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发展时期,形式,代表诗人,代表作 唐代诗歌发展四个阶段一年四季分别代表的作者是

作者&投稿:茅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公元前6世纪,《诗经》被编定成书,包括地方土乐的十五国风160篇,朝廷正乐的大雅31篇、小雅74篇,祭祀之乐的颂40篇,共305篇,另有6首乐谱失传的笙曲。产生地域包括现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南北部。《诗经》中有反映宴会享乐的诗,如《小雅·鹿鸣》;有反映战争的诗,如《小雅·六月》;爱情诗的名作如《郑风·子衿》;有讽刺现实的《魏风·伐檀》;还有一组反映周朝开国历史的大型周王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的《诗经》显示出我国抒情为主的民族文学特色,从它开始,我国诗歌走上了一条抒情言志的道路,抒情诗也成为了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诗经》里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道德意识、真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概括为“风雅”精神,成为我国诗歌的最基本最深远的传统。

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伟人屈原出生。西汉末年的刘向把屈原宋玉等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当中收录肯定为屈原所作的《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招魂》共23篇。其中的《离骚》,以忠君爱国为主题,以香草美人为象征,以缠绵悱恻的感情,反复迸发的愤慨,塑造出一个坚贞高洁的主人公形象。

屈原的诗歌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直接影响汉赋的产生。又大量运用楚地方言,如“些、只、羌、纷,谇,謇,傺”,带有浓郁地方性色彩。楚辞突出表现浪漫的精神气质,影响后世的李白、李贺、韩愈等诗人。香草美人的象征传统源远流长,影响一直绵延到清代《聊斋志异》。
东汉的时候出现了文人群体创作的诗歌,五言取代传统的四言成为新的诗歌样式,甚至产生完整的七言诗。现存最早的东汉文人诗是班固《咏史》,而他的《竹扇赋诗》是比较早的完整的七言诗。最著名的文人诗是没有留下作者姓名的《古诗十九首》,写的是游子羁旅和思妇闺愁,因此乡情和恋情就融汇在一起。同时当中涉及很多人生哲理,讨论永恒和短暂、人的心态和生命周期、悲伤和欢乐等问题。文人诗长于抒情,语言炉火纯青、一字千金,直接影响曹植和陶渊明。

东汉末年建安时代到曹魏前期,三曹、七子并世而出。古直悲凉的曹操、便娟婉约的曹丕、身兼父兄之长的曹植,以及作为羽翼的“建安七子”,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最后转变,开辟了五言诗的广阔道路。著名的有曹操《短歌行》,曹丕柏梁体《燕歌行》,曹植《赠白马王彪》、《白马篇》。建安诗人中曹植最受推崇,这是由于他文采华美,对五言诗发展有重大影响。
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西晋诗坛呈现出的艺术特色称为“太康诗风”,表现为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彩华丽,诗风繁缛。陆机的《拟古诗》就是华丽藻饰的代表作。太康诗风代表人物是三张(张协、张载、张亢兄弟)、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潘尼叔侄)。他们诗中山水描写成分大量增加,为谢灵运、谢朓等人的山水诗人的先导。同时期的左思凭着《咏史》八首开创借咏史以咏怀的道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

东晋建立后一百年间,诗坛被玄言诗占据,诗歌艺术的发展脉络中断了。一直到中国诗歌史上第二位伟人陶渊明出现,才使这个脉络重新接上。他的诗歌源于《古诗十九首》,得阮籍之遗音而协左思之风骨,魏晋诗歌甚至中国古代诗歌的古朴作风在他手上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他作为结束一代诗风的集大成者,成为了一座里程碑。他开创了田园诗,如《归园田居》、《饮酒》等,写躬耕生活的感受,平淡质朴的语言中不露痕迹地表达对人生的哲学思考。陶渊明是追求人生艺术化的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又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归宿之一,为后世文人筑起一个精神的家园。

