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注疏中的“疏”正义曰,指哪本书呢 《注》和《疏》分别是指哪本书

作者&投稿:圣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对于六经的注解称之为传,比如注解《春秋》的《春秋左氏传》(《左传》)或者《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等。
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注解可能也读不懂了,于是就有了注解“传”的“疏”,也就是说疏是对传的再解释。

《论语注疏》是魏何晏注,宋邢昺疏。(儒学有两种《论语正义》,一是何晏著,一是刘宝楠著)。

论语正义(何晏)

〖论语正义(何晏)〗二十卷。魏何晏(?-249)注,宋邢□(930-1010)疏。晏为三国魏著名玄学家,其生平事迹,详见《沦语义疏》。□为北宋著名经学家,生平事迹详见《孝经正义》。《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历来备受儒者所重。自三国魏何晏撰成《论语集解》后,为其作义疏者代不乏人。至梁,皇侃广集众说,以南学思想为宗,撰成《论语义疏》。为何注申说疏通。但书成成于六朝清谈之世,所引各家大率以玄学为本,空言名理;皇疏己意亦多老、庄思想,又杂以佛道。故其义疏实际上已将孔子思想老子化;而对于《论语》中的名物制度,更是无暇顾及,不甚了了。有鉴于此,朝廷遂于咸平二年(999),诏令邢□与杜镐、舒雅、孙□、李慕清、崔□□等就何晏《集解》,改定皇侃《义疏》而为新疏,遂成此编。邢□诸人乃剪除皇氏《义疏》中的枝蔓之言,也即玄学之谈,而稍绳之以义理;重点在于其说解名物制度。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评其:“章句训诂名器事物之际甚详,故能与何注并传”,“其荟萃群言,创通大义,已为程、朱开其先路矣。”书成以后,由于邢疏义理及名物训诂皆胜于皇疏,故邢疏出而皇疏渐微,在《论语》的注解中,宋学即将代替汉学及其支脉魏晋玄学,亦自邢疏开始,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言:“汉学、宋学,兹其转关。”并且,自此以后,何注邢疏便成为十三经中《论语》一经的标准注疏,在经学发展史上占据着至为重要的地位。而实际上,皇疏与邢疏各有特点,皇疏以玄学为宗,保存了大量六朝以前的古注;邢疏则稍以义理为本,亦采录了许多六朝以后的注释,如果抛开门户之见,二书价值并重,均为研究《论语》必备的参考著作。此书又被题作《论语注疏》或《论语注疏解经》,原本依何注皇疏作十卷,《十三经》汇刻本依《论语》篇数析为二十卷。除《四库全书》、《四部备要》本外,尚有各种版本的《十三经注疏》本,其中最佳者,为1957年中华书局排印《重刊宋本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本。

论语正义(刘宝楠)

〖论语正义(刘宝楠)〗二十四卷,清刘宝楠(1791一1855)撰。宝楠字楚桢,号念楼,江苏宝应人。道光进士,曾任直隶文安知县。父台拱长于考订,尤深于声韵文字之学,宝楠受家学而不坚持门户,初治毛《诗》、郑《礼》,后与同乡刘文淇、梅植之、包慎言、柳兴恩、陈立相约各治一经,其专治《论语》。《清史稿·刘宝楠传》称其“病皇(侃)、邢(□)《疏》芜陋,搜辑汉儒旧说,益以宋人长义及近世诸家”,仿照焦循《孟子正义》之体例,“先为长编,次乃荟萃而折衷之”,撰《论语正义》,后因官事繁忙,未能成书,交由其子恭冕续编终成。是书刻本卷一至卷十七,卷下均题“宝应刘宝楠学”,卷十八至卷二十四,则署“恭冕述”;知前十七卷为亲撰,后七卷为刘恭冕在长编的基础上续撰。是书在对皇侃《疏》邢□《疏》、朱熹《集注》充分辨证基础上,指正谬误,兼采善说,对其他诸家的佳注,也时有甄采。对清人的注解考证,更是博取众长,详加引录,主要有刘台拱的《论语骈枝》、刘宝树的《经义说略》、方观旭的《论语偶记》、钱坫的论语后录》、包慎言的《论语温故录》、焦循的《论语补疏》、刘逢禄的《论语述何》、宋翔凤的《论语发微》、戴望的《论语注》、毛奇龄的《论语稽求篇》、《四书□言》、凌曙的《四书典故□》、周炳中的《四书典故辨正》、陈□的《论语古训》、胡培□的《四书抬义》、翟灏的《四书考异》,江永的《乡党图考》,黄式三的《论语后案》等,其不仅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且能在注释中注重文字训诂、史实考订、阐发经义,尤其对典章制度、风俗礼节、历史故事及人名、地名的注释考证,更为详备,对不能定论的异说,多兼收并蓄,待读者鉴别。如对《为政篇》“举直错诸枉”句中的“错”字,先引《经典释文》:“错,郑本作措”。“再引《说文》:“措,置也”,再引汉《费凤碑》“举直措枉”为证,判明“错”为假借字,“措”为正字,训解颇为人确信。又如对《公冶长篇》“愿车马衣轻裘”句中的“轻”字,断唐以前本无“轻”字,是宋人依《雍也篇》“衣轻裘”句误加,并引阮元《校勘记》,列举四条证据证之,考证有较大说服力。又如对《学而篇》“千乘之国”的解释,马融据《周礼》而说“千乘之国”的地域为三百一十六里有畸,包咸据《王制》和《孟子》而说“千乘之国”即百里之国,何曼《集解》则两说并存,宝楠则征引大量先秦古籍和前人考证,证明包咸的说法较为可信,解决了何晏的遗疑。书中如上举之力证训解,并不鲜见。其汉、魏古注辑录甚多,而且对古注尚有疏解,极大丰富了《论语》注释的内容,使这书出清人诸家《论语》注之上,至今仍为古今说解《沦语》之善本。卷二十四为何晏《论语序》,又附宋翔凤辑郑玄《论语序逸文》,也详为疏解,据而可知《论语》一书的演变过程。然其间也有注释牵强的地方,加之考引过繁,使人有望而生畏之感。是书的最初刻本是同治五年刻本,后据以翻刻或排印本很多,一九八二年中华书局《十三经清人注疏》新校点本最佳。

