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里开小黄花的野菜叫什么 开黄花的是什么野菜?

作者&投稿:逄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田野里开小黄花的野菜是黄鹌菜。

黄鹌菜,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生长于山坡、路边、林缘和荒野等地。分布遍及中国,也见于亚洲温带和热带其他国家。

茎直立,叶基生,倒披针形,提琴状羽裂。裂片有深波状齿,叶柄微具翅。头状花序有柄,排成伞房状、圆锥状和聚伞状;总苞圆筒形,外层总苞片远小于内层,花序托平;全为舌状花,花冠黄色。瘦果纺锤状,稍扁,冠毛白色。花果期4~6月。习见杂草。是一种经济植物。

黄鹌菜和蒲公英极为类似,尤其是花朵简直像得叫人无法分辨。果实覆有一层白色柔软的绒毛,就像降落伞般在微风中起舞,好像很快乐悠闲的样子。因此它的花语就是-喜乐。

扩展资料

黄鹌菜的药用价值:

1.《广西药植名录》:消肿,止痛,治感冒。

2.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通结气,利咽喉。

3.《常见混淆中草药的识别》:抗菌消炎。治疮疖,乳腺炎,扁桃体炎,尿路感染,白带,结膜炎,风湿性关节炎。

黄鹌菜的营养价值:含有较高的膳食纤维,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分析,黄鹌菜属一级无公害蔬菜,可放心食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鹌菜



苦荬菜

苦荬菜(学名:Ixeris denticulata)是一种菊科植物。这种植物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区;此外,远东、蒙古、日本、朝鲜及越南也有。

全草入药,具清热解毒、去腐化脓、止血生机功效;可治疗疮、无名肿毒、子宫出血等症。

扩展资料:

苦菜,又称苦荬菜、苦麻苔等,李时珍称之为“天香菜”。

《本草纲目》引《洞天保生录》称:“夏三月宜食苦,能益心和血通气也。”

中医认为,苦菜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破瘀排脓之效,适用于咽喉肿痛、肠炎、痢疾、黄疸、尿路感染、乳腺炎、盆腔炎、痈疮肿毒等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也常用于鼻出血、牙龈出血、尿血、便血、月经量过多等出血性疾病。

苦菜外用还能治疗跌打损伤、疮疖肿痛、阴囊 湿疹等。《唐瑶经验方》记载,针对口恶疮,可用苦菜擂汁,加入适量姜汁,调酒服用,并以苦菜渣敷于患处。

推荐一款适宜小满节气的药膳,苦菜瘦肉汤。瘦猪肉250克,苦菜、酢浆草各30克。猪肉切小块,与苦菜、酢浆草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炖至肉烂,调味即成。每日1次,食肉喝汤,此汤可清热解毒、化瘀消肿、健脾补虚。

一年生草本。根垂直直伸,生多数须根。茎直立,高10-80厘米,基部直径2-4毫米,上部伞房花序状分枝,或自基部多分枝或少分枝,分枝弯曲斜升,全部茎枝无毛。

基生叶花期生存,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包括叶柄长7-12厘米,宽5-8毫米,顶端急尖,基部渐狭成长或短柄;

中下部茎叶披针形或线形,长5-15厘米,宽1.5-2厘米,顶端急尖,基部箭头状半抱茎,向上或最上部的叶渐小,与中下部茎叶同形,基部箭头状半抱茎或长椭圆形,基部收窄,但不成箭头状半抱茎;全部叶两面无毛,边缘全缘,极少下部边缘有稀疏的小尖头。

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花序,花序梗细。

总苞圆柱状,长5-7毫米,果期扩大成卵球形;总苞片3层,外层及最外层极小,卵形,长0.5毫米,宽0.2毫米,顶端急尖,内层卵状披针形,长7毫米,宽2-3毫米,顶端急尖或钝,外面近顶端有鸡冠状突起或无鸡冠状突起。舌状小花黄色,极少白色,10-25枚。