东晋被宋取代,四朝偏安江南。南方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裕的经济条件使南朝的民歌呈现清丽缠绵的风格,代表作是长诗《西洲曲》,声韵回环婉转。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硕果,《敕勒歌》雄浑壮阔,是千古绝唱;代表作《木兰诗》清新刚健,写出一个女英雄的英风豪气。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标志。初唐四杰、陈子昂初唐诗人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创造了新体诗——律诗,五律在宋之问、沈佺期手上最后定型。盛唐国势强大,中国诗歌史第三位伟人李白登上诗坛,他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又变幻莫测,如《蜀道难》、等诗,骨气端翔,无迹可寻又含蕴深厚。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的《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迈慷慨。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则把山水田园的静谧秀丽表现得清丽空远。
中唐白居易有伤感苍凉的《长恨歌》、《琵琶行》,韩愈有狠重粗豪的《石鼓歌》、《陆浑山火》,引出中唐诗歌高潮。但是到了晚唐,诗风再变,杜牧的咏史诗注入了深沉的历史感慨。李商隐《筹笔驿》(七律)沉郁顿挫,绝类杜甫,而其《锦瑟》《无题》等朦胧诗深入心灵世界,幽深窈渺,形成凄艳浑融的风格,成为唐代最后一位诗坛大家。

唐诗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

自宋代以来,人们在审视唐诗的发展时,总不忘对唐诗的发展进行分期,所以就有了三唐、四唐之类的说法。自从明人提出了四唐说之后,人们普遍承认了这种说法的权威性。而权威性是建立在合理性基础之上的。四唐说将唐诗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这有其合理性,因为它确实勾勒了唐诗发展不同时期的特点。
初唐,即唐玄宗以前,这是唐诗发展的初级阶段。一方面,南朝宫体诗在诗坛上占据着统治地位,从唐太宗到上官仪等,无不大写华丽婉媚的作品;另一方面,诗歌改革的序幕正悄然拉开了。初唐的诗歌改革是从两方面来进行的:以陈子昂、四杰为代表的一批出身低微的下层诗人,通过自身的遭遇意识到了诗歌创作必须表现真情实感,于是他们提倡"兴寄"、"风骨 ",写出了诸如《登幽州台歌》、《感遇》、《在狱咏蝉》、《从军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之类情感充沛,动人心魄的作品,从内容上对宫体诗进行了改造或改革。而以沈佺期、宋之问、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层诗人则在对诗歌艺术的精雕细刻中,发展并完善了诗歌格律,并最终完成了对诗歌格律的定型,这从形式上发展了宫体诗。所以,初唐没有伟大的诗人,却有杰出的诗歌改革家。
盛唐,即唐玄宗至唐代宗时期,这是唐代诗歌高度繁荣的时期。盛唐诗人将初唐诗人在内容与形式上的改革成果合二为一,完成了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于是诗歌创作大放异彩 ,涌现出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王昌龄 、王之涣、李白、杜甫等著名的诗人。他们不论是写作田园山水,还是描写边塞生活,抑或是表现社会人生,无不穷形尽相,极尽能事,因而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以不同的声音合唱出令后世神往的"盛唐之容"——一种富有理想、昂扬向上、热情豪迈的精神风范。这些诗人是这个时代的伟大诗人,由于他们站在时代的顶峰上,因而也就成了整个历史的伟大诗人。特别是李白、杜甫更成了后人不可企及的典范。
中唐,即唐代宗至唐文宗时期,这也是唐诗精彩纷呈的时期。"安史之乱"使唐由盛而衰,国力衰微了,但诗歌并没有衰落。这一时期的优秀诗人如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 、元稹等仍不失英雄本色,与盛唐诗人相比也不逊色。因此,学术界有人认为,中唐诗歌的成就甚至要超过盛唐。这一时期诗歌的最大特点是派别林立 ,诗人的个人风格极为突出。从开始时的"大历十才子 ",到后来的韩孟诗派,无不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晚唐,即唐文宗至唐亡,这是唐诗的夕阳期。这个时期的代表诗人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正是这一时期诗歌的写照。这个时期没有了理想,只有悲哀,感伤与华艳,构成了这个时期诗歌的主要特色。代表诗人李商隐、杜牧、温庭筠也只是天鹅的绝唱。