邢昺(932一1010年)字叔明,北宋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人。太平兴国初年,擢九经及第。授大理评事、知泰州盐城监。后召为国子监丞、国子博士,选为诸上府侍读,义改任国子祭酒。咸平二年(999)。任翰林侍读学士,受诏与杜镐、孙□等校定《周礼》、《仪礼》、《公羊春秋传》、《谷梁春秋传》、《孝经》、《论语》、《尔雅》诸经义疏。四年,书成,凡一百六十五卷,命杭州刻板,颁行天下。后累官礼部尚书。□世为农家,深悉民事,故在东宫及内庭,侍上讲《孝经》、《礼记》、《论语》、《书》、《易》、《诗》、《左氏传》时,除据传疏敷引外,多引时事为喻,以俚语说民疾苦,深受世人尊崇,誉为“□儒”。他继何晏、皇侃之后,把玄学思想注人经学,恢复天的“自然”性质。反复强调,天本无心,岂能造元亨利贞之德;天本无心,也不能造元亨利贞之名。天本无体,也无言语之命。而“天道”,乃是自然而然之道,不是神意的表现。天所以能命,或是圣人以人事托之,如天之四德等;或是人感自然而生,若天之付命遣使之然,如贤愚、夭寿之类;或是天的自然功能,如利益庶物,四时之令递行,百物依时而生,万物资始等。这些皆不是“天意”的表现,不是“天”有意识安排。他虽然强调天的自然性质,但仍残留着“神”的形象。认为人作善事天降百祥,作恶事天降百殃,顺吉逆凶,这是天之命,故君子畏之。这也正是他认识上的矛盾之处。邢□主持整理七经疏义,是继唐孔颖达撰修《五经正义》之后,统一、熔铸儒学的又一壮举。其中《谷梁传》用东晋范宁注,《尔雅》用东晋郭璞注,《论语》用魏何晏注,梁皇侃疏,更进一步使南学统一了北学,也使玄学注人儒学。他吸收魏晋玄学思想,恢复了天的“自然”性质,初步改造了“天”的形象,而又力图论述“天命”,成为二程以“理”说天的前阶。主要著作有《尔雅注疏》、《论语正义》、《孝经正义》,均收入《十三经注疏》。

此处正义非指一本书,而应是一种注释方式。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另外,孔颖达等奉命主持编定的《五经正义》包括:《周易正义》14卷,《尚书正义》20卷、《毛诗正义》40卷、《礼记正义》70卷、《春秋左传正义》36卷。没有所谓《论语正义》。

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
论语注疏中的“疏”正义曰,指的是:宋代邢晏《论语注疏》

只讲重点:
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
论语注疏中的“疏”正义曰,指的是:宋代邢晏《论语注疏》

论语注疏 里的马曰,指的是谁~

包咸

《注》和《疏》不是指书,是指对于某字进行不同方面解释的分类名称。
(1)、注:
1、用文字来解释词名:~解。~释。~音。夹~。
2、解释词句所用的文字:~疏(注解和解释注解的文字的合称)。
(2)疏:
疏指对古书的旧注作进一步解释。