瘦果压扁,褐色,长椭圆形,长2.5毫米,宽0.8毫米,无毛,有10条高起的尖翅肋,顶端急尖成长1. 5毫米喙,喙细,细丝状。冠毛白色,白色,纤细,微糙,不等长,长达4毫米。花果期3-6月。

1、产地生境:

分布陕西(华阴、眉县、城固、勉县)、江苏(具体地点不详)、浙江(遂昌、丽水、昌化)、福建(永安)、安徽(各地)、台湾(台东、台北)、江西(南昌)、湖南(具体地点不详)、广东(连平)、广西(百色)、贵州(江口、望谟)、四川(南川)、云南(昆明、大理、丽江)。

生于山坡林缘、灌丛、草地、田野路旁,海拔300-2 200米。

中南半岛、尼泊尔、印度、锡金、克什米尔地区、孟加拉、日本广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缅甸。

2、分类进化:

苦荬菜属菊科植物,在花部形态和花序结构上,与分布非洲的萼角花科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胚珠却是顶生的,种子有胚乳,花柱不裂,又显示出较大的差异。

菊科与茜草科有共同的花柱2裂柱,酚类物质在这两科中普遍分布,茜草科的九节草属花部5基数,子房有1个基生的胚珠,显示出二者之间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

但茜草科中的亚科(Cinchoneideae)的 染色体基数 x=11,又并不是菊科染色体的基数。

桔梗科在一致的合瓣花冠、下位子房,及其某些亚科或属中的花药聚合等性质上表现出与菊科有一定程度的联系,但却缺乏菊科与茜草科共有的酚类物质。植物系统学家对菊科的亲缘关系及其起源有不同的观点。

3、化学成分:

(1)乙酸降香萜烯醇酯 ;

(2)3β-acetoxy-11-oxours-12-ene;

(3) 齐墩果酸;

(4)齐墩果烷;

(5)8-去氧青蒿内酯;

(6) 七叶内酯;

(7) 阿魏酸;

(8)香草酸;

(9)抱茎苦荬菜素;

(10)正二十六醇;

(11)β-谷甾醇;

(12) 胡萝卜苷。

抱茎苦荬菜与苦荬莱的主要区别为开花时基部叶常不枯死,叶面常有微毛;

茎生叶抱茎,因此而得名曰抱茎苦荬菜。叶基部为全叶片的最宽部份,中下部叶片羽状深裂,向上则裂片变浅而至成齿状,或近全缘。

头状花序直径约1厘米;总苞长约5—6毫米。瘦果长约2.5毫米,有长约0,5毫米的喙。花果期4—7月。抱茎苦荬菜生于路边、山坡,荒野;中国各地普遍分布。

4、主要价值:

(1)饲用:

抱茎苦荬菜嫩茎叶可做鸡鸭饲料;全株可为猪饲料。

(2)药用:

全草入药,具清热解毒、去腐化脓、止血生机功效;可治疗疮、无名肿毒、子宫出血等症。 [1] 

5、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洗净泥土、晒干,切段备用。

药材鉴别:性状全草无毛,根呈长圆锥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须根;质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茎呈细长圆柱形,表面暗绿色至深棕褐色,有纵棱,节明显;质轻脆,易折断,断面边缘淡黄色,髓部白色。

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呈卵状矩圆形或矩圆形,先端锐尖或钝尖,基部耳状或戟状抱茎,上表面绿色,下表面浅绿色,纸质。头状花序多数,具细梗;总苞片二层。舌状花黄色。瘦果纺锤形;冠毛白色。气微,味微甘、苦。 药理作用:具有镇静和镇痛作用。对动物肠管平滑肌有解痉作用。

6、性味功能:

中药味苦、辛,性微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蒙药味苦、甘,性热。杀虫,开音。

7、主治:

中药治头痛,牙痛,吐血,衄血,痢疾,泄泻,肠痈,胸腹痛,痈疮肿毒,外伤肿痛。蒙药治虫积,音哑。

8、用量用法:

中药10—3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熏洗患外。蒙药多入丸散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苦荬菜



田野里开小黄花的野菜叫苦荬菜。

苦荬菜是一种菊科植物。这种植物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区;此外,远东、蒙古、日本、朝鲜及越南也有。苦荬菜是中生性阔叶杂类草,适应性较强,为广布性植物。花及疏林下,一般出现于荒野、路边、田间地头,常见于麦田。果期4–7月。生于平原、山坡、河边。

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花序,花序梗细。总苞圆柱状,长5-7毫米,果期扩大成卵球形;总苞片3层,外层及最外层极小,卵形,长0.5毫米,宽0.2毫米,顶端急尖,内层卵状披针形,长7毫米,宽2-3毫米,顶端急尖或钝,外面近顶端有鸡冠状突起或无鸡冠状突起。舌状小花黄色,极少白色,10-25枚。

扩展资料

抱茎苦荬菜与苦荬莱的主要区别为开花时基部叶常不枯死,叶面常有微毛;茎生叶抱茎,因此而得名曰抱茎苦荬菜。叶基部为全叶片的最宽部份,中下部叶片羽状深裂,向上则裂片变浅而至成齿状,或近全缘。

头状花序直径约1厘米;总苞长约5—6毫米。瘦果长约2.5毫米,有长约0,5毫米的喙。花果期4—7月。抱茎苦荬菜生于路边、山坡,荒野;中国各地普遍分布。

参考资料:苦荬菜_百度百科



苦荬菜

苦荬菜(学名:Ixeris denticulata)是一种菊科植物。这种植物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区;此外,远东、蒙古、日本、朝鲜及越南也有。

全草入药,具清热解毒、去腐化脓、止血生机功效;可治疗疮、无名肿毒、子宫出血等症。

一年生草本。根垂直直伸,生多数须根。茎直立,高10-80厘米,基部直径2-4毫米,上部伞房花序状分枝,或自基部多分枝或少分枝,分枝弯曲斜升,全部茎枝无毛。基生叶花期生存,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包括叶柄长7-12厘米,宽5-8毫米,顶端急尖,基部渐狭成长或短柄;中下部茎叶披针形或线形,长5-15厘米,宽1.5-2厘米,顶端急尖,基部箭头状半抱茎,向上或最上部的叶渐小,与中下部茎叶同形,基部箭头状半抱茎或长椭圆形,基部收窄,但不成箭头状半抱茎;全部叶两面无毛,边缘全缘,极少下部边缘有稀疏的小尖头。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花序,花序梗细。总苞圆柱状,长5-7毫米,果期扩大成卵球形;总苞片3层,外层及最外层极小,卵形,长0.5毫米,宽0.2毫米,顶端急尖,内层卵状披针形,长7毫米,宽2-3毫米,顶端急尖或钝,外面近顶端有鸡冠状突起或无鸡冠状突起。舌状小花黄色,极少白色,10-25枚。瘦果压扁,褐色,长椭圆形,长2.5毫米,宽0.8毫米,无毛,有10条高起的尖翅肋,顶端急尖成长1. 5毫米喙,喙细,细丝状。冠毛白色,白色,纤细,微糙,不等长,长达4毫米。花果期3-6月。

应该是婆婆丁(蒲公英)