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这四杰分别是王勃(649--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7--689)、骆宾王(646--684).他们的诗虽然因袭了齐、梁风气,但诗歌题材在他们手中得以扩大,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初步定型.
“四杰”之后,陈子昂(661--702)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感遇诗》38首,即是他具有鲜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立功求胜的心情,他的《从军行》、《出塞》历来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李颀的边塞诗数量不多,成就却很突出,《古意》一首、《古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王之焕是年辈较老的边塞诗人,一首《凉州词》写尽了远征人思家的哀怨,另一首《登鹤雀楼》诗意高远,富于启示性.
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这时期的作品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主流.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即新乐府运动.元稹、张籍、王建都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诗人.元稹(779--831)的主要作品是乐府古题19首和新乐府12首.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说,元诗都非常接近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易懂是他们共同的特色,这是源于他们文学观点的一致.张籍和王建虽无明确的文学主张,但他们以丰富的创作成为新乐府运动的中坚.同情农民疾苦是张籍乐府诗的主题,以《野老歌》最为著名.风格与上述几人十分相近的李绅诗作虽不多,但《悯农》诗二首却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读者.
除新乐府运动之外,这一时期还另有一派诗人,这就是韩愈、孟郊、李贺等人.他们的诗歌艺术比之白居易另有创造,自成一家.韩愈(768--824)是著名的散文家,他善以文入诗,把新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带入了诗坛,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但同时也带来以文为诗,讲才学,追求险怪的风气.孟郊(751--814)与贾岛(779--843)都以“苦吟”而著名,追求奇险,苦思锤炼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刘禹锡(772--842)是一位有意创作民歌的诗人,他的许多《竹枝词》描写真实,很受人们喜爱.此外,他的律诗和绝句也很有名.柳宗元(773--819)的诗如他的散文一样,多抒发个人的悲愤和抑郁.他的山水诗情致婉转,描绘简洁,处处显示出他清峻高洁的个性,如《江雪》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李贺(790--816)在诗歌的形象、意境、比喻上不走前人之路,拥有中唐独树一帜之风格,开辟了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浪漫主义新天地.《苏小小墓》、《梦天》等都是充分体现他的独特风格之作.
晚唐时期的诗歌感伤气氛浓厚,代表诗人是杜牧、李商隐.杜牧(803--852)的诗以七言绝句见长,《江南春》、《山行》、《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是他的代表作.这些诗于清丽的辞采、鲜明的画面中见俊朗的才思.李商隐(813--858)以爱情诗见长.他的七律学杜甫,用典精巧,对偶工整,如《马嵬》就很有代表性;他的七言绝句也十分有功力,《夜雨寄北》、《嫦娥》等是其中的名作.
晚唐后期,出现了一批继承中唐新乐府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他们的诗锋芒毕露,直指时弊.
诗发展到宋代已不似唐代那般辉煌灿烂,但却自有它独特的风格,即抒情成份减少,叙述、议论的成份增多,重视描摹刻画,大量采用散文句法,使诗同音乐关系疏远.
最能体现宋诗特色的是苏轼和黄庭坚(1045--1105)的诗.黄庭坚诗风奇特拗崛,在当时影响广于苏轼,他与陈师道一起开创了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宋初的梅尧臣(1002--1060)、苏舜钦(1008--1048)并称“苏梅”,为奠定宋诗基础之人.欧阳修、王安石(1021--1086)的诗对扫荡西昆体的浮艳之风起过很大作用.国难深重的南宋时期,诗作常充满忧郁、激愤之情.陆游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与他同时的还有以“田园杂兴”诗而出名的范成大(1126--1193)和以写景说理而自具面目的杨万里(1124--1206).文天祥(1236--1282)是南宋最后一个大诗人,高扬着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过零丁洋》是他的代表作.
源于唐代的词,鼎盛于宋代.唐末的温庭筠(812--870)第一个专力作词.他的词词藻华丽,多写妇女的离别相思之情,被后人称为“花间派”.南唐后主李煜(937--978)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较高的历史地位.他后期的词艺术成就很高,《虞美人》、《浪淘沙》等用贴切的比喻将感情形象化,语言接近口语,却运用得珠圆玉润.