扩展资料:
(1)“注”的其他解释:
1.、灌进去:~入。~射。大雨如~。
2.、(精神、力量)集中在一点:~视。~目。~意。
3、记载,登记:~册。~销。
4、赌博时所下金钱财物:下~。赌~。
5、量词,多用于款项或交易:一~钱。
(2)“疏”的其他解释:
1、〈动〉清除阻塞使其通畅。
2、〈动〉分开;分散。
3、〈动〉分开;分散。
4、〈动〉清除;排除。
5、〈动〉雕刻,画饰。
6、〈动〉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
7、〈动〉疏忽;粗疏。
8、〈动〉疏远,不亲近。亦指离间,使疏远。
9、〈形〉稀疏;稀少。
10、〈形〉粗略;不周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注
百度百科_疏

急求一个关于古文注释的问题,请高手出来解答!!!
答:【注】俛,俯也。右被射仆车中,故俯安隐之。俛,音勉。仆,音赴,又蒲北反。【疏】韩厥俛定其右○正义曰:言此者,为下丑父与公易位,由厥之俯,故不觉其易,綦毋张盖助厥定右,故并不见之。【原文】逢丑父与公易位。【注】居公处。(1)古代军车的座位应如何安排?韩厥本应在哪个...

《注》和《疏》分别是指哪本书
答:《疏》则是在注解的基础上,对注解本身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阐述。它可以是对注解的文字进行详细的解释,也可以是对注解中的某些观点或解释方法进行补充和修正。疏的作用在于深化对文献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更多的研究角度和思考空间。在古代学术传统中,注疏工作是学者们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含义
答:3、《论语注疏》(魏何晏注,宋邢邴疏):正义曰:此章明知也。“由,诲汝知之乎”者,孔子以子路性刚,好以不知为知,故此抑之。呼其名曰:“由,我今教诲汝为知之乎!”此皆语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者,此诲辞也。言汝实知之事则为知之,实不知之事则为不知,此...

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___,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左传注疏》
答:其次,《尚书正义》也没有对《左传·定公十年》做评价。那么,这段文字是杜撰出来的吗?当然也不是,它源自《左传注疏》,作者为杜预、孔颖达。对于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的经典著作,历代学者都在为其写注释,在《左传注疏》“卷五十六 定公十年,尽十五年”中,作者[疏]:“裔不”至“乱华”。正义曰:...

古代的注疏是怎样的?怎么读啊?
答: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两者合称句读。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

翻译求助:《左传》中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
答:《左传*僖公十三年》冬,晋荐饥,使乞籴于秦。秦伯谓子桑:“与诸乎?”对曰:“重施而报,君将何求?重施而不报,其民必携,携而讨焉,无众必败。”谓百里:“与诸乎?”对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邳郑之子邳豹在秦,请伐晋。秦伯曰:“其君是恶,其民...

遇见逆水寒红叶奇遇科举乡试题目一览答案详细介绍
答:答案:舌底3. 人们为什么用巾帼指代女性?答案:女子所戴的头饰叫做巾帼4.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作者是谁?答案:秦观5. 所谓“三礼”指的是哪三本书?答案:《周礼》、《礼仪》、《礼记》6. 日日花前常病李,什么酒?答案:不辞镜里...

《论语正义》
答:刘宝楠先生文中三证“轻”字为衍文,持肯定态度!刘宝楠《论语正义》原文如下:“愿”者,有志而未逮之辞。《尔雅释诂》:“愿,思也。”“裘”者,《说文》云:“裘,皮衣也。”裘即裘字。凡裘服,毛在外,故有加衣以袭之。衣裘犹衣裳。皇邢各本衣下有轻字。阮氏元《校勘记》:“《唐石经...

义疏体的名词解释
答:现在最通行的清人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就是将传、笺、疏三者合编在一起。《十三经注疏》大多数是汉朝人或魏晋人做的注,唐宋人做的疏,各部书的注疏人如下: 《周易》: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旧题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诗经》:汉毛亨传,汉郑...

《康熙字典》中的《疏》、《注》、《传》,具体都是指代什么?
答:《康熙字典》中“疏”是会意字,“注”是对前文的注解,“传”是古籍的注释体例。疏是会意字,在篆文中由㐬(tū)和疋(shū)组成,疋也表声。疏本意指清除阻塞,使畅通。引申为分散,又引申指稀,再引申指关系远。人与事的关系远就是生疏、不熟悉,人与人之间关系远就是疏远,距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