一种根茎粗开小黄花的野菜叫什么名字?~

蒲公英,山苦菜,苣荬菜都是这样。

图为菊科植物黄鹌菜,学名Youngia japonica
一年生草本,高10-100厘米。根垂直直伸,生多数须根。茎直立,单生或少数茎成簇生,粗壮或细,顶端伞房花序状分枝或下部有长分枝,下部被稀疏的皱波状长或短毛。基生叶全形倒披针形、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宽线形,长2.5-13厘米,宽1-4.5厘米,大头羽状深裂或全裂,极少有不裂的,叶柄长1-7厘米,有狭或宽翼或无翼,顶裂片卵形、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圆形或急尖,边缘有锯齿或几全缘,侧裂片3-7对,椭圆形,向下渐小,最下方的侧裂片耳状,全部侧裂片边缘有锯齿或细锯齿或边缘有小尖头,极少边缘全缘;无茎叶或极少有1-(2)枚茎生叶,且与基生叶同形并等样分裂;全部叶及叶柄被皱波状长或短柔毛。头花序含10-20枚舌状小花,少数或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花序梗细。总苞圆柱状,长4-5毫米,极少长3.5-4毫米;总苞片4层,外层及最外层极短,宽卵形或宽形,长宽不足0.6毫米,顶端急尖,内层及最内层长,长4-5毫米,极少长3.5-4毫米,宽1-1.3毫米,披针形,顶端急尖,边缘白色宽膜质,内面有贴伏的短糙毛;全部总苞片外面无毛。舌状小花黄色,花冠管外面有短柔毛。瘦果纺锤形,压扁,褐色或红褐色,长1.5-2毫米,向顶端有收缢,顶端无喙,有11-13条粗细不等的纵肋,肋上有小刺毛。冠毛长2.5-3.5毫米,糙毛状。

有谁知道稻田那种野菜,开黄花的那种普通话叫什么菜
答:稻搓菜,别名鹅里腌、回荠,常见水稻田 路旁、田间、荒地和沟边。

有一种野菜类似于荠菜,大小也差不多,春天生,长出20cm左右的小茎时开米 ...
答:茎单一或分枝,表面具纵沟。叶互生,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具长柄,叶形多变化,通常大头羽状分裂,长4-10厘米,宽1.5-2.5厘米,顶端裂片大,卵状披针形,边缘具不整齐牙齿,侧裂片1-5对;茎上部叶片宽披针形或匙形,边缘具疏齿,具短柄或基部耳状抱茎。总状花序顶生或侧生,花小,多数,具细花梗...

这个会开黄花的植物叫什么名字
答:马齿苋是田头路边随处可见的一种野菜,它耐旱,生命力很强,即使拔起久晒,也不会枯死。也叫马苋、五行草、五方草、长命菜、九头狮子草、马胜菜。叶像马齿,而且具有滑利性,因而得名马齿苋。它的茎柔软并且铺在地上,叶子很小并且成对称地生长。六七月开小花,结小的尖形果实,果实中有葶苈装的...

荠荠菜(一种常见的野菜)
答:荠荠菜,又称油菜花、黄花菜、小油菜等,是一种常见的野菜。荠荠菜的茎叶细嫩,味道清香可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降血脂等功效。荠荠菜的采摘 荠荠菜的采摘时间一般在春季,此时荠荠菜的花蕾未开放,味道最佳。采摘时应选择生长在野外、环境清洁的荠荠菜,避免...

长着很长的茎,开黄色小花是什么野菜?
答:具有这种特征的野菜多了去了!蒲公英,马蹄菜!等等!早 没有图片谁知道你说的是哪一种!

...开黄色小花,当地人土话叫黄花菜,谁知道真正的名字
答:黄鹌菜

...开黄花,叶子比北方的大,北方这种野菜开白花。多谢!
答:黄鹌菜,别名毛连连、野芥菜、黄花枝香草、野青菜,是菊科黄鹌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倒披针形,头状花序小,开黄色花。江南各地普遍野生,作野菜食用。分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广东、四川、云南等地。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60cm。植物体有乳汁,须根肥嫩,白色。茎直立,由基...

这是野菜吗?开的小黄花
答:是蔊菜,一种可以食用的野菜

麦田春天里长得开黄花的野菜叫什么
答:蒲公英

我家的院子里长了许多像荠菜的野菜。开黄色的花,不知是不是荠菜?_百度...
答:荠菜是开白色花的,这个季节开黄花而外形象荠菜的应该是蒲公英或苦苣之类的菊科植物。荠菜是十字花科的,你可以从它们的花来区别,有时只看叶子不好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