宋初的词人象晏殊(991--1055)、欧阳修都有出色的作品,但依然没有脱离花间派的影响.到了柳永,开始创作长调的慢词,自此,词的规模发生了显著变化.到了苏轼,词的题材又得以进一步发展,怀古伤今的内容进入了他的词作之中.与苏轼同时代的秦观(1049--1100)和周邦彦(1056--1121)也是非常出色的词人.秦观善作小令,通过抒情写景传达伤感情绪的《浣溪沙》、《踏莎行》、《鹊桥仙》等是他的代表作.周邦彦不仅写词且善作曲,他创造了不少新调,对词的发展贡献很大.他的词深受柳永影响,声律严整、适于歌唱、字句精巧、刻画细致,代表作有《过秦楼》、《满庭芳》、《兰陵王》、《六丑》等.在两宋词坛上,女词人李清照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
南宋初年,面临国破家亡的危局,诗词作品多表现作家们的爱国之情,辛弃疾被誉为爱国词人,他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受辛词影响,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人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最大的爱国词派.
南宋后期的词人姜夔(约1155--1235)最为著名.姜词绝大多数是纪游咏物之作.在他的词作中,更多的是慨叹身世的漂零和情场的失意,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长亭怨慢》.他的词沿袭了周邦彦的道路,注意修辞琢句和声律,但内容欠充实.
词在南宋已达高峰,元代散曲流行,诗词乃退居其后.
明代诗歌是在拟古与反拟古的反反复复中前行的,没有杰出的作品和诗人出现.
清代诗词流派众多,但大多数作家均未摆脱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套子,难有超出前人之处.清末龚自珍(1792--1841)以其先进的思想,打破了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沉寂,领近代文学史风气之先.他的诗常着眼于社会、历史和政治的观点来揭露现实,使诗成为现实社会的批判工具.后来的黄遵宪(1848--1905)、康有为(1858--1927)、梁启超(1873--1929)等新诗派更是将诗歌直接用做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载体.
“五四”文学革命中,中国的现代文学诞生了.1917年胡适(1879--1942)首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8首,并提出“诗体大解放”的主张,倡导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的“胡适之体”诗.在新诗诞生过程中,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俞平伯是创作主力.经过他们的努力,新诗形成了没有一定格律,不拘泥于音韵,不讲雕琢,不尚典雅,只求质朴,以白话入行的基本共性.最早出版的新诗集有:胡适的《尝试集》、俞平伯的《冬夜》、康白情的《草儿》和郭沫若的《女神》.
郭沫若的《女神》带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带着不同于其他白话诗的鲜明艺术性,为新诗奠定了浪漫主义的基础.《女神》也是新诗真正取代旧诗的标志.它成功地创造、运用了自由体形式,将新诗推向新的水平.
经过开辟阶段,新诗形成了以自由体为主,同时兼有新格律诗、象征派诗的较为完善的形态.
文学研究会的作家们创作了大量的自由体诗,他们的诗多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觉醒后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追求与苦闷.其中朱自清的成就较为突出.他的诗突出地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如《光明》一诗表达了作者不靠施舍、踏实求索的愿望.还有《匆匆》、《自从》、《毁灭》等诗都表现了历经坎坷与幻灭,追求理想之心不渝的坚韧.文学研究会中自成一家的冰心,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出版了《繁星》、《春水》两部诗集.她的这些诗都被称作“繁星体”.她的“繁星体”诗多表现母爱、童真和自然之情,满蕴温柔、忧愁之风.
怒吼的诗指的是瞿秋白和蒋光赤等共产党员作家的政治抒情诗,其中蒋光赤(1901?/FONT>1931)的诗最多.他的诗中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色彩,如《太平洋中的恶象》、《中国劳动歌》、《哭列宁》等诗一扫当时许多新诗中的缠绵悱恻之调,充满了阳刚之音,但他的政治抒情诗存在内容较空泛的弊病.
在新诗创作中,爱情诗这一领域当属湖畔诗社的诗最为引人注目,汪静之(1902-- )、应修人(1900--1933)、潘漠华(1902--1934)和冯雪峰(1903--1976)是其中的主力.他们的诗中所描写的爱情大胆而袒露,其间所显现出的质朴、单纯的美是最打动人的地方.
写自由体诗的冯至(1905--1994)也是比较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既写爱情,也写亲情和友情,出版有《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等诗集.
