的大大小小的山峰、冰川、湖泊等天然景观。

炉霍县是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下辖的县,位于四川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0°32'~101°09',北纬30°55'~31°29'。炉霍县总面积3921.1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5.4万人。炉霍县地处高原山区,地势较高,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全县气候寒冷,属于高原亚寒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为4.7℃,年降水量为675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炉霍县是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县,是著名的藏传佛教文化圣地之一。县境内有众多寺庙建筑,如拉加寺、炉霍寺和罗湖寺等,这些佛教寺庙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炉霍县也是以农牧业为主的农牧业县。主要农作物有燕麦、青稞、小麦等,畜牧业以牦牛、绵羊和藏羚羊为主。炉霍县还享有“中国藏羚羊之乡”的美誉,是中国重要的藏羚羊保护区之一。除了农牧业,炉霍县还有一定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铜矿、石英矿等。近年来,县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开发,借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总的来说,炉霍县是以农牧业和旅游业为主的县,富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藏族文化。同时,县也在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

~

关于邓姓的历史和现状
答:关于邓姓的历史资料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寻根问祖是炎黄子孙们永远割舍不断的情结,姓氏又...辖境相当于今山西霍县以南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北魏移治于白马城(今临汾市)。开基祖为西晋邓攸

从霍州到长治怎么走啊
答:起点:霍州市 1.霍州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鼓楼东街行驶340米,过右侧的海尔专卖店霍州冰峰店约200米后,调头进入鼓楼东街 2) 沿鼓楼东街行驶910米,直行进入霍东大道 3) 沿霍东大道行驶4.4公里,直行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京昆高速公路 3.沿京昆高速公路行驶73.0公里,朝汾阳/...

尹姓的来源?还有历史上是不是有位姓尹的皇帝?具体点
答:尹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起源复杂,有多重说法。尹姓最早可追溯至远古时期,在确切记载的皇帝名号中,没有姓尹的皇帝。尹姓起源复杂,可以概括如下:一、源于少昊氏,以邑为氏 著名姓氏研究专家谢钧祥所著《中华百姓大姓源流》一书中记载,尹姓的来源之一,是产生于上古时期,用地名作姓氏。传说...

梁衡的资料
答: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历史伟人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

中国各地邮政编码
答:全国邮政编码较多,可以前往国家邮政局查询,具体步骤如下:1、打开国家邮政局官网。2、下拉网页找到点击查询服务。3、进入信息查询页面。4、点击信息查询页面上的邮政编码查询。5、选择需要查询的地区,输入验证码点击查询就可以查询到了。

详细介绍下西周是如何变为东周的??
答: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李飞到2026 2007-08-18 · TA获得超过394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厉王逃到彘(今山西霍县),国人推共伯和行天子事。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周宣王继位后,汲取教训,改变政策;为解除戎狄的威胁,...

厉王详细资料大全
答:他还不断南征荆楚,西北方面又防御游牧部落,西北戎狄,特别是猃狁,不时入侵。与周边的少数民族也有矛盾。曾臣服于周的东南淮夷不堪承受压榨,奋起反抗。“国人暴动”后厉王只好逃出镐京,越过黄河,逃到周朝边境—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周共和十四年(前828年)死。 姬胡死后的諡号是厉王。

关于杨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答:1.我国杨姓源远流长,杨姓的发源也在今山西省汾水中游霍县一带,后来繁衍分布至今河南境内,成为后世杨姓发展的主流。2.在历史长河中杨姓人才辈出。有北宋名将杨震,唐玄宗宠妃物玉环,唐代著名诗人杨炯,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以及诺贝尔物理获得者杨振宇。3.杨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位,约有人口400万,占...

...唐玄宗、成吉思汗、康熙帝、乾隆帝的相关资料和其主要历史活动_百度...
答: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汉族。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民间起义,曾出现一个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

诗经.采薇作者的资料
答:共和十四年(前828),厉王死于流放地彘( 今山西霍县 ),大臣拥立静为王。宣王即位后,整顿朝政,使已衰落的周朝一时复兴。宣王的主要功业是讨伐侵扰周朝的戎...参考资料: 辽宁本溪有个叫李联的人,将文学素养很好,我就是在那学的。 jinyu_1999 | 发布于2010-11-17 举报| 评论(3) 12 22 《采薇》是周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