提倡格律诗的是新月派.闻一多(1899--1946)为格律诗理论做出了很大贡献.为建设新格律诗,闻一多提出建设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并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创作实践.闻一多有两部诗集《红烛》和《死水》.在他的作品中,爱国主义情感贯穿始终.此外,他的诗还表现了“五四”时期积极向上,进取追求的精神风貌.他的艺术表现方法是浪漫主义的.他常选择某一形象来托物寄情.他善用贴切的比喻以增强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他的诗具有他所提出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一特点对整个格律派产生过重大影响.徐志摩(1896--1931)是新月社的另一重要诗人.他的诗主要表达对光明的追求、对理想的希冀、对现实的不满.表现个性解放、追求爱情的诗在徐志摩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风婉约,文字清爽、明净,感情渲染浓烈、真挚,气氛柔婉、轻盈,表现手法讲究而多变.他的诗多收于《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诗集中.
几乎在新月派活跃的同时,象征派的诗也出现在中国的诗坛上.象征派的诗既不真实描写,也不直抒胸臆,而是常采用不同于常态的联想、隐喻、幻觉、暗示等手段制造朦胧、神秘的色彩.李金发(1900--1976)是象征派的代表人物,著有《微雨》、《为幸福而歌》等诗集.他的诗反映了“五四”之后一些知识分子面临茫然的前途时而产生的悲观情绪.李金发被人称为“诗怪”,是因其诗怪诞,可读性较差,但他的诗也有许多成功之处,如诗中大量形象鲜明的比喻、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强烈的感觉等皆为许多人所不及.其他成绩较为突出的象征派诗人还有王独清、穆木天和冯乃超.
30年代的左翼诗派以高昂的战斗激情领诗坛一派风骚.殷夫(1909--1931)是重要的政治抒情诗人.他的诗热情颂扬无产阶级革命,生动描绘工人运动的战斗场面.因为有实际斗争经验,所以他的诗感情充沛而真挚又不流于空泛,艺术风格朴实、粗犷,代表作品有《血字》、《1929年的5月1日》、《我们的诗》等.左翼诗派的重要代表团体是中国诗歌会.他们的艺术主张是诗歌大众化,倡导诗歌面向下层人民,歌唱抗日救亡运动,代表诗人是浦风(1911--1942).
新月派之后,描写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的现代情绪的现代诗派兴起,戴望舒(1905--1950)是现代诗派的主要诗人.他因1928年发表的《雨巷》一诗而获“雨巷诗人”的美名,曾出版过《我的记忆》、《望舒草》等诗集.这些诗作集中表现了知识分子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感和孤独感.他的诗大量采用象征意象,但因贴近主观情绪,诗意虽曲折、朦胧但并不过于晦涩.他常用的譬喻也新鲜而贴切.富于节奏感是他的诗的另一特色.
抗战后诗坛上最重要的诗派是七月派.七月派的重要诗人是胡风、艾青、田间、亦门、鲁藜、邹荻帆等.在他们的创作中,政治抒情诗占有很大比重,内容多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呼唤人们的抗敌斗志.七月派在艺术上注重以炽烈的激情去撞击人们的心灵,而不讲究文学的雕琢、修辞.质朴、粗犷、奔放是七月诗人共有的艺术特色.
40年代后半期,被后来称为民歌体的新诗在解放区农村成熟了.民歌体新诗的突出成就表现在李季与阮章竞的叙事诗中.
马凡陀是袁水拍(1907--1983)40年代中期发表讽刺诗的笔名.他在这一时期的诗结集为《马凡陀的山歌》,这是当时国统区最有影响的政治讽刺诗集.它多以市民熟悉的民谣、小调写成,轻松、诙谐而又锐利、泼辣,锋利的笔锋扫荡了末日社会的各个角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诗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题材、新主题伴随着新生活应运而生.诗人们满怀激情抒写了一首首新时代的颂歌.同时,新的社会也造就出一批诗坛新人和崭新的作品.他们是:邵燕祥和他的《歌唱北京城》、《到远方去》,森林诗人傅仇和他的《伐木者》,严阵的《老张的手》,未央的《祖国,我回来了》,李瑛的《军帽下的眼睛》,公刘的《边城短歌》和《黎明的城》,顾工的《喜马拉雅山下》等.此外,诗歌形式有所创新,吸取民歌营养的信天游、接受外来影响的阶梯式、新格律诗等形式相继出现.
50年代未60年代初,诗歌兴起了新民歌运动,发展了传统民歌.政治抒情诗以独立的艺术形式在60年代出现,郭小川、贺敬之是当时两位优秀的政治抒情诗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另一突出成就是长篇叙事诗的丰收.郭小川的《深深的山谷》、《将军三部曲》以新颖的形式和深遂的思想享誉诗坛,李季的《杨高传》、闻捷的《复仇的火焰》、韩起祥的《翻身记》、王致远的《胡桃坡》、臧克家的《李大钊》、田间的《赶车传》等也都别具特色.
但取得成绩的同时,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也存在着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不够丰富的缺点.
新时期以来,沉寂十载的诗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景象.诗歌在表现手法上,得以古今中外广泛借鉴,形式则更趋于松散的自由体,风格千姿百态.新时期初期,欢呼胜利、反思历史的诗歌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并使之继续发展.与此同时,一批青年诗人,如舒婷、顾城、江河等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快速成长起来.他们的诗通常表现出一种晦涩的、不同于寻常的复杂情绪,人们谓之“朦胧诗”.
80年代中后期以后,诗坛又出现了自称为“第三代诗人”的现代派潮流

中国古诗词歌曲经历了那几个历史时期?各时期的音乐特征...
答:回答:西晋末年,在士族清谈玄理的风气下,产生了玄言诗,东晋玄佛合流,更助长了它的发展,以至玄言寺占据东晋诗坛达百年之久。宋初由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人。山水诗的出现扩大了诗歌题材,丰富了诗的表现技巧,是中国诗史上的一大进步。在晋宋易代之际,出现了一位伟大的...

唐代诗歌发展四个阶段一年四季分别代表的作者是
答: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立功求胜...

歌唱艺术的发展
答:同时由于唐代工尺谱的出现,乐律的繁复,调性、调式转换在歌曲中运用,这就对歌唱艺术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唐代诗人元稹曾以“能唱犯声歌”的诗句赞赏歌手们的转调技术。 五、宋、元时期宋、元时期,市民音乐文化出现并蓬勃发展,出现了供市民音乐活动的瓦子勾栏、茶坊、酒肆、歌楼等场所。曲子、唱赚、散曲、说唱音乐、...

文艺复兴以后音乐大致分为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音乐作品有什么特点...
答:浪漫乐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这一时期不但盛产伟大的音乐家,而且音乐体裁空前广泛,出现了诸如无词歌、夜曲、艺术歌曲、叙事曲、交响诗等新颖、别致的形式,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大“宝库”。浪漫主义音乐也是一座桥梁:韦伯接受了格鲁克和莫扎特的传统,传至近代的瓦格纳;舒伯特在器乐方面是贝多芬的继承人,他的浪漫...

中国诗歌发展的简单历程是什么?每个时期有什么代表作、代表人物?
答:建安诗人中曹植最受推崇,这是由于他文采华美,对五言诗发展有重大影响。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西晋诗坛呈现出的艺术特色称为“太康诗风”,表现为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彩华丽,诗风繁缛。陆机的《拟古诗》就是华丽藻饰的代表作。太康诗风代表人物是三张(张协、张载、张亢兄弟)、二陆(陆机、...

中国诗歌的发展史?
答: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枣楚辞.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

音乐四大时期
答:早期巴洛克音乐,在其歌曲与触技曲,特别显露着惊人的任性、丰盈与不规则特征,而较后期的作曲家,如卡利西密(Carissimi)与柯赖里(Corelli),则代表了一种倾向,趋向比较自制与规则的风格。 (巴哈) 2.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的发展,在巴哈时代一过去,便进入了「古典乐派时期」,所以古典乐派时期就以巴哈逝世的一七五O年那...

简要论述中国传统诗歌的发展历程及代表诗人和作品?
答:“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枣楚辞。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

中国诗歌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分别出现了那些诗歌体裁?
答:汉乐府和魏晋南北朝诗歌可以形象地说是把诗和音乐相结合,是《诗经》和《楚辞》之后的一种新体裁,源于民间而走向官府,汉代是历史大发展时期,也是乐符最辉煌岁月,宫廷有专门的官职和从事创作诗歌的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乐符机构。乐符语言朴素自然,抒情融入在叙事之中,文字简练,形式多样,有三言、四...

音乐发展大概可以分为几个时期??
答:浪漫主义主要用于描述1830—1850年间的文学创作,以及1830—1900年间的音乐创作。浪漫主义音乐是古典主义音乐(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延续和发展,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浪漫主义音乐比起之前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更注重感情和形象的表现,相对来说看轻形式和结构方面的考虑。浪漫主义...